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盘点十大昏君(二)-《天幕:盘点古人那些事儿》

  【盘点十大昏君,第六名,明神宗朱翊钧,早期有张居正辅佐能维持局面,亲政后暴露懒惰本性,缺乏帝王责任感。

  近30年不上朝,导致朝政瘫痪,党争(东林党与齐楚浙党)激化;派遣宦官到各地“矿税”,搜刮民财,引发多次民变;对东北女真的崛起视而不见,萨尔浒之战惨败,明朝自此在辽东陷入被动。】

  【盘点十大昏君,第五名:汉灵帝刘宏,东汉末年皇帝,贪婪且短视,将皇权视为敛财工具,毫无治国之心。

  首创“卖官鬻爵”制度,各级官职明码标价;在西园修建“裸游馆”,荒淫无度;任由宦官“十常侍”专权,杀害忠臣,最终引发黄巾起义,东汉名存实亡。】

  【盘点十大昏君,第四名:隋炀帝杨广,有一定野心和才干,但刚愎自用,极度好大喜功,缺乏民生观念。

  为炫耀国力三征高句丽(损耗全国精锐),大规模修建洛阳城、大运河(徭役繁重到“丁男不供,始役妇人”),导致民变四起,最终被宇文化及缢杀,隋朝二世而亡,统一仅38年便分崩离析。】

  隋朝,皇宫之中,杨坚听闻这番对昏君的盘点,尤其是提到了自己的儿子杨广,脸色瞬间变得阴沉起来。他眉头紧锁,眼中闪过一丝痛心与愤怒。

  痛心于儿子的所作所为让隋朝陷入万劫不复之地,愤怒自己辛苦建立的王朝竟毁于一旦。

  他缓缓闭上双眼,深吸一口气,似乎在压抑着内心的情绪。许久,他缓缓开口:“杨广这逆子,好大喜功,不顾百姓死活,终是将我大隋基业毁于一旦。

  朕一生兢兢业业,结束乱世,开创盛世,原以为能让子孙后代安稳无忧,却不想他如此不争气。”

  说完,他无力地瘫坐在椅子上,眼神中满是落寞与悔恨。

  同时,他也暗自庆幸自己当初没有选错人,若不是自己建立隋朝,天下不知还要乱到何时。只是这一切,都随着杨广的昏庸而化为泡影。

  【盘点十大昏君,第三名:宋徽宗赵佶,艺术天赋(书画、诗词)极高,但对政治、军事一窍不通,重用奸佞。

  宠信蔡京、童贯等“六贼”,推行“花石纲”劳民伤财;痴迷道教,甚至让道士参与朝政;边防废弛,对金国毫无防备,最终在“靖康之变”中被俘,北宋灭亡,成为历史上罕见的“艺术家亡国之君”。】

  宋朝,赵匡胤听闻这些盘点,眉头紧锁,脸色阴沉。他缓缓站起身,在殿中来回踱步,心中思绪万千。

  对于赵佶的上榜,他心中既觉可惜又有几分愤怒。可惜赵佶空有一身艺术才华,却不能将精力放在治国理政上;愤怒他的昏庸行径让北宋走向灭亡,毁了祖宗辛苦打下的基业。

  他想到自己一生致力于统一中原,加强中央集权,为宋朝的稳定和发展殚精竭虑。而子孙却如此不争气,有负列祖列宗。

  他不禁长叹一声,对着身旁的侍从说道:“若赵佶能将心思多放在国事上些许,北宋也不至于落得那般下场。

  我朝后世之君,当以此为鉴,不可重蹈覆辙。”言罢,他又重新坐回龙椅,眼神坚定,似是在思索如何让宋朝长治久安,避免出现更多昏君误国的情况。

  【盘点十大昏君,第二名:晋惠帝司马衷,西晋第二位皇帝,历史上着名的低能皇帝,智商相当于孩童。

  最着名的典故是“何不食肉糜”(百姓饥荒,他问“为什么不吃肉粥”);无法掌控朝政,导致“八王之乱”(皇族内斗持续16年),进而引发“五胡乱华”,中原陷入300年战乱,西晋仅存51年便灭亡,其无能对华夏历史影响极其深远。

  盘点十大昏君,第一名:南汉后主刘鋹,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君主,性格残暴且荒诞,毫无治国逻辑。

  推行“当官必自宫”的荒唐制度,认为官员有家室就不会忠心;重用宦官和宫女(如宫女卢琼仙掌政),自己则沉迷酒色与酷刑(发明“人彘”等刑罚);北宋大军压境时,他竟将金银珠宝装船准备逃跑,结果船只被宦官偷走,最终被俘。

  其统治的荒诞、残暴程度,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几乎无人能及,堪称“昏君之集大成者”。】

  【以上排名以“个人能力缺陷”与“统治负面影响”为核心,兼顾对王朝存续、社会稳定的破坏程度,其中晋惠帝、刘鋹等人的昏聩不仅导致亡国,更对时代造成了长期灾难。】

  西晋皇宫内,司马炎听完关于晋惠帝司马衷的盘点,手中的玉杯“哐当”一声掉在地上,摔得粉碎。他猛地站起身,胸口剧烈起伏,指着殿外气得说不出话来,半晌才嘶吼道:“衷儿!你……你竟蠢笨至此!”

  他想起自己当年力排众议,执意传位给这个痴傻儿子,只因为偏爱其母杨艳,又念及长孙司马遹聪慧,想着能靠皇孙挽回局面。

  可如今看来,一切都是泡影——“何不食肉糜”成了千古笑柄,八王之乱让皇族自相残杀,五胡乱华更是让中原百姓陷入炼狱。

  “朕一统三国,结束百年战乱,原想让司马氏基业传之万世,你却……你却让西晋成了短命王朝!”

  司马炎捂着胸口,脚步踉跄,眼中满是绝望,“若早知如此,朕当初便是废长立幼,也绝不会让你坐上这龙椅啊!”

  而在南汉的宫殿遗址旁,刘龑(南汉开国君主)的魂魄听闻刘鋹的所作所为,气得浑身发抖,指着虚空怒骂:“竖子!你这是把我南汉的脸都丢尽了!”

  他想起自己当年建国时,虽也严苛,却好歹懂得招揽人才、发展农商。

  可刘鋹倒好,竟想出“当官必自宫”的荒唐规矩,让宦官宫女把持朝政,自己整日沉迷酒色酷刑。更可笑的是,敌军压境时不想着抵抗,反倒忙着运金银逃跑,还被自己重用的宦官偷了船。

  “我南汉虽偏安一隅,却也算是一方基业,竟毁在你这荒诞暴虐之徒手中!”刘龑气得几乎要消散,“你这‘昏君之集大成者’的名头,真是一点不冤!我刘龑怎么会有你这样的后代!”

  骂到最后,他声音嘶哑,只剩下无尽的悲凉——自己辛苦创下的江山,终究是被这般不堪的子孙败得干干净净,连一丝挽回的余地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