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问心-《金丹家族:青华徐氏崛起记》

  青华徐氏立族千余年,族规森严。

  其中一条族规便是,未从传道堂结业的族人。

  没有得到高层允许不得踏出家族势力范围半步。

  究其原因,其一在于这些年轻族人多是稚龄少年,心性未定。

  其二则是修为尚浅,如同雏鸟初飞,在外行走极易遭遇不测。

  修仙界弱肉强食,不知有多少惊才绝艳的苗子,就因过早外出而折戟沉沙。

  然而,历经千年沧桑的徐氏先祖们更明白\"玉不琢不成器\"的道理。

  待族人完成传道堂学业后,家族不仅大开方便之门,更鼓励子弟外出游历。

  无论是寻觅机缘,还是完成家族任务,都能在历练中快速成长。

  对这些初出茅庐的年轻修士,家族给予了一年宽限期。

  这一年被族人戏称为\"逍遥期\",可以自由安排修行计划。

  但期限一到,就开始履行家族任务。

  这套张弛有度的制度,既给了年轻人适应的时间,又确保了家族运转的人才供给。

  大浪淘沙,始见真金。

  徐氏的千年传承,终究要靠那些在磨砺中脱颖而出的英才维系。

  就在大比结束后不久,

  一个关于徐云的消息在族中不胫而走。

  他赫然名列家族\"四杰九猛\"的榜单。

  所谓\"九猛\",指的是族中凝气期战力最强的九位狠角色。

  而更为难得的\"四杰\"称号,则属于家族中最有希望突破筑基期的四位族人。

  当徐云得知自己名列\"四杰\"时,不由苦笑一声。

  向来低调的他,可未想过会以这种方式成为族中焦点。

  ……

  考核大比尘埃落定后,徐应渊与余云芬也结束了长达五年的外派镇守任务,回到了族中。

  五年光阴对筑基修士而言或许只是弹指一挥间。

  但对年仅十六岁的徐云来说,却是漫长的成长岁月。

  每每夜深人静时,望着空荡荡的院落。

  少年只能将对父母的思念化作修炼的动力。

  可怜天下父母心。

  作为家族筑基修士,他们享受着族中优渥的资源供奉,自然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徐云作为他们唯一身具灵根的子嗣,注定要继承二人的衣钵。

  这些日子,徐应渊夫妇每日都会来指导徐云修炼。

  在两位筑基修士的指点下,徐云如同醍醐灌顶。

  从凝气七层到筑基期的每个关键节点。

  从灵力运转的细微技巧到筑基所需的各项准备。

  父母都事无巨细地为他剖析讲解。

  这些高屋建瓴的见解,让徐云对修行之路有了全新的认知。

  \"凝气期的差距尚不明显,但筑基之后才是真正的分水岭。\"

  徐应渊负手而立,语气凝重。

  \"功法品阶、术法造诣、资源多寡、战斗意识、道心坚毅程度。

  乃至那一丝虚无缥缈的机缘气运...在这条逆天而行的路上,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

  ………

  入夜,盘坐在床榻上的徐云仍在思索父亲昨日留下的问题。

  \"修仙何为?\"

  这个问题犹如一记晨钟暮鼓,在徐云心头久久回荡。

  一夜辗转反侧,脑海中闪过千百个答案。

  长生久视?

  守护家族?

  光耀门楣?

  还是...直到东方既白:

  徐云眼中突然泛起明悟的光芒,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一抹坚定的笑意。

  ………

  翌日。

  当徐应渊再次问起\"修仙何为\"时,徐云脱口而出四个字。

  \"自在长生。\"

  徐云清朗的声音在厢房中回荡。

  徐应渊眉峰微动,眼中闪过一丝讶异。

  \"好一个自在长生。仅此而已?再无他求?\"

  徐云目光澄澈,缓缓摇头:\"起初孩儿思绪万千,光耀门楣、快意恩仇、守护家族...每一条似乎都言之成理。

  但深思之下,这些执念终会随着岁月流转而消逝,唯有长生自在,方能亘古不变。\"

  \"好!好一个亘古不变!\"

  徐应渊抚掌大笑,笑声中却带着几分感慨,\"这四字说来轻巧,却是多少修士穷尽一生都参不透的玄机?\"

  笑声渐止,他的神情转为肃穆:\"长生易求,自在难得。

  修仙路上,多少人为了长生不择手段。

  最终却沦为力量的傀儡,迷失了本心...\"

  徐云不曾察觉,这其实是父亲对他道心试炼。

  修仙之路荆棘密布,每个修士的出身、际遇各不相同,修行的理由也千差万别。

  对于家族修士而言,\"守护\"往往是最常见的执念。

  此刻或许看不出端倪,但随着修为精进、阅历增长。

  每一个未曾通达的念头都可能化作心魔。

  千百年后回首,这些理由或已不合时宜。

  或成纠缠不清的枷锁,甚至可能危及性命。

  唯有念头通达,方能问鼎更高境界。

  徐云尚不明白这些深意。

  也许要等到很久以后,他才会懂得父亲今日的良苦用心。

  谈话间,徐应渊开始讲解凝气期冲击筑基的关隘,以及筑基后的修炼要诀。

  随着讲解深入,越听徐云越是瞠目结舌。

  徐应渊见状不由失笑:\"方才还信誓旦旦要追求长生自在,怎么转眼就露了怯?\"

  徐云挠了挠头,讪讪道:\"爹,孩儿确实下定决心要修炼到底。

  只是没想到其中竟有这么多门道...\"

  \"你可知凝气修士中,能踏入筑基期的有几人?\"

  徐应渊突然问道。

  徐云思索片刻,\"百里挑一?\"

  \"那紫府修士呢?\"

  \"千里挑一?\"

  \"结丹真人又当如何?\"

  见儿子摇头,徐应渊正色道:\"说是万里挑一也不为过。

  而且结丹之路步步惊心,每一个抉择都关乎道途终点。

  即便为父,对此也知之甚少。\"

  \"我徐氏传承千年,算上赘婿外戚,族中修士已逾一千四百之数。

  但筑基修士不过五十余人,这还是托了筑基修士寿元翻倍的福。

  紫府修士寿元近五百载,至今族中也仅存七位。

  自你太爷爷百年前突破紫府后,家族再未出过新的紫府修士。\"

  说到此处,徐应渊目光中流露出敬畏之色:\"至于结丹真人,寿元近千载,是真正能移山倒海的大能。

  我族两位老祖宗,便是这等通天彻地的人物...\"

  徐云听得心潮澎湃,这是第一次如此详尽地了解家族底蕴。

  对那两位素未谋面的老祖宗,心中不由升起崇敬。

  见儿子神思不属,徐应渊摆摆手:\"今日就到此为止。

  为父还有要事处理,你务必牢记今日所言...\"

  ………

  翌日清晨。

  徐云刚用完早膳,就被母亲余云芬拉进内室。

  \"今日娘要给你讲讲修行界的人情世故。

  大周形势,以及外出游历的注意事项。\"

  余云芬柔声道。

  起初徐云还安静聆听。

  但随着母亲讲述的内容越发丰富,他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余云芬笑着打断道:\"云儿,修行界浩瀚无垠,纵是结丹真人穷尽半生也未必能踏遍每一寸土地。

  娘只能教你最基本的道理,余下的都要靠你自己去体会。\"

  说着,她从储物袋中取出两枚温润的玉简。

  \"这第一枚记载着你爹和我这些年在大周游历的见闻心得。

  第二枚则记录了修仙界常见的奇珍异宝。

  虽不全面,但对凝气期修士而言,已是难得的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