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出那个堪称“离经叛道”的决定之后,陈平没有立刻开始尝试。
他反而停下了所有的吐纳修行。
一连三日,他都只是像个寻常杂役一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用这三天的时间,将自己的身体和心神都调整到了一个绝对的、古井无波的平静状态。
他将《涓流诀》的每一句口诀、每一条行气路线在脑海中反复推演了上千遍,又将自己那点浅薄的五行药理翻来覆去地琢磨,设想了数十种真气冲突时可能发生的险情,以及在脑海中一一推演出应对之法。
谋定,而后动。这是他刻在骨子里的安身立命之准则。
第四日,夜。
万籁俱寂,唯有寒风低吼。
陈平盘腿坐在自己那张冰冷的床板上,从怀中取出了一块他特意挑选出来的、巴掌大小的药渣。那是一截“玄冰草”的残根,通体呈淡蓝色,散发着精纯而阴寒的水属性灵气。
他摒除杂念,脑海中开始缓缓流淌着《涓流诀》的心法口诀。
他第一次尝试着,用一种全新的、与《青囊吐纳诀》截然不同的神识频率,去感知、牵引外界的灵气。
这个过程比他想象中更为艰难。他早已习惯《青囊吐纳诀》那种温和的、亲近草木生机的感觉,而《涓流诀》所需感知的,则是一种更为幽微深沉、如深潭之水般静谧的灵气。
他足足用了一个时辰,如同在喧嚣的闹市中试图分辨一根绣花针落地的微响,才终于在周遭混乱的天地灵气中,捕捉到了第一丝纯粹的、带着丝丝凉意的水属性灵气。
他不敢贪多,小心翼翼地只将这一丝细如发丝的灵气牵引入体。
灵气入体的瞬间,陈平的眉头便猛地一皱。
凉。
不同于他早已习惯的那种温润滋养的“暖”,这是一种带着几分孤寂与疏离的“凉”。它顺着经脉缓缓滑过,没有半分《青囊吐纳诀》带来的那种万物生发的舒适感。
他强忍着不适,继续引导着这一丝水属性灵气,按照《涓流诀》的路线,在几条特定的经脉中缓缓流转。
当他完成了一个小周天的运转,将这一丝灵气炼化为一缕属于自己的“涓流真气”后,真正的考验到来了。
他必须将这缕外来的“水”,引入自己那片早已被“木”所占据的丹田气海。
他屏住呼吸,神识高度集中,极其缓慢地将那一缕冰凉的涓流真气推向了自己丹田的边缘。
几乎是在接触的刹那,他那片由《青囊吐纳诀》修出的温和青色气海,便本能地产生了一股强烈的排斥!
那不是狂暴的冲击,而是一种更为坚决的、如同活物般的抗拒。青色的木属性真气瞬间变得凝实起来,形成了一道无形的壁垒,将那一缕试图侵入的蓝色水属性真气死死地挡在了外面。
他只觉得丹田之内,两种真气如两军对垒,彼此冲撞挤压,一股撕裂般的胀痛瞬间传遍四肢百骸。
他闷哼一声,额头上瞬间渗出了一层细密的冷汗。
第一次尝试,失败了。
他没有气馁,更没有鲁莽地再去强行冲击。他缓缓散去真气,开始冷静地分析失败的原因。
“不对……我的想法,从根子上就错了。”他喃喃自语。
他脑海中灵光一闪,浮现出的,是春日里细雨无声地渗入泥土、被树木根系缓缓吸收的画面。
“水生木,不是将水硬生生灌进木头芯子里,而是如春雨润物,从根须处,让树木自己去吸收,去接纳……”
一个多时辰后,他开始了第二次尝试。
这一次,他依旧牵引了一丝水属性灵气入体,炼化为涓流真气。
但他没有再愚蠢地将其直接推向自己的丹田气海。
他用神识极其精妙地操控着那一缕冰凉的涓流真气,只是让它如同一片薄薄的、冰凉的雾气,轻轻地“覆盖”在了自己丹田气海的外壁之上。
然后,他彻底放弃了对《涓流诀》的控制,转而开始全力运转起自己最为熟悉的——《青囊吐纳诀》!
他丹田内那片青色的木属性真气立刻欢快地按照熟悉的经脉路线开始周天运转。
当第一缕青色的木属性真气从丹田流出,经过那片被“冰凉雾气”所覆盖的区域时,它本能地停顿了一下。
陈平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
然而下一刻,那缕青色的真气在《青囊吐纳诀》那源于本能的、对“滋养”的渴望驱使下,竟极其微弱地从那片“冰凉雾气”中“汲取”了一丝丝几乎无法被察觉的凉意。
那一丝凉意融入了青色真气之中。
青色真气猛地一颤。
陈平清晰地感觉到,自己这缕本命真气在融合了那一丝凉意之后,不仅没有被削弱,反而像是久旱的禾苗被甘泉浇灌了一般,变得更为凝练,更为坚韧,也更为……“水润”!
成了!
一股难以言喻的狂喜瞬间冲垮了他紧绷整晚的心防,但他旋即死死压下这份激动,开始了一遍又一遍枯燥而精密的重复。
他先用《涓流诀》从外界汲取一丝水属性灵气,将其化为“雾气”,附着在丹田之外。
然后再用《青囊吐纳诀》引导自己体内的木属性真气去主动地、一丝丝地“汲取”这份“养料”。
这个过程对他心神的消耗远胜于任何一次单纯的吐纳。
待到天色微明,他早已是精疲力竭。可他丹田气海内的那片青色,却已然在不知不觉中带上了一层淡淡的、如水波般的润泽光华。
一个全新的、只属于他自己的修行计划已然成形。
白日,他依旧是药园的沉默杂役,以《青囊吐纳诀》温养己身,巩固木之根基。
而当夜幕降临,则将是他行“水生木”之法,淬炼真元的秘密时刻。
他丹田内的那棵“青囊古木”依旧静默无声。
但在无人知晓的昨夜,它已被引自另一条江河的第一捧甘泉,悄然润湿了根须。
他反而停下了所有的吐纳修行。
一连三日,他都只是像个寻常杂役一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用这三天的时间,将自己的身体和心神都调整到了一个绝对的、古井无波的平静状态。
他将《涓流诀》的每一句口诀、每一条行气路线在脑海中反复推演了上千遍,又将自己那点浅薄的五行药理翻来覆去地琢磨,设想了数十种真气冲突时可能发生的险情,以及在脑海中一一推演出应对之法。
谋定,而后动。这是他刻在骨子里的安身立命之准则。
第四日,夜。
万籁俱寂,唯有寒风低吼。
陈平盘腿坐在自己那张冰冷的床板上,从怀中取出了一块他特意挑选出来的、巴掌大小的药渣。那是一截“玄冰草”的残根,通体呈淡蓝色,散发着精纯而阴寒的水属性灵气。
他摒除杂念,脑海中开始缓缓流淌着《涓流诀》的心法口诀。
他第一次尝试着,用一种全新的、与《青囊吐纳诀》截然不同的神识频率,去感知、牵引外界的灵气。
这个过程比他想象中更为艰难。他早已习惯《青囊吐纳诀》那种温和的、亲近草木生机的感觉,而《涓流诀》所需感知的,则是一种更为幽微深沉、如深潭之水般静谧的灵气。
他足足用了一个时辰,如同在喧嚣的闹市中试图分辨一根绣花针落地的微响,才终于在周遭混乱的天地灵气中,捕捉到了第一丝纯粹的、带着丝丝凉意的水属性灵气。
他不敢贪多,小心翼翼地只将这一丝细如发丝的灵气牵引入体。
灵气入体的瞬间,陈平的眉头便猛地一皱。
凉。
不同于他早已习惯的那种温润滋养的“暖”,这是一种带着几分孤寂与疏离的“凉”。它顺着经脉缓缓滑过,没有半分《青囊吐纳诀》带来的那种万物生发的舒适感。
他强忍着不适,继续引导着这一丝水属性灵气,按照《涓流诀》的路线,在几条特定的经脉中缓缓流转。
当他完成了一个小周天的运转,将这一丝灵气炼化为一缕属于自己的“涓流真气”后,真正的考验到来了。
他必须将这缕外来的“水”,引入自己那片早已被“木”所占据的丹田气海。
他屏住呼吸,神识高度集中,极其缓慢地将那一缕冰凉的涓流真气推向了自己丹田的边缘。
几乎是在接触的刹那,他那片由《青囊吐纳诀》修出的温和青色气海,便本能地产生了一股强烈的排斥!
那不是狂暴的冲击,而是一种更为坚决的、如同活物般的抗拒。青色的木属性真气瞬间变得凝实起来,形成了一道无形的壁垒,将那一缕试图侵入的蓝色水属性真气死死地挡在了外面。
他只觉得丹田之内,两种真气如两军对垒,彼此冲撞挤压,一股撕裂般的胀痛瞬间传遍四肢百骸。
他闷哼一声,额头上瞬间渗出了一层细密的冷汗。
第一次尝试,失败了。
他没有气馁,更没有鲁莽地再去强行冲击。他缓缓散去真气,开始冷静地分析失败的原因。
“不对……我的想法,从根子上就错了。”他喃喃自语。
他脑海中灵光一闪,浮现出的,是春日里细雨无声地渗入泥土、被树木根系缓缓吸收的画面。
“水生木,不是将水硬生生灌进木头芯子里,而是如春雨润物,从根须处,让树木自己去吸收,去接纳……”
一个多时辰后,他开始了第二次尝试。
这一次,他依旧牵引了一丝水属性灵气入体,炼化为涓流真气。
但他没有再愚蠢地将其直接推向自己的丹田气海。
他用神识极其精妙地操控着那一缕冰凉的涓流真气,只是让它如同一片薄薄的、冰凉的雾气,轻轻地“覆盖”在了自己丹田气海的外壁之上。
然后,他彻底放弃了对《涓流诀》的控制,转而开始全力运转起自己最为熟悉的——《青囊吐纳诀》!
他丹田内那片青色的木属性真气立刻欢快地按照熟悉的经脉路线开始周天运转。
当第一缕青色的木属性真气从丹田流出,经过那片被“冰凉雾气”所覆盖的区域时,它本能地停顿了一下。
陈平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
然而下一刻,那缕青色的真气在《青囊吐纳诀》那源于本能的、对“滋养”的渴望驱使下,竟极其微弱地从那片“冰凉雾气”中“汲取”了一丝丝几乎无法被察觉的凉意。
那一丝凉意融入了青色真气之中。
青色真气猛地一颤。
陈平清晰地感觉到,自己这缕本命真气在融合了那一丝凉意之后,不仅没有被削弱,反而像是久旱的禾苗被甘泉浇灌了一般,变得更为凝练,更为坚韧,也更为……“水润”!
成了!
一股难以言喻的狂喜瞬间冲垮了他紧绷整晚的心防,但他旋即死死压下这份激动,开始了一遍又一遍枯燥而精密的重复。
他先用《涓流诀》从外界汲取一丝水属性灵气,将其化为“雾气”,附着在丹田之外。
然后再用《青囊吐纳诀》引导自己体内的木属性真气去主动地、一丝丝地“汲取”这份“养料”。
这个过程对他心神的消耗远胜于任何一次单纯的吐纳。
待到天色微明,他早已是精疲力竭。可他丹田气海内的那片青色,却已然在不知不觉中带上了一层淡淡的、如水波般的润泽光华。
一个全新的、只属于他自己的修行计划已然成形。
白日,他依旧是药园的沉默杂役,以《青囊吐纳诀》温养己身,巩固木之根基。
而当夜幕降临,则将是他行“水生木”之法,淬炼真元的秘密时刻。
他丹田内的那棵“青囊古木”依旧静默无声。
但在无人知晓的昨夜,它已被引自另一条江河的第一捧甘泉,悄然润湿了根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