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越来越深。
“猎隼”基地的审讯室,已经变成了一个密不透风的、消磨意志的熔炉。
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疲惫气息,混杂着廉价速溶咖啡的苦涩味道和丁义珍身上不断渗出的冷汗的酸味。
墙上的挂钟,时针已经指向了凌晨四点——这是人一天中精神最脆弱、防线最容易崩溃的时刻。
丁义珍已经连续十几个小时没有合眼。
他眼窝深陷,嘴唇干裂,曾经梳理得一丝不苟的头发此刻也油腻地贴在头皮上。
他感觉自己的大脑像一团被反复揉捏的浆糊,所有的思维都变得迟钝而混乱。
审讯团队如同不知疲倦的机器,轮番上阵,他们的问题并不总是尖锐,但却像水滴一样,持续不断地滴在他紧绷的神经上。
“丁义珍,我们再回到大风厂这笔贷款。”主审员老张的声音平淡得没有一丝波澜,这种平淡,比任何咆哮都更具压力,“按照流程,光明湖项目的配套贷款,需要你这个总指挥签字。但是最终的放款权,在银行。你和欧阳菁副行长,在这次贷款被终止前,见过几次面?谈了些什么?”
“我……我不记得了……”丁义珍的声音嘶哑,他已经重复了无数遍类似的回答,“工作上的事情,太多了,怎么可能每一件都记得?”
“不记得?”老张从一堆文件中,抽出了一张纸,轻轻地放在了丁义珍面前的桌子上,“那这个,你应该记得吧?”
那是一份打印出来的、经过刻意做旧和模糊化处理的银行转账记录。
上面隐约可以看到一个与大风厂老板蔡成功关联的账户,向一个在香港注册的境外账户转移了一笔资金。而那个境外账户的持有人信息,被巧妙地用马赛克遮挡了一部分,但剩下的字母组合,却能让人轻易地联想到欧阳菁亲属的名字。
“这是什么?”丁义珍的瞳孔猛地一缩,心脏狂跳。他知道这很可能是假的,是对方在诈他。但在这种精神濒临崩溃的状态下,他的判断力已经严重下降。
他怕了,他怕对方手里真的掌握了什么他不知道的、足以致命的证据。他更怕,自己会成为李达康的弃子,替他,替欧阳菁,背下所有的黑锅。
求生的本能,让他做出了最后的选择。他要自救,他必须抛出一个分量更重、更能吸引火力的目标,来换取自己的一线生机。
他终于崩溃了。
“不是我!这一切都和我没关系!”他嘶哑地喊道,声音里充满了被压抑许久的委屈和愤慨,仿佛他才是那个最大的受害者。他不再维持那份副市长的体面,整个人都垮了下来,趴在审讯桌上,肩膀剧烈地抽动着。
老张和身边的记录员对视了一眼,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他表演。
在远程指挥中心里,祁同伟看着屏幕上丁义珍那声泪俱下的表演,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冷笑。
鱼,上钩了。
“我承认,我在项目上是收了些好处,收了几块手表,几箱好酒……这些我都可以认!”丁义珍抬起头,脸上已经涕泪横流,“但大风厂的事,真的不是我!我是冤枉的!”
他开始抛出那个在他脑中演练了无数遍的、精心准备的“炸弹”,一个足以祸水东引、让他金蝉脱壳的重磅炸弹。
“大风厂的过桥贷款之所以出问题,完全是欧阳菁在背后操作!她和那个大风厂的老板蔡成功之间,早就有不正当的经济往来!蔡成功给了她天大的好处,她答应给大风厂续贷。后来不知道为什么,他们之间闹翻了,欧阳菁就利用职权,公报私仇,卡死了贷款!这才引发了后面所有的事情!”
他巧妙地将自己描绘成一个被蒙蔽的、信息不对称的、一心只想为市里分忧、为达康书记解决烂摊子的无辜下属。
“我……我作为总指挥,能怎么办?银行不放款,我能拿着枪逼他们放吗?我夹在中间,两头受气!我还要维护京州的投资环境,安抚蔡成功和工人的情绪……我太难了!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达康书记,为了京州的大局啊!”
这番话,说得情真意切,逻辑“自洽”。
他将所有的罪责,都精准地推到了欧阳菁和蔡成功的“私人恩怨”上,将自己彻底摘了出去。
指挥中心里,祁同伟拿起电话,对老张下达了最后的指令:“审讯暂停。让他签字画押。然后,将这份口供立刻整理成文,列为最高密级,任何人不得外传。”
半小时后,祁同伟亲自拿着这份滚烫的、还带着打印机余温的口供,敲开了老师高育良的书房门。
他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得意,反而一脸凝重,将材料双手递给高育良。
“老师,出大事了。”他的声音里,带着恰到好处的忧虑,“丁义珍的口供,牵扯到了达康书记的家人。”
高育良接过文件,看得极为仔细。
他的脸色,随着阅读的深入,变得越来越严肃。
祁同伟适时地给出了自己的“建议”:“老师,您看,这件事非同小可。我的意见是,冷处理,深调查。在没有掌握确凿证据前,绝不能让这个消息泄露出去。一来,是避免打草惊蛇,让真正的当事人有所防备;二来,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要避免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挑起我们省委内部的矛盾,影响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这个案子的主动权,必须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不能让它失控,更不能让它成为别人攻击我们的武器。”
高育良放下文件,久久地凝视着眼前这个思路清晰、手腕老辣的学生,眼神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欣赏。
他不仅拿到了足以重创政敌的炮弹,更懂得如何将这颗炮弹的引信,牢牢地攥在自己手里。这份政治手腕,已经远非昔日那个只知冲锋陷阵的缉毒英雄可比了。
他点了点头,沉声说道:“同伟,你考虑得很周全,很成熟。就按你说的办。这件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祁同伟知道,李达康那看似坚不可摧的堡垒上,已经被他,亲手凿开了第一道裂痕。
“猎隼”基地的审讯室,已经变成了一个密不透风的、消磨意志的熔炉。
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疲惫气息,混杂着廉价速溶咖啡的苦涩味道和丁义珍身上不断渗出的冷汗的酸味。
墙上的挂钟,时针已经指向了凌晨四点——这是人一天中精神最脆弱、防线最容易崩溃的时刻。
丁义珍已经连续十几个小时没有合眼。
他眼窝深陷,嘴唇干裂,曾经梳理得一丝不苟的头发此刻也油腻地贴在头皮上。
他感觉自己的大脑像一团被反复揉捏的浆糊,所有的思维都变得迟钝而混乱。
审讯团队如同不知疲倦的机器,轮番上阵,他们的问题并不总是尖锐,但却像水滴一样,持续不断地滴在他紧绷的神经上。
“丁义珍,我们再回到大风厂这笔贷款。”主审员老张的声音平淡得没有一丝波澜,这种平淡,比任何咆哮都更具压力,“按照流程,光明湖项目的配套贷款,需要你这个总指挥签字。但是最终的放款权,在银行。你和欧阳菁副行长,在这次贷款被终止前,见过几次面?谈了些什么?”
“我……我不记得了……”丁义珍的声音嘶哑,他已经重复了无数遍类似的回答,“工作上的事情,太多了,怎么可能每一件都记得?”
“不记得?”老张从一堆文件中,抽出了一张纸,轻轻地放在了丁义珍面前的桌子上,“那这个,你应该记得吧?”
那是一份打印出来的、经过刻意做旧和模糊化处理的银行转账记录。
上面隐约可以看到一个与大风厂老板蔡成功关联的账户,向一个在香港注册的境外账户转移了一笔资金。而那个境外账户的持有人信息,被巧妙地用马赛克遮挡了一部分,但剩下的字母组合,却能让人轻易地联想到欧阳菁亲属的名字。
“这是什么?”丁义珍的瞳孔猛地一缩,心脏狂跳。他知道这很可能是假的,是对方在诈他。但在这种精神濒临崩溃的状态下,他的判断力已经严重下降。
他怕了,他怕对方手里真的掌握了什么他不知道的、足以致命的证据。他更怕,自己会成为李达康的弃子,替他,替欧阳菁,背下所有的黑锅。
求生的本能,让他做出了最后的选择。他要自救,他必须抛出一个分量更重、更能吸引火力的目标,来换取自己的一线生机。
他终于崩溃了。
“不是我!这一切都和我没关系!”他嘶哑地喊道,声音里充满了被压抑许久的委屈和愤慨,仿佛他才是那个最大的受害者。他不再维持那份副市长的体面,整个人都垮了下来,趴在审讯桌上,肩膀剧烈地抽动着。
老张和身边的记录员对视了一眼,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他表演。
在远程指挥中心里,祁同伟看着屏幕上丁义珍那声泪俱下的表演,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冷笑。
鱼,上钩了。
“我承认,我在项目上是收了些好处,收了几块手表,几箱好酒……这些我都可以认!”丁义珍抬起头,脸上已经涕泪横流,“但大风厂的事,真的不是我!我是冤枉的!”
他开始抛出那个在他脑中演练了无数遍的、精心准备的“炸弹”,一个足以祸水东引、让他金蝉脱壳的重磅炸弹。
“大风厂的过桥贷款之所以出问题,完全是欧阳菁在背后操作!她和那个大风厂的老板蔡成功之间,早就有不正当的经济往来!蔡成功给了她天大的好处,她答应给大风厂续贷。后来不知道为什么,他们之间闹翻了,欧阳菁就利用职权,公报私仇,卡死了贷款!这才引发了后面所有的事情!”
他巧妙地将自己描绘成一个被蒙蔽的、信息不对称的、一心只想为市里分忧、为达康书记解决烂摊子的无辜下属。
“我……我作为总指挥,能怎么办?银行不放款,我能拿着枪逼他们放吗?我夹在中间,两头受气!我还要维护京州的投资环境,安抚蔡成功和工人的情绪……我太难了!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达康书记,为了京州的大局啊!”
这番话,说得情真意切,逻辑“自洽”。
他将所有的罪责,都精准地推到了欧阳菁和蔡成功的“私人恩怨”上,将自己彻底摘了出去。
指挥中心里,祁同伟拿起电话,对老张下达了最后的指令:“审讯暂停。让他签字画押。然后,将这份口供立刻整理成文,列为最高密级,任何人不得外传。”
半小时后,祁同伟亲自拿着这份滚烫的、还带着打印机余温的口供,敲开了老师高育良的书房门。
他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得意,反而一脸凝重,将材料双手递给高育良。
“老师,出大事了。”他的声音里,带着恰到好处的忧虑,“丁义珍的口供,牵扯到了达康书记的家人。”
高育良接过文件,看得极为仔细。
他的脸色,随着阅读的深入,变得越来越严肃。
祁同伟适时地给出了自己的“建议”:“老师,您看,这件事非同小可。我的意见是,冷处理,深调查。在没有掌握确凿证据前,绝不能让这个消息泄露出去。一来,是避免打草惊蛇,让真正的当事人有所防备;二来,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要避免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挑起我们省委内部的矛盾,影响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这个案子的主动权,必须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不能让它失控,更不能让它成为别人攻击我们的武器。”
高育良放下文件,久久地凝视着眼前这个思路清晰、手腕老辣的学生,眼神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欣赏。
他不仅拿到了足以重创政敌的炮弹,更懂得如何将这颗炮弹的引信,牢牢地攥在自己手里。这份政治手腕,已经远非昔日那个只知冲锋陷阵的缉毒英雄可比了。
他点了点头,沉声说道:“同伟,你考虑得很周全,很成熟。就按你说的办。这件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祁同伟知道,李达康那看似坚不可摧的堡垒上,已经被他,亲手凿开了第一道裂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