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信访局的“匿名信”-《汉东政法王,祁同伟的仕途人生》

  省委副书记高育良的办公室里,气氛凝重。

  “同伟,情况不太对。”高育良将一份由他秘书整理的、关于汉东大学校长选举的最新动态简报,推到了祁同伟面前,那张一向儒雅从容的脸上,写满了凝重,“刘新建那边,最近在学术圈的饭局搞得风生水起,我听说已经有几个评选委员会里的老教授,立场开始松动了。而吴春林,更是利用教育厅的行政资源,为赵秉谦的履历‘添砖加瓦’。我们再不出手,书韵同志的处境会很被动!”

  祁同伟静静地看着那份简报,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

  他当然急,但他比任何人都更清楚,自己现在的位置,有多么的敏感。

  “老师,我也急。”祁同伟缓缓开口,声音里带着几分无奈,“但我现在是省委常委,主管的是全省的政法工作,是‘刀把子’。汉东大学的人事任命,属于教育系统,是‘笔杆子’的地盘,名义上归宣传部的周岳部长和教育厅的刘清和厅长他们管。我如果在这个时候贸然伸手,就是坏了党内分工的规矩,必然会引起其他常委的反感和警惕,甚至会让沙书记觉得我恃功自傲,急于将自己的权力扩张到所有领域。”

  他看着自己的恩师,一字一句地说道:“我们现在,师出无名啊。”

  “师出无名……”高育良喃喃地重复着这四个字,也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他知道,祁同伟说得对。

  在官场这盘棋上,最忌讳的,就是“越界”。一步走错,就可能满盘皆输。

  就在师生二人都因为这无解的困局而感到一丝挫败时,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响。

  祁同伟的秘书林峰,抱着一个盖着“省信访局”鲜红印章的厚厚牛皮纸文件袋,快步走了进来。

  “厅长、高书记,”林峰的表情有些古怪,“这是省信访局按规定转来的,说是近期收到的、大量涉及教育系统,特别是汉东大学的,需要您这位分管信访工作的常委亲自审阅的‘重要群众来信’。”

  祁同伟和高育良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一丝困惑。

  祁同伟接过那个沉甸甸的文件袋,拆开封条。

  里面,是厚厚一叠打印出来的匿名举报信。

  他拿起第一封,只扫了一眼,他那张古井无波的脸上,便浮现出了一丝冰冷的、如同在看小丑表演般的笑意。

  “老师,您看看。”他将那封信,递给了高育良,“看来,我们的对手,比我们还要着急啊。”

  高育良接过信,信的内容,正是那些攻击祁书韵和自己“私交过密”、“存在不正当男女关系”的污蔑之词,笔法恶毒,用心险恶。

  紧接着,祁同伟又拿起了第二封,第三封……

  他看得越久,嘴角的笑意就越浓。

  “有意思,真有意思,看来各方势力都在发力啊。”

  他将手中一叠关于刘景明涉嫌学术不端、与女学生存在不正当关系的举报信,和另一叠关于赵秉谦涉嫌以权谋私、利用基建工程和食堂承包为亲属牟利的举报信,并排摆在了茶几上。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祁同伟看着那些信,就如同看着一张张早已写好了结局的判决书,“他们都以为自己是猎人,却不知道,他们射向对方的每一颗子弹,最终,都变成了我们手里最锋利的刀。”

  高育良看着眼前这充满了戏剧性的一幕,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他知道,困扰了他们数日的那个“师出无名”的死局,在这一刻,被对手亲手,用一种最愚蠢的方式,给解开了。

  ……

  省委组织部长吴春林的办公室里,气氛压抑得如同暴风雨前的海面。

  “部长,计划有变!”心腹副处长小李脸色煞白,声音都在颤抖,“我们安插在信访局的内线刚刚传来消息,所有的匿名信,都已经被祁同伟截胡了!他已经正式向省纪委提议,要成立联合调查组!”

  吴春林端着茶杯的手,在空中猛地一滞。

  他知道,自己那招试图用浑水摸鱼、用程序来拖垮祁同伟的“软刀子”,不仅失效了,反而变成了对方名正言顺展开调查的“尚方宝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