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初歇,南市的巷口挂起一串油灯。
油灯的火像被人捏过的指纹,忽明忽暗。最里面那间两层小楼,匾额写着“云来”,金粉已褪,远看只剩两个像水痕的影。
门帘里人来人往,骰声、笑骂声,与铜钱互撞的脆响拧成一团,像雨后沟里的水,浑而急。
“云来”的二楼不开窗,楼板上铺着一层厚毡,压住脚步。
角落里设了四张“盏局”与两张“飞签”,都是快手的局。银钩、牙筹、毫签,像一把把薄刀出鞘。堂中一盏独大的琉璃灯罩着天心,灯底的阴影,恰好罩住靠墙的那张桌。
桌边坐着一人,灰青毛褂,衣角打着补丁,手里把玩一粒旧骰。骰面磨得发糊,却还看得出当年工细。
那人瘦,瘦得像从账本里出来的一根笔画。他的眼窝深,眼白里藏了一点旧病的黄;须发刮得干净,耳背却有粉。粉不是胭脂,是盐。盐擦得太多,皮起了细屑。
“陆掌。”对座的人压低嗓子笑,“又输了。”
陆稷笑,笑意贴在嘴皮上,不肯深入,“今夜手背凉,骰不听话。”他把那粒旧骰轻轻一抛,又接住,“骰有时比人讲理。”
这“陆掌”,曾在洛阳左藏局做“司钱史”,人称“陆财神”。
洛阳灰飞,左藏局如井无水,他被抛在废墟,连一张官帖都没顾得取。南来之后,他给人打过两年“暗账”,写过一年“叶券”,又做过四个月影子柜的“短账先生”。“照影柜”立,夜兑银止,他的“短账”断了水。堂口的人打趣,“财神落魄”,他只笑,不驳。
今夜“云来”比常夜更躁。照影柜关了灯,影子柜不敢开全盏,人心里那点火没处去,只好往骰上倒。局边的手越来越快,赌条在桌上翻来覆去,像一群鱼背翻白。
陆稷按着骰盅,听那薄薄的一声“咔”。那一声像极了某种“账合”。他忽然想起半年前在雍丘写的一笔“流水”,那笔账上,他写了“可假”。如今,这个“可假”,像是一根细刺,倒插在他的指缝里。
“陆掌,再押?”对座的人探身,亮出一叠“飞签”。签背角孔成品字,边上有一根金丝压纹,极细,不显。陆稷眼皮微动:新样丝票。安印收笔短,盐星藏在纸筋里。照影柜发了货,居然敢带着来赌。
他笑了一下,把骰盅往人家那边推了一寸,“今夜我作闲,随你。”他目光扫桌边。十指里,有三指的指腹微涩。盐涩。盐在皮上停一夜,会留下极细的白。那三指属于三个不同的人:一个年轻,指甲咬得参差;一个老道,虎口薄茧;一个匠人,小拇指上有针眼。老道的袖角,有一缕细白。那白粘着油,是驿里的灯油。
陆稷把这三人记在心里。记人的时候,他下意识摸了摸耳背的粉。盐一直在他身上。他在盐里浮浮沉沉,像一粒没入水底的细砂。
(暗影视觉·鸩)
我带着一朵冷香,进“云来”。
香不是给别人闻,是给我自己提神。赌坊的气,油、汗、灰、酒,混在一起,会让人忘记什么是“真”。我把那点香扣在舌底,舌便记得今日的“真”:盐。盐星在纸里,在灰里,在人的皮里。
二楼很闷。灯罩把热往下压,像把一锅汤按住不让它溢。我找了个背窗的位子坐下,视线穿过一排“盏局”,落在靠墙那张桌。
陆稷在那边,面前摆着两盏,手指在骰盅上摩挲。盅里有声,那声像雨打“贮水石”,细而稳。我听得出来:这人懂账,也懂局。他落魄,因为他知道水该往哪儿流,现在不让流,他就发闷。
我捻起一枚“飞签”,签背金丝略凸,手上一抚,盐星轻轻蹿出来,像鱼儿在纸下掀尾。我笑,把签往桌上一按。对面的青衣仔看我一眼,冷笑,“女客也玩?”
“玩一点慢的。”我把签退回他手里,“今晚玩‘问’。”
“问?”他愣住。
“问胆。”我把袖口抬到手臂一半,“问谁敢夜里兑银却白日来赌,问谁敢拿着‘安印’在暗灯下押大,问谁敢让盐星在指腹上干。”我说的时候,目光不看他,落在陆稷耳背那一点粉上。粉藏着水腥气,是昨夜南门驿的灰。灰不会改名。
青衣仔心里一缩,嘴上还硬,“姑娘说笑。”
“我不说笑。”我把另一只手里的短笛含在唇边,笛不响。笛身微凉,凉到把我的心绪搭在一根线的上头。我看出去,卫峥已经在楼梯口。楼口两侧各立一人,袖里藏着“王师封签”。封签收笔短三分。短,让人看见“正”。今晚要让“正”进赌坊。
卫峥走了第三步,云来楼下的堂主才看清他眼里那点锋。那不是赌徒的狠,是军里久练的直。直不砸桌,直在刀上。他把手一抬,“云来”掌柜鼻尖出了汗,笑得比平日更勤,“贵客临门,要茶?”
“茶不用。”卫峥淡淡,“只要借一盏灯。”
灯?
堂主一愣,抬眼看那盏罩天心的大灯。卫峥笑了一下,“借灯,不借罩。”
一刻后,二楼的灯罩被卸下半边。琉璃的冷光一倾,像井里掬起的水,“云来”头顶第一次这么明。明得所有人的眼睛都眯了一眯。明得桌上的粉、筹、签、盐星……一线线,一点点,都露了底。
鸩轻轻把短笛放下,指腹在桌沿一点。那一点看不见的粉,顺着木纹蔓延,勾了一条窄线,窄线与灯光一合,像水面上起了一层浅浅的波。
陆稷把骰盅轻轻撂在桌上,盅底与木面一碰,发出“咔”的一声清响。清响之后,他忽然笑了,笑里有一丝自嘲,“诸位今夜想赢,先问问你们的手。”
青衣仔冷,“问手?问什么?”
“问你指腹的涩。”陆稷慢慢抬起手,摊开自己的十指,“我的手也涩。盐是好东西。盐能保肉不腐,也能保‘账’不烂。可盐留在手上久了,手就被记住。被记住的人,赌不疼。——只疼在账上。”
鸩看他一眼,知道这“财神”已经在往我们这边偏。偏的不是情,是势。他知“快”与“久”的差。影子柜的“快”,照影柜的“久”。今夜这一盏灯,就是要让“快”的人把“快”露出来。
卫峥在楼口打了个响指。两名都吏提了一只小木匣上来。木匣开,里头摆着三只白瓷碗。碗里什么也没有。都吏把碗倒扣在三人的面前:“请。”
青衣仔愣了,“请我做什么?”
“请你把手放进去。”都吏笑,笑意不至牙缝,“天子之下,王师立‘照影柜’,白日兑银,问名。夜里赌博,不问名。——今夜我们换一个问法:不问名,问‘印’。”
“印?”
“盐星。”都吏把碗掀了一寸,碗边抹着极薄的一层油。油里混了一点看不见的粉。指一入,粉就起,附在盐上,显出极浅的一圈纹。那圈纹像凰尾。
青衣仔的脸在灯下白了一瞬,硬把手往碗里摁。出来时,指腹上果然起了一个浅浅的“凰尾纹”。那纹一亮一暗,顺着皮的纹理爬。他抬手去揉,越揉越清。
“荆州线。”卫峥淡淡,“你夜里兑过银,走的是驿,你手上还有油。你握过‘白帛’,帛角有记。你拿着新样丝票,却走的是影子柜的路。——你胆肥。”
青衣仔猛地起身,手下意识朝腰里摸。
两名都吏一个“拍”,一左一右扣住他腕。扣得很轻,轻到他觉得只要再狠一点就能挣脱。可是他没有再狠。他的眼里闪了一下,像一尾鱼撞到篱上。他知道,楼口那两枚“王师封签”,收笔短,短得让人不敢硬撞。
“请坐。”卫峥看向陆稷,“陆掌,今夜借你坐一局。”
陆稷把骰收起,手指略微一紧,又松开。他看了一下鸩,又看了一眼那盏半卸了罩的灯。灯把他眼底的黄照得更淡了一点。他笑起来,终于像他在洛阳写下第一笔“大账”时那样,“借。”
(暗影视觉·鸩)
我手里那支短笛,被我敲了桌边一下。声音极轻,像一根针落在绵上。陆稷的眼神在那一刹变了。他知道我不是来赌的。我是来问他的账。
“陆掌,”我说,“你几时在南门驿换过枕?”
他没装糊涂。他把食指在耳背挠了一下,挠下一点细粉,“昨夜。”他顿了顿,“前夜也换过。”
“你手上,一直有盐。”我抬眼看他,“你在盐里活,盐把你记得比谁都清。——你不用怕。”
“我不怕。”陆稷微笑,笑意真,“我只是心里有点空。”
“空哪里?”
“空在我没看懂一件事情。”他把旧骰转了一圈,“照影柜关了灯,我以为‘快’的人会去找更快的路,赌就是更快,柜就是更快,驿更快。
——我没想明白,为什么你们要来‘云来’借灯。”
“借灯,不借罩。”我把话重复了一遍,“灯借出来,罩子还你们自己。你们要不要罩,随你们。——我们只要让光照在盐上。”
陆稷沉默了一瞬,忽然低笑,“你们要把‘影’照薄。影薄,才显‘名’。”
我点头。他把骰盅推到我面前,我不接。我拿出一张空白的丝票,把“安印”按在上头。安印收笔短,印在纸上,像一尾停着不动的鱼。陆稷看着那尾鱼。鱼的尾巴上,有一根金丝微纹,纹里藏着盐星。
“陆掌,”我压低声音,“今夜你要输一局。”
“输?”他挑眉。
“输在你一直赢的地方。”我盯着他手里的旧骰,“赌的是‘短账’,输的是‘懒账’。你要替我输给‘白帛记’。”
陆稷忽然笑出声来。他笑起来,很年轻,像一支新削的笔,“好。”
局就这么摆开:照影柜借灯,王师封签立在楼口,云来不关门,但半盏灯去罩。桌上只押一个字:快。
青衣仔被按坐回位子,另外两个指腹有盐的男人也各自“请”了一只白瓷碗。三只手印齐齐摊在桌上,凰尾、盐星、安印印影,像三条细鱼摆着尾。
陆稷把旧骰轻轻一摸,那骰在他掌里打了个寒颤。他把骰往桌上一抛,人却把目光抛过了那颗骰,抛到青衣仔袖里那一缕白帛角上。白帛角上有极细的引线。引线穿过袖缝,往里头系着一块薄薄的木片。木片上刻了一个字:记。
白帛记。
“云来”的掌柜在门口扯笑,心里一寸一寸往下沉。他以为今晚换灯,是冲柜来。没想到来的是冲“记”。“记”不是账,“记”是路。记住路的人,夜里不怕黑。他忽然懂了:照影柜关灯一夜,不是让人看不到路,是让走暗的人彼此看见。
“收。”卫峥的手指轻轻落在桌边。两名都吏分两路把人带下楼。带得极稳,稳到骰都没散。陆稷的手停在空中,像忘了自己该怎么放。他最后把手落在桌面,敲了一下。“这一局,”他说,“我代表‘快’。”
鸩看他。
“输。”陆稷自己说,“把我的‘短账’输出去。把我这些年攒下的‘捷径’告诉你们。驿的枕,柜的枕,赌坊的‘盏’,都在这张图上。”
他从怀里摸出一张薄薄的纸。纸上密密的红线,像一张小网。“我这张网,自以为密。——今夜借你们灯一照,我知道它其实粗。”
“粗更好。”卫峥笑,“粗,收得快。”
陆稷看了看他,笑意淡,“我这人有点坏。坏在我喜欢看账快。快的时候,心里有风。风吹过,酒也要快。”他顿了顿,收敛玩笑,“今夜,我帮你们追‘白帛记’。——他们不会走陆路,他们会走‘水盏’。”
“水盏?”鸩问。
“赌坊的‘盏’有两种。”陆稷把手点在桌上某处,“一种是‘局上盏’,赌银来回;一种是‘水上盏’,借赌局作桥,把钱装进‘盏票’,由水递走。盏票在桌上看不出,落水才显。——白帛记的人,习惯走‘水盏’,快,也干净。”
“从哪里下水?”卫峥问。
陆稷抬眼看向北,“庙桥下不敢。正逆之界立着,他们心里忌。——云来楼后的暗河口。”
他压低声音,“那里有一只廊船,船身漆黑,黑得像没入夜里的一块瓦。船头挂一盏破灯。那盏灯不亮,夜里反而最显。因为它把周围的灯都吃了。”
卫峥与鸩对视一眼。鸩点头,转身起身,衣摆擦过桌边的一点粉,粉在她的影里亮了一下,又灭。卫峥向楼口一挥手,外头传来极轻的应声,像雨落草尖。
“陆掌,”卫峥回身,“这一局你输了。”
“输得甘心。”陆稷笑,“输在灯底。”
“灯借你们了,”卫峥道,“罩,自己留着。”他转身下楼。
(暗影视觉·鸩)
风从楼后穿过来,带着水气。水气在我的鼻腔里化成一条细线,往下坠。我知道“水盏”在哪儿。我在阴影里绕到云来楼后的巷口。巷口有一堵墙,墙根潮。
墙上有一条很浅的划痕,像有人用指甲在泥里流过一趟。我把笛含在唇间,吹了一口不成声的气。气穿过笛孔,在墙角吹起了一点灰。灰里有盐。
“右。”我低声。
一个人影从水影里分出来,靠我一寸。他是我们的“眼”。我们一起贴墙走。墙背后是暗河。暗河的皮黑,黑得像一张翻过面的黑布。黑布上有一只船,船的头上挂一盏破灯。灯不亮。破灯周围,别家的灯像被吃掉一样,暗了一圈。——陆稷说得没错。
我伸手按在墙缝里。缝里湿。湿里有一点甜。那是牛脂。牛脂是并州刀客的习惯,他们用脂抹刀,也抹船舷。脂带着甜,会招灰。灰招来盐。盐留在手上,不会改名。
船头有动静。两人抬着东西,轻得几乎没有声。那东西不大,却很重。重得出奇。重的不是物,是“记”。白帛记不写长语,只写一个“记”字。字写在木片上,木片绑在帛角里。人抬着东西的时候,那枚“记”字会跟着呼吸微微起伏。
我把短笛塞回袖里,伸手在地上一抹。指尖蘸了一点“盐星粉”。粉不显。
我把手往上扬,手里的粉像一阵看不见的小雨,落在那只破灯的罩子上。破灯的罩子上有灰。粉一落,灰就起了一圈极淡的光。那光肉眼看不见,只有在“王师封签”的短笔下才显。我亮起封签,封签一抬,光从罩子上浮出来,像一条被挑起的线。
“灯借你。”我对破灯说。
破灯笑了。它的光不亮,它的笑也不亮,可它的影动了一下。影动,说明人心动。
廊船上抬箱的两人心里一紧,侧身看。我已经贴到了船舷。
我的指腹在箱角一按。盐星涩。我把那一点涩按进木纹里。那是“盏票”的藏处。盏票一落水,盐星会散开,像一朵开在水里的花。
“王师封签。”我的声音落在他们的耳根后。很轻,很近。
他们把箱抱紧。抱得太紧。紧得他们的手背青筋突起。我看见他们的指腹上那圈“凰尾纹”一跳。他们昨夜在南门驿换了枕,白日又在照影柜看过“安”印,晚上来这里走“水盏”。他们快。他们太快。
“别动。”我的手从他们肩后绕过,按在箱盖上。我的指尖稍稍一压,压出一声极轻的“咔”。像骰盅落桌。像账合。
卫峥的脚步从暗处响起。他不快。稳。他一把接过箱,另一只手把木片挑出来。木片上一个“记”字,收笔长,带锋,是袁氏商记的旧笔。卫峥笑,“白帛记。”
我把另一只箱盖也挑开。里面不是“母”。母种今夜不走水。里面是盏票,是细细的白绢条,卷成很小的筒,筒里夹着银丝线。银丝线在灯下静着。静得像一条已经死了的小蛇。可它没死。它只是被压在那里,等一个更快的人来拿。
“谁来拿?”我问那两个人。
他们不答。他们的眼睛在暗里像两口井。我知道他们的井里装着的是别人的影。
“算了。”我把手往后一抬,“先带走。”
卫峥点头,低哨一声。暗影之眼从四面合拢。合拢得很轻,像夜里把一个坛的盖子慢慢盖上。盖上之前,会有一缕香溜出去。那缕香,是牛脂的甜。甜里有灰。灰把路给我看。
云来楼上的灯罩重新扣上,骰声又开始在半盏光下滚。
陆稷没有走。他把旧骰放在桌边,像把一段过去放在了案上。他忽然觉得肩上的轻松比酒还热。热的时候,人愿意说实话。
“文若。”曹操的“文若”不在这里,卫峥也不在桌前,只有鸩。陆稷还是说了那两个字。他想起许县算房里那两个写得端正的字:“流水”。他笑,“流水是好字。我以前只读‘快’,没读‘流’。一流,就知道什么叫‘回’。”
“回——”鸩轻轻念了一遍,“回流。”
“光照在盐上,”陆稷说,“盐就会回到水里。水回到路上。——你们慢,可你们有路。”
他抬手轻轻敲了一下骰盅,又收回手。手指上仍有盐。盐不会立刻退。要退,得一个热日,一场正午的汗。要退,还得把手伸进水里,捧起来,再放下去。
“陆掌,”鸩看他,“你为什么今夜愿意输?”
“因为我赌过。”陆稷笑,笑里有一点自嘲,“我赌过‘快’。快让我赢过,可快也让我在洛阳城里连一张官帖都没来得及拿。——我这人,喜账也喜命。命要久。久得像你们那条‘讨逆路’。”
他说到这里,声音低了一线,“那路立了‘正逆之界’,我今夜才知道:‘界’不是给人过不去,‘界’,是给人回头。”
鸩点头。她把短笛放入袖中,起身,“陆掌,明日你去照影柜,记名。你记在‘明’里,从今以后,‘快’与‘久’,你自己挑。”
陆稷笑,“我挑久。”
他看着她转身离开,背影融进半盏灯底。他忽然想起自己年轻时写下的第一句账注:可露,可封,可丢。今夜,他给自己加了一个:可回。
……
夜再深一点,云来楼后那条暗河像一条被按住的蛇,不再甩尾。
廊船靠进岸,破灯被卫峥一把摘下,轻轻放进匣。他没有砸。他把灯交给都吏,“送到照影柜,明日挂起来。”
“挂灯?”都吏不解。
“让它在明里做灯。”卫峥淡淡,“影干净,灯不脏。”
两名被拿下的“水盏客”被压到船舱的一角,手腕上缠着细布。细布里擦过盐,盐把他们今晚的路记得明明白白。
卫峥蹲下看他们的鞋底。鞋底的泥不厚,泥里有一粒细小的殷红。那不是血,是朱。朱来自某种文房。卫峥伸指一拈,笑,“邺中来的笔。”
鸩听见这两个字,眼里亮了一下又灭。她把笛从袖中抽出来,敲了一下。声很轻,像某个远处的铃回应了她。
“别急。”卫峥压低声音,“快的人会更快。他们明夜还会来。来之前,会在赌坊里先走一手。——‘落魄的财神’,要上台了。”
(暗影视觉·鸩)
第二更。云来楼里人散了半数。剩下的人眼睛更亮,因为酒醒了半盏。陆稷还在。他把旧骰放在桌上,不再摸。他在等。我也在等。等“白帛记”背后那个写“记”的人露出袖子。
我把短笛在指间转了一圈。笛里有一张纸。纸上写着一个字:问。问谁?问财神。
陆稷把手里的一柄折扇缓缓合上。扇面空白。他把扇柄按在桌上,声音极轻,像一滴水掉在瓷上。他抬眼,突然笑,“诸位今夜要看‘赢’还是看‘账’?”
“看赢!”有人喊。
“看账。”他自己说。他站起来,背挺直,像一个在洛阳旧局里讲“流水”的司钱史。“快的人,借我的手输一次。”他把扇柄往桌上一点,“云来押,今夜开新局——‘问名’。”
堂里一静。鸩笑了。她看见人群里,有一双袖口很干净的手挤了出来。那双手不沾油,不沾盐,指腹却很光。光得不该。
他的光不是洗出来的,是磨出来的。那是一个把手藏在袖里的人的手。他姓辛,或者姓审,或者姓何。名字不重要。他写“记”。
那双手停在桌边,停在“财神”的扇柄旁。他的声音温和,“陆掌,这局,我来做‘快’。”
“好。”陆稷笑。
我把短笛往袖里一插。笛身冰了一瞬。我知道,风进来。风一进来,灯就会跳。灯一跳,影就乱。影一乱,快的人就会更快。快得把自己推到“明”里来。
第三更将尽,云来楼上的琉璃灯突然稳了一瞬。稳得像有人在背后按了按罩。那一瞬间,所有人的影像被钉在桌上。钉在桌上的那双干净的手,终于露了纹。不是凰尾,不是盐星,是一条极细的“鹤颈纹”。那是邺中辛氏账房的印。辛氏帐房印刻如鹤,颈细、尾长,专用于“白帛记”的清算。
“请了。”卫峥的声音从楼口进来。他没有走近。他只是让那两枚“王师封签”在灯底翻了一下。短笔一闪,“鹤颈纹”便像被扯了一下,隐又现。那双手轻轻一动,袖口掩住了半分。半分不够。灯在看。账在看。盐在看。
“辛家的人。”陆稷笑,笑意像擦在旧银上的布,温而涩,“财神落魄,今夜借你们的手翻一翻旧账。”
那双手静了一息,忽地笑了一下,笑得很直,“落魄的财神,也想当‘明柜’?”
“明柜不当,明人当。”陆稷道,“你们‘白帛记’快,快在‘息’。我们慢,慢在‘名’。今夜,我输给‘名’。”
他话音一落,扇柄一敲,“问名。”
那双手停了半瞬。半瞬里,骰声断。灯里有风。风把鹤颈纹吹了一下。那条纹像一根被拽起的白发。
“辛……某。”那人终于吐出两个字。
卫峥笑了一下,收笔短短。“请。”
云来楼里,半盏灯光落在桌上。桌上没有血,只有账。账上只有两个字:回流。
……
黎明的风从庙桥那边吹来,吹过“正逆之界”的两字,吹过照影柜那块新换的牌,吹进南市巷口。云来楼门口的水痕像被风洗了一遍,金粉依旧褪,影却更清。
陆稷走出门,背在早晨的光里。他回头看了一眼那半盏灯,笑得很淡。
他把旧骰放进袖里。袖里还有盐。盐要一整日的汗才会退。他摸了摸耳背,粉还在。他忽然不讨厌这层粉了。粉让他记得自己从哪里来,还要往哪里去。
“陆掌。”有人在后头唤他。
他回身,鸩在门槛上。她眼里没有笑,只有稳。“记名了吗?”
“去。”他答,“今早第一盏。”
他迈出脚,脚下的石被昨夜的雨洗得很干净。他走上“讨逆路”的第一段,路边的木标写着:不扰民。风把他衣角掀了一下。
他忽然明白,自己今夜不是输给人。他输给了路。
路在光里。他在光里。光很薄,但足够他看清自己的影。
——“赌坊之内,落魄的‘财神’”,此夜既是局,
也是账,更是碑。碑上刻着两个字:回流。碑下的人各自按着自己的名,慢慢走向“明”。下一夜,水上会更快。快的人还会来
可快的人,会更容易累。久的人,会在桥上、在柜前、在粥棚里,一点一点,把盐,化回水里。
油灯的火像被人捏过的指纹,忽明忽暗。最里面那间两层小楼,匾额写着“云来”,金粉已褪,远看只剩两个像水痕的影。
门帘里人来人往,骰声、笑骂声,与铜钱互撞的脆响拧成一团,像雨后沟里的水,浑而急。
“云来”的二楼不开窗,楼板上铺着一层厚毡,压住脚步。
角落里设了四张“盏局”与两张“飞签”,都是快手的局。银钩、牙筹、毫签,像一把把薄刀出鞘。堂中一盏独大的琉璃灯罩着天心,灯底的阴影,恰好罩住靠墙的那张桌。
桌边坐着一人,灰青毛褂,衣角打着补丁,手里把玩一粒旧骰。骰面磨得发糊,却还看得出当年工细。
那人瘦,瘦得像从账本里出来的一根笔画。他的眼窝深,眼白里藏了一点旧病的黄;须发刮得干净,耳背却有粉。粉不是胭脂,是盐。盐擦得太多,皮起了细屑。
“陆掌。”对座的人压低嗓子笑,“又输了。”
陆稷笑,笑意贴在嘴皮上,不肯深入,“今夜手背凉,骰不听话。”他把那粒旧骰轻轻一抛,又接住,“骰有时比人讲理。”
这“陆掌”,曾在洛阳左藏局做“司钱史”,人称“陆财神”。
洛阳灰飞,左藏局如井无水,他被抛在废墟,连一张官帖都没顾得取。南来之后,他给人打过两年“暗账”,写过一年“叶券”,又做过四个月影子柜的“短账先生”。“照影柜”立,夜兑银止,他的“短账”断了水。堂口的人打趣,“财神落魄”,他只笑,不驳。
今夜“云来”比常夜更躁。照影柜关了灯,影子柜不敢开全盏,人心里那点火没处去,只好往骰上倒。局边的手越来越快,赌条在桌上翻来覆去,像一群鱼背翻白。
陆稷按着骰盅,听那薄薄的一声“咔”。那一声像极了某种“账合”。他忽然想起半年前在雍丘写的一笔“流水”,那笔账上,他写了“可假”。如今,这个“可假”,像是一根细刺,倒插在他的指缝里。
“陆掌,再押?”对座的人探身,亮出一叠“飞签”。签背角孔成品字,边上有一根金丝压纹,极细,不显。陆稷眼皮微动:新样丝票。安印收笔短,盐星藏在纸筋里。照影柜发了货,居然敢带着来赌。
他笑了一下,把骰盅往人家那边推了一寸,“今夜我作闲,随你。”他目光扫桌边。十指里,有三指的指腹微涩。盐涩。盐在皮上停一夜,会留下极细的白。那三指属于三个不同的人:一个年轻,指甲咬得参差;一个老道,虎口薄茧;一个匠人,小拇指上有针眼。老道的袖角,有一缕细白。那白粘着油,是驿里的灯油。
陆稷把这三人记在心里。记人的时候,他下意识摸了摸耳背的粉。盐一直在他身上。他在盐里浮浮沉沉,像一粒没入水底的细砂。
(暗影视觉·鸩)
我带着一朵冷香,进“云来”。
香不是给别人闻,是给我自己提神。赌坊的气,油、汗、灰、酒,混在一起,会让人忘记什么是“真”。我把那点香扣在舌底,舌便记得今日的“真”:盐。盐星在纸里,在灰里,在人的皮里。
二楼很闷。灯罩把热往下压,像把一锅汤按住不让它溢。我找了个背窗的位子坐下,视线穿过一排“盏局”,落在靠墙那张桌。
陆稷在那边,面前摆着两盏,手指在骰盅上摩挲。盅里有声,那声像雨打“贮水石”,细而稳。我听得出来:这人懂账,也懂局。他落魄,因为他知道水该往哪儿流,现在不让流,他就发闷。
我捻起一枚“飞签”,签背金丝略凸,手上一抚,盐星轻轻蹿出来,像鱼儿在纸下掀尾。我笑,把签往桌上一按。对面的青衣仔看我一眼,冷笑,“女客也玩?”
“玩一点慢的。”我把签退回他手里,“今晚玩‘问’。”
“问?”他愣住。
“问胆。”我把袖口抬到手臂一半,“问谁敢夜里兑银却白日来赌,问谁敢拿着‘安印’在暗灯下押大,问谁敢让盐星在指腹上干。”我说的时候,目光不看他,落在陆稷耳背那一点粉上。粉藏着水腥气,是昨夜南门驿的灰。灰不会改名。
青衣仔心里一缩,嘴上还硬,“姑娘说笑。”
“我不说笑。”我把另一只手里的短笛含在唇边,笛不响。笛身微凉,凉到把我的心绪搭在一根线的上头。我看出去,卫峥已经在楼梯口。楼口两侧各立一人,袖里藏着“王师封签”。封签收笔短三分。短,让人看见“正”。今晚要让“正”进赌坊。
卫峥走了第三步,云来楼下的堂主才看清他眼里那点锋。那不是赌徒的狠,是军里久练的直。直不砸桌,直在刀上。他把手一抬,“云来”掌柜鼻尖出了汗,笑得比平日更勤,“贵客临门,要茶?”
“茶不用。”卫峥淡淡,“只要借一盏灯。”
灯?
堂主一愣,抬眼看那盏罩天心的大灯。卫峥笑了一下,“借灯,不借罩。”
一刻后,二楼的灯罩被卸下半边。琉璃的冷光一倾,像井里掬起的水,“云来”头顶第一次这么明。明得所有人的眼睛都眯了一眯。明得桌上的粉、筹、签、盐星……一线线,一点点,都露了底。
鸩轻轻把短笛放下,指腹在桌沿一点。那一点看不见的粉,顺着木纹蔓延,勾了一条窄线,窄线与灯光一合,像水面上起了一层浅浅的波。
陆稷把骰盅轻轻撂在桌上,盅底与木面一碰,发出“咔”的一声清响。清响之后,他忽然笑了,笑里有一丝自嘲,“诸位今夜想赢,先问问你们的手。”
青衣仔冷,“问手?问什么?”
“问你指腹的涩。”陆稷慢慢抬起手,摊开自己的十指,“我的手也涩。盐是好东西。盐能保肉不腐,也能保‘账’不烂。可盐留在手上久了,手就被记住。被记住的人,赌不疼。——只疼在账上。”
鸩看他一眼,知道这“财神”已经在往我们这边偏。偏的不是情,是势。他知“快”与“久”的差。影子柜的“快”,照影柜的“久”。今夜这一盏灯,就是要让“快”的人把“快”露出来。
卫峥在楼口打了个响指。两名都吏提了一只小木匣上来。木匣开,里头摆着三只白瓷碗。碗里什么也没有。都吏把碗倒扣在三人的面前:“请。”
青衣仔愣了,“请我做什么?”
“请你把手放进去。”都吏笑,笑意不至牙缝,“天子之下,王师立‘照影柜’,白日兑银,问名。夜里赌博,不问名。——今夜我们换一个问法:不问名,问‘印’。”
“印?”
“盐星。”都吏把碗掀了一寸,碗边抹着极薄的一层油。油里混了一点看不见的粉。指一入,粉就起,附在盐上,显出极浅的一圈纹。那圈纹像凰尾。
青衣仔的脸在灯下白了一瞬,硬把手往碗里摁。出来时,指腹上果然起了一个浅浅的“凰尾纹”。那纹一亮一暗,顺着皮的纹理爬。他抬手去揉,越揉越清。
“荆州线。”卫峥淡淡,“你夜里兑过银,走的是驿,你手上还有油。你握过‘白帛’,帛角有记。你拿着新样丝票,却走的是影子柜的路。——你胆肥。”
青衣仔猛地起身,手下意识朝腰里摸。
两名都吏一个“拍”,一左一右扣住他腕。扣得很轻,轻到他觉得只要再狠一点就能挣脱。可是他没有再狠。他的眼里闪了一下,像一尾鱼撞到篱上。他知道,楼口那两枚“王师封签”,收笔短,短得让人不敢硬撞。
“请坐。”卫峥看向陆稷,“陆掌,今夜借你坐一局。”
陆稷把骰收起,手指略微一紧,又松开。他看了一下鸩,又看了一眼那盏半卸了罩的灯。灯把他眼底的黄照得更淡了一点。他笑起来,终于像他在洛阳写下第一笔“大账”时那样,“借。”
(暗影视觉·鸩)
我手里那支短笛,被我敲了桌边一下。声音极轻,像一根针落在绵上。陆稷的眼神在那一刹变了。他知道我不是来赌的。我是来问他的账。
“陆掌,”我说,“你几时在南门驿换过枕?”
他没装糊涂。他把食指在耳背挠了一下,挠下一点细粉,“昨夜。”他顿了顿,“前夜也换过。”
“你手上,一直有盐。”我抬眼看他,“你在盐里活,盐把你记得比谁都清。——你不用怕。”
“我不怕。”陆稷微笑,笑意真,“我只是心里有点空。”
“空哪里?”
“空在我没看懂一件事情。”他把旧骰转了一圈,“照影柜关了灯,我以为‘快’的人会去找更快的路,赌就是更快,柜就是更快,驿更快。
——我没想明白,为什么你们要来‘云来’借灯。”
“借灯,不借罩。”我把话重复了一遍,“灯借出来,罩子还你们自己。你们要不要罩,随你们。——我们只要让光照在盐上。”
陆稷沉默了一瞬,忽然低笑,“你们要把‘影’照薄。影薄,才显‘名’。”
我点头。他把骰盅推到我面前,我不接。我拿出一张空白的丝票,把“安印”按在上头。安印收笔短,印在纸上,像一尾停着不动的鱼。陆稷看着那尾鱼。鱼的尾巴上,有一根金丝微纹,纹里藏着盐星。
“陆掌,”我压低声音,“今夜你要输一局。”
“输?”他挑眉。
“输在你一直赢的地方。”我盯着他手里的旧骰,“赌的是‘短账’,输的是‘懒账’。你要替我输给‘白帛记’。”
陆稷忽然笑出声来。他笑起来,很年轻,像一支新削的笔,“好。”
局就这么摆开:照影柜借灯,王师封签立在楼口,云来不关门,但半盏灯去罩。桌上只押一个字:快。
青衣仔被按坐回位子,另外两个指腹有盐的男人也各自“请”了一只白瓷碗。三只手印齐齐摊在桌上,凰尾、盐星、安印印影,像三条细鱼摆着尾。
陆稷把旧骰轻轻一摸,那骰在他掌里打了个寒颤。他把骰往桌上一抛,人却把目光抛过了那颗骰,抛到青衣仔袖里那一缕白帛角上。白帛角上有极细的引线。引线穿过袖缝,往里头系着一块薄薄的木片。木片上刻了一个字:记。
白帛记。
“云来”的掌柜在门口扯笑,心里一寸一寸往下沉。他以为今晚换灯,是冲柜来。没想到来的是冲“记”。“记”不是账,“记”是路。记住路的人,夜里不怕黑。他忽然懂了:照影柜关灯一夜,不是让人看不到路,是让走暗的人彼此看见。
“收。”卫峥的手指轻轻落在桌边。两名都吏分两路把人带下楼。带得极稳,稳到骰都没散。陆稷的手停在空中,像忘了自己该怎么放。他最后把手落在桌面,敲了一下。“这一局,”他说,“我代表‘快’。”
鸩看他。
“输。”陆稷自己说,“把我的‘短账’输出去。把我这些年攒下的‘捷径’告诉你们。驿的枕,柜的枕,赌坊的‘盏’,都在这张图上。”
他从怀里摸出一张薄薄的纸。纸上密密的红线,像一张小网。“我这张网,自以为密。——今夜借你们灯一照,我知道它其实粗。”
“粗更好。”卫峥笑,“粗,收得快。”
陆稷看了看他,笑意淡,“我这人有点坏。坏在我喜欢看账快。快的时候,心里有风。风吹过,酒也要快。”他顿了顿,收敛玩笑,“今夜,我帮你们追‘白帛记’。——他们不会走陆路,他们会走‘水盏’。”
“水盏?”鸩问。
“赌坊的‘盏’有两种。”陆稷把手点在桌上某处,“一种是‘局上盏’,赌银来回;一种是‘水上盏’,借赌局作桥,把钱装进‘盏票’,由水递走。盏票在桌上看不出,落水才显。——白帛记的人,习惯走‘水盏’,快,也干净。”
“从哪里下水?”卫峥问。
陆稷抬眼看向北,“庙桥下不敢。正逆之界立着,他们心里忌。——云来楼后的暗河口。”
他压低声音,“那里有一只廊船,船身漆黑,黑得像没入夜里的一块瓦。船头挂一盏破灯。那盏灯不亮,夜里反而最显。因为它把周围的灯都吃了。”
卫峥与鸩对视一眼。鸩点头,转身起身,衣摆擦过桌边的一点粉,粉在她的影里亮了一下,又灭。卫峥向楼口一挥手,外头传来极轻的应声,像雨落草尖。
“陆掌,”卫峥回身,“这一局你输了。”
“输得甘心。”陆稷笑,“输在灯底。”
“灯借你们了,”卫峥道,“罩,自己留着。”他转身下楼。
(暗影视觉·鸩)
风从楼后穿过来,带着水气。水气在我的鼻腔里化成一条细线,往下坠。我知道“水盏”在哪儿。我在阴影里绕到云来楼后的巷口。巷口有一堵墙,墙根潮。
墙上有一条很浅的划痕,像有人用指甲在泥里流过一趟。我把笛含在唇间,吹了一口不成声的气。气穿过笛孔,在墙角吹起了一点灰。灰里有盐。
“右。”我低声。
一个人影从水影里分出来,靠我一寸。他是我们的“眼”。我们一起贴墙走。墙背后是暗河。暗河的皮黑,黑得像一张翻过面的黑布。黑布上有一只船,船的头上挂一盏破灯。灯不亮。破灯周围,别家的灯像被吃掉一样,暗了一圈。——陆稷说得没错。
我伸手按在墙缝里。缝里湿。湿里有一点甜。那是牛脂。牛脂是并州刀客的习惯,他们用脂抹刀,也抹船舷。脂带着甜,会招灰。灰招来盐。盐留在手上,不会改名。
船头有动静。两人抬着东西,轻得几乎没有声。那东西不大,却很重。重得出奇。重的不是物,是“记”。白帛记不写长语,只写一个“记”字。字写在木片上,木片绑在帛角里。人抬着东西的时候,那枚“记”字会跟着呼吸微微起伏。
我把短笛塞回袖里,伸手在地上一抹。指尖蘸了一点“盐星粉”。粉不显。
我把手往上扬,手里的粉像一阵看不见的小雨,落在那只破灯的罩子上。破灯的罩子上有灰。粉一落,灰就起了一圈极淡的光。那光肉眼看不见,只有在“王师封签”的短笔下才显。我亮起封签,封签一抬,光从罩子上浮出来,像一条被挑起的线。
“灯借你。”我对破灯说。
破灯笑了。它的光不亮,它的笑也不亮,可它的影动了一下。影动,说明人心动。
廊船上抬箱的两人心里一紧,侧身看。我已经贴到了船舷。
我的指腹在箱角一按。盐星涩。我把那一点涩按进木纹里。那是“盏票”的藏处。盏票一落水,盐星会散开,像一朵开在水里的花。
“王师封签。”我的声音落在他们的耳根后。很轻,很近。
他们把箱抱紧。抱得太紧。紧得他们的手背青筋突起。我看见他们的指腹上那圈“凰尾纹”一跳。他们昨夜在南门驿换了枕,白日又在照影柜看过“安”印,晚上来这里走“水盏”。他们快。他们太快。
“别动。”我的手从他们肩后绕过,按在箱盖上。我的指尖稍稍一压,压出一声极轻的“咔”。像骰盅落桌。像账合。
卫峥的脚步从暗处响起。他不快。稳。他一把接过箱,另一只手把木片挑出来。木片上一个“记”字,收笔长,带锋,是袁氏商记的旧笔。卫峥笑,“白帛记。”
我把另一只箱盖也挑开。里面不是“母”。母种今夜不走水。里面是盏票,是细细的白绢条,卷成很小的筒,筒里夹着银丝线。银丝线在灯下静着。静得像一条已经死了的小蛇。可它没死。它只是被压在那里,等一个更快的人来拿。
“谁来拿?”我问那两个人。
他们不答。他们的眼睛在暗里像两口井。我知道他们的井里装着的是别人的影。
“算了。”我把手往后一抬,“先带走。”
卫峥点头,低哨一声。暗影之眼从四面合拢。合拢得很轻,像夜里把一个坛的盖子慢慢盖上。盖上之前,会有一缕香溜出去。那缕香,是牛脂的甜。甜里有灰。灰把路给我看。
云来楼上的灯罩重新扣上,骰声又开始在半盏光下滚。
陆稷没有走。他把旧骰放在桌边,像把一段过去放在了案上。他忽然觉得肩上的轻松比酒还热。热的时候,人愿意说实话。
“文若。”曹操的“文若”不在这里,卫峥也不在桌前,只有鸩。陆稷还是说了那两个字。他想起许县算房里那两个写得端正的字:“流水”。他笑,“流水是好字。我以前只读‘快’,没读‘流’。一流,就知道什么叫‘回’。”
“回——”鸩轻轻念了一遍,“回流。”
“光照在盐上,”陆稷说,“盐就会回到水里。水回到路上。——你们慢,可你们有路。”
他抬手轻轻敲了一下骰盅,又收回手。手指上仍有盐。盐不会立刻退。要退,得一个热日,一场正午的汗。要退,还得把手伸进水里,捧起来,再放下去。
“陆掌,”鸩看他,“你为什么今夜愿意输?”
“因为我赌过。”陆稷笑,笑里有一点自嘲,“我赌过‘快’。快让我赢过,可快也让我在洛阳城里连一张官帖都没来得及拿。——我这人,喜账也喜命。命要久。久得像你们那条‘讨逆路’。”
他说到这里,声音低了一线,“那路立了‘正逆之界’,我今夜才知道:‘界’不是给人过不去,‘界’,是给人回头。”
鸩点头。她把短笛放入袖中,起身,“陆掌,明日你去照影柜,记名。你记在‘明’里,从今以后,‘快’与‘久’,你自己挑。”
陆稷笑,“我挑久。”
他看着她转身离开,背影融进半盏灯底。他忽然想起自己年轻时写下的第一句账注:可露,可封,可丢。今夜,他给自己加了一个:可回。
……
夜再深一点,云来楼后那条暗河像一条被按住的蛇,不再甩尾。
廊船靠进岸,破灯被卫峥一把摘下,轻轻放进匣。他没有砸。他把灯交给都吏,“送到照影柜,明日挂起来。”
“挂灯?”都吏不解。
“让它在明里做灯。”卫峥淡淡,“影干净,灯不脏。”
两名被拿下的“水盏客”被压到船舱的一角,手腕上缠着细布。细布里擦过盐,盐把他们今晚的路记得明明白白。
卫峥蹲下看他们的鞋底。鞋底的泥不厚,泥里有一粒细小的殷红。那不是血,是朱。朱来自某种文房。卫峥伸指一拈,笑,“邺中来的笔。”
鸩听见这两个字,眼里亮了一下又灭。她把笛从袖中抽出来,敲了一下。声很轻,像某个远处的铃回应了她。
“别急。”卫峥压低声音,“快的人会更快。他们明夜还会来。来之前,会在赌坊里先走一手。——‘落魄的财神’,要上台了。”
(暗影视觉·鸩)
第二更。云来楼里人散了半数。剩下的人眼睛更亮,因为酒醒了半盏。陆稷还在。他把旧骰放在桌上,不再摸。他在等。我也在等。等“白帛记”背后那个写“记”的人露出袖子。
我把短笛在指间转了一圈。笛里有一张纸。纸上写着一个字:问。问谁?问财神。
陆稷把手里的一柄折扇缓缓合上。扇面空白。他把扇柄按在桌上,声音极轻,像一滴水掉在瓷上。他抬眼,突然笑,“诸位今夜要看‘赢’还是看‘账’?”
“看赢!”有人喊。
“看账。”他自己说。他站起来,背挺直,像一个在洛阳旧局里讲“流水”的司钱史。“快的人,借我的手输一次。”他把扇柄往桌上一点,“云来押,今夜开新局——‘问名’。”
堂里一静。鸩笑了。她看见人群里,有一双袖口很干净的手挤了出来。那双手不沾油,不沾盐,指腹却很光。光得不该。
他的光不是洗出来的,是磨出来的。那是一个把手藏在袖里的人的手。他姓辛,或者姓审,或者姓何。名字不重要。他写“记”。
那双手停在桌边,停在“财神”的扇柄旁。他的声音温和,“陆掌,这局,我来做‘快’。”
“好。”陆稷笑。
我把短笛往袖里一插。笛身冰了一瞬。我知道,风进来。风一进来,灯就会跳。灯一跳,影就乱。影一乱,快的人就会更快。快得把自己推到“明”里来。
第三更将尽,云来楼上的琉璃灯突然稳了一瞬。稳得像有人在背后按了按罩。那一瞬间,所有人的影像被钉在桌上。钉在桌上的那双干净的手,终于露了纹。不是凰尾,不是盐星,是一条极细的“鹤颈纹”。那是邺中辛氏账房的印。辛氏帐房印刻如鹤,颈细、尾长,专用于“白帛记”的清算。
“请了。”卫峥的声音从楼口进来。他没有走近。他只是让那两枚“王师封签”在灯底翻了一下。短笔一闪,“鹤颈纹”便像被扯了一下,隐又现。那双手轻轻一动,袖口掩住了半分。半分不够。灯在看。账在看。盐在看。
“辛家的人。”陆稷笑,笑意像擦在旧银上的布,温而涩,“财神落魄,今夜借你们的手翻一翻旧账。”
那双手静了一息,忽地笑了一下,笑得很直,“落魄的财神,也想当‘明柜’?”
“明柜不当,明人当。”陆稷道,“你们‘白帛记’快,快在‘息’。我们慢,慢在‘名’。今夜,我输给‘名’。”
他话音一落,扇柄一敲,“问名。”
那双手停了半瞬。半瞬里,骰声断。灯里有风。风把鹤颈纹吹了一下。那条纹像一根被拽起的白发。
“辛……某。”那人终于吐出两个字。
卫峥笑了一下,收笔短短。“请。”
云来楼里,半盏灯光落在桌上。桌上没有血,只有账。账上只有两个字:回流。
……
黎明的风从庙桥那边吹来,吹过“正逆之界”的两字,吹过照影柜那块新换的牌,吹进南市巷口。云来楼门口的水痕像被风洗了一遍,金粉依旧褪,影却更清。
陆稷走出门,背在早晨的光里。他回头看了一眼那半盏灯,笑得很淡。
他把旧骰放进袖里。袖里还有盐。盐要一整日的汗才会退。他摸了摸耳背,粉还在。他忽然不讨厌这层粉了。粉让他记得自己从哪里来,还要往哪里去。
“陆掌。”有人在后头唤他。
他回身,鸩在门槛上。她眼里没有笑,只有稳。“记名了吗?”
“去。”他答,“今早第一盏。”
他迈出脚,脚下的石被昨夜的雨洗得很干净。他走上“讨逆路”的第一段,路边的木标写着:不扰民。风把他衣角掀了一下。
他忽然明白,自己今夜不是输给人。他输给了路。
路在光里。他在光里。光很薄,但足够他看清自己的影。
——“赌坊之内,落魄的‘财神’”,此夜既是局,
也是账,更是碑。碑上刻着两个字:回流。碑下的人各自按着自己的名,慢慢走向“明”。下一夜,水上会更快。快的人还会来
可快的人,会更容易累。久的人,会在桥上、在柜前、在粥棚里,一点一点,把盐,化回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