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程序与正义-《汉东政法王,祁同伟的仕途人生》

  岩台县的群体性事件,最终以一种堪称完美的方式得到了解决。

  宏发化工被勒令停产,省市联合调查组强势进驻,村民们得到了省领导的当面承诺,一场即将引爆的巨大危机,在祁同伟的雷霆手段下,化于无形。

  事后,侯亮平却成了那个最尴尬的人。

  他没有得到表彰,反而收到了一份来自省委办公厅的通知,要求他就“9·28岩台事件”的处置过程,向省委主要领导进行一次专题汇报。

  省委一号楼,那间气氛总是显得格外庄严肃穆的小会议室里,一场针对他的“复盘会议”正在进行。

  省委书记沙瑞金坐在主位,表情平静,看不出喜怒。

  高育良、祁同伟以及几位省委核心领导悉数在座。

  钟小艾作为中纪委调研组的代表,也被邀请列席,她的位置被巧妙地安排在了一个不远不近的角落。

  “亮平同志,先说说吧。”沙瑞金的声音很平和,“岩台的事情,你在一线,感受最深。把你的处置过程,以及你的一些想法,都跟同志们谈一谈。”

  侯亮平深吸一口气,站起身来。

  他心中充满了委屈和不解,但他更相信,只要把事实和道理讲清楚,组织上一定会理解他。

  “各位领导,当时的情况,万分紧急。”他的声音洪亮,充满了正义的激情,“数千名村民围困了村委会,我爱人钟小艾同志和调研组的同志们身陷险境。地方公安应对不力,局势随时可能失控。我认为,在那种情况下,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宏发化工的违法排污和其背后的保护伞!”

  他开始详细地叙述自己如何绕开当地阻力,如何“说服”化工厂的保安,进入厂区,拿到了那份最关键的、记录着超标排污数据的生产日志。

  “……我知道,我的取证方式,可能不完全符合常规程序。”他坦然承认,眼神却无比坚定,“但是,领导们,正义有时候是等不及程序的!如果我们按部就班地走流程,发函、申请、等待批复,那份关键证据早就被销毁了!宏发化工背后的黑手,也早就逍遥法外了!”

  他的话,掷地有声,充满了理想主义者的炽热和执着。

  然而,会议室里的气氛,却在他慷慨激昂的陈述中,变得越来越微妙。

  几位省委领导的眉头,都微微皱了起来。

  一位分管组织的副书记率先开口了,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批评:“亮平同志的心是好的,这一点我们都清楚。但是,不讲程序,这是个很危险的口子啊。你今天可以为了正义绕开程序,那明天,是不是也会有人为了私利,打着正义的旗号,去践踏程序?我们党的组织纪律性,体现在哪里?我们国家的法治精神,又体现在哪里?”

  紧接着,另一位常委也附和道:“是啊,亮平同志,你当时的行为,确实有些冲动了。你把矛盾的焦点,直接引向了自己。如果不是同伟同志及时赶到,处置得当,后果不堪设想。你不仅没能解决问题,反而差点把自己,把中纪委的同志,都变成了人质。这个政治风险,太大了。”

  一句句温和的“批评”,一条条无法辩驳的“道理”,如同无数根柔软的绳索,将侯亮平捆绑得越来越紧。

  他发现,自己那份纯粹的正义,在这间充满了政治权衡和利弊计算的会议室里,显得是那么的格格不入,那么的……幼稚。

  就在侯亮平脸色涨红,准备再次为自己辩护时,一直沉默不语的祁同伟,缓缓地站了起来。

  他没有看侯亮平,而是面向沙瑞金,脸上充满了惋惜和痛心,仿佛在为一个犯了错的、不成器的弟弟感到难过。

  “各位领导,”他的声音低沉而真诚,“关于亮平同志的问题,我,作为他的学长,也作为省政法委的负责人,想说几句。”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他的身上。

  “亮平同志的心是好的,他是为了追求正义,才有些不拘小节。”祁同伟先是肯定了侯亮平的动机,将他从“故意违纪”的泥潭里拉了出来,“他的身上,有着我们这一代人最宝贵的理想主义情怀。他嫉恶如仇,眼里不揉沙子,这是他的优点,也是我们所有人都应该学习的地方。”

  这番话,让侯亮平心中一暖,他感激地看向祁同伟。

  然而,祁同伟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无比沉重。

  “但是,同志们,我们的体制,需要的是遵守程序的正义。如果每个人都凭着一腔热血去‘替天行道’,那我们的法治建设,岂不成了一句空话?权力,就会彻底失控!到时候,受伤害的,还是我们最想保护的人民群众。”

  他看着沙瑞金,眼神中充满了对大局的“忧虑”。

  “亮平同志这次的行为,虽然动机是好的,但客观上,确实造成了极其危险的局面,也暴露了他在处理复杂群体性事件上的经验不足。他是一把好剑,锋利无比,但现在,这把剑还需要淬火,需要打磨。”

  他的一番话,看似在保护侯亮平,实则将侯亮平的“政治幼稚”和“不守规矩”,彻底钉死在了所有领导的心里。

  最后,他抛出了那个早已准备好的、看似充满了“爱护”之情的解决方案。

  “为了爱护亮平同志,为了让他成长为一个更成熟、更全面的领导干部,我个人建议,让他暂时离开一线办案岗位,去中央党校,系统地学习一下,冷静地思考一下。我相信,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反思,他回来之后,一定会成为我们汉东政坛一把更稳、更准的利剑!”

  这个建议,堪称完美。

  它不是处分,而是“培养”。它不是流放,而是“深造”。它给足了侯亮平本人和最高检面子,也给了省委一个最稳妥、最无可指摘的台阶。

  沙瑞金看着祁同伟,眼神中闪过一丝深邃的欣赏。他缓缓地点了点头,一锤定音。

  “同伟同志的建议,很好。体现了我们组织对干部既严格要求,又关心爱护的原则。就这么办吧。”

  当侯亮平接到省委组织部的正式调令时,他整个人都懵了。

  他呆呆地站在招待所的窗前,看着窗外那片他曾经试图去拯救的土地,想不通,自己明明是为了正义,为什么最后,却落得这样一个结局。

  他输了,输得不明不白。

  而祁同伟,则在他身后,轻轻地,移走了这颗棋盘上,最不稳定的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