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群星璀璨之秦朝名将传文臣篇(3)-《天幕:盘点古人那些事儿》

  唐朝,长安大明宫

  唐太宗与房玄龄、杜如晦一同观看着天幕,唐太宗感慨道:“蹇叔真是难得的谋臣!他不仅能为秦国制定治国良策,还能精准预判战事风险。

  玄龄、如晦,你们身为宰辅,日后在朝堂之上,也要学蹇叔这般,敢于直言进谏,为朕规避决策失误。”

  房玄龄躬身道:“陛下英明。蹇叔‘重视农业、安抚百姓’的治国理念,与我大唐如今的政策不谋而合。

  臣等必当效仿他,为陛下分忧,为百姓谋利,助力大唐盛世长久。”杜如晦亦点头:“更难得的是,蹇叔与百里奚不争权、共辅国,这份胸襟,是后世臣子的榜样。我等定当同心同德,辅佐陛下。”

  宋朝,东京汴梁皇宫

  宋太祖赵匡胤望着天幕,手指敲击着龙椅,对赵普道:“这蹇叔真是有大才!秦穆公有百里奚、蹇叔两位贤臣,方能称霸西戎。

  我大宋如今初定,正缺这般‘有远见、敢直言’的谋臣。赵普,你寻访贤才时,不仅要找能治国的,更要找敢进谏的,莫让朕重蹈秦穆公不听忠言的覆辙。”

  赵普躬身应道:“陛下所言极是。蹇叔‘居安思危’的谋略,正是我大宋当下所需。如今边境尚未完全安定,若有蹇叔这般谋臣在侧,必能为陛下制定万全之策,守护大宋江山。臣必当尽心寻访,为陛下觅得这般栋梁。”

  宋神宗时期,眉州眉山,苏轼与苏辙在家中看完天幕,苏轼叹道:“蹇叔与百里奚‘二贤共辅秦’的佳话,真是令人羡慕!蹇叔有远见,百里奚善举荐,二人同心协力,才让秦国崛起。

  如今我大宋党争不断,臣子们若能学他们这般,放下私怨、共为国谋,何愁国家不强?”

  苏辙点头附和:“兄长说得对。蹇叔治国重视民生,这才是根本。我大宋若能效仿秦国,轻徭薄赋、安抚百姓,再加上有远见的谋臣辅佐,必能迎来盛世。

  只可惜如今朝堂之上,能有蹇叔这般眼光与胸襟的人,太少了。”

  天幕继续介绍起下一位文臣,“他是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在秦孝公支持下推行变法,改革户籍、军功爵制、土地制度等,使秦国国力大幅提升,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国家的核心推动者商鞅又名公孙鞅。”

  【商鞅是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其一生核心是在秦国推行变法,使秦国走向富强,最终却因变法得罪旧势力而身死族灭。

  商鞅出身卫国公族,又称卫鞅、公孙鞅,早年在魏国丞相公叔痤门下任中庶子,已展现出卓越的法家才能,但未获魏国重用。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时期),商鞅因秦孝公“求贤令”入秦,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变法理念,获秦孝公支持后开始推行变法。】

  【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重农)、奖励军功(军功爵制)、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严刑峻法等。

  变法使秦国经济快速发展,军事实力大幅提升,为日后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341年,商鞅率军击败魏国,收复河西之地,因功被秦孝公封为“商君”,拥有商於十五邑,达到人生权力巅峰。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太子驷(秦惠文王)即位。

  因商鞅变法时曾得罪太子(刑及太子师傅),旧贵族趁机诬告其谋反,商鞅被迫逃亡,最终在封地起兵反抗,战败被杀,尸体被车裂,全族也被诛灭。】

  秦,秦始皇嬴政看着天幕叹了口气,是我大秦对不起商君啊。

  春秋战国·魏国

  大梁相府内,公叔痤之子公叔戍攥着竹简的手微微发颤,望着天幕上“早年在魏国丞相公叔痤门下任中庶子,未获魏国重用”的字句,喉结滚动:

  “父亲当年临终前,曾力荐卫鞅为相,甚至劝魏王若不用便杀之,可魏王只当是父亲病糊涂了……如今看来,是魏国亲手放走了能让国家强盛的栋梁啊!”

  一旁的魏国大夫段干木亦长叹:“卫鞅在魏时,我曾与他论法,见其对治国之策条理清晰,便知此人非池中之物。

  可我大魏沉溺于昔日霸主威名,轻视寒门贤才,反倒让秦国捡了便宜。如今秦国凭卫鞅变法强兵,日后恐成我魏国心腹大患!”

  春秋战国·楚国

  郢都宫殿中,楚宣王盯着天幕上商鞅“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的举措,眉头紧锁:

  “我楚国地大物博,却因贵族私占土地、百姓耕作积极性不高,致使粮仓常空。这卫鞅竟敢打破旧制,让百姓凭劳作获利,倒有几分魄力。”

  令尹昭奚恤躬身道:“可卫鞅的严刑峻法太过严苛,我楚国向来重礼治,若学秦国那般用法家之道治国,恐会激起贵族与百姓不满。

  只是……秦国若照此势头发展,再过数十年,其国力恐将远超我楚,到那时,我楚国在诸侯间的地位,怕是要岌岌可危了。”

  春秋战国·赵国

  邯郸赵王宫,赵肃侯手指轻叩案几,看着天幕上商鞅率军击败魏国、收复河西的画面,语气凝重:“魏国强盛时,常对我赵国施压,如今秦国借卫鞅之力击败魏国,虽说解了我赵国一时之困,可秦国这头‘猛虎’崛起,未必是好事。”

  上大夫肥义点头附和:“卫鞅的军功爵制,让秦国士兵为获爵位奋勇杀敌,这般激励之法,让秦军战斗力大增。

  我赵国虽有骑兵优势,但若不效仿秦国改革弊政、提振国力,日后面对秦国的兵锋,怕是难以抵挡。”

  汉朝·长安

  未央宫中,汉武帝刘彻看完天幕上商鞅的一生,目光锐利:“商鞅变法,让秦国从西陲弱国一跃成为强国,其‘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理念,颇有见地。朕推行推恩令、盐铁官营,何尝不是在打破旧制、强固汉室根基?”

  董仲舒躬身道:“陛下所言极是,只是商鞅严刑峻法,虽能短期内强国,却也因得罪旧势力落得身死族灭的下场。如今陛下治国,当以德为主、以法为辅,既革除弊政,又安抚民心,方能让汉室江山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