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汉大帮中的蛀虫-《汉东政法王,祁同伟的仕途人生》

  祁同伟继续用他那温和却不容置疑的语调说道:“我搞‘阳光招警’,就是要向沙书记,向全省人民证明,我们汉东的政法系统,是干净的,是公平的。这不仅是为了选拔几个干部,更是为了我们汉大帮的长远未来,立下一块金字招牌!”

  “如果现在,为了一个吴豪,就开了人情的口子,砸了我们好不容易才立起来的‘公平’这块招牌,那才是真正的短视,会断了我们汉大帮的根啊!”

  “我相信,”祁同伟的目光落回到吴文清的脸上,眼神诚恳无比,“校长您作为教育家,一定比我看得更远。您也不希望吴豪将来被人戳着脊梁骨,说他是靠关系上位的吧?这对他的成长,没有好处。”

  一番话,句句在理,字字诛心。

  祁同伟将“人情”与“汉大帮的未来”彻底对立起来,用一个更大的、无可辩驳的“集体利益”,将吴文清所有的说辞都堵得严严实实。

  吴文清哑口无言。

  他脸色由红转青,端着茶杯的手因为用力而微微发抖。

  他感觉自己就像一拳狠狠地打在了棉花上,所有的算计和情面,都被对方用一种最优雅、也最冷酷的方式,化解于无形。

  他知道,他被拒绝了。

  更让他感到屈辱的是,祁同伟甚至是用他自己的逻辑,将了他一军。

  办公室里,陷入了一片死寂。

  墙上那“宁静致远”四个大字,此刻看来,是那么的讽刺。

  “校长,夜深了,我就不打扰您休息了。”祁同伟仿佛没有察觉到气氛的尴尬,他走回桌边,端起那杯早已凉透的茶,一饮而尽。

  “关于校友基金的事,我会让厅里办公室和您这边尽快对接。母校的建设,我义不容辞。”

  说完,他微笑着点了点头,转身走出了办公室,将那个脸色铁青、气得浑身发抖的校长,独自留在了那片充满了讽刺意味的“宁静致远”中。

  ……

  祁同伟离开校长办公室,走在深夜寂静的校园里。

  秋风萧瑟,卷起地上的残叶,发出沙沙的声响,像一曲无声的挽歌。

  他没有回头,却能清晰地感受到背后那扇窗户里投来的、充满怨毒的目光。

  那目光,比这深秋的夜风还要冰冷。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这位在汉东学界根深蒂固、桃李满天下的汉大校长,已经从一个潜在的、可以拉拢的盟友,变成了他改革之路上的第一块,也是最顽固的一块绊脚石。

  “也好。”他在心中冷笑,“新秩序的建立,总需要一些旧时代的顽石来做奠基。”

  他信步而行,不知不觉走到了操场的边缘。

  夜色下,巨大的操场空旷而沉默,只有几盏昏黄的路灯,无力地照亮着一角。

  他的目光,落在了主席台正前方的那片草地上。

  前世,他就是在这里,在全校师生那混杂着鄙夷与怜悯的目光中,用惊天一跪,换来了自己走出山沟的入场券。

  此刻,他站在这里,以汉东省副省长之尊,俯瞰着这片曾经埋葬了他所有尊严的土地。

  心中,却已无半点波澜。

  屈辱也好,荣耀也罢,于他而言,都不过是棋盘上的落子。

  前世的祁同伟,是为了生存而被动落子;而今生的他,要成为那个制定规则、掌控全局的唯一棋手。

  “前世,就是你们这些所谓的‘自己人’,用人情和规则把我捆死!这一世,我要亲手砸烂你们所有人的饭碗!”

  吴文清,不过是第一个。

  他很清楚,吴文清绝不会就此善罢甘休。

  一个能在汉东大学校长的位置上坐稳十几年的人,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学者。

  他的背后,牵扯着无数盘根错节的人脉和利益。

  公开的对抗,吴文清不敢。

  但他必然会在暗中使绊子,用那些上不得台面的手段,来阻碍自己,来报复自己。

  而即将到来的“阳光招警”,无疑是最好的战场。

  “你想用你侄子吴豪的‘人情’,来玷污我的‘新秩序’?”祁同伟的嘴角,勾起一抹残忍的弧度,“那我就用最绝对的‘公平’,来砸烂你的‘旧饭碗’!”

  他下定决心,要将这次“阳光招警”,变成一场公开的、对旧有利益格局的“清洗”。

  他要让所有人都看到,在他的新秩序里,只有能力,没有关系。

  他要用吴文清和他那个不成器的侄子,来为自己的改革,祭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