清账司的报告如同一把无情的手术刀,剖开了帝国肌体上最脓疮遍布的角落。萧逐渊以摄政王之尊,行雷霆手段。
诏狱人满为患,抄家的队伍络绎于道。两位致仕阁老被夺爵圈禁,家产充公;涉案的宗室勋贵,削爵的削爵,流放的流放;各级官员落马者超过百人,菜市口的青石板被反复冲刷,依旧残留着洗不净的血色腥气。
朝堂之上,人人自危,原本喧嚣的争议之声戛然而止,只剩下摄政王冰冷的声音颁布着一项项处置决议。旧势力盘根错节的网络被硬生生撕开了一道巨大的裂口。
然而,阴影中的反扑也随之而来。先是负责审讯一名关键犯人的刑部官员“意外”暴毙,接着便有一份内容恶毒的匿名揭帖在暗市流传,直指萧逐渊“排除异己,意图篡位”,甚至隐晦提及谢清晏以妖术魅惑摄政王,祸乱朝纲。
“垂死挣扎。”萧逐渊看着暗卫呈上的揭帖,指尖燃起一丝内力,将其化为灰烬,“加强戒备,继续深挖,看看还有哪些藏在阴沟里的老鼠。”
西域,黑影手握那枚“寂灭之钥”的碎片,闭目凝神。碎片散发出微弱的、带着死亡气息的波动,试图感应同源的力量。隐隐地,他感受到在遥远的东西,有一股磅礴的、充满生机的力量如同黑暗中的灯塔般显眼——那是谢清晏的昆吾之力。
“找到你了……守护者。”黑影嘴角勾起一抹狞笑,“你的力量,将成为我们寻找其他碎片最好的指引。”他并未立即行动,而是命令手下加紧搜集关于胤氏皇族和前朝的一切古老记载,试图从中找出其他碎片可能埋藏的地点。
玉门关外的局势骤然紧张。整合了部分西域部落的神秘势力,不再满足于小股袭扰,开始集结兵力,频频出现在关防之外,做出试探性攻击。关外烽燧狼烟屡屡升起,守军压力倍增。军报再次加急送入京城,明确指出敌军中混有使用诡异邪术的黑袍人,与“暗眸”残党特征高度吻合。
边关的平静被彻底打破,战争的阴云再次笼罩。
启蒙书房内,小皇帝萧启明正在林老先生的教导下背诵《论语》。老先生摇头晃脑,沉浸在圣贤微言大义之中。而坐在一旁的谢清晏,则在小皇帝休息间隙,拿出一个简单的沙盘,用不同颜色的石子代表军队、粮草、城池,为他模拟讲解一场古代经典战役的后勤补给与地理优劣。
林老先生见状,眉头紧锁,终于忍不住再次发难:“护国夫人!陛下当以仁德教化天下,岂能终日浸淫这些兵家诡道、锱铢算计之事?此非明君所为!”
谢清晏抬眸,目光清正:“林大人,仁德需有守护仁德之力。若不知兵,何以御外侮?若不通经济,何以安民生?陛下将来要驾驭的是整个天下,而非仅仅书本上的仁义道德。”
小皇帝看着沙盘上变幻的棋子,又看看手中艰涩的经书,小声嘟囔:“谢师的沙盘……好像更有趣些……”
林老先生气得脸色发白,却又无可奈何。太后依旧不置可否,但看向沙盘和小皇帝那专注神情时,眼中若有所思。
“听风阁”捕捉到的、关于涉案官员家仆与西域胡商勾结的线索,被层层上报。柳明月顺着这条线深挖,发现那几个西域胡商近期正在大量收购一种名为“鬼哭木”的稀有木材,这种木材只生长在极西的死亡之海边缘,性极阴寒,通常用于制作……棺椁或某些邪恶仪式所需的法器。
同时,暗卫司也截获了一条加密信息,破译后只有短短四字:“货已备齐,待风起。”
“鬼哭木”、“待风起”……谢清晏与萧逐渊都感到一股山雨欲来的压抑。西域势力与朝堂残余的勾结,目的绝非简单的金钱交易,恐怕在图谋一场更大的风暴。
就在这内外交困、气氛紧绷之际,娘子商团(现民生商会)下属最大的绣坊,爆发了风波。一批自恃资历老、手艺高的工匠,不满于商团改组后更严格的绩效考核与新的分红方案,受人暗中挑唆,集体罢工,要求恢复旧制,提高分成,并拥到商会总部门前喧闹。
柳明月出面安抚无效,局面僵持。关键时刻,谢清晏亲临现场。
她一身素净常服,立于台阶之上,目光平静地扫过下面群情激愤的工匠。没有斥责,没有解释,她只是命人抬出了十几箱积压了十年之久、早已过时、色泽暗淡的陈旧绣品。
“这些,是你们十年前引以为傲的手艺。”谢清晏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曾经,它们或许价值不菲。但如今,市面需要的是新花样、新技法、更优的质地!商团推行新规,不是要夺你们饭碗,而是要带着你们跟上时势,做出真正能传承下去、而非堆积库房的精品!”
她顿了顿,眼神骤然转冷,如同淬火的寒冰:“但若有人,固步自封,只想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坐享其成,甚至受人蛊惑,阻碍商团乃至朝廷推陈出新之路……”
她猛地一挥手:“烧了!”
身旁护卫立刻将火把投入箱中。干燥的陈货遇火即燃,熊熊火光冲天而起,映照着谢清晏冷冽的侧颜和毫无波澜的眼眸。
“那这些跟不上时代的旧物,就是你们未来的写照!”她的声音在噼啪的燃烧声中异常清晰,“再闹,这便是结局。愿意留下的,商团必不负你们,新技术、新花样,敞开学!不愿意的,现在便可结算工钱离开,绝无阻拦!”
火光跃动,热浪扑面。闹事的工匠们看着那些代表他们过去荣耀、如今却只能付之一炬的绣品,又看着谢清晏那不容置疑的冷冽目光,一个个噤若寒蝉,满腔的愤怒和委屈被这决绝的烈火涤荡得一干二净。
不知是谁先带的头,人群渐渐安静下来,最终默默散去,回到了各自的工位。一场风波,被谢清晏以最直接、最震撼的方式平息。此事传开,再无人敢轻易质疑商团的改革决心。
边关急报再至:西域联军已开始打造攻城器械,大战,一触即发。
        诏狱人满为患,抄家的队伍络绎于道。两位致仕阁老被夺爵圈禁,家产充公;涉案的宗室勋贵,削爵的削爵,流放的流放;各级官员落马者超过百人,菜市口的青石板被反复冲刷,依旧残留着洗不净的血色腥气。
朝堂之上,人人自危,原本喧嚣的争议之声戛然而止,只剩下摄政王冰冷的声音颁布着一项项处置决议。旧势力盘根错节的网络被硬生生撕开了一道巨大的裂口。
然而,阴影中的反扑也随之而来。先是负责审讯一名关键犯人的刑部官员“意外”暴毙,接着便有一份内容恶毒的匿名揭帖在暗市流传,直指萧逐渊“排除异己,意图篡位”,甚至隐晦提及谢清晏以妖术魅惑摄政王,祸乱朝纲。
“垂死挣扎。”萧逐渊看着暗卫呈上的揭帖,指尖燃起一丝内力,将其化为灰烬,“加强戒备,继续深挖,看看还有哪些藏在阴沟里的老鼠。”
西域,黑影手握那枚“寂灭之钥”的碎片,闭目凝神。碎片散发出微弱的、带着死亡气息的波动,试图感应同源的力量。隐隐地,他感受到在遥远的东西,有一股磅礴的、充满生机的力量如同黑暗中的灯塔般显眼——那是谢清晏的昆吾之力。
“找到你了……守护者。”黑影嘴角勾起一抹狞笑,“你的力量,将成为我们寻找其他碎片最好的指引。”他并未立即行动,而是命令手下加紧搜集关于胤氏皇族和前朝的一切古老记载,试图从中找出其他碎片可能埋藏的地点。
玉门关外的局势骤然紧张。整合了部分西域部落的神秘势力,不再满足于小股袭扰,开始集结兵力,频频出现在关防之外,做出试探性攻击。关外烽燧狼烟屡屡升起,守军压力倍增。军报再次加急送入京城,明确指出敌军中混有使用诡异邪术的黑袍人,与“暗眸”残党特征高度吻合。
边关的平静被彻底打破,战争的阴云再次笼罩。
启蒙书房内,小皇帝萧启明正在林老先生的教导下背诵《论语》。老先生摇头晃脑,沉浸在圣贤微言大义之中。而坐在一旁的谢清晏,则在小皇帝休息间隙,拿出一个简单的沙盘,用不同颜色的石子代表军队、粮草、城池,为他模拟讲解一场古代经典战役的后勤补给与地理优劣。
林老先生见状,眉头紧锁,终于忍不住再次发难:“护国夫人!陛下当以仁德教化天下,岂能终日浸淫这些兵家诡道、锱铢算计之事?此非明君所为!”
谢清晏抬眸,目光清正:“林大人,仁德需有守护仁德之力。若不知兵,何以御外侮?若不通经济,何以安民生?陛下将来要驾驭的是整个天下,而非仅仅书本上的仁义道德。”
小皇帝看着沙盘上变幻的棋子,又看看手中艰涩的经书,小声嘟囔:“谢师的沙盘……好像更有趣些……”
林老先生气得脸色发白,却又无可奈何。太后依旧不置可否,但看向沙盘和小皇帝那专注神情时,眼中若有所思。
“听风阁”捕捉到的、关于涉案官员家仆与西域胡商勾结的线索,被层层上报。柳明月顺着这条线深挖,发现那几个西域胡商近期正在大量收购一种名为“鬼哭木”的稀有木材,这种木材只生长在极西的死亡之海边缘,性极阴寒,通常用于制作……棺椁或某些邪恶仪式所需的法器。
同时,暗卫司也截获了一条加密信息,破译后只有短短四字:“货已备齐,待风起。”
“鬼哭木”、“待风起”……谢清晏与萧逐渊都感到一股山雨欲来的压抑。西域势力与朝堂残余的勾结,目的绝非简单的金钱交易,恐怕在图谋一场更大的风暴。
就在这内外交困、气氛紧绷之际,娘子商团(现民生商会)下属最大的绣坊,爆发了风波。一批自恃资历老、手艺高的工匠,不满于商团改组后更严格的绩效考核与新的分红方案,受人暗中挑唆,集体罢工,要求恢复旧制,提高分成,并拥到商会总部门前喧闹。
柳明月出面安抚无效,局面僵持。关键时刻,谢清晏亲临现场。
她一身素净常服,立于台阶之上,目光平静地扫过下面群情激愤的工匠。没有斥责,没有解释,她只是命人抬出了十几箱积压了十年之久、早已过时、色泽暗淡的陈旧绣品。
“这些,是你们十年前引以为傲的手艺。”谢清晏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曾经,它们或许价值不菲。但如今,市面需要的是新花样、新技法、更优的质地!商团推行新规,不是要夺你们饭碗,而是要带着你们跟上时势,做出真正能传承下去、而非堆积库房的精品!”
她顿了顿,眼神骤然转冷,如同淬火的寒冰:“但若有人,固步自封,只想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坐享其成,甚至受人蛊惑,阻碍商团乃至朝廷推陈出新之路……”
她猛地一挥手:“烧了!”
身旁护卫立刻将火把投入箱中。干燥的陈货遇火即燃,熊熊火光冲天而起,映照着谢清晏冷冽的侧颜和毫无波澜的眼眸。
“那这些跟不上时代的旧物,就是你们未来的写照!”她的声音在噼啪的燃烧声中异常清晰,“再闹,这便是结局。愿意留下的,商团必不负你们,新技术、新花样,敞开学!不愿意的,现在便可结算工钱离开,绝无阻拦!”
火光跃动,热浪扑面。闹事的工匠们看着那些代表他们过去荣耀、如今却只能付之一炬的绣品,又看着谢清晏那不容置疑的冷冽目光,一个个噤若寒蝉,满腔的愤怒和委屈被这决绝的烈火涤荡得一干二净。
不知是谁先带的头,人群渐渐安静下来,最终默默散去,回到了各自的工位。一场风波,被谢清晏以最直接、最震撼的方式平息。此事传开,再无人敢轻易质疑商团的改革决心。
边关急报再至:西域联军已开始打造攻城器械,大战,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