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海的风暴,终有平息之日。
当高启强、赵立冬等一众核心案犯被正式移交司法机关,那张笼罩了京海市二十年的罪恶大网被彻底撕碎后,祁同伟并没有在临江省过多地停留。
他谢绝了省委书记秦天岳和高育良为他举办的庆功宴,将所有的收尾工作,都交给了临江省的同志。
他知道,这场胜利,不属于他个人,更不属于汉东。它只属于那些被黑暗吞噬了二十年的、无辜的冤魂。
返回汉东的前一天,他独自一人,驱车来到了那个改变了无数人命运的地方——莽村高速公路,K78号桥墩。
冬日的阳光,带着几分清冷,穿透稀薄的云层,照耀着这片曾经埋藏着罪恶的土地。
那个被大型机械破开的狰狞豁口,已经被重新浇筑的水泥填补,留下了一块颜色崭新的、如同巨大伤疤般的补丁,无声地诉说着不久前那场惊心动魄的挖掘。
安欣早已等在了那里。
他没有穿警服,只是一身半旧的灰色夹克,那头与年龄极不相称的华发,在冬日的阳光下,刺眼得让人心疼。
他独自一人站在那座如同墓碑般的水泥桥墩下,背影萧瑟,像一尊与这片荒野融为一体的、孤独的望妻石。
祁同伟没有打扰他,只是静静地走到他身边,从口袋里掏出烟,递给了他一根。
两人没有说话,只是在沉默中,点燃了香烟。
辛辣的烟雾在冰冷的空气中袅袅升起,又被风吹散,一如他们心中那些早已被岁月磨平的、无言的伤痛。
“我要走了。”许久,安欣才缓缓开口,声音沙哑,却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如释重负的平静。
“去哪?”祁同伟问道。
“辞职了。”安欣看着远处那条在阳光下泛着银光的高速公路,脸上露出了一丝复杂的、混杂着疲惫与解脱的微笑,“我跟秦书记和高书记都递了报告。他们同意了。”
祁同伟的心,微微一颤。他本想开口挽留,他知道,安欣这样纯粹的、有信仰的警察,是整个政法队伍最宝贵的财富。
但他看着安欣那双早已被无尽的黑夜熬得布满血丝、此刻却终于有了一丝光亮的眼睛,他把所有的话,都咽了回去。
“我追了二十年的凶,”安欣缓缓说道,像是在对自己这半生做一个最后的总结,“现在,凶手伏法了。我的使命,也算完成了。我不想再追下一个二十年了,我累了。”
他转过头,看着祁同伟,那双清澈的、不带一丝杂质的眼睛里,第一次,流露出了一丝真正的、属于普通人的期盼。
“我想……去警校当个老师。去告诉那些刚刚穿上警服、眼睛里还带着光的孩子们,‘警察’这两个字,到底该怎么写。把我们这一代人没走完的路,没守住的道,告诉他们,让他们走得比我们更好,更稳。”
这番话,让祁同伟那颗早已被权力和斗争淬炼得坚硬如铁的心,也忍不住为之动容。
他知道,安欣不是在逃避,他是在用另一种方式,延续他那未曾熄灭的、理想主义的火种。他要将自己这二十年用血与泪换来的教训,变成一粒粒种子,播撒进更年轻、也更有希望的土壤里。
祁同伟没有再多说一个字。
他只是缓缓地站直了身体,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领,然后,对着眼前这位比自己年轻,却比自己更早苍老的同行,郑重地,敬了一个标准的、无可挑剔的军礼。
这不是上级对下级的致意,这是一个战士,对另一个刚刚走下战场的、值得尊敬的英雄,最崇高的敬意。
安欣的身体微微一震,他看着祁同伟,那双饱经风霜的眼睛,渐渐湿润了。他缓缓地抬起手,回了一个同样标准的敬礼。
……
当祁同伟的车队,重新驶入汉东省界的那一刻,他那颗在京海紧绷了多日的神经,才终于彻底放松了下来。
他没有直接回省厅,也没有回省委,而是让司机,将车直接开往了汉东省第一人民医院。
在那个充满了消毒水味道的、明亮的病房里,他见到了那个作为整场风暴起点的“小人物”——郑胜利。
郑胜利的腿伤已经痊愈,正在父亲郑西坡的搀扶下,进行着康复训练。
当他们看到那个只在电视上见过的、如同天神般的人物,竟然真的出现在自己面前时,父子俩都惊得目瞪口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郑师傅,小郑同志,”祁同伟的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丝毫没有省委常委的架子,“我来看看你们。腿,恢复得怎么样了?”
“好……好了……都好了……”郑西坡激动得语无伦次,他那张饱经风桑的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的感激,“祁……祁书记……您……您怎么亲自来了?我们……我们……”
祁同伟示意他们坐下,然后从秘书手中,接过了一份早已准备好的、盖着临江省公安厅红色印章的文件副本,亲手递到了郑西坡的手里。
“郑师傅,我今天来,是来给你们父子俩,一个正式的交代。”
郑西坡颤抖着手,接过那份薄薄的、却又重若千钧的文件。
文件上,白纸黑字,清清楚楚地写着:
“……关于汉东省公民郑胜利在京海市被故意伤害一案,现已侦查终结。主要犯罪嫌疑人高启强(指使)、唐小龙(协同)、老默(执行)均已抓捕归案,并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此案将并入‘高启强涉黑集团案’,依法提起公诉,予以严惩……”
“当初对您报案敷衍了事、不予立案的京海市公安局相关责任人,也已由临江省纪委立案调查,做出了严肃处理。”
郑西坡看着那份文件,那双浑浊的老眼里,瞬间涌满了泪水。
他再也无法抑制,一个在大风厂事件中都未曾流过一滴眼泪的钢铁汉子,此刻,哭得像个孩子。
祁同伟没有打扰他,他只是缓缓站起身,走到同样眼眶通红的郑胜利面前,将另一份文件,递给了他。
那是一份由山水集团出具的、额度为五十万的“青年创业无息贷款”合同。
“小郑同志,”祁同伟拍了拍他的肩膀,声音里充满了鼓励,“人生的路还很长,摔一跤,不要紧。只要有才华,肯努力,就一定能站起来。”
他看着眼前的父子俩,看着窗外那片属于汉东的、晴朗的天空,想起了自己那位同样充满了理想主义的姐姐,声音变得无比坚定。
“郑师傅,我们汉东大学的祁书韵校长在就职时说过一句话,她说,要让每一个孩子都坚信——在这里,努力,真的有用!公平,真的存在!”
“我今天来,就是要告诉你们,”他的目光扫过这对喜极而泣的父子,“这句话,在汉东,我们说到,做到。”
当祁同伟走出医院,重新沐浴在汉东初冬那温暖的阳光下时,他知道,京海那场迟到了二十年的风暴,已经彻底过去。
而一个属于汉东的、崭新的春天,正在悄然降临。
当高启强、赵立冬等一众核心案犯被正式移交司法机关,那张笼罩了京海市二十年的罪恶大网被彻底撕碎后,祁同伟并没有在临江省过多地停留。
他谢绝了省委书记秦天岳和高育良为他举办的庆功宴,将所有的收尾工作,都交给了临江省的同志。
他知道,这场胜利,不属于他个人,更不属于汉东。它只属于那些被黑暗吞噬了二十年的、无辜的冤魂。
返回汉东的前一天,他独自一人,驱车来到了那个改变了无数人命运的地方——莽村高速公路,K78号桥墩。
冬日的阳光,带着几分清冷,穿透稀薄的云层,照耀着这片曾经埋藏着罪恶的土地。
那个被大型机械破开的狰狞豁口,已经被重新浇筑的水泥填补,留下了一块颜色崭新的、如同巨大伤疤般的补丁,无声地诉说着不久前那场惊心动魄的挖掘。
安欣早已等在了那里。
他没有穿警服,只是一身半旧的灰色夹克,那头与年龄极不相称的华发,在冬日的阳光下,刺眼得让人心疼。
他独自一人站在那座如同墓碑般的水泥桥墩下,背影萧瑟,像一尊与这片荒野融为一体的、孤独的望妻石。
祁同伟没有打扰他,只是静静地走到他身边,从口袋里掏出烟,递给了他一根。
两人没有说话,只是在沉默中,点燃了香烟。
辛辣的烟雾在冰冷的空气中袅袅升起,又被风吹散,一如他们心中那些早已被岁月磨平的、无言的伤痛。
“我要走了。”许久,安欣才缓缓开口,声音沙哑,却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如释重负的平静。
“去哪?”祁同伟问道。
“辞职了。”安欣看着远处那条在阳光下泛着银光的高速公路,脸上露出了一丝复杂的、混杂着疲惫与解脱的微笑,“我跟秦书记和高书记都递了报告。他们同意了。”
祁同伟的心,微微一颤。他本想开口挽留,他知道,安欣这样纯粹的、有信仰的警察,是整个政法队伍最宝贵的财富。
但他看着安欣那双早已被无尽的黑夜熬得布满血丝、此刻却终于有了一丝光亮的眼睛,他把所有的话,都咽了回去。
“我追了二十年的凶,”安欣缓缓说道,像是在对自己这半生做一个最后的总结,“现在,凶手伏法了。我的使命,也算完成了。我不想再追下一个二十年了,我累了。”
他转过头,看着祁同伟,那双清澈的、不带一丝杂质的眼睛里,第一次,流露出了一丝真正的、属于普通人的期盼。
“我想……去警校当个老师。去告诉那些刚刚穿上警服、眼睛里还带着光的孩子们,‘警察’这两个字,到底该怎么写。把我们这一代人没走完的路,没守住的道,告诉他们,让他们走得比我们更好,更稳。”
这番话,让祁同伟那颗早已被权力和斗争淬炼得坚硬如铁的心,也忍不住为之动容。
他知道,安欣不是在逃避,他是在用另一种方式,延续他那未曾熄灭的、理想主义的火种。他要将自己这二十年用血与泪换来的教训,变成一粒粒种子,播撒进更年轻、也更有希望的土壤里。
祁同伟没有再多说一个字。
他只是缓缓地站直了身体,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领,然后,对着眼前这位比自己年轻,却比自己更早苍老的同行,郑重地,敬了一个标准的、无可挑剔的军礼。
这不是上级对下级的致意,这是一个战士,对另一个刚刚走下战场的、值得尊敬的英雄,最崇高的敬意。
安欣的身体微微一震,他看着祁同伟,那双饱经风霜的眼睛,渐渐湿润了。他缓缓地抬起手,回了一个同样标准的敬礼。
……
当祁同伟的车队,重新驶入汉东省界的那一刻,他那颗在京海紧绷了多日的神经,才终于彻底放松了下来。
他没有直接回省厅,也没有回省委,而是让司机,将车直接开往了汉东省第一人民医院。
在那个充满了消毒水味道的、明亮的病房里,他见到了那个作为整场风暴起点的“小人物”——郑胜利。
郑胜利的腿伤已经痊愈,正在父亲郑西坡的搀扶下,进行着康复训练。
当他们看到那个只在电视上见过的、如同天神般的人物,竟然真的出现在自己面前时,父子俩都惊得目瞪口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郑师傅,小郑同志,”祁同伟的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丝毫没有省委常委的架子,“我来看看你们。腿,恢复得怎么样了?”
“好……好了……都好了……”郑西坡激动得语无伦次,他那张饱经风桑的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的感激,“祁……祁书记……您……您怎么亲自来了?我们……我们……”
祁同伟示意他们坐下,然后从秘书手中,接过了一份早已准备好的、盖着临江省公安厅红色印章的文件副本,亲手递到了郑西坡的手里。
“郑师傅,我今天来,是来给你们父子俩,一个正式的交代。”
郑西坡颤抖着手,接过那份薄薄的、却又重若千钧的文件。
文件上,白纸黑字,清清楚楚地写着:
“……关于汉东省公民郑胜利在京海市被故意伤害一案,现已侦查终结。主要犯罪嫌疑人高启强(指使)、唐小龙(协同)、老默(执行)均已抓捕归案,并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此案将并入‘高启强涉黑集团案’,依法提起公诉,予以严惩……”
“当初对您报案敷衍了事、不予立案的京海市公安局相关责任人,也已由临江省纪委立案调查,做出了严肃处理。”
郑西坡看着那份文件,那双浑浊的老眼里,瞬间涌满了泪水。
他再也无法抑制,一个在大风厂事件中都未曾流过一滴眼泪的钢铁汉子,此刻,哭得像个孩子。
祁同伟没有打扰他,他只是缓缓站起身,走到同样眼眶通红的郑胜利面前,将另一份文件,递给了他。
那是一份由山水集团出具的、额度为五十万的“青年创业无息贷款”合同。
“小郑同志,”祁同伟拍了拍他的肩膀,声音里充满了鼓励,“人生的路还很长,摔一跤,不要紧。只要有才华,肯努力,就一定能站起来。”
他看着眼前的父子俩,看着窗外那片属于汉东的、晴朗的天空,想起了自己那位同样充满了理想主义的姐姐,声音变得无比坚定。
“郑师傅,我们汉东大学的祁书韵校长在就职时说过一句话,她说,要让每一个孩子都坚信——在这里,努力,真的有用!公平,真的存在!”
“我今天来,就是要告诉你们,”他的目光扫过这对喜极而泣的父子,“这句话,在汉东,我们说到,做到。”
当祁同伟走出医院,重新沐浴在汉东初冬那温暖的阳光下时,他知道,京海那场迟到了二十年的风暴,已经彻底过去。
而一个属于汉东的、崭新的春天,正在悄然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