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州城外十里,宋军营帐连营数十里,晨雾中传来此起彼伏的操练声。赵昺手持望远镜——这是王老铁根据前朝“千里镜”改良的物件,镜片镀了层薄铜,能将远处景物拉得极近,清晰看见元军正在城外夯筑一道丈高的土墙,墙下还挖了两丈宽的护城河,河水浑浊,隐约能看到水下插着密密麻麻的尖木。
“这土墙用的是糯米灰浆,硬如磐石,寻常轰天雷铳根本打不透。”文天祥站在一旁,手指划过地图上标记的土墙位置,“元军守将完颜烈是个硬茬,去年在婺州就靠这招挡住了义军三个月,我们若硬攻,怕是要折损不少弟兄。”
赵昺放下望远镜,目光落在帐外正在摆弄铁器的王老铁身上,突然开口:“王老铁,你之前说轰天雷铳能改,现在可有头绪?”
王老铁放下手中的铁钳,黝黑的脸上露出笑容,递来一个比寻常铳筒短半尺的物件:“殿下您看,这是俺新改的‘地铳’!炮筒缩了短,重量轻了一半,能塞进地道里,炮弹换成了‘裂石弹’,里面掺了硝石和硫磺,炸开时能崩碎三尺厚的石头,正好用来对付那糯米灰浆墙!”
“地铳?”赵昺眼睛一亮,“你的意思是……挖地道?”
“正是!”文天祥立刻接话,指着地图上土墙西侧的一片矮丘,“那里土层干燥,离元军土墙只有三里,从丘下挖地道,正好能通到土墙地基下。只要用‘地铳’炸开地基,土墙一塌,我们的大军就能冲进去!”
当日午后,蓝珠便带着畲族猎手去矮丘勘察地形。猎手们用“指路草”测出地下水流向,又用削尖的竹片插入土中,凭手感判断土层硬度,最终选定一处松树林作为地道入口——这里树木茂密,既能遮挡元军视线,树根还能加固地道壁,防止坍塌。
入夜后,五十名精壮义军手持铁铲、木锨,轮流钻进地道挖掘。地道宽不足两尺,仅容一人弯腰前行,每隔一丈就挂一盏油灯,昏黄的灯光下,泥土簌簌落在肩头,没人敢出声,只听得见铁铲挖土的“沙沙”声。蓝珠则带着二十名畲族女兵在松树林外巡逻,手里握着涂了“避虫粉”的短弓,一旦发现元军哨探,便用带毒的箭矢悄无声息解决。
可挖到第二夜,地道里突然传来“哗啦”一声——最前面的义军刚一铲下去,地下水突然涌了出来,瞬间漫到膝盖。“不好!挖到水脉了!”义军惊呼着后退,油灯被水浇灭,地道里顿时一片漆黑。
消息传到中军帐,王老铁急得直跺脚:“这可咋整?再换地方挖,怕是要被元军察觉了!”
蓝珠突然想起畲族祖辈传下的法子,立刻说道:“殿下,俺有办法!畲山挖药洞时遇到渗水,就用‘干土灰’——把生石灰和晒干的黄土按比例混合,铺在地道壁上,既能吸水,还能加固土层!”
赵昺当即下令,让温州、台州的百姓连夜烧制生石灰,畲族猎手则进山挖取干燥的黄土。次日清晨,“干土灰”运到地道口,义军将灰浆均匀抹在渗水处,不过半个时辰,地下水便被吸干,地道又能继续向前挖。
可就在地道即将挖到土墙下时,意外突生——元军突然在土墙内侧挖起了“反地道”!原来完颜烈察觉宋营连日安静,疑心有诈,便让士兵从墙内向外挖洞,正好与宋军的地道隔了三尺土层。
“殿下,元军的反地道挖到旁边了!能听见他们说话的声音!”地道里的哨探爬出来,脸色发白,“他们说要往我们的地道里灌热油!”
赵昺当机立断:“王老铁,立刻把‘地铳’运进地道!不等挖到地基,现在就炸!”
王二牛带着雷字营弟兄,扛着三门“地铳”钻进地道,在离反地道最近的位置架好铳身。火绳点燃的瞬间,王二牛大喊:“撤!”众人刚爬出地道口,就听见地下传来“轰隆”一声巨响——“裂石弹”炸开的威力,不仅震塌了元军的反地道,还将旁边的土层崩出一个大洞,正好连通到土墙地基下。
烟尘未散,赵昺拔出佩剑,振臂高呼:“弟兄们!土墙地基已破!随我杀!”
张勇率禁军率先冲向土墙,林鹤年的台州义军则驾着竹筏,强渡护城河,用斧头砍断水下的尖木。王老铁指挥雷字营,将十门改良后的“地铳”架在松树林前,对准土墙缺口处连续开火——“裂石弹”接二连三砸在地基上,原本坚固的糯米灰浆墙开始倾斜,最终“轰隆”一声,塌出一个两丈宽的缺口。
“冲啊!”义军如潮水般涌进缺口,蓝珠带着畲族女兵紧随其后,弯刀划过元军咽喉,鲜血溅在坍塌的土墙碎块上。完颜烈见状,亲自提刀冲上来阻拦,却被赵昺用望远镜瞄准——他将望远镜当作“准星”,指挥雷字营的“地铳”对准完颜烈,一声巨响后,铅弹擦着完颜烈的胳膊飞过,将他身后的旗杆炸断。
完颜烈吓得魂飞魄散,转身就想逃,却被张勇从背后追上,一刀砍中膝盖,“噗通”跪倒在地,当场被擒。残余的元军见主将被俘,纷纷扔下武器投降,处州城外的防御工事,竟在一日之内被攻破。
夕阳西下时,赵昺率军进入处州城。百姓们早已在街道两侧摆好茶水,一名白发老者捧着一碗热茶,颤巍巍递到赵昺面前:“少帝殿下,俺们等这一天,等了三年了!”
赵昺接过热茶,一饮而尽,目光望向北方——收复了温、台、处三州,复宋的根基已稳,下一步,便是剑指婺州,直逼临安。
“这土墙用的是糯米灰浆,硬如磐石,寻常轰天雷铳根本打不透。”文天祥站在一旁,手指划过地图上标记的土墙位置,“元军守将完颜烈是个硬茬,去年在婺州就靠这招挡住了义军三个月,我们若硬攻,怕是要折损不少弟兄。”
赵昺放下望远镜,目光落在帐外正在摆弄铁器的王老铁身上,突然开口:“王老铁,你之前说轰天雷铳能改,现在可有头绪?”
王老铁放下手中的铁钳,黝黑的脸上露出笑容,递来一个比寻常铳筒短半尺的物件:“殿下您看,这是俺新改的‘地铳’!炮筒缩了短,重量轻了一半,能塞进地道里,炮弹换成了‘裂石弹’,里面掺了硝石和硫磺,炸开时能崩碎三尺厚的石头,正好用来对付那糯米灰浆墙!”
“地铳?”赵昺眼睛一亮,“你的意思是……挖地道?”
“正是!”文天祥立刻接话,指着地图上土墙西侧的一片矮丘,“那里土层干燥,离元军土墙只有三里,从丘下挖地道,正好能通到土墙地基下。只要用‘地铳’炸开地基,土墙一塌,我们的大军就能冲进去!”
当日午后,蓝珠便带着畲族猎手去矮丘勘察地形。猎手们用“指路草”测出地下水流向,又用削尖的竹片插入土中,凭手感判断土层硬度,最终选定一处松树林作为地道入口——这里树木茂密,既能遮挡元军视线,树根还能加固地道壁,防止坍塌。
入夜后,五十名精壮义军手持铁铲、木锨,轮流钻进地道挖掘。地道宽不足两尺,仅容一人弯腰前行,每隔一丈就挂一盏油灯,昏黄的灯光下,泥土簌簌落在肩头,没人敢出声,只听得见铁铲挖土的“沙沙”声。蓝珠则带着二十名畲族女兵在松树林外巡逻,手里握着涂了“避虫粉”的短弓,一旦发现元军哨探,便用带毒的箭矢悄无声息解决。
可挖到第二夜,地道里突然传来“哗啦”一声——最前面的义军刚一铲下去,地下水突然涌了出来,瞬间漫到膝盖。“不好!挖到水脉了!”义军惊呼着后退,油灯被水浇灭,地道里顿时一片漆黑。
消息传到中军帐,王老铁急得直跺脚:“这可咋整?再换地方挖,怕是要被元军察觉了!”
蓝珠突然想起畲族祖辈传下的法子,立刻说道:“殿下,俺有办法!畲山挖药洞时遇到渗水,就用‘干土灰’——把生石灰和晒干的黄土按比例混合,铺在地道壁上,既能吸水,还能加固土层!”
赵昺当即下令,让温州、台州的百姓连夜烧制生石灰,畲族猎手则进山挖取干燥的黄土。次日清晨,“干土灰”运到地道口,义军将灰浆均匀抹在渗水处,不过半个时辰,地下水便被吸干,地道又能继续向前挖。
可就在地道即将挖到土墙下时,意外突生——元军突然在土墙内侧挖起了“反地道”!原来完颜烈察觉宋营连日安静,疑心有诈,便让士兵从墙内向外挖洞,正好与宋军的地道隔了三尺土层。
“殿下,元军的反地道挖到旁边了!能听见他们说话的声音!”地道里的哨探爬出来,脸色发白,“他们说要往我们的地道里灌热油!”
赵昺当机立断:“王老铁,立刻把‘地铳’运进地道!不等挖到地基,现在就炸!”
王二牛带着雷字营弟兄,扛着三门“地铳”钻进地道,在离反地道最近的位置架好铳身。火绳点燃的瞬间,王二牛大喊:“撤!”众人刚爬出地道口,就听见地下传来“轰隆”一声巨响——“裂石弹”炸开的威力,不仅震塌了元军的反地道,还将旁边的土层崩出一个大洞,正好连通到土墙地基下。
烟尘未散,赵昺拔出佩剑,振臂高呼:“弟兄们!土墙地基已破!随我杀!”
张勇率禁军率先冲向土墙,林鹤年的台州义军则驾着竹筏,强渡护城河,用斧头砍断水下的尖木。王老铁指挥雷字营,将十门改良后的“地铳”架在松树林前,对准土墙缺口处连续开火——“裂石弹”接二连三砸在地基上,原本坚固的糯米灰浆墙开始倾斜,最终“轰隆”一声,塌出一个两丈宽的缺口。
“冲啊!”义军如潮水般涌进缺口,蓝珠带着畲族女兵紧随其后,弯刀划过元军咽喉,鲜血溅在坍塌的土墙碎块上。完颜烈见状,亲自提刀冲上来阻拦,却被赵昺用望远镜瞄准——他将望远镜当作“准星”,指挥雷字营的“地铳”对准完颜烈,一声巨响后,铅弹擦着完颜烈的胳膊飞过,将他身后的旗杆炸断。
完颜烈吓得魂飞魄散,转身就想逃,却被张勇从背后追上,一刀砍中膝盖,“噗通”跪倒在地,当场被擒。残余的元军见主将被俘,纷纷扔下武器投降,处州城外的防御工事,竟在一日之内被攻破。
夕阳西下时,赵昺率军进入处州城。百姓们早已在街道两侧摆好茶水,一名白发老者捧着一碗热茶,颤巍巍递到赵昺面前:“少帝殿下,俺们等这一天,等了三年了!”
赵昺接过热茶,一饮而尽,目光望向北方——收复了温、台、处三州,复宋的根基已稳,下一步,便是剑指婺州,直逼临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