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绣谱”的回响-《修仙?先活下来再说!》

  又是一个三月。

  春风拂过百川坊,带来了些许暖意。平安居后院的那几盆青线草,长势愈发喜人,叶片上的露珠,在晨光下晶莹剔透。

  陈平坐在廊下,手里捧着一杯粗茶,静静地看着。他体内的真元,已然稳固在炼气六层顶峰,再无半分躁动。那份厚积薄发的踏实感,让他整个人都沉静了下来。

  巷口,传来了熟悉的马蹄声与车轮碾过青石板的声响。

  陈平缓缓放下茶杯。

  他没有起身,只是坐在那里。他知道,该来的,总会来。

  片刻之后,一个身影出现在铺子门口。来人一身风尘,却精神矍铄,正是清风商队的孙总管。

  “陈老先生!”孙德海一进门,便拱手行礼,脸上带着发自内心的熟稔与敬意,“孙某,又来叨扰了。”

  陈平这才缓缓起身,脸上是那副一成不变的、属于乡下老丈的憨厚笑容:“孙总管客气。稀客,稀客。”

  一番寒暄,孙德海从袖中,取出了那封熟悉的、火漆严实的信函。

  “老先生,孙某此番南下,又途径燕尾城。”他将信函递上,动作郑重,“城中那位‘陈大善人’,托我给您捎来一封家书。”

  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将一封私信,完美地伪装成了一次再正常不过的家族问候。

  陈平伸出那双布满老茧的手,接过信。

  “有劳总管了。”

  孙德海见他收下,便笑着告辞,只说要去坊市里采买些货物,晚些再来叨扰。

  陈平没有留他。

  他拿着信,回到了后院,关上了门。

  他没有立刻拆信。

  他将信凑到鼻端,是“定神墨”的淡淡檀香。他又对着天光,仔细检查着火漆与纸张的纹理,确认其中没有半分灵力波动的痕迹。

  做完这一切,他才回到卧房,点亮油灯。

  他坐在桌前,静静地看着那封信。灯火摇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

  许久,他才伸出手指,用一根细竹签,小心翼翼地,挑开了那层完好的火漆。

  信纸展开,是侄子陈守义那熟悉的馆阁体小楷。

  信上的内容,依旧是生意经。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物价的抱怨,对收成的担忧,对未来的期盼。每一个字,都像是一个凡俗商人的真实心声。

  可陈平的目光,却落在了那些看似不经意的词语上。

  “……叔公托商队运回之‘百炼寒铁’,侄已收到。此铁锋利无匹,远胜凡物,实乃家中第一等利器。然,家中子弟皆是凡夫,无人懂得‘舞剑’之法,只得将此利刃藏于空鞘,日夜忧心……”

  “利刃”与“空鞘”。

  陈平的指腹,缓缓抚过这四个字。他知道,这是功法已经送达,并且被家族确认的暗号。

  他继续往下看。

  “……家中新得一批‘云纹纸’,质地极佳,侄已让家中女眷,尝试着在上面绣些花鸟图样,聊作消遣。只是那纸性特殊,寻常绣线,总显不出其韵味。前日,小女守夕,偶然用一种青色的丝线,在纸上绣了一片‘青线草’,竟意外地……栩栩如生。更奇的是,那草叶的尖端,竟凝结出了一滴……露珠……”

  “青线草”。

  “露珠”。

  陈平的心脏,猛地一跳!

  他拿着信纸的手,第一次,不受控制地,剧烈颤抖了起来。

  他缓缓闭上眼,将那张薄薄的信纸,紧紧地贴在了自己的胸口。

  那两个字,像两道温暖的电流,瞬间流遍他的四肢百骸。

  凝结露珠。

  这四个字,在旁人看来,或许只是一句对绣工的奇特描述。可在陈平这里,却代表着最直白、最确切的含义——引气入体,踏入炼气一层!

  家族,已有仙根。

  那株他亲手种下的、远在千里之外的幼苗,终于,破土而出,长出了第一片嫩芽!

  陈平坐在灯下,一动不动。

  他那张布满褶皱的脸上,看不出悲喜。可那双浑浊的眼睛里,却有什么东西,在悄悄地融化。

  所有的隐忍,所有的算计,所有的布局,所有的担惊受怕……

  在这一刻,都有了回报。

  他缓缓睁开眼,将信纸重新折好,贴身藏入怀中。

  他吹熄了油灯。

  黑暗中,他坐在那里,许久,许久。

  窗外,月上中天。

  乱麻巷里,一片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