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本字迹漫漶的《外门庶务维修录》,连同 “周牧” 这个早已湮没在历史尘埃中的名字,像一块浸了水的巨石,沉沉压在陈平心头。
这是他第一次如此真切地触摸到 “危险” 的轮廓。这种危险,不同于吴师兄那般能勉强掌控的明面刁难,而是藏在暗处、被宗门高层刻意掩盖了数十年的未知恶意 —— 像一柄悬在头顶的钝刀,不知何时会骤然落下。
他恍惚觉得自己像个行走在黑暗森林的旅人,无意间瞥见了林海深处潜伏沉睡的猛虎轮廓。他不知道这头猛虎何时会苏醒,更不知道自己这只恰在其巢穴边筑了小窝的蝼蚁,是否早已在对方的假寐中暴露了踪迹。
这股源于未知的强烈不安,让他本能地将目光投向千里之外的燕尾城 —— 那是他亲手为自己铺就的、唯一且最后的退路。
他忽然意识到,此前的布局远远不够。他为陈家积累了财富、营造了名望,甚至埋下了武备的种子,可这一切都建立在一个致命的前提上:家族必须能提前嗅到危险的气息。
一座没有哨塔的堡垒,无论城墙多高、护卫多强,终究只是座华丽的死城,等着被人突袭。如今的陈家,便是这样一座又瞎又聋的死城。他必须为这座城,安上能观六路、听八方的眼睛与耳朵。
念头落定的瞬间,一个完整的情报网络构想在他脑中浮现。这张网的基石,正是那些按他指令、由侄子陈守义收养的孤儿 —— 他们才是陈家最该珍视的财富。如今数年过去,第一批孩童想来已到了能独当一面的年纪。
他要做的,是将这些对陈家怀有纯粹感恩与归属感的少年,如细沙般不着痕迹地撒进燕尾城的市井角落:让他们去当茶馆里眼观六路的店小二,酒肆中耳听八方的洗碗工,码头上能辨人脸色的搬运夫,赌场里察言观色的荷官…… 这些地方,是整座城信息流转最快、也最不设防之处。三教九流的闲谈,贩夫走卒的抱怨,字里行间都可能藏着足以改变家族命运的关键情报。而这些少年,便是陈家伸向城池每一寸肌理的、最敏锐的触须。
计划既定,陈平很快寻了个无可挑剔的由头 —— 替吴师兄采买一味丹堂紧缺的凡俗药材,从吴师兄那里换来了下山的机会。
他熟门熟路地来到青石镇,拐进那条陋巷,推开了那家熟悉的酒馆。老车夫刘老头见了他,脸上的笑容立刻多了几分对 “大主顾” 的热络:“陈老哥,又是…… 三叔公托梦了?”
“嗯。” 陈平点头,将一块比以往任何一次都厚重的银锭塞进他手里。刘老头掂了掂银锭的分量,指尖的触感让他笑容越发真诚 —— 他心里清楚,这已不是简单的捎信,而是得用性命担保的重托。
陈平看着他,语气是前所未有的严肃,一字一句道:“你跟你家掌柜说,三叔公夜里总睡不安稳。他说,家里新砌的墙虽高,却是堵聋墙,风来了听不见,雨来了察不着,心里实在不踏实。墙要有耳,能听八方风声,才能立得稳、站得久。”
怕陈守义未能完全领会深意,他又罕见地为这番 “托梦之言” 补了句注解,语气放缓却字字清晰:“让他养的那些孩子,是时候出去学门安身立命的手艺了。茶馆是学‘听’的好地方,能听出话里的门道;码头是学‘看’的好地方,能看出人的心思。让他们去吧。”
刘老头在心里反复默念三遍,虽仍摸不透话里的深层意思,但多年走南闯北的直觉告诉他,这番话藏着他绝不能多问的深意。他不敢迟疑,忙郑重点头:“老哥放心!这话我一定一字不差带到,半分都不会漏!”
做完这一切,陈平没再多留,转身便融入了巷口的黑暗,仿佛从未出现过。
他回到云雾缭绕的流云宗,站在药园最高处,望着夜色中如棋盘般铺开的药田。他已在凡俗的世界,为家族安上了 “耳朵”。
他收回望向远方的目光,重新落回这座藏满秘密的仙山牢笼。他心里清楚,无论在凡俗市井,还是在修仙仙途,真正的安全从不是来自高墙厚垒,而是来自 —— 你是否能比敌人更早听到风声。
这是他第一次如此真切地触摸到 “危险” 的轮廓。这种危险,不同于吴师兄那般能勉强掌控的明面刁难,而是藏在暗处、被宗门高层刻意掩盖了数十年的未知恶意 —— 像一柄悬在头顶的钝刀,不知何时会骤然落下。
他恍惚觉得自己像个行走在黑暗森林的旅人,无意间瞥见了林海深处潜伏沉睡的猛虎轮廓。他不知道这头猛虎何时会苏醒,更不知道自己这只恰在其巢穴边筑了小窝的蝼蚁,是否早已在对方的假寐中暴露了踪迹。
这股源于未知的强烈不安,让他本能地将目光投向千里之外的燕尾城 —— 那是他亲手为自己铺就的、唯一且最后的退路。
他忽然意识到,此前的布局远远不够。他为陈家积累了财富、营造了名望,甚至埋下了武备的种子,可这一切都建立在一个致命的前提上:家族必须能提前嗅到危险的气息。
一座没有哨塔的堡垒,无论城墙多高、护卫多强,终究只是座华丽的死城,等着被人突袭。如今的陈家,便是这样一座又瞎又聋的死城。他必须为这座城,安上能观六路、听八方的眼睛与耳朵。
念头落定的瞬间,一个完整的情报网络构想在他脑中浮现。这张网的基石,正是那些按他指令、由侄子陈守义收养的孤儿 —— 他们才是陈家最该珍视的财富。如今数年过去,第一批孩童想来已到了能独当一面的年纪。
他要做的,是将这些对陈家怀有纯粹感恩与归属感的少年,如细沙般不着痕迹地撒进燕尾城的市井角落:让他们去当茶馆里眼观六路的店小二,酒肆中耳听八方的洗碗工,码头上能辨人脸色的搬运夫,赌场里察言观色的荷官…… 这些地方,是整座城信息流转最快、也最不设防之处。三教九流的闲谈,贩夫走卒的抱怨,字里行间都可能藏着足以改变家族命运的关键情报。而这些少年,便是陈家伸向城池每一寸肌理的、最敏锐的触须。
计划既定,陈平很快寻了个无可挑剔的由头 —— 替吴师兄采买一味丹堂紧缺的凡俗药材,从吴师兄那里换来了下山的机会。
他熟门熟路地来到青石镇,拐进那条陋巷,推开了那家熟悉的酒馆。老车夫刘老头见了他,脸上的笑容立刻多了几分对 “大主顾” 的热络:“陈老哥,又是…… 三叔公托梦了?”
“嗯。” 陈平点头,将一块比以往任何一次都厚重的银锭塞进他手里。刘老头掂了掂银锭的分量,指尖的触感让他笑容越发真诚 —— 他心里清楚,这已不是简单的捎信,而是得用性命担保的重托。
陈平看着他,语气是前所未有的严肃,一字一句道:“你跟你家掌柜说,三叔公夜里总睡不安稳。他说,家里新砌的墙虽高,却是堵聋墙,风来了听不见,雨来了察不着,心里实在不踏实。墙要有耳,能听八方风声,才能立得稳、站得久。”
怕陈守义未能完全领会深意,他又罕见地为这番 “托梦之言” 补了句注解,语气放缓却字字清晰:“让他养的那些孩子,是时候出去学门安身立命的手艺了。茶馆是学‘听’的好地方,能听出话里的门道;码头是学‘看’的好地方,能看出人的心思。让他们去吧。”
刘老头在心里反复默念三遍,虽仍摸不透话里的深层意思,但多年走南闯北的直觉告诉他,这番话藏着他绝不能多问的深意。他不敢迟疑,忙郑重点头:“老哥放心!这话我一定一字不差带到,半分都不会漏!”
做完这一切,陈平没再多留,转身便融入了巷口的黑暗,仿佛从未出现过。
他回到云雾缭绕的流云宗,站在药园最高处,望着夜色中如棋盘般铺开的药田。他已在凡俗的世界,为家族安上了 “耳朵”。
他收回望向远方的目光,重新落回这座藏满秘密的仙山牢笼。他心里清楚,无论在凡俗市井,还是在修仙仙途,真正的安全从不是来自高墙厚垒,而是来自 —— 你是否能比敌人更早听到风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