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老三的锻炉,在接下来的半个月里,成了乱麻巷最喧嚣的所在。
陈平则每日在隔壁的锤音中,静静打磨着自己炼气六层尚有些虚浮的根基。
半月后,活计完成。陈平又赠了铁老三一大袋金丝麦。铁匠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憨厚的笑。他只道是自己从未打过如此“顺手”的铁,见过品质如此精纯的“凡铁”。
铁老三走后,平安居的后院里,便多了一堆黑色小山般的铁锭。
陈平又花了三日,做最后的伪装。
他寻来废弃烙铁,在炭火中烧红,用小刀极其耐心地,在烙铁表面刻了个古朴的篆体“陈”字。
然后,他将这烧红的烙铁,一块块地,在铁锭最不起眼的角落,烙下了陈氏家族的第一个“印记”。
而后,他买来坚固的桐木货箱,用干燥稻草将铁锭仔细包裹,分门别类,置入箱中。
做完这一切,他才用墨笔,在货箱表面,用凡俗商号的工整字迹,写下目的地。
——燕尾城,陈氏铁匠铺。
这是他留给侄子陈守义的第二个“后手”。一个只知藏书的“善人”,是无根浮萍。唯有将家族的触角扎入百工之业,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一切就绪。
第二日清晨,陈平换上干净的粗麻布衣,怀揣“清风令”,第一次主动踏入“迎客居”。
令牌效果立竿见影,不过一盏茶的工夫,孙总管便快步迎了出来。
“陈老先生!”他满脸热情,“可是有什么需要孙某效劳的?”
“孙总管客气了。”陈平脸上依旧是那副局促的憨厚,“有桩小生意,想托贵商队代劳。”
他递上货单。孙总管接过一看:“货名:百炼寒铁。数量:十箱。目的地:燕尾城,陈氏铁匠铺。”
“哦?”他眼中闪过一丝讶异,“老先生家人,竟也是铁匠世家?”
“谈不上世家。”陈平摆手,缓缓说道,“祖上传下的粗浅手艺。这批粗铁,是老朽闲来无事,请隔壁师傅打的。运回家乡,给子侄练手用。”
理由天衣无缝。
孙总管只当是高人提携后辈,当即拍胸脯揽下:“小事一桩!老先生放心,三月之内,定当完好送到!您有清风令,这趟运费,免了!”
陈平却摇了摇头:“孙总管,一码归一码。你我之间的善缘,是人情。这趟生意,是规矩。人情,老朽记着。但这规矩,不能破。”
他从怀里取出早已备好的灵石,放在桌上。
孙总管看着桌上的灵石,又看了看陈平那双“执拗”的眼睛,心中敬佩更深。
这,才是真正懂“规矩”的、可以长久结交的高人。
当清风商队的伙计,来到乱麻巷抬走那十口沉甸甸的木箱时,整条巷子都轰动了。所有人都伸长脖子,看着那支代表信誉的蓝色旗帜,对那位陈老丈的敬畏与猜测,更深了。
陈平没出门,只隔着门缝,静静地看着。
他听见一个年轻伙计抱怨:“奇怪,这铁锭看着不大,怎地比玄铁还沉?”
又听见孙总管笑骂道:“那才说明是真材实料!陈老先生的东西,岂是凡品?都仔细着点!”
次日清晨,庞大的商队如青色长龙,缓缓驶离。陈平正在门口扫着落叶,动作一如既往地缓慢专注。
他的目光,平静地送着商队远去,直到那面蓝旗消失在官道尽头。
他知道,自己已将陈家的第一份“仙缘”,送上了那条通往未来的长路。
他缓缓转身,走回了那间再次恢复沉静的米铺。
“凡铁”,南下了。
而他,也终于可以安心地,等待那场注定会在另一个春天里,绽放的花开。
        陈平则每日在隔壁的锤音中,静静打磨着自己炼气六层尚有些虚浮的根基。
半月后,活计完成。陈平又赠了铁老三一大袋金丝麦。铁匠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憨厚的笑。他只道是自己从未打过如此“顺手”的铁,见过品质如此精纯的“凡铁”。
铁老三走后,平安居的后院里,便多了一堆黑色小山般的铁锭。
陈平又花了三日,做最后的伪装。
他寻来废弃烙铁,在炭火中烧红,用小刀极其耐心地,在烙铁表面刻了个古朴的篆体“陈”字。
然后,他将这烧红的烙铁,一块块地,在铁锭最不起眼的角落,烙下了陈氏家族的第一个“印记”。
而后,他买来坚固的桐木货箱,用干燥稻草将铁锭仔细包裹,分门别类,置入箱中。
做完这一切,他才用墨笔,在货箱表面,用凡俗商号的工整字迹,写下目的地。
——燕尾城,陈氏铁匠铺。
这是他留给侄子陈守义的第二个“后手”。一个只知藏书的“善人”,是无根浮萍。唯有将家族的触角扎入百工之业,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一切就绪。
第二日清晨,陈平换上干净的粗麻布衣,怀揣“清风令”,第一次主动踏入“迎客居”。
令牌效果立竿见影,不过一盏茶的工夫,孙总管便快步迎了出来。
“陈老先生!”他满脸热情,“可是有什么需要孙某效劳的?”
“孙总管客气了。”陈平脸上依旧是那副局促的憨厚,“有桩小生意,想托贵商队代劳。”
他递上货单。孙总管接过一看:“货名:百炼寒铁。数量:十箱。目的地:燕尾城,陈氏铁匠铺。”
“哦?”他眼中闪过一丝讶异,“老先生家人,竟也是铁匠世家?”
“谈不上世家。”陈平摆手,缓缓说道,“祖上传下的粗浅手艺。这批粗铁,是老朽闲来无事,请隔壁师傅打的。运回家乡,给子侄练手用。”
理由天衣无缝。
孙总管只当是高人提携后辈,当即拍胸脯揽下:“小事一桩!老先生放心,三月之内,定当完好送到!您有清风令,这趟运费,免了!”
陈平却摇了摇头:“孙总管,一码归一码。你我之间的善缘,是人情。这趟生意,是规矩。人情,老朽记着。但这规矩,不能破。”
他从怀里取出早已备好的灵石,放在桌上。
孙总管看着桌上的灵石,又看了看陈平那双“执拗”的眼睛,心中敬佩更深。
这,才是真正懂“规矩”的、可以长久结交的高人。
当清风商队的伙计,来到乱麻巷抬走那十口沉甸甸的木箱时,整条巷子都轰动了。所有人都伸长脖子,看着那支代表信誉的蓝色旗帜,对那位陈老丈的敬畏与猜测,更深了。
陈平没出门,只隔着门缝,静静地看着。
他听见一个年轻伙计抱怨:“奇怪,这铁锭看着不大,怎地比玄铁还沉?”
又听见孙总管笑骂道:“那才说明是真材实料!陈老先生的东西,岂是凡品?都仔细着点!”
次日清晨,庞大的商队如青色长龙,缓缓驶离。陈平正在门口扫着落叶,动作一如既往地缓慢专注。
他的目光,平静地送着商队远去,直到那面蓝旗消失在官道尽头。
他知道,自己已将陈家的第一份“仙缘”,送上了那条通往未来的长路。
他缓缓转身,走回了那间再次恢复沉静的米铺。
“凡铁”,南下了。
而他,也终于可以安心地,等待那场注定会在另一个春天里,绽放的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