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泼墨,将流云宗外门的轮廓尽数隐没于沉寂之中。
药园禁地之内,万籁俱寂,唯有几声秋虫的呢喃,时断时续。那株曾引得丹堂震动的“伪灵”母株,此刻正静静地立在月华之下,其上挂着的那几枚饱满果实,在清辉中泛着妖异的华光,仿佛在无声地炫耀着自身的非凡。
然而,陈平安的目光,却早已越过了这株看似价值连城的母株。
他的视线,落在了那几枚果实之下,一片被他以木栅栏单独圈起、防护得最为周全的土地上。那里,静静地躺着一枚种子。
一枚与母株所结的所有种子都截然不同,独一无二的种子。
它通体墨黑,不映半分光华,形制不甚规整,仿佛一块天然的黑曜石石砾。入手冰凉,质感沉重,神识探入,更是如泥牛入海,感知不到任何生命的迹象,与一块凡石无异。
陈平安深知,那株母株,以及它所结出的那些看似饱满的果实,都已是一个死局。它的存在,是建立在对整片地脉灵气的霸道汲取之上,是一条不可持续的绝路。刘执事也好,周家也罢,他们所有的关注点,都落在了这株“神草”所展现出的“提纯”与“催生”之能上,却无人知晓,这神异的背后,是何等饮鸩止渴的代价。
这株草,是他的护身符,亦是悬于头顶的利剑。一旦地力耗尽,神草枯萎,他这个“代管者”的价值便会荡然无存,届时,所有隐藏的危机,都将如山崩般倾泻而至。
破局之法,不在那风光无限的母株,而在这一颗,被所有人忽视,甚至连他自己都险些当作废物的、死寂的种子上。
在最初的几天里,陈平安尝试了所有他能想到的法门。
他将此籽埋入以“灵壤丹”精心改良过的、最肥沃的土壤中,引灵泉之水浇灌,可半月过去,它毫无变化。他又尝试将其浸泡在低阶灵草的汁液里,甚至冒险刮取些许丹堂赏给吴师兄的“聚气丹”,将其粉末溶于水中,用以滋养,可此籽依旧如故,顽固得像一块亘古不化的玄冰。
它仿佛彻底隔绝于这个世界,对任何外来的生机与灵气,都表现出一种近乎“蔑视”的姿态。
直到七日前的一个深夜,陈平安在照例修行时,将这枚种子握于掌心,无意间,一缕精纯的水木真元,顺着掌心劳宫穴,探入了其中。
就在那一刹那,这枚始终死寂的种子,竟传来了一丝极其微弱,却又真实无比的悸动。
那一刻,陈平安心中豁然。他明白了,这颗种子,极其“霸道”,它不屑于吸收天地间驳杂的灵气,它似乎,只对自己体内这股经过《涓流诀》之水与《青囊吐那诀》之木,千锤百炼、水木相生而成的“青碧真元”有所回应。
一个无比大胆,甚至堪称惊世骇俗的念头,在他的脑海中不可抑制地萌生。
既然,寻常的土壤与泉水,无法催其发芽……那么,便以我之身躯,为沃土。以我之本源,为灵泉!
是夜,陈平安盘坐在那株新生幼苗之旁,外界的生机场域将他与此地的气息完美融合,隔绝了任何窥探的可能。他神情肃然,郑重地托起那枚冰凉滑腻的墨玉之籽,送入口中,含于舌下。
一股金石般的冰冷,瞬间在口中弥漫开来。
他收敛心神,缓缓运转功法。体内的青碧真元,如一条温顺的溪流,按照他的心意,被小心翼翼地引导至口腔,去接触、去包裹那枚种子。
起初,并无任何反应。
陈平安不急不躁,数十载岁月早已将他的耐心打磨得如磐石一般。他一遍又一遍地,用自己最本源的真元,去冲刷、去温养、去“呼唤”这颗沉睡的种子。
一个时辰,两个时辰……
就在他感觉丹田内的真元已消耗近三成,四肢百骸开始泛起一丝若有若无的虚浮之感时,舌下的那枚墨玉之籽,终于,再次传来了一丝悸动!
紧接着,一股微弱,却不容抗拒的吸力,从种子内部猛然传来!
陈平安只觉体内的青碧真元,仿佛找到了一个宣泄的闸口,开始以一种远超平日修行的速度,源源不断地,被那枚小小的种子贪婪地吞噬而去。
丹田内的那片青碧湖泊,水位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降。一种久违的、真元亏空的疲惫感,开始侵袭他的四肢百骸。
然而,陈平安的脸上非但没有半分惊慌,眼中反而迸射出一抹难以抑制的精光!
因为,就在他感觉丹田即将见底之时,一股截然不同的气息,从那墨玉之籽中,缓缓地,反哺了回来。
那是一股,比他自身真元更为古老、更为纯粹、更为磅礴的“生机”!
这股生机,如同一柄无形的刻刀,对他所剩无几的真元进行着一场脱胎换骨的提纯与净化。原本的青碧真元,在这股古老生机的冲刷下,颜色变得更为深邃,其中蕴含的、那一丝丝因吸收药渣灵气而带来的驳杂之气,被彻底涤荡干净。
一“亏”,一“盈”;一“出”,一“入”。
真元被吸走的“亏空感”,与被种子生机反哺的“充盈感”,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在他的体内交织成一种玄妙的平衡。
一个全新的、匪夷所思的修行循环,就此建立。
陈平安彻底沉浸在这种玄妙的状态之中。他知道,自己赌对了。他找到了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通天大道。从今往后,他不再是单纯的“捡漏者”,他将成为,这株旷世神物的“共生者”。
他的长生之路,将在这无声的交换中,再次迎来一次,无人能想象的迅猛飞跃。
药园禁地之内,万籁俱寂,唯有几声秋虫的呢喃,时断时续。那株曾引得丹堂震动的“伪灵”母株,此刻正静静地立在月华之下,其上挂着的那几枚饱满果实,在清辉中泛着妖异的华光,仿佛在无声地炫耀着自身的非凡。
然而,陈平安的目光,却早已越过了这株看似价值连城的母株。
他的视线,落在了那几枚果实之下,一片被他以木栅栏单独圈起、防护得最为周全的土地上。那里,静静地躺着一枚种子。
一枚与母株所结的所有种子都截然不同,独一无二的种子。
它通体墨黑,不映半分光华,形制不甚规整,仿佛一块天然的黑曜石石砾。入手冰凉,质感沉重,神识探入,更是如泥牛入海,感知不到任何生命的迹象,与一块凡石无异。
陈平安深知,那株母株,以及它所结出的那些看似饱满的果实,都已是一个死局。它的存在,是建立在对整片地脉灵气的霸道汲取之上,是一条不可持续的绝路。刘执事也好,周家也罢,他们所有的关注点,都落在了这株“神草”所展现出的“提纯”与“催生”之能上,却无人知晓,这神异的背后,是何等饮鸩止渴的代价。
这株草,是他的护身符,亦是悬于头顶的利剑。一旦地力耗尽,神草枯萎,他这个“代管者”的价值便会荡然无存,届时,所有隐藏的危机,都将如山崩般倾泻而至。
破局之法,不在那风光无限的母株,而在这一颗,被所有人忽视,甚至连他自己都险些当作废物的、死寂的种子上。
在最初的几天里,陈平安尝试了所有他能想到的法门。
他将此籽埋入以“灵壤丹”精心改良过的、最肥沃的土壤中,引灵泉之水浇灌,可半月过去,它毫无变化。他又尝试将其浸泡在低阶灵草的汁液里,甚至冒险刮取些许丹堂赏给吴师兄的“聚气丹”,将其粉末溶于水中,用以滋养,可此籽依旧如故,顽固得像一块亘古不化的玄冰。
它仿佛彻底隔绝于这个世界,对任何外来的生机与灵气,都表现出一种近乎“蔑视”的姿态。
直到七日前的一个深夜,陈平安在照例修行时,将这枚种子握于掌心,无意间,一缕精纯的水木真元,顺着掌心劳宫穴,探入了其中。
就在那一刹那,这枚始终死寂的种子,竟传来了一丝极其微弱,却又真实无比的悸动。
那一刻,陈平安心中豁然。他明白了,这颗种子,极其“霸道”,它不屑于吸收天地间驳杂的灵气,它似乎,只对自己体内这股经过《涓流诀》之水与《青囊吐那诀》之木,千锤百炼、水木相生而成的“青碧真元”有所回应。
一个无比大胆,甚至堪称惊世骇俗的念头,在他的脑海中不可抑制地萌生。
既然,寻常的土壤与泉水,无法催其发芽……那么,便以我之身躯,为沃土。以我之本源,为灵泉!
是夜,陈平安盘坐在那株新生幼苗之旁,外界的生机场域将他与此地的气息完美融合,隔绝了任何窥探的可能。他神情肃然,郑重地托起那枚冰凉滑腻的墨玉之籽,送入口中,含于舌下。
一股金石般的冰冷,瞬间在口中弥漫开来。
他收敛心神,缓缓运转功法。体内的青碧真元,如一条温顺的溪流,按照他的心意,被小心翼翼地引导至口腔,去接触、去包裹那枚种子。
起初,并无任何反应。
陈平安不急不躁,数十载岁月早已将他的耐心打磨得如磐石一般。他一遍又一遍地,用自己最本源的真元,去冲刷、去温养、去“呼唤”这颗沉睡的种子。
一个时辰,两个时辰……
就在他感觉丹田内的真元已消耗近三成,四肢百骸开始泛起一丝若有若无的虚浮之感时,舌下的那枚墨玉之籽,终于,再次传来了一丝悸动!
紧接着,一股微弱,却不容抗拒的吸力,从种子内部猛然传来!
陈平安只觉体内的青碧真元,仿佛找到了一个宣泄的闸口,开始以一种远超平日修行的速度,源源不断地,被那枚小小的种子贪婪地吞噬而去。
丹田内的那片青碧湖泊,水位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降。一种久违的、真元亏空的疲惫感,开始侵袭他的四肢百骸。
然而,陈平安的脸上非但没有半分惊慌,眼中反而迸射出一抹难以抑制的精光!
因为,就在他感觉丹田即将见底之时,一股截然不同的气息,从那墨玉之籽中,缓缓地,反哺了回来。
那是一股,比他自身真元更为古老、更为纯粹、更为磅礴的“生机”!
这股生机,如同一柄无形的刻刀,对他所剩无几的真元进行着一场脱胎换骨的提纯与净化。原本的青碧真元,在这股古老生机的冲刷下,颜色变得更为深邃,其中蕴含的、那一丝丝因吸收药渣灵气而带来的驳杂之气,被彻底涤荡干净。
一“亏”,一“盈”;一“出”,一“入”。
真元被吸走的“亏空感”,与被种子生机反哺的“充盈感”,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在他的体内交织成一种玄妙的平衡。
一个全新的、匪夷所思的修行循环,就此建立。
陈平安彻底沉浸在这种玄妙的状态之中。他知道,自己赌对了。他找到了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通天大道。从今往后,他不再是单纯的“捡漏者”,他将成为,这株旷世神物的“共生者”。
他的长生之路,将在这无声的交换中,再次迎来一次,无人能想象的迅猛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