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副省长之间的博弈-《汉东政法王,祁同伟的仕途人生》

  汉东的政坛棋局,在经历了连续多场伤筋动骨的惨烈厮杀后,终于进入了最后的收官阶段。

  省政府的常务会议室,便是这张棋盘的“天元”之位。

  这里的空气,比窗外深秋的寒风还要凝重几分,每一次呼吸都带着权力的重量。

  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风暴刚刚过去,但所有人都知道,这并非终点,而是一个新时代的开端。

  旧的派系堡垒已在雷霆手段下化为一片废墟,而新的权力版图,正在这间房间里,在每一次看似不经意的眼神交换和指尖对茶杯的无声敲击中,被重新勾勒。

  在座的每一位省级领导,都如同身处残局的顶尖棋手,正襟危坐,神情肃穆。

  他们都在等待,等待着决定棋局最终走向的、那最后的落子。

  ……

  会议的前半段,波澜不惊。

  各个副省长按部就班地汇报着自己分管领域的工作,那些枯燥的数据和官样的文章,让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昏昏欲睡的沉闷。

  祁同伟没有发言,他只是静静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面前的茶杯早已凉透,他却一口未动。

  他那双如同鹰隼般锐利的眼睛,平静地扫过在座的每一位“同僚”,将他们脸上那些细微的、隐藏在职业性微笑之下的情绪,都尽收眼底。

  他知道,平静只是表象。

  在这片风平浪静的水面之下,正有一股充满了嫉妒与不甘的暗流,在悄然涌动,等待着一个可以掀起风浪的机会。

  终于,当会议议程进行到“关于近期全省政法队伍纪律作风整顿工作”的总结阶段时,那个一直沉默不语的“挑战者”,出手了。

  分管农业的副省长张伟,在刘省长示意他可以补充发言时,缓缓地清了清嗓子。

  他没有像往常一样,先汇报几句关于农业扶贫的政绩,而是将目光,不偏不倚地,落在了祁同伟的身上。

  他的脸上,带着一副充满了“善意”和“关切”的、前辈对后辈的温和笑容。

  “刘省长,各位同志,”他的声音不大,却瞬间就抓住了所有人的注意力,“首先,我必须对我们省公安厅近期的工作,特别是以祁同伟同志为首的领导班子,表示最由衷的敬意和肯定!‘吕州扫穴’行动,打得漂亮,打出了我们汉东政法的威风,大快人心啊!”

  他先是以一种无可指摘的姿态,对祁同伟的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姿态做得十足,让所有人都以为,他这是在主动向这位新晋的政治明星示好。

  就连高育良都微微有些意外,他看了一眼身旁不动声色的祁同伟,心中暗自揣测着这张伟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在完成了所有铺垫之后,张伟话锋一转,那张温和的脸上,浮现出了一丝恰到\"好处的、充满了“忧虑”和“困惑”的表情。

  “但是,同志们,”他的声音变得语重心长,“在为胜利欢欣鼓舞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队伍建设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新苗头。我今天在这里提出来,不是要指责谁,恰恰是出于对我们干部队伍的爱护,对同伟同志的爱护!”

  他终于图穷匕见,将那把早已在心中磨砺了无数遍的、淬满了剧毒的“软刀子”,精准地,刺向了祁同伟最引以为傲的“战利品”。

  “就说我们吕州那位新晋的英雄,方志新同志吧。”张伟的语气充满了“惋惜”,“这位同志,能力很强,功劳也很大,这一点,我们不能否认。但是,同志们,我们党的干部任用,有严格的组织程序和规定!从一个在正科级岗位上待了十年的老同志,一步登天,直接被破格提拔为享受副厅级待遇的省厅刑侦总队常务副总队长,这中间,是不是……跳过的台阶太多了?我们的组织程序,是不是被放在了一边?”

  他看着在座所有人那渐渐变得凝重的脸,声音陡然拔高了几分,充满了“痛心疾首”的质问:

  “是,方志新同志是功臣!但我们汉东省几万名公安干警里,兢兢业业、默默奉献了几十年的老同志,难道就少了吗?我们这样‘火线提拔’,把个人的功劳,凌驾于组织程序之上,这会给下面那些勤勤恳恳、按部就班的同志们,传递一个什么样的信号?这会让他们怎么想?”

  “这会不会在系统内部,引起‘任人唯亲’、‘论功行赏’的非议?会不会让我们好不容易才稳定下来的公安队伍,重新滋生出新的‘山头主义’?这对于我们队伍的长远建设,对于我们班子的团结,是很不利的啊!”

  这番话,句句都打着“爱护干部”、“维护团结”、“遵守程序”的旗号,每一个字都充满了无可辩驳的“政治正确”。

  他没有攻击方志新的能力,更没有直接攻击祁同伟的动机。

  他只是用“程序”这把最锋利、也最无法反驳的刀,将祁同伟那次最引以为傲的“不拘一格降人才”,巧妙地,定义为了一次破坏规则、任人唯亲的“政治秀”!

  这番话,如同在平静的会议室里投下了一颗深水炸弹。

  所有人的目光,都如同探照灯一般,瞬间聚焦在了那个从始至终都一言不发的祁同伟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