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连环筏袭港边急,稻熟同心守家安-《破落皇帝重整山河》

  泉州港的晨光刚漫过稻田,陈二就领着流民弯腰割稻——今年的早稻熟了,金黄的稻穗压弯了秆,流民们手里的镰刀“唰唰”响,谷粒落在竹筐里,堆得越来越满。“俺这辈子没种出过这么好的稻子!”一个老流民捧着谷粒,笑得眼角起了皱,“等打完仗,俺们再多开几亩地,再也不用饿肚子!”

  陈二刚想应话,远处的东溪口突然传来哨声——是斥候的警示!他直起身,看见海面上飘来一排黑沉沉的东西,像一串浮在水上的木桶。“不好!是元军的筏子!”陈二扔下镰刀,拔腿就往城头跑。

  赵昺正在城墙上看新挂的防火渔网,闻言立刻举目远眺——那不是普通筏子,而是十几只木桶连在一起,桶身上裹着浸油的麻布,还插着引信,是阿剌罕的“连环爆炸筏”!“这筏子顺潮水漂,速度快,还能连环炸,一旦靠岸,城墙都得炸塌!”赵昺立刻下令,“张勇,带水师快船用钩镰枪勾住筏子,别让它们靠近;王铁蛋,用改良的泉州炮轰,瞄准筏子的连接绳!”

  张勇领命,立刻带着水师快船冲出去。快船两侧的士兵握着丈长的钩镰枪,看准连环筏就往下勾——铁钩死死咬住木桶,可筏子太沉,几艘快船一起拉,才勉强让筏子慢下来。“轰!”最前面的一只木桶突然炸开,水花和木屑飞溅,快船的船板被崩出几个小坑,士兵们却没退:“再勾!不能让它们漂到岸边!”

  船坞里,王铁蛋正给泉州炮装“碎铁弹”——把铁屑塞进爆炸铁弹里,炸开时能切断绳索。“阿里,调准角度!”王铁蛋点燃引信,“轰隆”一声,碎铁弹飞向连环筏,“唰”的一声,几串筏子的连接绳被铁屑割断,分散的木桶立刻被潮水冲偏。

  “好!”城墙上的士兵欢呼,可没等松口气,城西的方向又传来“呜呜”的号角——阿剌罕带着回回炮和步兵,趁着连环筏吸引注意力,往挡弹墙冲来!“许成,带义军守挡弹墙!用土盾挡碎石!”赵昺转身下令,“阿福,你带小队去稻田边守着,别让元军绕去粮仓!”

  阿福立刻握紧长枪,领着二十多个新义军往稻田跑。刚到田埂,就看见几个元军斥候想往粮仓摸,他立刻挥手:“射!”连发火弩的箭雨射过去,元军斥候应声倒地。“俺们在这儿设伏!”阿福指着稻田里的稻草人,“把稻草人换成土盾,元军一来就打!”

  城西的战场上,回回炮的巨石砸在挡弹墙上,新补的夯土簌簌往下掉。许成举着土盾,挡在流民前面:“都往后面退!俺们来扛!”李三带着几个义军,绕到元军侧面,用火箭射向回回炮的引信,几个炮手被射倒,回回炮的轰击顿时慢了下来。

  海面上,张勇的水师终于控制住了连环爆炸筏——士兵们用防火布盖住木桶,再用铁索固定在快船后面,拖到远离港口的海面引爆。“轰隆!”一连串的爆炸声在远处响起,水花溅起丈高,城墙上的人都松了口气。

  王铁蛋趁机调整泉州炮,对准城西的回回炮阵地——“轰隆!”碎铁弹炸开,正好切断一架回回炮的抛石绳,巨石掉在地上,砸伤了几个元军士兵。“撤!”阿剌罕看着连环筏被破,回回炮又被压制,知道这次再攻不下,只能放弃,他狠狠挥鞭,元军士兵拖着残余的炮,狼狈地往莆田退。

  稻田里,阿福和义军还在警戒,直到确认元军退远,才敢放下长枪。陈二跑过来,手里捧着一把刚割的稻穗:“阿福,多亏你们守住了,不然稻子要被元军踩坏了!”阿福接过稻穗,笑得露出牙:“俺们是义军,守家本来就是俺们的事!”

  夕阳西下时,泉州港的稻田里满是欢笑声——流民们把收割的稻子运去粮仓,林文拿着账簿清点,嘴角止不住地扬:“这次收了三千多斤稻子,够咱们吃两个月了!”城墙上,工匠们在修补挡弹墙的缺口;船坞里,王铁蛋和阿里在画新的炮图,想把泉州炮的射程再提一提;织坊里,阿珠领着妇女们,正用新收的麻纤维织防火布。

  赵昺站在粮仓旁,看着流民们脸上的笑容,心里满是暖意。阿剌罕的连环爆炸筏虽狠,却没打破泉州港的防线;元军的偷袭虽急,却挡不住军民同心的守护。他弯腰捡起一粒谷粒,放在手心——这是泉州港的希望,是所有人用血汗换来的安稳。

  夜色渐深,稻田里的篝火亮了起来,流民们围着篝火唱歌,歌声里满是对家的期盼;城墙上,哨兵握着长枪,目光警惕却坚定;船坞的灯火下,新的泉州炮炮身渐渐成型。泉州港的每一处,都透着生机与韧性——他们知道,阿剌罕或许还会来,但只要稻子还能熟,人心还能聚,就没有守不住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