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残倭勾连生祸乱,军民同心守港城-《破落皇帝重整山河》

  泉州港的晨光刚漫过船坞,王铁蛋就抱着新打磨的铁锚跑来找赵昺,脸上沾着露水:“殿下!俺按您说的‘倒钩锚’改好了,扔水里能勾住礁石,风再大也刮不走船!”

  赵昺接过铁锚,指尖划过锋利的倒钩,点头笑道:“好小子,这锚比原来的结实三成。走,去试试新船的锚链。”

  两人刚走到新福船边,就见阿珠神色慌张地跑来,手里攥着一块染血的渔网:“殿下!不好了!昨晚去外海捕鱼的老李叔,船被人凿沉了,就剩这块渔网漂回来,他儿子说,看见是‘断指倭’的船!”

  “断指倭”是倭寇头目佐藤的绰号——他左手缺两根手指,去年被张勇打跑后,一直躲在附近的荒岛。赵昺心里一沉,立刻让人去叫张勇,又让阿珠召集渔民哨探:“去查‘断指倭’的老巢,看看他这次带了多少人,是不是还有帮手。”

  不到一个时辰,哨探回来禀报:“断指倭躲在‘白礁岛’,带了二十艘小船,还有几个元廷的细作,手里拿着船坞的图纸,好像要炸咱们的新福船!”

  “图纸?”赵昺皱起眉——船坞图纸只有工匠和少数将领知道,定是有内鬼。他立刻召集陈老木、张勇和渔民头领,在船坞旁的帐篷里议事。

  “断指倭要炸新船,肯定会从‘乱石滩’绕进来——那里礁石多,大船进不去,正好藏小船。”张勇指着地图上的乱石滩,“我带五十水师,埋伏在滩后的山洞里,等他们靠近就放箭。”

  陈老木却急了:“不行啊张将军!乱石滩离船坞太近,万一打起来,伤到新船咋办?”

  赵昺盯着地图,忽然想起现代的“诱敌深入”战术:“咱们不如‘卖个破绽’——让船坞的工匠假装停工,把新福船停在浅水区,故意让断指倭看见;再让铁蛋在船底装‘空木箱’,里面放硫磺,看着像火药,其实是引火的幌子。”

  他顿了顿,又道:“阿珠,你带渔民驾小渔船,假装去乱石滩捕鱼,见了断指倭的船就跑,把他们引到新福船附近;张勇,你带水师在船坞两侧的芦苇荡里埋伏,等他们动手,就用震天雷炸他们的小船;铁蛋,你带工匠在船坞后搭‘箭楼’,用床弩射他们的船帆,别让他们跑了。”

  众人都觉得这计稳妥,立刻分头行动。王铁蛋带着工匠往新福船底装木箱时,陈老木凑过来,低声道:“铁蛋,你爹要是还在,见你这么能干,肯定高兴。”铁蛋眼眶一热,用力点头:“俺要守住船坞,不让爹的心血白费。”

  傍晚时分,渔民哨探来报:“断指倭的船动了!正跟着阿珠的渔船往这边来!”

  赵昺站在船坞的箭楼上,远远看见二十艘倭船顺着洋流飘来,船头的断指倭举着弯刀,正催促手下快划。阿珠的渔船“慌慌张张”地往浅水区靠,倭船果然跟了上来。

  “就是现在!”赵昺一声令下,船坞两侧的芦苇荡里突然射出箭雨,水师士兵扔出的震天雷在倭船旁炸开,水花溅起两丈高。断指倭慌了,想调转船头逃跑,却被箭楼里的床弩射穿船帆,船一下子失去了方向。

  “冲!”张勇带着水师跳上小船,挥刀砍向倭兵。渔民们也驾着渔船围上来,有的用鱼叉叉倭兵,有的用船桨砸船板,倭船很快乱作一团。

  断指倭见势不妙,带着几个亲信跳上小船,想往乱石滩逃。赵昺早料到他会跑,让王铁蛋在乱石滩的礁石上绑了“火药桶”——其实是装着煤油的陶罐,只要箭射中就会燃。

  “放箭!”赵昺下令,床弩射出的火箭正中陶罐,煤油泼在倭船的帆布上,瞬间燃起大火。断指倭的小船被火包围,他惨叫着跳进海里,却被赶来的渔民用渔网捞上来,五花大绑地拖到赵昺面前。

  “说!是谁给你的船坞图纸?”赵昺盯着断指倭的眼睛,语气冰冷。断指倭哆哆嗦嗦地招了:“是……是元廷的细作,叫‘黑狐’,藏在城里的‘福来客栈’,他说……炸了新船,就给俺粮食和兵器。”

  赵昺立刻让张勇带人去福来客栈抓“黑狐”,自己则留在船坞安抚工匠和渔民。陈老木看着完好无损的新福船,抹了把汗:“殿下的计真妙!不仅没伤到船,还抓了断指倭,以后倭寇再不敢来惹咱们了!”

  渔民们也围过来,举着鱼叉欢呼。老李叔的儿子跪在地上,给赵昺磕了个头:“多谢殿下为俺爹报仇!俺以后就跟着水师,守着泉州港!”

  赵昺扶起他,又对众人道:“这不是俺一个人的功劳——是工匠们造的好船,水师们打的好仗,渔民们探的好消息。泉州港是咱们的家,只有咱们齐心,家才能安稳。”

  当晚,张勇押着“黑狐”回来禀报:“这黑狐是元廷江南行省派来的,还招出有十几个细作藏在泉州城里,已经全抓了。”赵昺让人把细作关起来,又下令:“以后船坞要加派守卫,工匠和渔民互相认脸,陌生人格杀勿论!”

  处理完祸事,赵昺走到新福船边,月光洒在船帆上,泛着柔和的光。王铁蛋拿着一盏油灯走过来,轻声道:“殿下,俺想跟着张将军学打仗,以后守着新船,不让人再破坏它。”

  赵昺拍了拍他的肩:“好啊,你不仅要学打仗,还要教更多工匠造新船——咱们以后要造十艘、二十艘新福船,把泉州港守得像铁桶一样。”

  王铁蛋用力点头,眼里闪着光。赵昺望着远处的海面,心里清楚——断指倭只是小麻烦,元廷不会善罢甘休,但只要泉州的军民同心,再大的风浪也能扛过去。他的现代灵魂教他们造新船、定战术,古代身份帮他们聚民心、立规矩,两者早已融成一体,成了守护这片土地的底气。

  这时,阿珠端着一碗热鱼汤走来:“殿下,快喝点汤暖暖身子。渔民们说明天要去外海捕鱼,让俺问问您,要不要一起去看看?”

  赵昺接过鱼汤,喝了一口,暖意顺着喉咙往下淌:“好啊,明天一起去,看看咱们泉州港的海,有多宽,有多稳。”

  月光下,新福船静静泊在港里,船坞的工匠还在打磨兵器,水师的士兵在巡逻,渔民的帐篷里传来欢声笑语。泉州港的夜,不再有战乱的阴影,只有安稳的烟火气——这就是赵昺一直追求的“立足”,不是权倾天下,而是让身边的人,能在这片土地上,安心地活着,笑着,盼着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