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伪书传道-《修仙?先活下来再说!》

  铁符凉了,可陈平安的心,却更沉了。

  守义在铁符里留下的那个词——“迷茫”,像根冰锥子,扎在他心口上,拔不出来。

  守夕,炼气四层,陈家独一根的苗。他卡住了,不奇怪。可“迷茫”这两个字,却让陈平安后背都发凉。

  没有传承的野路子,就像山里没人管的野果树,靠着蛮劲儿能蹿一蹿,可真到了该开花结果的时候,就傻了眼。不知道往哪使劲,不知道根往哪扎,最后只能把一身养分白白耗干,长成一堆没用的枯柴。

  丹药、灵石,那是催肥的猪食。管饱,不管用。

  他要给的,是“道”。是能让陈家这棵小苗,在石头缝里扎下根的“道”!

  陈平安的心,前所未有地静了下来。墙外石坤的刨地声,他听不见了。在“传道”这事儿面前,那筑基中期的威胁,被他暂时撂到了一边。

  他摸出那几张破破烂烂的迷踪阵阵图,目光又落回那面隔开生死的岩壁上。

  石坤,就是他此刻最好的“磨刀石”。这场猫鼠同穴的把戏,就是他最好的试炼场。他对阵法的那些玩意儿,早不是纸上谈兵了。现在,他要把这沾着生死寒气的实战心得,还有他那刻在骨子里的“苟”道,一并传下去!

  他拿出备好的笔墨。借着月光石那点冷清的光,他干起了这辈子最重要的活计。

  研墨,提笔,在一张薄皮纸上,给守夕写回信。

  “守夕,汝之坎,不在气,而在神。”

  没写半句高深的口诀,写的全是凡俗的法子,是他这个老朝奉压箱底的看家本事。

  “即日起,重读《青囊》。闭目,以鼻嗅之,辨百草,录其微异。”

  “再入燕尾城坊市,寻一茶摊,静坐一日,观百人神态,录其真伪。”

  “炼气中期,神生意于细微毫末。汝何时能于百草中辨一叶之差,于百人中辨一言之伪,汝之神,自成矣。”

  写完信,陈平安把皮纸小心晾好。他拿起空竹简和那张残破的阵图。

  这阵图,太“玄”了。对眼下的陈家子弟来说,跟天书没两样。他要干的,是“翻译”,是把这云里雾里的东西,硬拽到泥地里。

  他拿起刻刀,屏住气。他不是在刻,是在“拆”。把那些玄奥的阵纹,拆得七零八落,再用最粗浅、连凡间工匠都看得懂的图样,一点点地重新“拼”在竹简上。

  “此为‘地龙翻身’,当以磐石为基……”

  “此处‘草木藏风’,当以老槐为引……”

  他没管这叫“阵法”。在竹简的封皮上,他用最古朴的匠人字体,一笔一划,刻下了四个字——

  《堪舆风水图志》。

  一本教人怎么看风水、选坟地的凡俗书。可那皮囊底下,藏着的却是迷踪阵“以地脉为基,以凡物为引”的真正阵道门径!

  刻完最后一笔,陈平安停了手,习惯性地拿起听筒贴在墙上。

  “铿!铿!铿!”

  石坤那又狂又躁的刨地声,还在外头响。

  陈平安眼里闪过一道光。他拿起刻刀,在这卷《堪舆风水图志》的末尾,郑重地刻下了自己的注脚,也是他要传给家族的,关于“阵”的根子:

  “阵,非为杀敌,乃为隔绝、隐藏、拖延。”

  “活下去,才是阵道之本。”

  做完这一切,陈平安长长吐出一口浊气。那颗为守夕悬着的心,总算落回了肚子里。

  他从储物袋里,拎出了三样东西。

  第一样,是那卷刚刻完、还带着竹子清香的《堪舆风水图志》。

  第二样,是那枚在瀑布洞府里得的《筑基心得》玉简。

  第三样,是那个小瓷瓶,里头装着一枚“筑基丹”。

  阵道、心法、丹药。一个修仙家族从炼气到筑基的根,全在这儿了。

  陈平好用油布,把这三样东西一层一层裹得严严实实,捆扎得像个不起眼的行囊。

  这个行囊,就是陈家往后百年的指望。

  他把行囊和那封信,贴身藏好。

  东西齐了。

  现在,缺的,不再是“道”。

  缺的,是一条能活着,把这“道”送出去的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