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盘点十大谋士(二)-《天幕:盘点古人那些事儿》

  【盘点十大谋士,第九名:赵普(宋)

  功绩:辅佐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提出“杯酒释兵权”之计,解除藩镇割据隐患,奠定宋朝“重文抑武”的治国基调;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理念推动文官政治发展。

  影响:其策略终结了唐末以来的军阀混战,塑造了宋朝重文治、轻战乱的社会格局,对后世官僚制度与中央集权强化影响深远。】

  宋朝,赵普,对这个榜单你怎么看啊?赵匡胤看着赵普赵普拱手道:“陛下,这榜单将臣列为第九,臣实感惶恐。臣不过是尽了臣子本分,辅佐陛下成就大业。那‘陈桥兵变’实乃顺应天时民心,‘杯酒释兵权’也是为稳固社稷。至于‘半部《论语》治天下’,不过是激励文官用心于学问罢了。”

  赵匡胤微微一笑:“卿不必过谦,若无卿之谋略,朕焉能有今日之江山。这榜单也算公允,卿之功绩,天下人皆有目共睹。”

  赵普道:“陛下圣明,然这谋士众多,各有千秋。或许还有诸多贤才未被列入此榜,他们亦可能有经天纬地之才,只是尚未有施展之机罢了。”

  【第八名:王猛(前秦)

  功绩:辅佐苻坚统一北方,提出“明法峻刑、重农桑、兴儒学”改革,使前秦从游牧政权转型为中原强国;军事上大破前燕、平定西陲,为北方民族融合扫清障碍。

  影响:是少数能以“异族政权谋士”身份推动中原文明延续的人物,其“汉化改革”模式为后世北魏孝文帝等提供了借鉴,被称作“功盖诸葛第一人”。】

  【第七名:荀彧(三国·魏)

  功绩:辅佐曹操统一北方,提出“奉天子以令不臣”战略,为曹魏争取政治正统性;举荐郭嘉、荀攸等人才,建立曹魏人才储备体系;在经济上推行屯田制,解决军粮危机。

  影响: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其“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智慧成为后世权臣夺权的经典范式,而他坚守“汉臣”底线的悲剧形象,也成为忠君与谋国矛盾的历史注脚。】

  三国,曹魏,文若上榜倒在我的意料之中,曹操笑着说。荀彧谦逊地拱手道:“主公谬赞,此榜单不过是后人之评。我不过是在乱世之中,尽己所能辅佐主公成就大业。‘奉天子以令不臣’乃形势所趋,屯田制也只是为解一时之困,举荐人才更是为了曹魏能有可用之人。”

  曹操大笑:“文若不必自谦,若无你提出此战略,我曹魏焉能有如今之地位。你建立的人才储备体系,为我军输送了诸多贤才,屯田制更是让军队粮草无忧。你之功绩,不可磨灭。”荀彧又道:“主公,这榜单上其余谋士也各有非凡之处。王猛辅佐苻坚统一北方,改革成效显着;赵普助陛下稳固宋朝江山,影响深远。我与他们相比,也只是各有长短罢了。”曹操点头,眼中满是赞许:“文若不仅谋略过人,还如此谦逊。此榜单虽不能完全衡量诸位谋士之能,但也足见你等之才在后世备受认可。”

  【第六名:诸葛亮(三国·蜀)

  功绩:提出“隆中对”定三分天下格局,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治理蜀地时推行屯田、兴修水利,促进西南开发;以“七擒孟获”平定南中,推动民族融合;发明木牛流马、连弩等,革新军事技术。

  影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成为后世臣子典范,其“治军严明、依法治国”的理念被历代推崇,民间更将其神化为“智慧化身”,影响跨越时代。】

  三国,季汉,军师上榜是意料之中,可这排名是不是有点低了啊,刘备如此道。

  诸葛亮闻言,手摇羽扇,躬身答道:“陛下勿虑。后世评说,本就见仁见智。臣辅佐陛下定蜀地、联吴抗曹,皆赖众将用命、百官协力,非臣一人之功。‘隆中对’虽定三分,终因时势变迁未能全践;南中平定、屯田兴利,也只是守土安邦之常策。”

  刘备摇头道:“军师过谦了!当年朕寄人篱下,若非军师‘隆中对’点醒迷津,何来蜀汉基业?七擒孟获以德服人,让南中长治久安;木牛流马解粮道之困,连弩助我军屡破强敌。这些功绩,岂是‘常策’二字能概之?”

  诸葛亮轻叹一声:“陛下可知,前有荀彧‘奉天子以令不臣’,为曹魏立根基;王猛辅苻坚治北方,功绩堪比诸葛。

  臣不过是尽人臣本分,能与诸贤同列,已是殊荣。况且,臣五次北伐未能成功,终是憾事,此排名或也含后世劝诫之意。”

  刘备闻言默然,随即抚其背道:“军师‘鞠躬尽瘁’四字,早已胜过千秋排名。纵使后人有百般评说,在朕心中,无人能及军师。”

  【盘点十大谋士,第五名:张良(汉)

  功绩:辅佐刘邦推翻秦朝、击败项羽,关键谋略包括“鸿门宴”脱险、火烧栈道麻痹项羽、劝刘邦定都关中、封韩信稳军心等,被刘邦赞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影响:作为汉朝开国核心谋士,其“功成身退”的处世智慧被后世士人效仿,所定战略为汉朝四百年基业奠定基础,是“乱世谋国、功成不居”的标杆。】

  汉,子房这个排名实至名归,就是不知道有那几个人可以力压子房了。刘邦拍了拍张良的肩膀。

  张良敛衽躬身,从容答道:“陛下谬赞。臣不过是顺天应人,借众将之力成事罢了。鸿门宴脱险,赖项伯通融、樊哙忠勇;火烧栈道,原是韩信奇兵之策;定都关中之议,萧相国早有筹谋。臣所做,不过是在旁拾遗补缺,何德何能居此高位?”

  刘邦闻言大笑:“子房又来谦逊!若不是你在鸿门宴前识破杀机,朕早已成了项羽刀下之鬼;若非你力主定都关中,凭函谷关之险拒诸侯,这大汉江山岂能安稳?韩信功高难制,也是你一句‘封齐王以安其心’,才免了祸起萧墙。这些谋略,少了哪一样,朕都未必能坐这龙椅!”

  张良微微摇头:“陛下请看榜单之前,诸葛亮‘鞠躬尽瘁’感天动地,王猛辅前秦一统北方,皆是经天纬地之才。

  臣侥幸得遇陛下,方能施展微末之技,若论功绩,未必能胜诸贤。况且臣所求,从来不是身前身后名,唯愿天下安定、百姓安康而已。”

  刘邦望着他,眼中满是感慨:“子房这‘功成身退’的境界,朕自愧不如。也罢,这排名高低,于你而言本就无关紧要。

  只是在朕心里,你这‘运筹帷幄’的本事,古今罕有。”说罢,举杯笑道:“来,为我大汉有你这般谋士,干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