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备战急添新防线,探子露踪探敌谋-《破落皇帝重整山河》

  泉州港的日头刚爬过桅杆,王铁蛋就光着膀子蹲在挡弹墙工地前,手里攥着根老松木,眉头拧成疙瘩。挡弹墙已经筑了五尺高,外层裹着厚铁皮,可他总觉得不够稳——前几天试射改良的泉州炮时,炮声震得墙根都在颤,要是回回炮的巨石砸过来,怕是撑不住。

  “得加‘横木筋’!”阿里扛着一捆削好的圆木走过来,手里还拿着张草图,“波斯的堡垒都这么做,把圆木嵌进夯土里,像骨头撑着肉,能扛住巨石的力道!”王铁蛋眼睛一亮,立刻喊来工匠:“快!把刚运来的老松木劈成半尺粗的木筋,每隔三尺嵌一根,再灌上糯米汁和石子的混料!”

  工匠们立刻忙活起来,圆木嵌进夯土时发出“咚咚”的闷响,王铁蛋蹲在旁边盯着,突然拍了下大腿:“还有泉州炮的散热!上次试射完,炮筒烫得能煎蛋,要是连射几发,准炸膛!”阿里早有准备,从帆布包里掏出几块薄铜片:“贴在炮筒外侧,铜散热快,再在炮尾钻个小孔,能排热气!”两人凑在一起,拿着铜片在炮筒上比划,阳光落在他们沾着泥灰的脸上,满是专注。

  与此同时,五虎礁的海面上,张勇正带着水师士兵调整水下铁索。大潮刚过,海底的礁石滑了位,有两段铁索被扯得松了,士兵们腰系绳索,潜进水里,用铁链把铁索重新固定在礁石上。“再加两个石墩!”张勇站在小船船头,对着水下喊,“潮水涨起来时,铁索不能晃!”

  几个士兵立刻抬着半人高的石墩往水里扔,石墩“扑通”砸进海里,溅起的水花打湿了他们的衣裤。一个年轻士兵浮出水面,抹了把脸笑:“统领放心!这石墩沉得很,就算来十艘楼船,也拽不动铁索!”张勇点点头,目光扫过五虎礁的烽火台——三座烽火台已经立起来,台上堆着干燥的狼粪,只要见了敌船,点燃狼粪,黑烟能飘出十里远。

  城里的稻田边,却出了点小岔子。陈二蹲在田埂上,看着蔫蔫的稻苗,急得直搓手——连着三天没下雨,稻田里的水快干了,刚冒头的稻芽都卷了边。“俺去喊人!”旁边的流民老周立刻转身,没多久就领着十几个流民和义军士兵过来,手里扛着锄头和木桶。

  “挖条水渠从溪里引过来!”许成挽起裤腿,率先跳进田边的土沟里,锄头抡得飞起。流民们跟着动手,士兵们则去溪边抬水,连学堂的几个半大孩子都拎着小水桶跑过来,给大人递水擦汗。陈二看着忙碌的人群,眼眶发红:“以前在漳州,地里旱了,只能眼睁睁看着稻子枯死,现在……俺们真有家了。”

  就在这时,蓝飞虎骑着快马从城外赶来,马鞍上挂着个绑着的人,他翻身下马,声音急促:“殿下!畲族兄弟在西侧山林抓了个探子,穿的是占城人的衣服!”

  赵昺正在城墙上看挡弹墙的进度,闻言立刻跟着蓝飞虎往议事厅走。那探子被按在地上,身上藏着一张羊皮地图,上面画着泉州港的布防,还有红笔标注的“回回炮轰击点”。“说!阿剌罕的回回炮到哪了?占城船队什么时候来?”许成一把揪住他的衣领,眼神凌厉。

  探子浑身发抖,结结巴巴地说:“回回炮……已经到了莆田,再过三天就能到泉州港!占城的船队……会从南侧的深湾绕过来,配合元军夹击……”

  赵昺接过羊皮地图,手指在“深湾”的位置顿了顿——那里水浅,之前没重点布防,正好给占城船队可乘之机。“张勇!”他立刻喊来亲兵,“你带三艘快船,去南侧深湾,埋水下铁刺,再架两架泉州炮,务必守住那里!”

  “赛义德,”赵昺转向刚赶来的赛义德,“你让商队的船伪装成占城商船,去深湾附近巡逻,一旦发现占城船队的探子,立刻截住,别让他们把布防消息传回去!”

  赛义德点头:“放心,我的水手都熟悉海路,定能缠住他们!”

  蓝飞虎也请命:“我现在就带峒族的兄弟去莆田方向,截阿剌罕的粮道!回回炮重,运粮队肯定慢,咱们劫了他的粮食,让他的大军饿肚子!”

  赵昺点头同意,看着众人分头行动——张勇带着快船扬帆而去,蓝飞虎策马出了城,赛义德让人去通知商队,许成则押着探子去审问更多细节。

  夕阳西下时,泉州港的工地上依旧一片忙碌。挡弹墙的木筋已经嵌好,泉州炮的铜片也贴好了,流民们还在给稻田引水,学堂的孩子把写满“守家”的纸条贴在城墙根。赵昺站在城墙上,望着远处的海面,风里带着海水的咸,也带着夯土和稻苗的香。

  他知道,三天后,阿剌罕的回回炮就会响起,占城的船队也会逼近,但看着眼前这些忙碌的身影——王铁蛋还在敲打着泉州炮,阿珠领着妇女们往营地送热汤,陈二的稻田里终于灌满了水——他心里没有慌,只有坚定。

  夜色渐浓,工地上的灯笼亮了起来,像一串守护的星。远处的海面上,张勇的快船已经消失在暮色里,蓝飞虎的马蹄声也渐渐远了。泉州港的备战,还在继续,而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不远处的海面,慢慢凝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