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钨砂暗涌-《大阪师团的叛逆者》

  通往台儿庄的道路,与其说是路,不如说是被无数车轮、马蹄和军靴反复碾压过的泥泞地狱。初春的微雨让土路变得湿滑粘腻,每一步都仿佛要把脚上的军靴吸住。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化不开的味道——硝烟、焦糊、腐烂物,还有浓烈的血腥气,即使雨水也无法完全冲刷干净。路两旁随处可见战争留下的狰狞伤疤:烧得只剩下焦黑骨架的农舍,被炸得支离破碎的树木,翻倒在沟渠里、布满弹孔的军用卡车残骸,以及那些来不及掩埋、被雨水泡得发胀发白的尸体。乌鸦成群地落在上面,发出不祥的呱噪。

  大阪第四联队的士兵们沉默地跋涉在这条通往地狱核心的路上。之前在小李庄外围那点“小生意”带来的轻松感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深入骨髓的压抑和恐惧。眼前的景象比任何训话都更能说明,他们正在进入一个真正的血肉磨盘。

  “这……这也太惨了……”森下浩二脸色发白,捂着鼻子,看着路边一具被野狗啃食的面目全非的尸体,胃里一阵翻腾。

  “闭嘴!走路!”雄二低声喝道,眼神警惕地扫视着四周。他强迫自己不去细看那些惨状,但空气中死亡的气息无孔不入。他知道,台儿庄战役虽然结束,但外围的扫荡和零星战斗仍在继续,危险无处不在。

  部队在距离台儿庄主战场数里外的一个叫“杨楼”的残破村庄外围扎营。这里同样满目疮痍,但至少还有几间相对完整的土屋可供军官和部分士兵遮风挡雨。大阪第四联队的任务很明确:负责封锁杨楼附近几条通往西南方向的要道,防止中国军队残部渗透或突围。

  联队长渡边信介骑在马上,脸色比天色更阴沉。他简短地分配了各中队的防区,目光扫过这群大多带着商贩气息而非军人铁血的大阪兵,声音冰冷:“诸君,此地非天津,亦非外围哨卡!支那军虽败,困兽犹斗!尔等肩负封锁重任,务必打起十二分精神!严密盘查,遇有可疑,格杀勿论!懈怠者,军法从事!”最后四个字,他说得格外重。

  “哈依!”士兵们有气无力地应着,心头沉甸甸的。

  雄二的小队被分配到了村西头一个相对孤立的路口。这里视野开阔,一条勉强能通车的土路蜿蜒伸向西南方的丘陵地带。路旁有一个被炸塌了半边屋顶的土坯房,算是临时的哨所和掩体。

  “队长,这地方……是不是太‘敞亮’了?”原田看着开阔的四野,有些不安,“连个遮挡都没有,要是被人打冷枪……”

  雄二没说话,目光仔细打量着地形。开阔,意味着暴露,但也意味着视野好,提前预警的距离远。渡边联队长把他们放在这里,用意很明显:既是封锁要道,也是把他们当作吸引火力的“诱饵”或者消耗品。他脑中迅速盘算着。

  “把机枪架在塌房子的断墙后面,视野要覆盖整条路和两侧的开阔地。原田,带两个人在路对面那片坟包后面挖个散兵坑,放个暗哨,轮换盯着西面和南面。其他人,把路障堆起来,不用太结实,但要显眼。”雄二快速下达命令。他选择了相对保守的防御部署,但心中那个在小李庄验证过的“示弱”策略,却开始萌芽。

  士兵们开始忙碌。森下凑过来,忧心忡忡:“雄二,这鬼地方,比小李庄凶险十倍不止。宋先生的货……还压在藤田那儿呢。”他指的是混在辎重队“报废物资”里的那批德械武器。藤田所在的辎重队就驻扎在村子东头。

  “先顾眼前。”雄二低声道,“货在藤田那儿暂时安全。现在关键是活着站稳脚跟。打听一下,附近有没有集市或者还能喘气的村子。”他需要为可能的“交易”寻找渠道,同时也需要了解当地情况。

  森下会意,立刻去找消息灵通的士兵打探。

  驻扎下来的日子比行军更煎熬。白天,士兵们顶着寒风和随时可能飞来的冷枪,在简陋的哨位上警戒。夜晚,寒气刺骨,只能挤在冰冷的土屋里,听着远处零星传来的枪炮声,难以入眠。食物供应变得更加糟糕,冰冷的饭团又冷又硬,咸菜也见了底。士兵们的抱怨声越来越大。

  “天天啃这石头一样的饭团,嘴里都长茧子了!”

  “听说城里(指被日军占领的台儿庄镇)有卖热食的,可咱们这鬼地方……”

  “饿得前胸贴后背,站岗都没力气!”

  抱怨声中,森下带来了消息:“雄二,打听到了!杨楼南边五里左右,有个叫小王集的地方,仗打得没那么狠,还有几家铺子开着,偷偷做点小买卖!主要是跟……跟咱们自己人换东西。”他挤了挤眼,意思不言而喻。

  雄二点点头。有黑市就好办。他需要把手里的“硬通货”(金条、日元)和可能获得的战利品,变成士兵急需的食物、药品甚至御寒物,维持士气,也维持他这个小队长的控制力。更重要的是,这可能是接触当地“渠道”、为后续更敏感的“交易”铺路的机会。

  机会很快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到来。

  一天午后,哨兵突然报告,发现西南方向的道路上,有几个蹒跚的身影正朝关卡走来!士兵们立刻紧张起来,子弹上膛,机枪对准了来人的方向。

  来人渐渐走近,是三个穿着破烂棉袄、面黄肌瘦的村民,两男一女,互相搀扶着。他们看到黑洞洞的枪口和凶神恶煞的士兵,吓得扑通跪倒在地,连连磕头,用生硬的日语夹杂着汉语哀求:“太君饶命!太君饶命!我们是前面小王庄的……村里实在没活路了……想……想去小王集换点盐巴……”

  “搜身!”雄二厉声命令。士兵上前粗暴搜查,除了几个干瘪的布口袋和一点零碎铜钱,一无所获。

  “小王庄?”雄二用生硬的汉语问道,“那边还有人?”

  为首的老头哭丧着脸:“没……没几个了……死的死,跑得跑……就剩几户老弱病残……太君开恩,放我们过去吧……”

  雄二看着他们枯槁的面容和绝望的眼神,心中毫无怜悯,只有算计。放行?不合规定。扣留?毫无价值。杀掉?浪费子弹还可能惹麻烦。他目光扫过老头紧紧攥着的布口袋,一个念头闪过。

  “放你们过去可以,”雄二冷着脸,“但规矩不能坏。留下点‘买路钱’。”他指了指老头手里的口袋。

  老头一愣,随即明白过来,颤抖着把口袋里的东西倒出来——是几块干瘪发黑的……红薯干!“太君……就……就这点吃的了……”

  森下眼睛一亮,凑到雄二耳边:“雄二,这玩意儿……烤烤也能顶饿啊!比冷饭团强!”

  雄二心中一定。他需要的就是这个由头!他板着脸,从自己口袋里(实际是从小队“小金库”里)掏出两小包劣质香烟和一小块压缩饼干(日军配给,士兵们都不爱吃),扔到老头面前:“算你们运气好!这点东西,换你们的红薯干!滚吧!日落前必须回来,否则……”

  村民千恩万谢,抓起香烟和压缩饼干,如蒙大赦般跌跌撞撞地跑过了关卡。

  士兵们看着雄二换来的红薯干,眼神都变了。虽然不多,但这可是能烤着吃的、带点甜味的东西!

  “队长……英明!”一个老兵舔着嘴唇。

  “跟着队长有肉吃!”原田笑嘻嘻地拍马屁。

  雄二没理会,把红薯干交给森下:“收好,晚上给大家烤了分分。”这次小小的“交易”,不仅解决了士兵的一点口腹之欲,更重要的是,在士兵心中强化了一个观念:跟着佐佐木队长,即使在绝境,也可能找到点“额外”的好处。这对他后续计划的执行至关重要。

  几天后的一个傍晚,森下神秘兮兮地找到正在哨位上的雄二,手里拿着个小布包:“雄二,有‘朋友’找上门了!”

  布包里是几块乌黑发亮、沉甸甸的石头——钨矿砂!还有一张揉皱的小纸条,上面用中文写着:“南五里,破庙,夜,货换粮。”

  雄二掂量着钨矿砂,眼神锐利起来。宋先生这条线,在徐州战场,以更直接、更危险的方式,重新接上了。他需要粮食,对方有“硬货”。这交易,做不做?

  与此同时,在村子东头的辎重队驻地,藤田一郎正拖着残腿,费力地将一捆沉重的帆布从一辆卡车上卸下。小岛军曹在一旁骂骂咧咧地催促。张老头佝偻着腰,用一块破布擦拭着工具上的油污,目光偶尔扫过藤田,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关切。藤田的动作迟缓笨拙,但在弯腰的瞬间,他浑浊的眼睛飞快地扫过辎重队堆积如山的物资角落——那里,油布包裹着的德械武器,静静地躺在“报废品”之中。他喉咙里发出一声几不可闻的咕哝,像炉膛里一块尚未燃尽的余烬,在无人注意的角落里,微弱地散发着最后的热量。

  台儿庄的寒风呼啸着掠过杨楼村残破的屋顶。封锁线上的对峙在继续,士兵们在饥饿和寒冷中煎熬。佐佐木雄二捏着那块钨矿砂,望着西南方黑暗笼罩的丘陵地带。他知道,一个更危险的“生意”,即将在黑夜中展开。而大阪第四联队在这血肉磨盘边缘的“生存之道”,也即将翻开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