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群星璀璨之秦朝名将传武将篇(2)-《天幕:盘点古人那些事儿》

  元朝·大都宫(忽必烈时期)

  忽必烈凝视天幕上孟明视“称霸西戎、奠定强秦基础”的记载,对伯颜道:“孟明视东进受阻便转攻西戎,为秦国打下百年基业——我大元如今虽灭宋统一中原,却需经营西域、草原,正可效仿他‘不拘一隅、全面拓土’的思路。”

  伯颜躬身道:“陛下高见。孟明视能根据局势调整战略,不执着于一处得失,这份灵活,恰是我大元治理天下所需。

  如今西域仍有叛乱,若能学孟明视‘稳扎稳打、逐步收服’,定能巩固大元疆域。”

  忽必烈看向太子真金:“你要记住,治国如用兵,不可一条路走到黑。孟明视懂‘变通’,才让秦国更强;你日后治国,若遇困境,也当学他调整策略,莫要固执己见。”

  秦朝·咸阳宫(秦始皇时期)

  嬴政凝视天幕上孟明视“益国十二,开地千里”的记载,手指无意识摩挲着御座扶手,沉声道:

  “孟明视虽为春秋秦将,却有‘拓土强秦’之心——他东进受挫便转攻西戎,这份审时度势的眼光,值得效仿。”

  嬴政看向太子扶苏,语气加重:“你需记着,大秦要的不仅是仁厚,更是能护疆土、强国家的韧性。

  孟明视两次惨败仍能复仇,你日后若遇困境,也当学他沉心谋事,而非轻言放弃。”

  天幕依旧进行着下一位的播放【#群星璀璨之秦朝名将传#武将篇】

  【他与孟明视、白乙丙并称“秦三帅”,参与崤之战等重要战役,是秦穆公时期对外征战的核心将领之一的西乞术。】

  【西乞术是春秋时期秦国大夫,为秦穆公时期重要将领,其核心生平与“秦晋肴之战”紧密相关。

  西乞术,姓嬴,氏西乞,名术,是秦国公族后裔,与孟明视、白乙丙并称为“秦三帅”,三人同为秦穆公麾下核心军事将领。

  公元前627年,秦穆公不听蹇叔劝阻,派西乞术与孟明视、白乙丙率军偷袭郑国。

  因郑国提前察觉,秦军转而灭滑国(今河南偃师),返程途中在肴山(今河南三门峡)遭晋军伏击,全军覆没,西乞术等三帅被俘。

  后因晋文公夫人(秦穆公之女)求情,晋襄公释放三人,他们才得以返回秦国。

  西乞术回国后,秦穆公未加责罚,反而继续重用。

  此后,他随孟明视等人整军备战,助秦国逐步恢复国力,为后来秦国称霸西戎奠定基础。

  其具体去世时间及后续细节,因史料记载有限,未详细留存。】

  春秋·秦国雍城宫(秦穆公时期)

  西乞术立于殿下,望着天幕上自己的生平记载,甲胄未卸的肩头微微一颤。当“肴山遭晋军伏击,全军覆没”的文字浮现时,他垂在身侧的手不自觉攥紧,指节泛白——那日残阳染血、将士哀嚎的场景,又清晰映在眼前。

  待看到“穆公未加责罚,反而继续重用”,他猛地抬头看向御座上的秦穆公,眼眶微热,随即单膝跪地,声音铿锵:“臣当年兵败,累及三军,陛下却仍予臣信任!臣此生定当肝脑涂地,助大秦拓土开疆,不负陛下知遇之恩!”

  秦穆公坐在御座上,目光落在天幕,又转向阶下的西乞术,捋须颔首,语气带着欣慰:“当年寡人不听蹇叔之言,致有肴山之败,非你等之过。如今天幕显你功绩,更证寡人信你无误。往后你与孟明视、白乙丙同心协力,称霸西戎,便从今日再谋!”

  元朝·大都宫(忽必烈时期)

  忽必烈盯着天幕上“随孟明视整军备战,助秦恢复国力”的记载,手指轻叩案几,对伯颜笑道:“你看西乞术,兵败被俘却不颓丧,归国后仍能倾力整军,这份韧性,恰是我大元将士该有的模样。”

  伯颜躬身应和:“陛下所言极是。西乞术虽非主帅,却能与孟明视同心协作,共助秦国复强。如今我大元治理西域,正需这般‘败而不馁、合力成事’的将才,方能稳固边疆。”

  太子真金在旁点头,轻声道:“儿臣明白。西乞术虽因主帅之令出征受挫,却未因此懈怠,反而助力国力恢复。日后儿臣处理政务,若遇失误,也当学他‘知错补过、全力向前’,不被一时挫折困住。”

  秦朝·咸阳宫(秦始皇时期)

  嬴政目光如炬,落在天幕“秦三帅”“助秦称霸西戎”的字眼上,指尖敲击御座扶手的力度加重,沉声道:“西乞术虽为副将,却能在兵败后仍随主帅整军,助秦复强——大秦将士,便该有这份‘不分主次、共赴国业’的忠心!”

  他转头看向扶苏,语气严厉却带着期许:“你需知晓,一国强盛,非仅靠主帅一人,更需麾下众将同心。

  西乞术不因兵败而弃,不因位卑而懈,这份坚守,比一时战功更重要。日后你统领臣下,当识得这般‘忠而能忍、合而能为’之人,方能让大秦基业永固。”

  扶苏垂首应道:“儿臣谨记父皇教诲。西乞术‘败而不弃、协辅成事’的品性,儿臣当引以为鉴,日后待人处事,不轻弃有功之臣,不忽视协力之辈,为大秦守护疆土、凝聚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