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都巍峨的城门在望,但通往城门的官道两侧,气氛却肃杀异常。并非迎接亲王的仪仗,而是两队盔明甲亮的禁军,刀出鞘,箭上弦,为首的将领面无表情,手持一卷黄绫。
“奉陛下口谕,靖亲王萧逐渊、民女谢清晏,即刻入宫觐见,不得延误!”
声音洪亮,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周围的空气仿佛都凝滞了,过往百姓纷纷避让,噤若寒蝉。
萧逐渊端坐马上,风尘仆仆却难掩一身凛冽之气。他目光扫过那森严的军阵,唇角勾起一丝冷峭的弧度。血路归来的消息早已传遍,皇帝此刻召见,是问罪?是试探?还是……他也感受到了那迫近的危机?
“臣,领旨。”萧逐渊声音平稳,听不出情绪。他侧首看向身旁马车中的谢清晏,两人目光交汇,无需言语,便知前路艰险,唯有并肩同行。
谢清晏微微颔首,指尖在袖中轻轻拂过那块相柳碎片。碎片传来一阵细微的悸动,并非之前的狂暴,反而带着一种近乎嘲讽的冰冷,仿佛在嘲笑这凡尘权力场的可笑争斗。她体内感悟到的那丝昆吾封禁韵律缓缓流转,如同深潭下的暗流,蓄势待发。
皇宫,紫宸殿。
气氛比宫门外更加凝重。龙椅上的皇帝面色蜡黄,眼窝深陷,显然大病未愈,全靠荣懿太后在一旁坐镇,才勉强支撑着朝局。下方,文武百官分列两旁,目光各异,有担忧,有审视,更有毫不掩饰的敌意。
萧逐渊与谢清晏步入大殿,瞬间成为所有目光的焦点。
“臣(民女)参见陛下,太后。”二人依礼参拜。
皇帝浑浊的目光在萧逐渊身上停留片刻,带着复杂的审视,最终落在谢清晏身上,声音虚弱却带着压力:“谢清晏,你擅离京城,远赴西域,搅动风云,更与江湖势力过从甚密,引得朝野非议,你可知罪?”
未等谢清晏回答,礼部尚书赵文渊便一步踏出,手持玉笏,义正辞严:“陛下!太后!靖亲王与谢氏此行,非但无功,反而有过!西域局势因他们而更加混乱,沿途更擅动刀兵,杀戮过甚,有损天朝仁德!谢氏以妖法蛊惑人心,聚敛钱财,更与漕帮此等江湖草莽结盟,其心叵测!臣恳请陛下,严惩此二人,以正朝纲!”
他一开口,立刻有数名官员出列附和,言辞激烈,仿佛萧逐渊与谢清晏是祸国殃民的元凶。
萧逐渊面无表情,只是冷冷地看着赵文渊表演。谢清晏则微微抬眸,目光清冽如泉,扫过那些弹劾的官员,并未急于辩解。
就在这时,一直闭目养神的荣懿太后缓缓睁开眼,声音不高,却瞬间压下了所有的嘈杂:“哀家听闻,西域有邪教‘玄蛇’及其背后的‘暗眸’组织,意图不轨,更欲炼制名为‘兵主’的灭世凶器。靖亲王与谢姑娘此行,乃是受哀家密旨,前往查探并阻止此事。赵尚书,你如此急切地给他们定罪,莫非是觉得,任由那‘兵主’现世,荼毒苍生,才符合朝廷仁德?”
太后此言一出,满殿皆惊!就连龙椅上的皇帝也微微睁大了眼睛。
赵文渊脸色一变,显然没料到太后会直接抛出“暗眸”与“兵主”,他强自镇定:“太后明鉴,此等骇人听闻之事,需有真凭实据……”
“证据?”萧逐渊终于开口,声音如同寒冰碰撞,“本王这一身风尘,沿途数百刺客杀手的尸骸,以及……”他目光如利剑般射向赵文渊,“赵尚书府上近日频繁出入的那些‘灰衣客’,算不算证据?”
赵文渊浑身一震,脸色瞬间煞白:“王爷休得血口喷人!”
“是否血口喷人,一查便知。”萧逐渊不再看他,转向皇帝与太后,拱手道,“父皇,太后娘娘,‘暗眸’组织盘根错节,其‘兵主’计划已近完成,地点极可能就在京城左近!儿臣恳请,即刻封锁京城,严查各可疑之处,尤其是……与某些朝廷重臣有关的产业、别院!”
他话语中的指向性再明显不过。殿内顿时一片哗然。
皇帝剧烈地咳嗽起来,脸上涌起不正常的潮红,他看向萧逐渊的目光充满了疲惫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惧。他挥了挥手,声音微弱:“此事……容后再议……退朝……”
竟是想要含糊过去!
“陛下!”萧逐渊上前一步,气势逼人,“‘兵主’若成,帝都顷刻间便可化为修罗场!届时,悔之晚矣!”
“够了!”皇帝猛地一拍龙椅扶手,气喘吁吁,“朕累了!退朝!”
荣懿太后深深看了萧逐渊一眼,扶起皇帝,在内侍的簇拥下离去。留下一殿神色各异的百官。
赵文渊狠狠瞪了萧逐渊一眼,拂袖而去,但那微微颤抖的袖摆,暴露了他内心的惊惶。
出得宫门,沈知微早已等候在外,见到二人,立刻上前低语:“姑娘,王爷,查到了!赵文渊在城西有一处隐秘的别院,明面上是存放古籍的书库,但漕帮的兄弟发现,那里夜间常有沉重的车辙印,且守卫极其森严,绝非寻常书库。另外,贤妃娘娘那边,她今日派人送来一张字条,上面只写了两个字——‘雀台’。”
“雀台?”谢清晏眸光一凝。柔嘉帝姬殉国的昆吾台,又名雀台!贤妃是在明确指向昆吾台,或者说,是指向与昆吾台相关的地方!冷宫……难道……
萧逐渊眼中寒光一闪:“赵文渊的别院要查,但冷宫那边,恐怕才是真正的关键!‘雀台’……昆吾之力……‘兵主’需要庞大的能量源,还有什么比曾经连接昆吾本源的雀台遗址更合适?”
他立刻下令,兵分两路:一路由他亲自带领部分精锐侍卫与漕帮高手,直扑赵文渊的城西别院,打草惊蛇,吸引注意力;另一路由谢清晏与沈知微带领,借助贤妃可能提供的便利,秘密探查冷宫区域!
是夜,月黑风高。
城西别院果然如临大敌,萧逐渊带人强攻,遭遇了激烈的抵抗,其中不乏身手高强的“灰衣客”和几名操控着微弱污染能量的“暗眸”术士。战斗异常激烈,火光冲天,几乎吸引了京城大半守军和各方势力的目光。
而与此同时,谢清晏与沈知微在一位自称奉贤妃之命前来引路的老太监带领下,悄无声息地潜入了一片荒芜破败的冷宫区域。越往深处走,谢清晏怀中的相柳碎片震颤得越发厉害,那并非恐惧,而是一种接近同源力量的兴奋与饥渴!
老太监在一处布满藤蔓、看似早已废弃的枯井旁停下脚步,低声道:“谢姑娘,下面……就是曾经的雀台地宫入口。贤妃娘娘让老奴转告您,‘青雀衔枝,非为复旧巢,但求斩孽根’。”
谢清晏心中明了,贤妃此举,是站在了他们这一边,她的目的并非复辟前朝,而是为了彻底斩断“暗眸”利用前朝遗留(包括相柳残魂和雀台地脉)制造灾难的孽根!
她与沈知微对视一眼,毫不犹豫地掀开井口的伪装,一股混合着古老尘埃与微弱邪异能量的气息扑面而来。井下,并非无水,而是深不见底的黑暗,隐隐传来沉闷的、如同心脏跳动般的“咚……咚……”声,以及一股令人心悸的、正在不断攀升的毁灭波动!
“兵主”的铸造之地,果然在此!
谢清晏深吸一口气,感受着体内那丝昆吾封禁韵律的雀跃与呼应,她知道,最终的决战,即将在这前朝帝姬殉国之地,在这深宫禁苑的最深处,拉开序幕!
        “奉陛下口谕,靖亲王萧逐渊、民女谢清晏,即刻入宫觐见,不得延误!”
声音洪亮,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周围的空气仿佛都凝滞了,过往百姓纷纷避让,噤若寒蝉。
萧逐渊端坐马上,风尘仆仆却难掩一身凛冽之气。他目光扫过那森严的军阵,唇角勾起一丝冷峭的弧度。血路归来的消息早已传遍,皇帝此刻召见,是问罪?是试探?还是……他也感受到了那迫近的危机?
“臣,领旨。”萧逐渊声音平稳,听不出情绪。他侧首看向身旁马车中的谢清晏,两人目光交汇,无需言语,便知前路艰险,唯有并肩同行。
谢清晏微微颔首,指尖在袖中轻轻拂过那块相柳碎片。碎片传来一阵细微的悸动,并非之前的狂暴,反而带着一种近乎嘲讽的冰冷,仿佛在嘲笑这凡尘权力场的可笑争斗。她体内感悟到的那丝昆吾封禁韵律缓缓流转,如同深潭下的暗流,蓄势待发。
皇宫,紫宸殿。
气氛比宫门外更加凝重。龙椅上的皇帝面色蜡黄,眼窝深陷,显然大病未愈,全靠荣懿太后在一旁坐镇,才勉强支撑着朝局。下方,文武百官分列两旁,目光各异,有担忧,有审视,更有毫不掩饰的敌意。
萧逐渊与谢清晏步入大殿,瞬间成为所有目光的焦点。
“臣(民女)参见陛下,太后。”二人依礼参拜。
皇帝浑浊的目光在萧逐渊身上停留片刻,带着复杂的审视,最终落在谢清晏身上,声音虚弱却带着压力:“谢清晏,你擅离京城,远赴西域,搅动风云,更与江湖势力过从甚密,引得朝野非议,你可知罪?”
未等谢清晏回答,礼部尚书赵文渊便一步踏出,手持玉笏,义正辞严:“陛下!太后!靖亲王与谢氏此行,非但无功,反而有过!西域局势因他们而更加混乱,沿途更擅动刀兵,杀戮过甚,有损天朝仁德!谢氏以妖法蛊惑人心,聚敛钱财,更与漕帮此等江湖草莽结盟,其心叵测!臣恳请陛下,严惩此二人,以正朝纲!”
他一开口,立刻有数名官员出列附和,言辞激烈,仿佛萧逐渊与谢清晏是祸国殃民的元凶。
萧逐渊面无表情,只是冷冷地看着赵文渊表演。谢清晏则微微抬眸,目光清冽如泉,扫过那些弹劾的官员,并未急于辩解。
就在这时,一直闭目养神的荣懿太后缓缓睁开眼,声音不高,却瞬间压下了所有的嘈杂:“哀家听闻,西域有邪教‘玄蛇’及其背后的‘暗眸’组织,意图不轨,更欲炼制名为‘兵主’的灭世凶器。靖亲王与谢姑娘此行,乃是受哀家密旨,前往查探并阻止此事。赵尚书,你如此急切地给他们定罪,莫非是觉得,任由那‘兵主’现世,荼毒苍生,才符合朝廷仁德?”
太后此言一出,满殿皆惊!就连龙椅上的皇帝也微微睁大了眼睛。
赵文渊脸色一变,显然没料到太后会直接抛出“暗眸”与“兵主”,他强自镇定:“太后明鉴,此等骇人听闻之事,需有真凭实据……”
“证据?”萧逐渊终于开口,声音如同寒冰碰撞,“本王这一身风尘,沿途数百刺客杀手的尸骸,以及……”他目光如利剑般射向赵文渊,“赵尚书府上近日频繁出入的那些‘灰衣客’,算不算证据?”
赵文渊浑身一震,脸色瞬间煞白:“王爷休得血口喷人!”
“是否血口喷人,一查便知。”萧逐渊不再看他,转向皇帝与太后,拱手道,“父皇,太后娘娘,‘暗眸’组织盘根错节,其‘兵主’计划已近完成,地点极可能就在京城左近!儿臣恳请,即刻封锁京城,严查各可疑之处,尤其是……与某些朝廷重臣有关的产业、别院!”
他话语中的指向性再明显不过。殿内顿时一片哗然。
皇帝剧烈地咳嗽起来,脸上涌起不正常的潮红,他看向萧逐渊的目光充满了疲惫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惧。他挥了挥手,声音微弱:“此事……容后再议……退朝……”
竟是想要含糊过去!
“陛下!”萧逐渊上前一步,气势逼人,“‘兵主’若成,帝都顷刻间便可化为修罗场!届时,悔之晚矣!”
“够了!”皇帝猛地一拍龙椅扶手,气喘吁吁,“朕累了!退朝!”
荣懿太后深深看了萧逐渊一眼,扶起皇帝,在内侍的簇拥下离去。留下一殿神色各异的百官。
赵文渊狠狠瞪了萧逐渊一眼,拂袖而去,但那微微颤抖的袖摆,暴露了他内心的惊惶。
出得宫门,沈知微早已等候在外,见到二人,立刻上前低语:“姑娘,王爷,查到了!赵文渊在城西有一处隐秘的别院,明面上是存放古籍的书库,但漕帮的兄弟发现,那里夜间常有沉重的车辙印,且守卫极其森严,绝非寻常书库。另外,贤妃娘娘那边,她今日派人送来一张字条,上面只写了两个字——‘雀台’。”
“雀台?”谢清晏眸光一凝。柔嘉帝姬殉国的昆吾台,又名雀台!贤妃是在明确指向昆吾台,或者说,是指向与昆吾台相关的地方!冷宫……难道……
萧逐渊眼中寒光一闪:“赵文渊的别院要查,但冷宫那边,恐怕才是真正的关键!‘雀台’……昆吾之力……‘兵主’需要庞大的能量源,还有什么比曾经连接昆吾本源的雀台遗址更合适?”
他立刻下令,兵分两路:一路由他亲自带领部分精锐侍卫与漕帮高手,直扑赵文渊的城西别院,打草惊蛇,吸引注意力;另一路由谢清晏与沈知微带领,借助贤妃可能提供的便利,秘密探查冷宫区域!
是夜,月黑风高。
城西别院果然如临大敌,萧逐渊带人强攻,遭遇了激烈的抵抗,其中不乏身手高强的“灰衣客”和几名操控着微弱污染能量的“暗眸”术士。战斗异常激烈,火光冲天,几乎吸引了京城大半守军和各方势力的目光。
而与此同时,谢清晏与沈知微在一位自称奉贤妃之命前来引路的老太监带领下,悄无声息地潜入了一片荒芜破败的冷宫区域。越往深处走,谢清晏怀中的相柳碎片震颤得越发厉害,那并非恐惧,而是一种接近同源力量的兴奋与饥渴!
老太监在一处布满藤蔓、看似早已废弃的枯井旁停下脚步,低声道:“谢姑娘,下面……就是曾经的雀台地宫入口。贤妃娘娘让老奴转告您,‘青雀衔枝,非为复旧巢,但求斩孽根’。”
谢清晏心中明了,贤妃此举,是站在了他们这一边,她的目的并非复辟前朝,而是为了彻底斩断“暗眸”利用前朝遗留(包括相柳残魂和雀台地脉)制造灾难的孽根!
她与沈知微对视一眼,毫不犹豫地掀开井口的伪装,一股混合着古老尘埃与微弱邪异能量的气息扑面而来。井下,并非无水,而是深不见底的黑暗,隐隐传来沉闷的、如同心脏跳动般的“咚……咚……”声,以及一股令人心悸的、正在不断攀升的毁灭波动!
“兵主”的铸造之地,果然在此!
谢清晏深吸一口气,感受着体内那丝昆吾封禁韵律的雀跃与呼应,她知道,最终的决战,即将在这前朝帝姬殉国之地,在这深宫禁苑的最深处,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