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汉东的政坛却迎来了一个短暂的“暖冬”。
李达康发起的“干部作风大整顿”运动,如同燎原之火,在京州全市范围内轰轰烈烈地展开。
一时间,京州电视台、《京州日报》等各大媒体上,充斥着京州市“刮骨疗毒、自我净化”的正面报道。
镜头前的李达康,神情肃穆,言辞犀利,将自己塑造成了一个勇于承担责任、敢于向内部沉疴开刀的改革猛将。
他的形象,似乎正在从“用人失察”的阴影中,重新变得高大、光辉起来。
然而,在这份声势浩大的表象之下,是省纪委联合专案组面临的、一道冰冷而坚固的铁壁。
陈海将那份关于欧阳菁的材料正式移交省纪委后,由省纪委常务副书记亲自挂帅,联合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的精干力量,正式启动了对欧阳菁的初核程序。
这把本该锋利无比的利剑,在刺向京州城市银行时,却仿佛陷入了一片深不见底的泥沼之中,所有的锋芒都被那看似柔软、实则坚韧的官僚体系所化解。
京州城市银行总部大厦,一间装潢豪华的会议室里,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王主任,我们是省纪委‘10·25’专案组的。”省纪委第二纪检监察室的副主任张敬,一位经验丰富、眼神锐利的老纪检,将自己的证件和省委的授权文件轻轻推到桌子中央,“根据组织安排,我们需要调阅一下贵行去年关于光明湖项目的所有贷款审批原始记录,以及与大风服装厂相关的全部信贷档案。”
他对面的银行办公室王主任,是一个戴着金丝眼镜、看起来文质彬彬的中年男人。
他闻言,立刻露出一脸为难的表情,不停地搓着手:“哎呀,张主任,您看这事儿闹的,真是不巧,太不巧了!”
他从桌下拿出一份早已准备好的、盖着银行公章的红头文件,双手递了过去。
“我们银行上个月刚刚响应省金融办的号召,进行了核心业务系统的全面升级。为了确保数据安全,所有的历史数据都按照规定,封存进了离线服务器。您也知道,这金融数据,是我们的生命线,调取一次的程序非常复杂,不仅需要我们总行董事会批准,还要向省银监部门报备审批。您看,能不能先给我们列个详细的、需要调阅的账户清单,我们也好尽快打报告上去?”
“系统升级?”张敬的眉头瞬间皱了起来,他身后的年轻调查员忍不住冷哼了一声。这种借口,他们听得耳朵都快起茧了。
“那负责审批大风厂贷款的信贷部刘建国经理呢?我们想先和他聊一聊。”张敬不动声色地问道。
“刘经理啊?”王主任一拍大腿,脸上的“遗憾”之情更甚,甚至还带着一丝“悲痛”,“哎呀,张主任,您是不知道,刘经理他……他上周突发严重的心脏病,连夜用急救车送到上海最好的瑞金医院去做搭桥手术了。这是他的病假条和上海那边医院开的诊断证明复印件。医生说了,他现在还在重症监护室,绝对不能受任何打扰,否则性命堪忧啊!”
一连串的“不巧”,让整个调查从一开始就陷入了僵局。专案组的同志们义愤填膺,却又无可奈何。
他们知道,这就是李达康的反击。
他没有公然对抗,而是用这种最“合规矩”、最“人性化”的方式,将整个京州城市银行,打造成了一座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堡垒。
关键账目被以“系统升级”为由封存,核心知情人要么“长期病假”,要么就是“上周刚刚被单位作为优秀青年干部,公派去新加坡参加为期半年的高级金融业务培训”,甚至连当年负责档案归档的一位普通科员,都因为“老家母亲病危”,而请了长假,据说那地方山高路远,连手机信号都没有。
所有可能接触到核心证据的人和物,都被一道无形的墙,隔绝得干干净净。
与此同时,李达康的“干部作风大整顿”运动,正开得如火如荼。
在一次全市干部警示教育大会上,他公开表扬了一批“在经济建设中勇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干部,随即话锋一转,目光如炬地扫视着台下数千名干部,意有所指地批评道:
“我们有些同志,自己不干事,不作为,还总喜欢戴着有色眼镜,盯着那些在一线冲锋陷阵、为京州发展拼搏的同志挑毛病!热衷于捕风捉影,道听途说,用一些未经证实的问题,去干扰我们地方的经济发展大局!这是什么行为?这是典型的政治投机!这是对我们京州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的公然破坏!”
他的声音通过扩音器,回荡在整个礼堂,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威严。
“我在这里把话说明白,我们京州的干部,只要是为了公心,是为了京州八百万人民的福祉,在改革中出现一些探索性的失误,市委给你担着!但是,谁要是敢搞小动作,搞政治投机,破坏我们的发展环境,干扰我们的中心工作,我李达康第一个不答应!这种歪风邪气,必须坚决遏制!”
这番话,通过电视台的直播,传遍了汉东的每一个角落。所有人都听得出来,这是在向省里的专案组,向祁同伟和高育良,公然叫板。
他将专案组的调查,巧妙地定义为了“干扰地方经济发展”的“歪风邪气”。
京州的铁壁,不仅坚固,更开始主动向外散发着逼人的寒气。
李达康发起的“干部作风大整顿”运动,如同燎原之火,在京州全市范围内轰轰烈烈地展开。
一时间,京州电视台、《京州日报》等各大媒体上,充斥着京州市“刮骨疗毒、自我净化”的正面报道。
镜头前的李达康,神情肃穆,言辞犀利,将自己塑造成了一个勇于承担责任、敢于向内部沉疴开刀的改革猛将。
他的形象,似乎正在从“用人失察”的阴影中,重新变得高大、光辉起来。
然而,在这份声势浩大的表象之下,是省纪委联合专案组面临的、一道冰冷而坚固的铁壁。
陈海将那份关于欧阳菁的材料正式移交省纪委后,由省纪委常务副书记亲自挂帅,联合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的精干力量,正式启动了对欧阳菁的初核程序。
这把本该锋利无比的利剑,在刺向京州城市银行时,却仿佛陷入了一片深不见底的泥沼之中,所有的锋芒都被那看似柔软、实则坚韧的官僚体系所化解。
京州城市银行总部大厦,一间装潢豪华的会议室里,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王主任,我们是省纪委‘10·25’专案组的。”省纪委第二纪检监察室的副主任张敬,一位经验丰富、眼神锐利的老纪检,将自己的证件和省委的授权文件轻轻推到桌子中央,“根据组织安排,我们需要调阅一下贵行去年关于光明湖项目的所有贷款审批原始记录,以及与大风服装厂相关的全部信贷档案。”
他对面的银行办公室王主任,是一个戴着金丝眼镜、看起来文质彬彬的中年男人。
他闻言,立刻露出一脸为难的表情,不停地搓着手:“哎呀,张主任,您看这事儿闹的,真是不巧,太不巧了!”
他从桌下拿出一份早已准备好的、盖着银行公章的红头文件,双手递了过去。
“我们银行上个月刚刚响应省金融办的号召,进行了核心业务系统的全面升级。为了确保数据安全,所有的历史数据都按照规定,封存进了离线服务器。您也知道,这金融数据,是我们的生命线,调取一次的程序非常复杂,不仅需要我们总行董事会批准,还要向省银监部门报备审批。您看,能不能先给我们列个详细的、需要调阅的账户清单,我们也好尽快打报告上去?”
“系统升级?”张敬的眉头瞬间皱了起来,他身后的年轻调查员忍不住冷哼了一声。这种借口,他们听得耳朵都快起茧了。
“那负责审批大风厂贷款的信贷部刘建国经理呢?我们想先和他聊一聊。”张敬不动声色地问道。
“刘经理啊?”王主任一拍大腿,脸上的“遗憾”之情更甚,甚至还带着一丝“悲痛”,“哎呀,张主任,您是不知道,刘经理他……他上周突发严重的心脏病,连夜用急救车送到上海最好的瑞金医院去做搭桥手术了。这是他的病假条和上海那边医院开的诊断证明复印件。医生说了,他现在还在重症监护室,绝对不能受任何打扰,否则性命堪忧啊!”
一连串的“不巧”,让整个调查从一开始就陷入了僵局。专案组的同志们义愤填膺,却又无可奈何。
他们知道,这就是李达康的反击。
他没有公然对抗,而是用这种最“合规矩”、最“人性化”的方式,将整个京州城市银行,打造成了一座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堡垒。
关键账目被以“系统升级”为由封存,核心知情人要么“长期病假”,要么就是“上周刚刚被单位作为优秀青年干部,公派去新加坡参加为期半年的高级金融业务培训”,甚至连当年负责档案归档的一位普通科员,都因为“老家母亲病危”,而请了长假,据说那地方山高路远,连手机信号都没有。
所有可能接触到核心证据的人和物,都被一道无形的墙,隔绝得干干净净。
与此同时,李达康的“干部作风大整顿”运动,正开得如火如荼。
在一次全市干部警示教育大会上,他公开表扬了一批“在经济建设中勇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干部,随即话锋一转,目光如炬地扫视着台下数千名干部,意有所指地批评道:
“我们有些同志,自己不干事,不作为,还总喜欢戴着有色眼镜,盯着那些在一线冲锋陷阵、为京州发展拼搏的同志挑毛病!热衷于捕风捉影,道听途说,用一些未经证实的问题,去干扰我们地方的经济发展大局!这是什么行为?这是典型的政治投机!这是对我们京州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的公然破坏!”
他的声音通过扩音器,回荡在整个礼堂,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威严。
“我在这里把话说明白,我们京州的干部,只要是为了公心,是为了京州八百万人民的福祉,在改革中出现一些探索性的失误,市委给你担着!但是,谁要是敢搞小动作,搞政治投机,破坏我们的发展环境,干扰我们的中心工作,我李达康第一个不答应!这种歪风邪气,必须坚决遏制!”
这番话,通过电视台的直播,传遍了汉东的每一个角落。所有人都听得出来,这是在向省里的专案组,向祁同伟和高育良,公然叫板。
他将专案组的调查,巧妙地定义为了“干扰地方经济发展”的“歪风邪气”。
京州的铁壁,不仅坚固,更开始主动向外散发着逼人的寒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