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祭赛国(完)-《西游,假如孙悟空不放水》

  凌阳见国王如此激动,谦逊道:“陛下过誉了,贫僧不过一介凡夫,能得他们护持,实乃幸事。”

  “这些年来,一路上披荆斩棘,降妖伏魔,多是依靠他们出力,说来惭愧,贫僧肉体凡胎,手无缚鸡之力,倒是有些拖累他们了。”

  “师父何出此言。”

  孙悟空闻言立刻上前一步,语气急切真诚,

  “师父万不可如此菲薄,俺老孙虽有些本事,但若没有师父当年五行山下救脱苦难,授我正果之道,一路之上又点化教诲,徒儿何来今日之觉悟与进步?”

  “取经之路,乃是我们师徒同心同德之功,离了谁都不行。”

  殿外的猪八戒也听到了,扯着大嗓门叫道:“师父,您这话老猪我第一个不同意,您算什么累赘?”

  “您一不似那等迁腐僧人,遇事不明辨是非;

  二不乱发慈悲,给俺们添不必要的麻烦;

  三还时常饿着肚子先紧着老猪吃饱。

  这一路上,若不是您坚定心志,带领我们前行,光靠俺们这几个莽汉,早就不知散伙多少回了。”

  “您要算拖累,那天底下还有不拖累的人吗?”

  那国王见孙悟空与猪八戒言语之间,对凌阳法师的维护之情溢于言表,绝非仅仅是师徒名分,更是发自内心的敬爱与依赖,心中更是惊讶不已,对这位看似柔弱的唐朝圣僧,评价不由得又拔高了几分。

  凌阳心中暖流涌动,面上却只是微微一笑,转移话题道,“既然佛宝已回,我们这便去塔上,使之物归原处吧。”

  “孙悟空”笑着看向国王:“陛下,请。”

  那国王此刻哪里还有半分犹豫,立刻忙不迭地传旨排驾,亲自与凌阳并肩而行。

  满朝文武,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皆紧随其后,浩浩荡荡的队伍,在无数百姓虔诚的目光注视下,来到了依旧显得有些破败的金光寺宝塔之前。

  众人登上宝塔,直达第十三层。

  那塔顶宝瓶中间,原本供奉舍利之处,如今空空如也,周围还残留着血雨侵蚀的污秽痕迹。

  孙悟空打开浑金匣子,刹那间,柔和而纯正的佛光弥漫开来。

  他将那枚流光溢彩的舍利子佛宝安放回原位。

  佛宝归位,立生感应。

  塔身微微震动,似有梵音隐隐传来。然而,那笼罩塔身多年的血污秽气,毕竟积年累月,再加上那九头驸马法力高强,一时间难以彻底清除,塔身依旧显得黯淡。

  国王见了,不由得心生焦急,忙向孙悟空询问道:

  “大圣,佛宝虽已归还,不知这宝塔何时才能恢复往日那般祥光普照、瑞霭千条的景象?”

  “陛下莫急。”孙悟空咧嘴一笑,

  “就在今天。”

  说罢,他对着那刚刚安置好的佛宝,张口轻轻吹出一口精纯无比的清气。

  清气融入佛宝,那舍利子仿佛被注入了无上活力,猛地光芒大放。

  不再是匣中那般内敛,而是如同一个小太阳般,迸发出万丈豪光,金光如同实质的流水,瞬间冲刷过塔身的每一个角落,所过之处,污秽尽除,顽渍消散。

  整座宝塔,从塔基到塔刹,顷刻之间变得金光灿灿,琉熠生辉。

  比之被盗之前,更加庄严神圣,霞光万道,直冲霄汉;瑞气千条,笼罩全城。

  祭赛国都的天空,从未如此明亮祥和过,八方城镇,远近生灵,皆目睹了这一神迹,纷纷朝着都城方向顶礼膜拜。

  至此,这祭赛国的镇国之塔,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修复完成,甚至更胜往昔。

  所有文武百官、僧俗百姓,目睹此情此景,无不激动得热泪盈眶,跪倒一片。

  国王就于塔上,对着凌阳与“孙悟空”再次深深下拜谢道:

  “若非老佛与三位菩萨到此,慧眼明辨,神通降魔,寡人至今仍陷于昏聩,冤屈良善,国宝蒙尘,此恩此德,如同再造。”

  孙悟空受了这一礼,笑道:

  “陛下,金光二字不好,非是久住之物。”

  “金乃流动之物,光乃闪烁灼热之气,聚散无常,贫僧为你劳碌这一场,也算有缘,便为你改个寺名,教你永远常存。”

  “不如将此寺改作‘伏龙寺’,取降伏碧波潭妖龙,永镇此地气运之意,如何?”

  那国王此刻对孙悟空的话奉若神明,哪有不应之理?

  当即传旨,命人撤去旧匾,换上御笔亲书的“敕建护国伏龙寺”六个鎏金大字,悬于山门之上。

  随后一边下令大排御宴,要重重酬谢凌阳师徒;一边又召来国内最好的丹青妙手,为他们师徒四人绘制生形图像,悬挂于五凤楼中,注名传世,永享祭祀。

  待到宴席摆开,哪怕是素菜,但珍馐美馔琳琅满目,国王又欲以金玉珠宝相赠,凌阳师徒却坚辞不受,只说是出家人本色,一毫不取。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酒终人散。

  “陛下,送君千里,终须一别,不用再远送了。” 都城门外,凌阳对执着相送的国王说道。

  国王紧紧握着凌阳的手,恳切道:“圣僧为我国家做出如此擎天保驾的贡献,若非您坚持,寡人恨不能倾国以报,送一送,实在是理所应当,难表感激之万一啊。”

  凌阳见国王情真意切,便最后叮嘱道:“陛下若真的有心,还需牢记前番言语,将那积德行善、施行仁政放在心头。”

  “对上苍心存敬畏,对子民宽厚仁爱,使国内风调雨顺,狱讼无冤,这才是立国之本,远比金玉酬谢,更能令贫僧欣慰。”

  国王神色一肃,郑重承诺道:“圣僧金玉良言,小王字字句句铭记于心,绝不敢忘。”

  “只望日后圣僧取得真经,功德圆满之后,能有暇再回我这祭赛国看看。”

  “届时,小王定让圣僧见到一个政通人和、百姓安乐的新气象。”

  凌阳闻言,脸上露出由衷的笑容,单掌竖于胸前,微微躬身:

  “善哉,那贫僧便在此,预祝陛下国泰民安,江山永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