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都城门开处。
晨雾像一层淡淡的鱼肚白,从护城河上慢慢升起,摩挲着新修的女墙与箭垛。
黄土味混着麦秸的清香,刚刚渡过战乱的人心像早春的土地,表层已干,指尖按下去仍是湿的。天子车驾入城,旌旗遮天,车轮轧过石板发出清脆的响。
沿街百姓先是看,随后跪,最后忍不住向前涌,仿佛抓住了从废墟里捡回来的命。
郭嘉坐在辇侧,披一袭素色氅衣,眼神淡薄。近侍奉上一枚蜜渍枣,他含入口中,舌上却只是一阵空白。甜味失踪了,只余下牙缝里一丝钝涩。
他垂下眼帘,手指在袖中轻轻一敲:这副身子的代价,从味觉开始。自“观星策”落成,灵魂与龙气相摩,凡身像一口被烧红的炉,他早已知道自己在用什么换时间。
城门外的掌旗官高声唱呼,典韦提着巨斧立在门洞阴影里,铁甲被晨雾打湿。他不言,只以眼神扫过队列。
郭嘉略一点头,恶来的肩背更直,像一堵墙。他的身后,换防的步卒无声移动,接过钥匙,接过号簿,接过生杀予夺的门闸。
钥匙交接时,金属撞在一起。那声轻响像一口钟,标志着许都真正的清晨——不是太阳升起的时刻,而是权力落锁的瞬间。
“子烈,”郭嘉不抬眼,声音却穿过轿帘,“东门换司夜更,城吏簿籍记在我昨日之案,拿去照办,别让他们再添一笔墨。”
“诺。”一个低沉的声音从马腹旁应下,随后消失在蹄声与车辙之间。那人姓满,名宠,出自兖州乡里,曾在粮道一役以一纸算计救下一整营。如今,他只是个“文案吏”。只是。
沿街的店铺半开半闭,匾额上新刷的漆还带着腥气。纸坊门口挂出“官票兑银”的小牌,褪色的红字代表的不是红火,而是谨慎。
几名钱行掌柜在角落里相对无言。昨夜他们得到一封信,黑蜡封,只有一个字——“韧”。跟在字后面的是折算表:盐铁票、军需票与“金蚕”货票的互兑比率,低了三分。
谁先兑,谁先活;谁拖延,谁就像被金蚕吐丝裹住,最后动弹不得。
“影子钱庄”这条暗脉在许都的第一次呼吸,不在宫门,而在秤砣上。
天子辇驾过太学旧址。废书残页在檐角打旋,像一群在风中不甘的鱼。
曹操骑在马上,背微弯,侧脸剖出一片坚硬的光。他不看左右,只在队伍前行的间隙低声道:“子初,师祭酒这官,该给谁?”
荀彧侧首,面如冠玉,“礼官所议,依旧在郭祭酒身上。”
曹操哂然,像挥手拂开飞尘。郭嘉在帘内,轻笑了一声。这笑意未露出唇边,却在眸子里化为一行字:“官职是枷锁,权力是空气。聪明人,从不屑于前者。”
午后,小朝会设在临时大司马府。房梁新榫,木香未散。
几张竹简摊开在案,城市的血脉摊在光里:四门钥匙、太仓之锁、六部吏员花名、营啬夫与殿中内侍的轮值表、钱行的兑付额。荀攸执笔,程昱整袖,刘晔扶案。曹操只问一句:“三日之内,城可用否?”
“可。”郭嘉答。他的“可”字很轻,像一枚石子投进井里,溅不起水花,却在井底折回更重的回声。
“说。”曹操的目光像一柄短刀。
“第一,钥匙归一。四门改习旧制,钥匙分在两人手中,实为虚。今后四门锁,钥在一人,印在一人,印在府库,钥在恶来。第二,仓钥不以‘名’,以‘动’。凡能调动粮石车马之人,皆不得掌钥。第三,钱行兑付,先行军,后百官,再百姓。顺序不变,但每一环都要快。快,快到他们来不及多想。”
“谁办?”
“文案吏满某,营啬夫梁某,殿中郎蔡某。前者手稳,后者路熟,最后者手长。他们都欠过我一次。”
“欠你?”程昱挑眉。
郭嘉将袖中一枚玉片推到案上,玉片背面刻着三个小字:“雨夜桥”。梁某曾在雨夜挪过一车稻谷,救了自家兄弟,也救了郭嘉埋伏在粮道口的一支小队。那夜桥上,灯火发青。第三人的名字,则在天子辇旁打过一记伞。他们欠的是情,不是钱。情比钱难还。
“许都之气象,要先稳,再紧,再松。”
郭嘉将竹简往前一推,“稳的是粮,紧的是门,松的是钱。三件事做好,城就是我们的。剩下的,就让陛下的车驾与丞相大旗替我们说话。”
曹操看了他一眼,眼神里有笑,有刀,也有一种只有在夜里才会露出的疲倦。他忽然换了一个问题:“郭祭酒,你住哪里?”
“府后小院,靠近太仓的那一片。”
“好。”曹操起身,拍了拍他的肩,“朕——”他停了停,笑自己失言,“我与天子同住正殿,你在仓旁,算我们一静一动。”
众臣失笑。笑声落定,荀彧屏退左右,低声提醒:“城中旧贵仍多,尚书台的几张椅子,坐惯了的人未必肯起。”
“起。”曹操摆手,“起不来,就掀翻。”
郭嘉没有笑,他的眼睛落在窗外。
阳光从木格里筛下来,落在地上的方砖上,每一格都像小小的牢。他忽然感觉到喉间有一缕干涩,像砂子。他抬手,掀起茶盏,茶香清浅,入口还是淡。
他把盏放下,指节在案上一敲,“不必掀翻。”
“何意?”荀攸问。
“给他们一个比椅子更软的东西。”郭嘉看向程昱,“程公,你去告诉钱行:旧贵之家若以盐铁票来兑,今明两日,特给五厘之优。但须写一个字——‘誓’。誓不与袁本初、刘表等州郡另立钱道,一旦违誓,三倍追讨。让他们坐在更软的东西上,再也站不起来。”
程昱眯眼笑,“软的是钱。软得像榻,躺上去就不愿意起。”
“还有更软。”郭嘉眼尾一挑,“子初,明日你去尚书台,带着陛下的诏,给旧贵讲‘礼’。礼比钱更软。软到能把人包住。包久了,就忘了自己站起来会痛。”
众人会意,纷纷点头。曹操伸手按了按竹简,指腹拂过那些密密的字。那一瞬间,他像是摸到了城的脉搏。
黄昏之前,许都已开始发出一种新的声响。
太仓外挑担的号子,被“入出簿”的木板声打断,又被“印绶落箱”的闷响接上。东门的锁换了方向,习惯被打乱,兵士下意识停了一瞬,再重新迈步。钱行的算盘珠子飞快,账房先生的唇角抽动,手指将印泥压得更重一点。
与此同时,另一条看不见的河流在城内流动。
黑衣的人穿梭在巷子深处,护墙角,井台边。每个人手里一个布包,包里不是刀,是文书。封蜡发亮。名字写得很小。
七家粮商、三座坊、市署里的两个簿吏、尚书台里的一个散官、宫中一个内侍。每一个名字后面,皆有一个可被扭动的方向。有的人爱钱,有的人爱名,有的人只是害怕夜里有人在窗外叩门。无形的手摸准了他们的脊背。
夜色来得很快。许都的夜像一口深井,井口很小,井壁湿滑。月亮像一枚被擦亮的银钱,挂在井口上,照不彻底,却足以让人看见自己的影子。
郭嘉坐在小院的榻上,背靠着厚墙。他的身体像被抽过筋,又像浸在冷水里,疲惫从骨缝里往外涌。他想起白日那枚蜜枣,味道仍然失踪。
他竟生出一点荒唐的念头:若有一日,连痛也失了味,他会不会也变成自己所厌恶的那种人——只剩下算计?
风从墙头掠过,带来糙米的气息。他闭目片刻,耳朵却分出两半:一半听风,一半听城。那风里夹着很细的脚步声。他没有睁眼,只轻轻道:“来啦。”
屋檐上落下一个影子。那影子落地无声,像夜色生出的长根。他矮身,拱手,“主公,名单上的第一个,已写‘誓’。”
“第一个,最容易。”郭嘉睁开眼,月色照入他眸中,像两枚冰,“第三个,最难。”
“为何?”
“因为人心有惯性。第一步向前,第二步疑,第三步才决定是不是跳。”他停了一下,抬手示意,“去,告诉钱行,明日起将‘誓’字改成‘愿’。愿者上钩,不愿者,也要让他知道不上钩的代价。”
“诺。”
“还有,”郭嘉的声音更轻,“尚书台那位散官,别动。先送他一只灯。”
“灯?”
“他屋里向来昏,给他灯。他看清自己脸的时候,就会知道该往哪边站。”
影子点头,像翅膀轻抖,转瞬又融进屋檐上那一片黑。
夜更深了。小院外,有人叩门,一声,停。一盏灯随即亮起,又灭。墙外的细语极轻:“誓,誓。”有人在重复这个字,像在试探它的重量。
墙内的郭嘉没有动。他在等另一个声响——来自太仓的西角,那儿有一把小锁。他确定今晚它会响一次,清脆,很轻,像一只蚂蚁咬开了米袋。那声响若出现,他便知道名单上有一个名字要换位置了:从“可用”换到“可制”。
若不响,明天早朝,他会当众说一个笑话,把那人的脸皮当笑点挂出来。权力的刀不一定要见血,笑也能杀人。
“祭酒大人。”墙外传来远远的脚步,停在门外,半个呼吸后退了半步,这是子烈的脚步。他的嗓音压得很低,“恶来换防已定。
东门一更归许褚,二更归典韦。殿中郎蔡某已按名单‘愿’。钱行三家兑银顺利,唯南市‘盛义’拖延,掌柜远避。另,市坊里有两拨人盯着太学旧址。”
“盯?”郭嘉眉心动了一下。
“像在找什么。”
“让他们找。”郭嘉起身,披衣,走到院门旁,手指搭在门闩上,感觉到木头里细微的潮气,“告诉恶来,太学不许点灯。夜里更不要巡近。让影子们盯,但只看,不动。”
“是。”
“再去告诉程公,明日与子初先去太学,再去尚书台。先让他们见黑,后给他们光。”他顿了顿,“还有,盛义掌柜不必追。把他的账本送到他对门的‘长乐’去,叫对门替他兑。”
子烈答应一声。脚步渐远。院子又沉进夜里。郭嘉靠在门边,低低咳了一下,胸腔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攥住,放,又攥。
他把这一切当作风把门帘吹起又放下。只是在每一次放下时,他都提醒自己:别把呼吸当作理所当然。
月光移到墙角。墙角那株石榴抽出今年的第二枝新芽,叶子薄,像一枚刚写上名字的誓书。郭嘉伸手,掐断了最尖的一叶。
他看着掌心里浅浅的绿,忽然想起少年时在颍川,先生讲“礼”的那日,大堂外有雨,雨点像圆子。他那时也这样掐过一片叶,尝过一口,苦味清冽。如今他把叶送到唇边,舌尖无味。他笑了笑,把叶子丢在灯下,像丢下一句无声的自嘲。
他转回榻旁,将案上的竹简又展开一卷。这卷上写的不是“钱、门、仓”,而是一连串名字后面的小字:“房舍方位、亲眷多少、交游脉络、嗜好”。
他把这卷叫做“呼吸簿”。一座城要活,先得会呼吸。谁是鼻,谁是喉,谁是肺叶,谁是隔膜,他要一一标明。明出一张路,暗铺一张网。明路给天子看,给诸侯看,给百姓看;暗网给他看,给影子看,给那只未来的手看——将来有一日,他不在许都,这手也能替他握住门闩。
“子初说我心狠,”他自言自语,“心狠不够,手要稳。”
门外的风又起了一阵。就在这风里,太仓西角传来一声极轻的“哒”。
像一粒粟落在木盘上。郭嘉的手指停在竹简上,停了半息,便又落下,像什么也未曾发生。他只是将“可用”的一个名字,慢慢移到了“可制”。移完,他提笔,在纸的空白处写下四个字:无声之刃。
灯火三更。影子在屋檐下游走,带着风,带着文书,带着一座城的呼吸。
许都像一头刚从废墟里醒来的兽,骨头还疼,眼睛已经亮。它不知道自己将被谁骑上背,只知道身上有了鞍。
临睡前,郭嘉把那句白日未说出口的话轻轻放在枕边:“官职是枷锁,权力是空气。
聪明人,从不屑于前者。”他合上眼,屋外的月在墙上留下一道银。
银线旁,一缕影正悄悄伸长。
——
晨雾像一层淡淡的鱼肚白,从护城河上慢慢升起,摩挲着新修的女墙与箭垛。
黄土味混着麦秸的清香,刚刚渡过战乱的人心像早春的土地,表层已干,指尖按下去仍是湿的。天子车驾入城,旌旗遮天,车轮轧过石板发出清脆的响。
沿街百姓先是看,随后跪,最后忍不住向前涌,仿佛抓住了从废墟里捡回来的命。
郭嘉坐在辇侧,披一袭素色氅衣,眼神淡薄。近侍奉上一枚蜜渍枣,他含入口中,舌上却只是一阵空白。甜味失踪了,只余下牙缝里一丝钝涩。
他垂下眼帘,手指在袖中轻轻一敲:这副身子的代价,从味觉开始。自“观星策”落成,灵魂与龙气相摩,凡身像一口被烧红的炉,他早已知道自己在用什么换时间。
城门外的掌旗官高声唱呼,典韦提着巨斧立在门洞阴影里,铁甲被晨雾打湿。他不言,只以眼神扫过队列。
郭嘉略一点头,恶来的肩背更直,像一堵墙。他的身后,换防的步卒无声移动,接过钥匙,接过号簿,接过生杀予夺的门闸。
钥匙交接时,金属撞在一起。那声轻响像一口钟,标志着许都真正的清晨——不是太阳升起的时刻,而是权力落锁的瞬间。
“子烈,”郭嘉不抬眼,声音却穿过轿帘,“东门换司夜更,城吏簿籍记在我昨日之案,拿去照办,别让他们再添一笔墨。”
“诺。”一个低沉的声音从马腹旁应下,随后消失在蹄声与车辙之间。那人姓满,名宠,出自兖州乡里,曾在粮道一役以一纸算计救下一整营。如今,他只是个“文案吏”。只是。
沿街的店铺半开半闭,匾额上新刷的漆还带着腥气。纸坊门口挂出“官票兑银”的小牌,褪色的红字代表的不是红火,而是谨慎。
几名钱行掌柜在角落里相对无言。昨夜他们得到一封信,黑蜡封,只有一个字——“韧”。跟在字后面的是折算表:盐铁票、军需票与“金蚕”货票的互兑比率,低了三分。
谁先兑,谁先活;谁拖延,谁就像被金蚕吐丝裹住,最后动弹不得。
“影子钱庄”这条暗脉在许都的第一次呼吸,不在宫门,而在秤砣上。
天子辇驾过太学旧址。废书残页在檐角打旋,像一群在风中不甘的鱼。
曹操骑在马上,背微弯,侧脸剖出一片坚硬的光。他不看左右,只在队伍前行的间隙低声道:“子初,师祭酒这官,该给谁?”
荀彧侧首,面如冠玉,“礼官所议,依旧在郭祭酒身上。”
曹操哂然,像挥手拂开飞尘。郭嘉在帘内,轻笑了一声。这笑意未露出唇边,却在眸子里化为一行字:“官职是枷锁,权力是空气。聪明人,从不屑于前者。”
午后,小朝会设在临时大司马府。房梁新榫,木香未散。
几张竹简摊开在案,城市的血脉摊在光里:四门钥匙、太仓之锁、六部吏员花名、营啬夫与殿中内侍的轮值表、钱行的兑付额。荀攸执笔,程昱整袖,刘晔扶案。曹操只问一句:“三日之内,城可用否?”
“可。”郭嘉答。他的“可”字很轻,像一枚石子投进井里,溅不起水花,却在井底折回更重的回声。
“说。”曹操的目光像一柄短刀。
“第一,钥匙归一。四门改习旧制,钥匙分在两人手中,实为虚。今后四门锁,钥在一人,印在一人,印在府库,钥在恶来。第二,仓钥不以‘名’,以‘动’。凡能调动粮石车马之人,皆不得掌钥。第三,钱行兑付,先行军,后百官,再百姓。顺序不变,但每一环都要快。快,快到他们来不及多想。”
“谁办?”
“文案吏满某,营啬夫梁某,殿中郎蔡某。前者手稳,后者路熟,最后者手长。他们都欠过我一次。”
“欠你?”程昱挑眉。
郭嘉将袖中一枚玉片推到案上,玉片背面刻着三个小字:“雨夜桥”。梁某曾在雨夜挪过一车稻谷,救了自家兄弟,也救了郭嘉埋伏在粮道口的一支小队。那夜桥上,灯火发青。第三人的名字,则在天子辇旁打过一记伞。他们欠的是情,不是钱。情比钱难还。
“许都之气象,要先稳,再紧,再松。”
郭嘉将竹简往前一推,“稳的是粮,紧的是门,松的是钱。三件事做好,城就是我们的。剩下的,就让陛下的车驾与丞相大旗替我们说话。”
曹操看了他一眼,眼神里有笑,有刀,也有一种只有在夜里才会露出的疲倦。他忽然换了一个问题:“郭祭酒,你住哪里?”
“府后小院,靠近太仓的那一片。”
“好。”曹操起身,拍了拍他的肩,“朕——”他停了停,笑自己失言,“我与天子同住正殿,你在仓旁,算我们一静一动。”
众臣失笑。笑声落定,荀彧屏退左右,低声提醒:“城中旧贵仍多,尚书台的几张椅子,坐惯了的人未必肯起。”
“起。”曹操摆手,“起不来,就掀翻。”
郭嘉没有笑,他的眼睛落在窗外。
阳光从木格里筛下来,落在地上的方砖上,每一格都像小小的牢。他忽然感觉到喉间有一缕干涩,像砂子。他抬手,掀起茶盏,茶香清浅,入口还是淡。
他把盏放下,指节在案上一敲,“不必掀翻。”
“何意?”荀攸问。
“给他们一个比椅子更软的东西。”郭嘉看向程昱,“程公,你去告诉钱行:旧贵之家若以盐铁票来兑,今明两日,特给五厘之优。但须写一个字——‘誓’。誓不与袁本初、刘表等州郡另立钱道,一旦违誓,三倍追讨。让他们坐在更软的东西上,再也站不起来。”
程昱眯眼笑,“软的是钱。软得像榻,躺上去就不愿意起。”
“还有更软。”郭嘉眼尾一挑,“子初,明日你去尚书台,带着陛下的诏,给旧贵讲‘礼’。礼比钱更软。软到能把人包住。包久了,就忘了自己站起来会痛。”
众人会意,纷纷点头。曹操伸手按了按竹简,指腹拂过那些密密的字。那一瞬间,他像是摸到了城的脉搏。
黄昏之前,许都已开始发出一种新的声响。
太仓外挑担的号子,被“入出簿”的木板声打断,又被“印绶落箱”的闷响接上。东门的锁换了方向,习惯被打乱,兵士下意识停了一瞬,再重新迈步。钱行的算盘珠子飞快,账房先生的唇角抽动,手指将印泥压得更重一点。
与此同时,另一条看不见的河流在城内流动。
黑衣的人穿梭在巷子深处,护墙角,井台边。每个人手里一个布包,包里不是刀,是文书。封蜡发亮。名字写得很小。
七家粮商、三座坊、市署里的两个簿吏、尚书台里的一个散官、宫中一个内侍。每一个名字后面,皆有一个可被扭动的方向。有的人爱钱,有的人爱名,有的人只是害怕夜里有人在窗外叩门。无形的手摸准了他们的脊背。
夜色来得很快。许都的夜像一口深井,井口很小,井壁湿滑。月亮像一枚被擦亮的银钱,挂在井口上,照不彻底,却足以让人看见自己的影子。
郭嘉坐在小院的榻上,背靠着厚墙。他的身体像被抽过筋,又像浸在冷水里,疲惫从骨缝里往外涌。他想起白日那枚蜜枣,味道仍然失踪。
他竟生出一点荒唐的念头:若有一日,连痛也失了味,他会不会也变成自己所厌恶的那种人——只剩下算计?
风从墙头掠过,带来糙米的气息。他闭目片刻,耳朵却分出两半:一半听风,一半听城。那风里夹着很细的脚步声。他没有睁眼,只轻轻道:“来啦。”
屋檐上落下一个影子。那影子落地无声,像夜色生出的长根。他矮身,拱手,“主公,名单上的第一个,已写‘誓’。”
“第一个,最容易。”郭嘉睁开眼,月色照入他眸中,像两枚冰,“第三个,最难。”
“为何?”
“因为人心有惯性。第一步向前,第二步疑,第三步才决定是不是跳。”他停了一下,抬手示意,“去,告诉钱行,明日起将‘誓’字改成‘愿’。愿者上钩,不愿者,也要让他知道不上钩的代价。”
“诺。”
“还有,”郭嘉的声音更轻,“尚书台那位散官,别动。先送他一只灯。”
“灯?”
“他屋里向来昏,给他灯。他看清自己脸的时候,就会知道该往哪边站。”
影子点头,像翅膀轻抖,转瞬又融进屋檐上那一片黑。
夜更深了。小院外,有人叩门,一声,停。一盏灯随即亮起,又灭。墙外的细语极轻:“誓,誓。”有人在重复这个字,像在试探它的重量。
墙内的郭嘉没有动。他在等另一个声响——来自太仓的西角,那儿有一把小锁。他确定今晚它会响一次,清脆,很轻,像一只蚂蚁咬开了米袋。那声响若出现,他便知道名单上有一个名字要换位置了:从“可用”换到“可制”。
若不响,明天早朝,他会当众说一个笑话,把那人的脸皮当笑点挂出来。权力的刀不一定要见血,笑也能杀人。
“祭酒大人。”墙外传来远远的脚步,停在门外,半个呼吸后退了半步,这是子烈的脚步。他的嗓音压得很低,“恶来换防已定。
东门一更归许褚,二更归典韦。殿中郎蔡某已按名单‘愿’。钱行三家兑银顺利,唯南市‘盛义’拖延,掌柜远避。另,市坊里有两拨人盯着太学旧址。”
“盯?”郭嘉眉心动了一下。
“像在找什么。”
“让他们找。”郭嘉起身,披衣,走到院门旁,手指搭在门闩上,感觉到木头里细微的潮气,“告诉恶来,太学不许点灯。夜里更不要巡近。让影子们盯,但只看,不动。”
“是。”
“再去告诉程公,明日与子初先去太学,再去尚书台。先让他们见黑,后给他们光。”他顿了顿,“还有,盛义掌柜不必追。把他的账本送到他对门的‘长乐’去,叫对门替他兑。”
子烈答应一声。脚步渐远。院子又沉进夜里。郭嘉靠在门边,低低咳了一下,胸腔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攥住,放,又攥。
他把这一切当作风把门帘吹起又放下。只是在每一次放下时,他都提醒自己:别把呼吸当作理所当然。
月光移到墙角。墙角那株石榴抽出今年的第二枝新芽,叶子薄,像一枚刚写上名字的誓书。郭嘉伸手,掐断了最尖的一叶。
他看着掌心里浅浅的绿,忽然想起少年时在颍川,先生讲“礼”的那日,大堂外有雨,雨点像圆子。他那时也这样掐过一片叶,尝过一口,苦味清冽。如今他把叶送到唇边,舌尖无味。他笑了笑,把叶子丢在灯下,像丢下一句无声的自嘲。
他转回榻旁,将案上的竹简又展开一卷。这卷上写的不是“钱、门、仓”,而是一连串名字后面的小字:“房舍方位、亲眷多少、交游脉络、嗜好”。
他把这卷叫做“呼吸簿”。一座城要活,先得会呼吸。谁是鼻,谁是喉,谁是肺叶,谁是隔膜,他要一一标明。明出一张路,暗铺一张网。明路给天子看,给诸侯看,给百姓看;暗网给他看,给影子看,给那只未来的手看——将来有一日,他不在许都,这手也能替他握住门闩。
“子初说我心狠,”他自言自语,“心狠不够,手要稳。”
门外的风又起了一阵。就在这风里,太仓西角传来一声极轻的“哒”。
像一粒粟落在木盘上。郭嘉的手指停在竹简上,停了半息,便又落下,像什么也未曾发生。他只是将“可用”的一个名字,慢慢移到了“可制”。移完,他提笔,在纸的空白处写下四个字:无声之刃。
灯火三更。影子在屋檐下游走,带着风,带着文书,带着一座城的呼吸。
许都像一头刚从废墟里醒来的兽,骨头还疼,眼睛已经亮。它不知道自己将被谁骑上背,只知道身上有了鞍。
临睡前,郭嘉把那句白日未说出口的话轻轻放在枕边:“官职是枷锁,权力是空气。
聪明人,从不屑于前者。”他合上眼,屋外的月在墙上留下一道银。
银线旁,一缕影正悄悄伸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