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定的晨雾还没散,城外的作坊就传来“叮叮当当”的敲打声。王老铁正领着工匠们,给“浮桥炮车”装铁板——车架是硬木做的,下面装着带轮的浮筒,能在护城河里漂浮,车顶架着轰城巨炮,炮身裹着防油的麻布。“试试!”他指挥工匠们把炮车推下河,浮筒稳稳托住车身,连河底的尖木都扎不破铁板。“成了!”王老铁拍着车帮笑,“这炮车能载着巨炮到大都城下,就算元兵浇火油,咱也有铁板挡着!”
议事厅里,气氛格外凝重——从大都反正来的元兵小校巴图,正指着城防图说:“扩廓帖木儿集结了十万大军,把大都的九座城门都换成了千斤金闸,闸后藏了三万弓箭手;护城河里不仅插了尖木,还囤了火油,只要咱们的船靠近,就往下浇油点火;宫城里,元顺帝还没逃,正让士兵们搬国库的金银,想随时往北跑!”
赵昺的手指在“建德门”上停下——这是大都最薄弱的城门,金闸相对较薄,旁边就是漕河,方便陈九的水兵接应。“分六路决战!”他声音坚定,“张勇,你带三千禁军、五台浮桥炮车,主攻建德门,用巨炮轰开金闸;陈九,你带水兵清理漕河,把粮船和火攻船开到建德门附近,接应炮车;罗成,你带江西义军佯攻东直门,吸引弓箭手;秦峰,你带湖广义军绕到西直门,趁元兵分兵,冲进去控制城头;段鹏、李诚,你们带保定义军和真定义士,联络城内的工匠和百姓,等金闸破了,就打开其他城门;蓝珠,你带医馆的人在漕河沿岸设医棚,不仅要救伤员,还要接应逃出来的百姓,别让元兵伤害他们!”
众人齐声领命,阿木和小石头主动请缨,跟着巴图去建德门外侦查。三人换上元兵的盔甲,混在巡逻队里,摸到护城河边——金闸果然厚达两尺,闸上裹着铁皮,河岸边堆着成桶的火油,几个元兵正拿着火把,盯着河面。“闸下有石基!”小石头悄悄指给阿木看,“巨炮得对准石基和金闸的连接处,才能轰开!”阿木点头,快速在麻纸上画下金闸的结构,三人趁巡逻队换岗,悄悄退了回去。
三日后,北伐大军抵达大都城下。建德门外,五台浮桥炮车一字排开,张勇亲自站在最前面的炮车上,手里握着令旗。城楼上,扩廓帖木儿举着望远镜,看到炮车时冷笑:“不过是些木头车,也想轰开金闸?传令下去,等他们靠近,就浇火油!”
“浮桥炮车,前进!”张勇挥下令旗。五台炮车缓缓驶入护城河,元兵立刻往下浇火油,有的还扔火把,可铁板挡住了火油,火把落在车上也烧不起来。“巨炮准备!”王老铁的吼声传来,工匠们快速填装穿甲弹,炮口对准金闸和石基的连接处。
“放!”
五声巨响同时响起,穿甲弹带着尖啸砸在金闸上。“铛——”的一声,金闸晃了晃,石基处裂开一道缝。扩廓帖木儿脸色一变,急忙下令:“弓箭手射箭!别让他们再开炮!”闸后的弓箭手立刻放箭,箭雨飞向炮车,却被车上的铁盾挡住。
“再放!”张勇喊。第二波穿甲弹再次砸向同一处,“咔嚓”一声,金闸的石基塌了一半,闸身倾斜下来,露出一道大口子!“冲!”张勇挥刀,禁军们举着盾牌,从炮车上跳下来,往缺口里冲,火铳兵对着闸后的弓箭手射击,元兵纷纷倒地。
与此同时,东直门方向传来喊杀声——罗成的义军正用火箭筒轰城门,吸引了大批元兵;西直门的秦峰也趁机冲了进去,湖广义军举着长刀,砍向城头的元兵,很快就控制了西直门;城内,段鹏和李诚带着义士们,打开了东、西、北三座城门,百姓们也纷纷涌上街头,有的拿着菜刀,有的举着锄头,对着元兵喊杀:“祥兴军来了!别让元兵跑了!”
漕河上,陈九的水兵也冲了进来。火攻船撞向元兵的粮船,硫磺燃起的大火映红了河面,元兵的粮船纷纷起火,水路被彻底打通。巴图带着反正的元兵,直奔宫城——元顺帝正带着后宫和金银,想从北门逃,却被巴图拦住:“陛下,您逃不掉了!祥兴军已经进城,百姓们都反了!”元顺帝吓得腿一软,瘫在地上,被巴图的人捆了起来。
扩廓帖木儿看到宫城被围,知道大势已去,带着残兵想往北门逃,却被阿木拦住。阿木举着连发火铳,对准扩廓帖木儿的胸口:“别跑!你欺压百姓这么多年,该还债了!”扩廓帖木儿还想拔刀,小石头从侧面冲过来,用木杆绊倒他,禁军们立刻围上来,把他捆得结结实实。
夕阳西下时,大都的九座城门全部被祥兴军控制。百姓们涌到街心,有的提着热粥,有的抱着棉衣,围着祥兴军欢呼,不少老人还跪在地上,对着“汉”字旗磕头:“俺们终于等到这一天了!汉家的江山,终于回来了!”
蓝珠的医棚里,挤满了受伤的百姓和士兵。一个老奶奶拉着蓝珠的手,把家里唯一的银簪塞过来:“姑娘,俺没别的谢你,这簪子你拿着,保佑你平平安安!”蓝珠连忙推辞:“大娘,俺不能要,这是您的念想,您留着给孙女吧!”
入夜后,赵昺站在建德门的城楼上,望着大都的夜景。宫城的灯火已经熄灭,百姓家的灯火却次第亮起,星星点点,像撒在地上的碎钻;漕河上,陈九的战船还在巡逻,船灯像一串守护水路的明珠;远处的练兵场,祥兴军还在操练,偶尔传来试炮声,却不再让人害怕,反而透着安稳。
王老铁走过来,手里拿着一面新绣的“汉”字旗,旗面是红底黄字,绣得格外工整:“殿下,这是城里的绣娘连夜绣的,说要挂在宫城的城楼上,让所有人都看看,汉家的旗帜,又回来了!”赵昺接过旗帜,手指抚过“汉”字,眼眶有些发热——从武夷山的祥兴寨,到江南的稻浪,湖广的战船,中原的麦田,再到如今大都的城楼,这一路,靠的不是他一个人,是无数工匠的铁火,无数百姓的民心,无数义军的热血。
蓝珠也走过来,手里捧着一碗热汤:“殿下,这是城里百姓熬的小米汤,您喝了暖暖身子。百姓们说,明天要在街心搭戏台,唱《中兴传》,还要给您和弟兄们庆功呢!”
赵昺接过汤碗,喝了一口,暖意从胃里散开,传遍全身。夜风里,冶铁坊的锤声已经停了,取而代之的是百姓的笑声、孩子们的嬉闹声,还有远处传来的戏文声。他知道,驱元复汉的仗打完了,但接下来,还要让百姓们有饭吃、有田种,让天下安稳下来——这路,还要继续走。
他举起“汉”字旗,对着城下的百姓挥了挥。百姓们欢呼起来,声音震得夜空都在颤。城楼上的“汉”字旗,在风里猎猎作响,映着万家灯火,像一道光,照亮了汉家江山的新征程。
议事厅里,气氛格外凝重——从大都反正来的元兵小校巴图,正指着城防图说:“扩廓帖木儿集结了十万大军,把大都的九座城门都换成了千斤金闸,闸后藏了三万弓箭手;护城河里不仅插了尖木,还囤了火油,只要咱们的船靠近,就往下浇油点火;宫城里,元顺帝还没逃,正让士兵们搬国库的金银,想随时往北跑!”
赵昺的手指在“建德门”上停下——这是大都最薄弱的城门,金闸相对较薄,旁边就是漕河,方便陈九的水兵接应。“分六路决战!”他声音坚定,“张勇,你带三千禁军、五台浮桥炮车,主攻建德门,用巨炮轰开金闸;陈九,你带水兵清理漕河,把粮船和火攻船开到建德门附近,接应炮车;罗成,你带江西义军佯攻东直门,吸引弓箭手;秦峰,你带湖广义军绕到西直门,趁元兵分兵,冲进去控制城头;段鹏、李诚,你们带保定义军和真定义士,联络城内的工匠和百姓,等金闸破了,就打开其他城门;蓝珠,你带医馆的人在漕河沿岸设医棚,不仅要救伤员,还要接应逃出来的百姓,别让元兵伤害他们!”
众人齐声领命,阿木和小石头主动请缨,跟着巴图去建德门外侦查。三人换上元兵的盔甲,混在巡逻队里,摸到护城河边——金闸果然厚达两尺,闸上裹着铁皮,河岸边堆着成桶的火油,几个元兵正拿着火把,盯着河面。“闸下有石基!”小石头悄悄指给阿木看,“巨炮得对准石基和金闸的连接处,才能轰开!”阿木点头,快速在麻纸上画下金闸的结构,三人趁巡逻队换岗,悄悄退了回去。
三日后,北伐大军抵达大都城下。建德门外,五台浮桥炮车一字排开,张勇亲自站在最前面的炮车上,手里握着令旗。城楼上,扩廓帖木儿举着望远镜,看到炮车时冷笑:“不过是些木头车,也想轰开金闸?传令下去,等他们靠近,就浇火油!”
“浮桥炮车,前进!”张勇挥下令旗。五台炮车缓缓驶入护城河,元兵立刻往下浇火油,有的还扔火把,可铁板挡住了火油,火把落在车上也烧不起来。“巨炮准备!”王老铁的吼声传来,工匠们快速填装穿甲弹,炮口对准金闸和石基的连接处。
“放!”
五声巨响同时响起,穿甲弹带着尖啸砸在金闸上。“铛——”的一声,金闸晃了晃,石基处裂开一道缝。扩廓帖木儿脸色一变,急忙下令:“弓箭手射箭!别让他们再开炮!”闸后的弓箭手立刻放箭,箭雨飞向炮车,却被车上的铁盾挡住。
“再放!”张勇喊。第二波穿甲弹再次砸向同一处,“咔嚓”一声,金闸的石基塌了一半,闸身倾斜下来,露出一道大口子!“冲!”张勇挥刀,禁军们举着盾牌,从炮车上跳下来,往缺口里冲,火铳兵对着闸后的弓箭手射击,元兵纷纷倒地。
与此同时,东直门方向传来喊杀声——罗成的义军正用火箭筒轰城门,吸引了大批元兵;西直门的秦峰也趁机冲了进去,湖广义军举着长刀,砍向城头的元兵,很快就控制了西直门;城内,段鹏和李诚带着义士们,打开了东、西、北三座城门,百姓们也纷纷涌上街头,有的拿着菜刀,有的举着锄头,对着元兵喊杀:“祥兴军来了!别让元兵跑了!”
漕河上,陈九的水兵也冲了进来。火攻船撞向元兵的粮船,硫磺燃起的大火映红了河面,元兵的粮船纷纷起火,水路被彻底打通。巴图带着反正的元兵,直奔宫城——元顺帝正带着后宫和金银,想从北门逃,却被巴图拦住:“陛下,您逃不掉了!祥兴军已经进城,百姓们都反了!”元顺帝吓得腿一软,瘫在地上,被巴图的人捆了起来。
扩廓帖木儿看到宫城被围,知道大势已去,带着残兵想往北门逃,却被阿木拦住。阿木举着连发火铳,对准扩廓帖木儿的胸口:“别跑!你欺压百姓这么多年,该还债了!”扩廓帖木儿还想拔刀,小石头从侧面冲过来,用木杆绊倒他,禁军们立刻围上来,把他捆得结结实实。
夕阳西下时,大都的九座城门全部被祥兴军控制。百姓们涌到街心,有的提着热粥,有的抱着棉衣,围着祥兴军欢呼,不少老人还跪在地上,对着“汉”字旗磕头:“俺们终于等到这一天了!汉家的江山,终于回来了!”
蓝珠的医棚里,挤满了受伤的百姓和士兵。一个老奶奶拉着蓝珠的手,把家里唯一的银簪塞过来:“姑娘,俺没别的谢你,这簪子你拿着,保佑你平平安安!”蓝珠连忙推辞:“大娘,俺不能要,这是您的念想,您留着给孙女吧!”
入夜后,赵昺站在建德门的城楼上,望着大都的夜景。宫城的灯火已经熄灭,百姓家的灯火却次第亮起,星星点点,像撒在地上的碎钻;漕河上,陈九的战船还在巡逻,船灯像一串守护水路的明珠;远处的练兵场,祥兴军还在操练,偶尔传来试炮声,却不再让人害怕,反而透着安稳。
王老铁走过来,手里拿着一面新绣的“汉”字旗,旗面是红底黄字,绣得格外工整:“殿下,这是城里的绣娘连夜绣的,说要挂在宫城的城楼上,让所有人都看看,汉家的旗帜,又回来了!”赵昺接过旗帜,手指抚过“汉”字,眼眶有些发热——从武夷山的祥兴寨,到江南的稻浪,湖广的战船,中原的麦田,再到如今大都的城楼,这一路,靠的不是他一个人,是无数工匠的铁火,无数百姓的民心,无数义军的热血。
蓝珠也走过来,手里捧着一碗热汤:“殿下,这是城里百姓熬的小米汤,您喝了暖暖身子。百姓们说,明天要在街心搭戏台,唱《中兴传》,还要给您和弟兄们庆功呢!”
赵昺接过汤碗,喝了一口,暖意从胃里散开,传遍全身。夜风里,冶铁坊的锤声已经停了,取而代之的是百姓的笑声、孩子们的嬉闹声,还有远处传来的戏文声。他知道,驱元复汉的仗打完了,但接下来,还要让百姓们有饭吃、有田种,让天下安稳下来——这路,还要继续走。
他举起“汉”字旗,对着城下的百姓挥了挥。百姓们欢呼起来,声音震得夜空都在颤。城楼上的“汉”字旗,在风里猎猎作响,映着万家灯火,像一道光,照亮了汉家江山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