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残夜筹谋,星火不灭-《破落皇帝重整山河》

  山风裹着血腥气吹进木屋,赵昺坐在案前,胳膊上的伤口刚敷了草药,绷带渗着淡淡的血痕。油灯下,地图上的“武夷山门”被红笔圈了三道,旁边密密麻麻记着元军的兵力部署——三万大军,十架回回炮,还有两千蒙古骑兵,每一个数字都像烧红的烙铁,烫得人心里发紧。

  “殿下,弟兄们都安置好了。”马千山推门进来,声音沙哑,他脸上添了道新疤,从眉骨划到下颌,“牺牲的弟兄,已经埋了;受伤的,蓝珠正带着妇人们换药。只是……粮食不多了,最多还能撑三天。”

  赵昺指尖在地图上顿了顿,抬头看向他:“寨子里的老弱妇孺,都转移到后山的溶洞了吗?”

  “都转移了,王小六带着孩子们在溶洞里清点草药,那小子倒还算机灵。”马千山坐到桌边,拿起粗瓷碗灌了口冷水,“只是明日张弘范再来,咱们剩下的两千弟兄,怕是顶不住他的回回炮。”

  木屋的门又被推开,文天祥扶着门框走进来,他的长袍上沾着泥土和血迹,脸色苍白:“我刚去看过山门,裂缝又大了些,明日元军再用回回炮轰,山门必塌。”

  屋内陷入沉默,只有油灯“噼啪”的燃烧声。赵昺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后山的方向——溶洞里的灯火像点点星火,在夜色中闪烁。他忽然开口:“张弘范的软肋,从来不是兵力,是耐心。他久攻不下,粮草又被咱们烧过,军中定然有怨言。”

  “可他有三万大军,就算有怨言,也能把咱们耗死。”雷猛走进来,他的后背缠着厚厚的绷带,每走一步都牵扯着伤口,“俺们现在缺兵、缺粮、缺武器,怎么跟他耗?”

  赵昺转身,手指指向地图上的“九曲溪”:“九曲溪是建宁府到武夷山门的必经之路,溪水湍急,两岸都是峭壁。明日一早,雷大哥你带五百弟兄,在九曲溪的险滩处设伏,用巨石堵截元军的粮船——张弘范的粮草本就紧张,只要断了他的水路粮道,他的大军就成了无根之木。”

  他又指向地图上的“鹰嘴崖”:“马舵主,你带三百弟兄,去鹰嘴崖架设滚石和火油,等元军攻山门时,从侧面袭击他们的回回炮阵地——回回炮是他们的依仗,毁了炮,元军的攻势就弱了一半。”

  最后,他看向文天祥:“文大人,你带着剩下的弟兄,守在山门后,用木栅和土袋加固防线。若山门真的塌了,就退到第二道防线,和元军打巷战——咱们熟地形,元军进来了,就是瓮中之鳖。”

  三人对视一眼,齐声应道:“得令!”

  夜色渐深,弟兄们悄悄出了潜龙寨,往各自的目的地赶去。赵昺独自留在木屋里,拿起案上的长枪,枪杆已经被鲜血浸得发黑,却依旧沉重有力。他想起白天牺牲的弟兄,想起山门前堆积的尸体,想起溶洞里孩子们的笑脸,心里的斗志像火一样燃烧起来。

  蓝珠端着一碗汤药走进来,放在案上:“这是俺用当归和止血草熬的,你喝了,伤口能好得快些。”

  赵昺接过汤药,一口喝尽,苦涩的味道在嘴里蔓延,却让他精神一振。“蓝寨主,明日你还是留在崖上,用弓箭牵制张弘范。”他看着蓝珠,“他的毒箭厉害,你要小心。”

  蓝珠点头,从怀里掏出一枚护身符,递给他:“这是俺娘给俺的,能保平安。你带上,明日一定要活着回来。”

  赵昺接过护身符,放在怀里,笑道:“放心,我还要跟你一起看武夷山的日出,怎么会有事。”

  蓝珠脸颊微红,转身往外走:“俺去看看火油够不够,明日定要烧得元军哭爹喊娘。”

  木屋又恢复了安静,赵昺走到地图前,手指在“建宁府”上轻轻划过。他知道,明日的战斗,不仅是为了守住潜龙寨,更是为了守住大宋最后的希望。就算只剩下两千弟兄,就算粮草只够撑三天,他也要和张弘范拼到底。

  窗外,启明星渐渐升起,照亮了东方的天空。赵昺拿起长枪,走出木屋,站在山门前,望着元军营地方向的灯火。夜风卷起他的战袍,他的眼神坚定如铁——明日,就算流尽最后一滴血,也要让张弘范知道,宋人从未屈服,大宋的星火,永远不会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