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堂倒台,一场暴雨。来得快,去得也快。
它洗去了乱麻巷上空的阴霾,却未让这片贫瘠土地生出繁花。日子,很快在柴米油盐与吐纳修行中,回归了挣扎与麻木的底色。
平安居,如一块被雨水冲刷过的青石,愈发沉静。
三月过去,百川坊秋深。
这一日,青鳞兽沉重的脚步声,自城东主街传来。“清风商队”回来了。
陈平坐在柜台后,不闻不问。
那份善缘,他早已丢在记忆角落。能否发芽,看天意。刻意攀附,反而落了下乘。
然而,他不寻缘,缘却寻上门。
三日后,一个身穿酱紫色绸缎长衫、体态微福的中年人,在两名仆役陪同下,来到乱麻巷,停在平安居门口。
来者,正是“清风商队”大总管,孙德海。
此刻的他,没了数月前的病容,面色红润,精神矍铄,那双精明的眼睛里,满是感激。
“敢问,此地可是平安居?”他对着闭目养神的陈平,客气地拱手。
陈平缓缓睁眼,脸上是凡俗老者面对贵客时的茫然与局促:“正是。客官,买米?”
“不,不。”孙德海摆手,让仆役呈上一个锦布包裹的礼盒,笑容愈发热切,“在下‘清风商队’孙德海。数月前,在此地染了恶疾,险些丧命。幸得巷中一位高人赠药相救,方才捡回一条性命。”
“在下寻恩人不得,只听迎客居老板说,高人常在此巷。今日备下薄礼,不敢言谢,只为结一份善缘,还望老先生莫要推辞。”
他说得滴水不漏,既点明来意,又未强行将恩情安在陈平头上。
陈平脸上适时露出“惊愕”与“恍然”:“原来是孙总管,失敬,失敬。小老儿只是个卖米的,哪里敢当高人。您说的这事,听客栈老板提过一嘴,说是举手之劳,当不得如此厚礼。”
他将自己,也撇得干净。
“应当的,应当的。”孙德海见他言语谦和,愈发觉得此地藏龙卧虎。他打开礼盒,里面是一小袋通体淡金、散发奇异清香的灵谷。
“此乃南疆特产的‘金丝贡米’,虽无太多灵气,于凡人却有延年益寿之效。听闻老先生也经营米粮,此物,赠予老先生尝个新鲜。”
礼物送得极有水平,既贵重,又恰好送到陈平本行,不显突兀。
陈平推辞不过,只得“惶恐”收下。
孙德海见他收了礼,笑容才真正松弛下来。他又从怀中取出一枚半个巴掌大小、青铜铸就、雕刻着精美“流云”纹样的令牌,递了过来。
“老先生,此乃我商队的‘清风令’。见令如见我本人。”他的神情变得郑重,“日后老先生若有任何货物需我商队托运,无论南北,持此令牌前往各地分号,皆可享受最高优待,与三成折扣。还望莫要推辞。”
陈平看着那枚入手冰凉、沉甸甸的青铜令牌,指腹摩挲着上面那朵流云纹。
这,就是那张船票。
他“受宠若惊”地接过了令牌。
孙德海目的达到,便不多留。宾主寒暄几句,准备告辞。
临走前,他像是忽然想起什么,用闲谈的语气笑道:“说来也奇,此次南下,在一座名为‘燕尾’的小城,遇到一桩趣事。”
陈平正在收拾茶碗的手,没有停顿。
“哦?”
“城中,出了一位了不得的‘陈大善人’。”孙德海脸上露出商人特有的欣赏,“以一介商贾之身,行教化之事,广开义学,散财无数,在当地名望极高。”
“在下此行,有幸受邀参观了他那座藏书楼。他从我手中收了《陶朱商战策》。”他说着,脸上露出捡到至宝的喜悦,“那书中记载的商战之术,字字珠玑,匪夷所思啊!”
陈平缓缓将茶碗放回托盘,抬起头,脸上依旧是那副憨厚的平静,仿佛在听一个与己无关的遥远故事。
“哦?天下之大,无奇不有。”
孙德海心满意足地走了。
平安居内,恢复沉静。
陈平走到门口,看着那主仆三人的身影消失在巷口拐角。
他摊开手掌。
掌心,一枚古朴的青铜令牌,静静躺着,散发着冰凉而坚实的光。
他将令牌收起,揣入怀中,贴身放好。
它洗去了乱麻巷上空的阴霾,却未让这片贫瘠土地生出繁花。日子,很快在柴米油盐与吐纳修行中,回归了挣扎与麻木的底色。
平安居,如一块被雨水冲刷过的青石,愈发沉静。
三月过去,百川坊秋深。
这一日,青鳞兽沉重的脚步声,自城东主街传来。“清风商队”回来了。
陈平坐在柜台后,不闻不问。
那份善缘,他早已丢在记忆角落。能否发芽,看天意。刻意攀附,反而落了下乘。
然而,他不寻缘,缘却寻上门。
三日后,一个身穿酱紫色绸缎长衫、体态微福的中年人,在两名仆役陪同下,来到乱麻巷,停在平安居门口。
来者,正是“清风商队”大总管,孙德海。
此刻的他,没了数月前的病容,面色红润,精神矍铄,那双精明的眼睛里,满是感激。
“敢问,此地可是平安居?”他对着闭目养神的陈平,客气地拱手。
陈平缓缓睁眼,脸上是凡俗老者面对贵客时的茫然与局促:“正是。客官,买米?”
“不,不。”孙德海摆手,让仆役呈上一个锦布包裹的礼盒,笑容愈发热切,“在下‘清风商队’孙德海。数月前,在此地染了恶疾,险些丧命。幸得巷中一位高人赠药相救,方才捡回一条性命。”
“在下寻恩人不得,只听迎客居老板说,高人常在此巷。今日备下薄礼,不敢言谢,只为结一份善缘,还望老先生莫要推辞。”
他说得滴水不漏,既点明来意,又未强行将恩情安在陈平头上。
陈平脸上适时露出“惊愕”与“恍然”:“原来是孙总管,失敬,失敬。小老儿只是个卖米的,哪里敢当高人。您说的这事,听客栈老板提过一嘴,说是举手之劳,当不得如此厚礼。”
他将自己,也撇得干净。
“应当的,应当的。”孙德海见他言语谦和,愈发觉得此地藏龙卧虎。他打开礼盒,里面是一小袋通体淡金、散发奇异清香的灵谷。
“此乃南疆特产的‘金丝贡米’,虽无太多灵气,于凡人却有延年益寿之效。听闻老先生也经营米粮,此物,赠予老先生尝个新鲜。”
礼物送得极有水平,既贵重,又恰好送到陈平本行,不显突兀。
陈平推辞不过,只得“惶恐”收下。
孙德海见他收了礼,笑容才真正松弛下来。他又从怀中取出一枚半个巴掌大小、青铜铸就、雕刻着精美“流云”纹样的令牌,递了过来。
“老先生,此乃我商队的‘清风令’。见令如见我本人。”他的神情变得郑重,“日后老先生若有任何货物需我商队托运,无论南北,持此令牌前往各地分号,皆可享受最高优待,与三成折扣。还望莫要推辞。”
陈平看着那枚入手冰凉、沉甸甸的青铜令牌,指腹摩挲着上面那朵流云纹。
这,就是那张船票。
他“受宠若惊”地接过了令牌。
孙德海目的达到,便不多留。宾主寒暄几句,准备告辞。
临走前,他像是忽然想起什么,用闲谈的语气笑道:“说来也奇,此次南下,在一座名为‘燕尾’的小城,遇到一桩趣事。”
陈平正在收拾茶碗的手,没有停顿。
“哦?”
“城中,出了一位了不得的‘陈大善人’。”孙德海脸上露出商人特有的欣赏,“以一介商贾之身,行教化之事,广开义学,散财无数,在当地名望极高。”
“在下此行,有幸受邀参观了他那座藏书楼。他从我手中收了《陶朱商战策》。”他说着,脸上露出捡到至宝的喜悦,“那书中记载的商战之术,字字珠玑,匪夷所思啊!”
陈平缓缓将茶碗放回托盘,抬起头,脸上依旧是那副憨厚的平静,仿佛在听一个与己无关的遥远故事。
“哦?天下之大,无奇不有。”
孙德海心满意足地走了。
平安居内,恢复沉静。
陈平走到门口,看着那主仆三人的身影消失在巷口拐角。
他摊开手掌。
掌心,一枚古朴的青铜令牌,静静躺着,散发着冰凉而坚实的光。
他将令牌收起,揣入怀中,贴身放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