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魔鬼的契约:【窃龙大阵】-《重生三国:我郭嘉,开局先续命》

  【时间角标:虎牢对峙第三日·夜更四鼓】

  夜里最冷的一更,营门的铜钉结了一层白霜。

  风像从旷野尽头吹来的琴弦,拂过旌旗,发出一串绷紧的细响。

  郭嘉立在中军大帐外,肩上披着粗毡,毡面蹭过甲叶时发出不悦耳的沙沙。他不动,像一块被风磨平了棱角的石头;亲兵也不动,戟锋搭着月色,冷得像刚出鞘的牙。

  帘内忽地亮了一寸火光,火光一收一放,像有某个深吸慢吐的胸膛。

  亲兵侧首,压低嗓音:“进去。”郭嘉移步,踏入火的半径。炭盆在地上,火星如伏蛇的眼,盯着他走过。上首没有席案,只铺了一张旧虎皮。

  曹操立在虎皮边,头戴黑幞,双手背在身后,像一把被人握住却尚未出鞘的刀。

  “你说明日要说真话,”曹操抬眼,目光薄冷,“本侯临时改了主意——有些话,不必等到明日。”

  郭嘉停在三步之外,袖中指节悄悄绷紧。他听得见自己的呼吸像薄冰,轻轻贴着喉咙 滑过。

  观星策在心海深处闪了一下,像有人用针尖点了一下夜空,立即又熄灭,他强行压住那道光,不让它外泄——这不是推演的时辰,这是押注的时辰。

  “说吧。”曹操低声,“今夜给你一次机会。若你的舌头能点燃火,我留你;若只能吐雾,我割下它挂在门梁上。”

  “主公以雾与火试我,”郭嘉拱手,嗓音不高,“那嘉也以雾与火奉主公。”

  他走近半步,伸出沾了冷露的手指,在席前那张旧军图的空白边缘轻轻一蘸,指尖的水光像一粒无足轻重的露珠。

  他没有要笔,也没有要墨,只用了今夜的寒露,在图上缓缓划出第一笔。

  那一笔浅得几乎看不见,却像在沉木上刻下蛇形细纹:先是一个不闭的弧,随后弧端反折,缠住弧心;第三笔极短,落在两纹交接处,恰似“结”。

  他一笔一顿,丝毫不急,直到露痕连成了一枚古怪的纹样,像一口没有盖的井,又像一枚纳气的壶口。

  曹操没有催,只在一旁看,他的目光极稳,像用两根细银钉将不动之物钉住。火光把纹样的水痕照亮了一刹,露珠在纸面上颤了颤,像要坠不坠。

  “这是什么?”曹操问。

  郭嘉指腹在“结”处悬了半寸,声音不紧不慢:“主公治人之术,我不敢妄评。可天下之术,于今有一:以人窃天。此纹,是‘器’的嘴,是‘势’的喉,是我献给主公的——窃龙大阵的一个角。”

  曹操的眼神微微一收。帐里忽地静得只剩火声。风从帘缝里钻进来,火苗压低了半指。

  “窃龙?”他复了两个字,带着几丝难以辨析的兴味,“天下的龙气,天子的龙气,你都说可以……窃?”

  “天下的龙气,非天子一身独有。”郭嘉道,“龙者,势也,气也,民心之所归也。它在河道里,在城池里,在粮道里,也在人心最深处那一寸软肉里。古人以德载之,以礼固之;而我,以阵取之。**此阵之本,不在杀,不在守,而在‘转化’。**凡无主之气,可纳;凡敌之气,可化;凡己之气,可聚而不散。”

  曹操轻轻地笑了一声,笑意薄得像锋刃上的一线寒:“说得漂亮。可天下之气,如何为你所用?”

  郭嘉不避,按着水痕的“壶口”处点了点:“此阵有‘口’,亦有‘喉’,更有不可或缺的‘阵心’。阵心要安在‘人’上。人若不识势,不敢承,不足以为心;人若识势,敢承,便可借天命于一时。”

  他抬目迎着曹操的视线,“若主公愿意,我献出此‘器’,辅主公以人定胜天。”

  “照你这般说,我便成了逆天的贼。”曹操淡淡,“你要我当贼?”

  “天命若不予你,你便……窃了它!主公,你敢不敢,与我郭嘉一起,做这天下最大的逆贼?”郭嘉把最后的字咬得极轻,却像在虎皮上钉了一枚极细的钉。

  火在这一句上跳了一跳。亲兵在门外似乎亦跟着呼吸一窒。

  曹操沉默地看着那一圈露痕,像在衡量这小小的水纹能否盛住一江洪流。他慢慢地伸手,从腰间解下一柄短刀,刀鞘素木,刀首无饰。他将刀背在露痕的“井口”上轻轻一按,露痕微晃,闪出一层肉眼几乎不见的光泽——不是光,是水面受压而起的细皱。

  那一刹,郭嘉的眸底掠过一丝极轻的亮,像夜色最深处有人睁了一下眼又阖上。

  “你说这是‘器’的嘴,”曹操道,“那它何时能吞下第一口?”

  “今夜,只能示其形,示其理。”郭嘉摇头,“术在后,法在先。阵的‘形’,在地脉;阵的‘理’,在裂缝。”他收手,指向军图上另外三处空白,“粮道、后营、牙旗交接处。主公若要快,先去‘挑线’,让‘缝’自己生出来。缝多了,‘气’就开始乱;一乱,便入我壶口。”

  (他指落的三处,与昨夜所言同源,势与术互为表里。)

  “你以一抹冷露,画一个吞天的壶口;以几句诛心的话,教我‘裂’盟心,”曹操缓缓道,“这等口舌,确是好舌。只是好舌不等好阵。你拿什么,叫我信?”

  郭嘉沉默了息许,伸手自袖中取出一物。不是竹简,不是符纸,只是一片瘦薄的兽皮角,皮面磨得发亮,靠近炭火时,隐约可见细极的纹路在里面游动,像冻结的水脉。

  他没有递上去,只在火上方停住,声音也压得很低:“这是一角‘星象图’。不是完整之谱,只够主公今夜不杀我。”

  他顿了顿,“我若全部呈上,主公必杀我;我若一字不吐,亦必死于此处。所以我只给一角,让主公看见我所见的那一条……窃天之路。”

  曹操的手停在刀鞘上。他看着那片兽皮角,仿佛看着一道极薄的门缝,门缝后头,是冰冷的风,是无主的河,也是某种无法言说的诱惑。

  他忽地轻笑了一声,将短刀横起,刀尖向下,轻轻触在自己左手食指上,划出一道不深不浅的口子,血珠在火光里升起来,像一枚款款浮起的红鱼。他将血滴在露痕的“壶口”上。

  露痕沾血,纹理突然清晰了一瞬,像有一条看不见的细线,从“口”处抽进图中,又消失。炭火“叭”的一声,炸了一点火星,火星在地上跳了两跳,熄灭。

  郭嘉眼里的光更深了半分:**“血为引,气为食,心为阵。”**这三者,他只让其一露面。

  曹操却并不显露惊异,只把滴血的手指放在唇边,极轻地吮了一下,像是在辨味。他缓缓道:“你说‘阵心要安在人上’。这‘人’,是我,还是你?”

  “是路过的人。”郭嘉淡声,“**今夜的阵心,是我。**将来的阵心,是主公身畔最稳的那只手,是我们手里每一支刀,是每一次‘裂’缝里喂出来的风。”他抬眼,“主公若用,一切都是你;主公若不用,一切都是——他人。”

  “哼。”曹操将短刀抛回掌心,又顺手入鞘,声音微冷,“你说到此处,还不够我杀你。”

  “所以我再添一把柴。”郭嘉忽地收拢神色,向前一步,低声道,“主公今夜若留我,明日我便于诸侯议事之前,说那句所有人都不敢说的真话:十八路诸侯的盟心,已死。今日所议,皆空文。散之,放之,让天下自裂。裂到临界之时,唯有主公能缝。”

  (昨夜的承诺,在此兑现为赌注。)

  帐里又静了。静得像卸下了铠甲的夜,露出骨头的轻响。

  曹操盯着他看,像盯着一条从深井里爬上来的蛇,身上湿,眼却亮。许久,他慢慢将黑幞摘下,握在掌心,目光落回那一圈已半干的露痕。

  “你可知道,”他道,“你方才的十七句话里,足有九句,可以是我杀你的由头。”

  “我知道。”郭嘉答,“我也知道,剩下八句,是主公不杀我的理由。”

  “你在冒险。”曹操的语气仍旧平静,“而且你在享受冒险。”

  “这世上有两种人会享受冒险,”郭嘉道,“一种是疯子,一种是要命的人。疯子不怕死,要命的人不能死。恰巧,今晚的我,是后者。”

  火光在他眼底里留下了一道极细的金边。曹操沉默,沉默里,帘外远哨更换,三通更鼓拖着气,从营地另一头传到这边,又摔碎在风里。他像最终把某一个看不见的棋子落在了心里,忽然开口:“露痕能干多久?”

  “到你睡醒,便干透了。”郭嘉道。

  “好。”曹操把黑幞重新戴回头上,像把某个决定也一并戴好,“今夜不杀你。明日,你去说你的‘真话’。若诸侯不杀你,我再听你一段‘阵’。”他顿了一顿,又添了一句,“若诸侯想杀你——我替你杀。”

  这最后四个字一出,帐中温度仿佛被火盆推高了半寸。郭嘉拱手,退后一步,躬身:“谨受此约。”

  曹操抬手,止住他,声音忽而转冷:“别太早纳福。你的阵,若是骗我,我便用你的血,把这‘壶口’喂饱。”

  “我知道。”郭嘉直起身,语气仍是淡淡,“但我也知道,主公不怕成为贼,只怕成不了王。”

  曹操难得地笑了一声,像在喉间压着一枚细铁:“滚。今夜歇在帐外。你的命,暂且挂在我刀上。”

  郭嘉退至帘下,回首一揖,出帐。

  夜风扑面,月光薄白,像撒在刀上的盐。亲兵横枪而立,眼神仍冷。他在门外阴影里伫立片刻,心海之中,观星策极轻地翻开一角,像一页风中残烛的薄纸:

  【今晚:不死(已成)】

  【明日:真话→裂盟心→取其缝(待行)】

  他阖上“卷”,不让任何星光从眼中漏出。指尖无声地摩挲刚才在图上的“结”,那处露水早被风干,但他仍能在指腹下触到一丝**“壶口”的冷**。

  帐内,炭火“噼啪”又炸了一星。

  曹操背手立在虎皮上,静静地盯着那一圈半干的水纹。那纹路像一只张着口的兽,正等着有人把天下按进去。他低声自语:“逆贼……呵,若真能窃天,我便做一回贼。”

  他顿了顿,眼底深处泛起一缕极淡的兴味与杀机交缠的光,“来人。”

  亲兵应声入内。

  “把今夜的话,当作没有发生。”曹操淡淡,“但在我的帐外,盯死那人。他若乱走一步——斩。”

  “诺!”

  亲兵退下,夜色合拢,火光将帐中映成一口暗红的壶。

  壶口向上,壶腹向下,像要把整片虎牢的风,一滴一滴吞进去。

  ——章末钩子:曹操立在壶影里,手指在刀鞘上轻叩了一下,那声极轻。

  “明日之后,”他低声道,“再听你把阵,说完。”他抬眼,眼底一寸寒,一寸火,“疯子,还是鬼才?”他的目光缓缓收紧,像在夜里用细线勒住了什么。

  答案,只能在明日的血光里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