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河的水流比日间急了些。赵昺跟着蓝珠往涧下走时,裤脚被夜露打湿,贴在脚踝上凉飕飕的。畲族猎手阿木举着松明火把走在前头,火光在岩壁上投下晃动的影,照亮了暗河口的石滩——那里泊着三艘乌篷船,船板上堆着鼓鼓的麻袋,麻袋缝里漏出些白花花的米糠。
“是王二的船!”阿木压低声音喊,火把往船头晃了晃。船头立着个精瘦的汉子,腰间悬着柄断了鞘的刀,正是汀州来的王二。他看见藏兵洞的人,咧开嘴笑,露出缺了半颗的门牙:“赵殿下?张老板让我带了三十石糙米,还有些伤药——都是顺昌号从泉州捎来的,说给弟兄们补补力气。”
赵昺刚要上前,船尾忽然传来“咚”的一声闷响,像是有人掉进了水里。周大锤抄起铁凿就往船尾跑,只见个泉州义士正从水里冒头,手里还攥着个麻袋,嘴里骂骂咧咧:“娘的,船板滑!这袋米差点喂了鱼!”
众人都笑起来。王二跳上岸,拍着周大锤的肩:“这位兄弟是铁匠营的吧?我在汀州就听说了,藏兵洞的铁匠能把元兵的甲片改成刀,淬了盐水,砍铁如泥。”
“都是王老铁的手艺。”周大锤挠挠头,指了指洞顶的方向,“老铁这会儿准还在炉边忙活,说要给你打把新刀,比你这断鞘的趁手。”
正说着,暗河上游忽然漂来片芦苇叶,叶尖系着根红麻线——是畲族猎手的“有警”记号。阿木的火把猛地一沉:“是元兵的巡逻队!就在上游的石峡口!”
王二的脸色立刻沉了下来。他摸出腰间的断刀:“我带五个弟兄守船,你们把米先运进洞。石峡口的水流急,元兵的船一时过不来,咱们能撑到天亮。”
“不用。”赵昺按住他的手,指了指暗河岸边的石缝,“让泉州的义士把麻袋拆开,往石缝里撒米。元兵的马见了米,准会往石缝里钻,到时候……”
“用铁凿堵他们!”周大锤眼睛一亮,拽着几个铁匠就往石缝跑。那些石缝是前几日凿的,本用来放杂物,此刻正好派上用场。蓝飞虎则领着猎手们往石峡口的方向退,弓弦上搭着浸了油的火箭——若是元兵的船靠近,就射燃他们的帆。
果然,没过多久,石峡口就传来了元兵的吆喝声。三艘小划子顺着水流漂下来,船头的元兵举着灯笼,照见岸边石缝里散落的米粒,顿时乱了阵脚。有个元兵翻身下马,想去捡米,马蹄刚踏进石缝,就被周大锤他们从岩上推下的碎石砸中了腿,疼得嗷嗷叫。
“放箭!”蓝飞虎在岩顶大吼。火箭“咻咻”地射向划子的帆,帆布立刻燃了起来,火光在暗河里映出片红。元兵们慌了手脚,有的往水里跳,有的试图划桨后退,却被急流冲得直打转。
王二站在船头,手里的断刀劈翻了个想跳船的元兵,溅了满脸的水。他抹了把脸,对赵昺笑道:“殿下这招高!元兵就怕饿,见了米比见了金子还疯,正好中了咱们的套。”
这场小仗没费多少功夫。等把元兵的划子拖到暗河深处藏好,天边已经泛起了鱼肚白。周大锤领着人往洞里扛米,麻袋在石滩上拖出条白印,像给暗河口系了根银带。蓝珠和妇女们早就在洞前支起了大锅,淘好的糙米在锅里咕嘟作响,香气顺着风飘出去,把石崖上的晨露都染甜了。
“王二兄弟,你尝尝这个。”阿木的娘端来碗红薯粥,里面卧着个荷包蛋——是藏兵洞攒了好久的鸡蛋,舍不得吃,留着给伤兵的。王二接过碗,眼圈有些红,扒了两口,忽然指着洞角的石磨:“这磨盘……是泉州开元寺的旧物吧?我十年前在泉州见过,磨盘上刻着‘嘉泰元年造’。”
张老板拄着拐杖走过来,摸着磨盘上的刻字笑:“正是。崖山之后,泉州的百姓把寺里的东西都藏了起来,这磨盘是去年顺昌号的苏侍郎让人运到暗河的,说迟早能派上用场。”他往锅里添了把柴,“现在看来,苏侍郎没说错。”
晨光渐渐爬进藏兵洞,照在堆得高高的米袋上,泛着暖黄的光。王老铁的铁匠炉又响了,这次是给王二锻刀,铁坯在砧上被锤得发亮,王二蹲在炉边看,时不时伸手摸摸刀坯的弧度,眼里的光比炉火还亮。
赵昺坐在洞口的石上,看着蓝飞虎教阿木用火铳。那畲族少年握着铳身,手指还在抖,蓝飞虎从背后扶住他的手,帮他对准远处的树桩:“别怕,扣扳机时要稳,就像拉弓射箭一样,心定了,铅弹就准了。”
“砰”的一声,铅弹打在树桩旁的石上,溅起串火星。阿木欢呼起来,蓝飞虎拍了拍他的肩,转头看见赵昺,走过来坐下:“殿下,王二说汀州城里还有不少义士,都是前宋的兵卒,就等着咱们这边有动静,好里应外合。”
赵昺点点头,望向汀州的方向。晨雾里,那座城的轮廓隐约可见,城楼上的元兵旗帜耷拉着,像是被昨夜的火光熏蔫了。他想起刘七说的顺昌号,想起磨盘上的刻字,忽然觉得,这藏兵洞、汀州城、泉州的码头,像是被一根无形的线串着,线上缀着的,是无数个愿意扛着刀、背着铳的人。
“粥好了!”蓝珠的声音从炊房传来。妇女们用陶碗盛了粥,分给众人。糙米的香气混着红薯的甜,在洞里弥漫开来。王二捧着碗,蹲在米袋旁,大口大口地喝,粥汁顺着嘴角往下淌,他也顾不得擦。
忽然,阿木指着天上喊:“雁!又有雁群!”
一行新的雁阵正从东方飞来,比昨夜的更密,翅膀在晨光里闪着银辉。它们掠过藏兵洞的上空,往汀州的方向飞去,雁鸣清越,像是在把这里的消息,往更远的地方捎。
王二放下碗,望着雁群的方向,眼里有了些湿意:“我爹以前说,雁群最有义气,一只落了队,其余的会陪着绕圈子。咱们这些人,不就像这雁群吗?”
赵昺没说话,只是往锅里又添了些柴。火光映在他的脸上,把眉骨的影子投在岩壁上,像刀刻的一样。他知道,等这锅粥喝完,周大锤会带着人去修暗河的船,王老铁会把新锻的刀交到王二手里,蓝飞虎会领着猎手们去探元兵的虚实,而他自己,要在石崖上画一张更大的地图,把泉州、汀州,还有更远的南海,都标在上面。
晨雾散尽时,藏兵洞的烟囱里升起了笔直的烟,像一根白色的柱子,插在青山之间。涧水依旧哗哗地流,把粥香、锤声和雁鸣,都揉进了风里,送向那些等待着的地方。
“是王二的船!”阿木压低声音喊,火把往船头晃了晃。船头立着个精瘦的汉子,腰间悬着柄断了鞘的刀,正是汀州来的王二。他看见藏兵洞的人,咧开嘴笑,露出缺了半颗的门牙:“赵殿下?张老板让我带了三十石糙米,还有些伤药——都是顺昌号从泉州捎来的,说给弟兄们补补力气。”
赵昺刚要上前,船尾忽然传来“咚”的一声闷响,像是有人掉进了水里。周大锤抄起铁凿就往船尾跑,只见个泉州义士正从水里冒头,手里还攥着个麻袋,嘴里骂骂咧咧:“娘的,船板滑!这袋米差点喂了鱼!”
众人都笑起来。王二跳上岸,拍着周大锤的肩:“这位兄弟是铁匠营的吧?我在汀州就听说了,藏兵洞的铁匠能把元兵的甲片改成刀,淬了盐水,砍铁如泥。”
“都是王老铁的手艺。”周大锤挠挠头,指了指洞顶的方向,“老铁这会儿准还在炉边忙活,说要给你打把新刀,比你这断鞘的趁手。”
正说着,暗河上游忽然漂来片芦苇叶,叶尖系着根红麻线——是畲族猎手的“有警”记号。阿木的火把猛地一沉:“是元兵的巡逻队!就在上游的石峡口!”
王二的脸色立刻沉了下来。他摸出腰间的断刀:“我带五个弟兄守船,你们把米先运进洞。石峡口的水流急,元兵的船一时过不来,咱们能撑到天亮。”
“不用。”赵昺按住他的手,指了指暗河岸边的石缝,“让泉州的义士把麻袋拆开,往石缝里撒米。元兵的马见了米,准会往石缝里钻,到时候……”
“用铁凿堵他们!”周大锤眼睛一亮,拽着几个铁匠就往石缝跑。那些石缝是前几日凿的,本用来放杂物,此刻正好派上用场。蓝飞虎则领着猎手们往石峡口的方向退,弓弦上搭着浸了油的火箭——若是元兵的船靠近,就射燃他们的帆。
果然,没过多久,石峡口就传来了元兵的吆喝声。三艘小划子顺着水流漂下来,船头的元兵举着灯笼,照见岸边石缝里散落的米粒,顿时乱了阵脚。有个元兵翻身下马,想去捡米,马蹄刚踏进石缝,就被周大锤他们从岩上推下的碎石砸中了腿,疼得嗷嗷叫。
“放箭!”蓝飞虎在岩顶大吼。火箭“咻咻”地射向划子的帆,帆布立刻燃了起来,火光在暗河里映出片红。元兵们慌了手脚,有的往水里跳,有的试图划桨后退,却被急流冲得直打转。
王二站在船头,手里的断刀劈翻了个想跳船的元兵,溅了满脸的水。他抹了把脸,对赵昺笑道:“殿下这招高!元兵就怕饿,见了米比见了金子还疯,正好中了咱们的套。”
这场小仗没费多少功夫。等把元兵的划子拖到暗河深处藏好,天边已经泛起了鱼肚白。周大锤领着人往洞里扛米,麻袋在石滩上拖出条白印,像给暗河口系了根银带。蓝珠和妇女们早就在洞前支起了大锅,淘好的糙米在锅里咕嘟作响,香气顺着风飘出去,把石崖上的晨露都染甜了。
“王二兄弟,你尝尝这个。”阿木的娘端来碗红薯粥,里面卧着个荷包蛋——是藏兵洞攒了好久的鸡蛋,舍不得吃,留着给伤兵的。王二接过碗,眼圈有些红,扒了两口,忽然指着洞角的石磨:“这磨盘……是泉州开元寺的旧物吧?我十年前在泉州见过,磨盘上刻着‘嘉泰元年造’。”
张老板拄着拐杖走过来,摸着磨盘上的刻字笑:“正是。崖山之后,泉州的百姓把寺里的东西都藏了起来,这磨盘是去年顺昌号的苏侍郎让人运到暗河的,说迟早能派上用场。”他往锅里添了把柴,“现在看来,苏侍郎没说错。”
晨光渐渐爬进藏兵洞,照在堆得高高的米袋上,泛着暖黄的光。王老铁的铁匠炉又响了,这次是给王二锻刀,铁坯在砧上被锤得发亮,王二蹲在炉边看,时不时伸手摸摸刀坯的弧度,眼里的光比炉火还亮。
赵昺坐在洞口的石上,看着蓝飞虎教阿木用火铳。那畲族少年握着铳身,手指还在抖,蓝飞虎从背后扶住他的手,帮他对准远处的树桩:“别怕,扣扳机时要稳,就像拉弓射箭一样,心定了,铅弹就准了。”
“砰”的一声,铅弹打在树桩旁的石上,溅起串火星。阿木欢呼起来,蓝飞虎拍了拍他的肩,转头看见赵昺,走过来坐下:“殿下,王二说汀州城里还有不少义士,都是前宋的兵卒,就等着咱们这边有动静,好里应外合。”
赵昺点点头,望向汀州的方向。晨雾里,那座城的轮廓隐约可见,城楼上的元兵旗帜耷拉着,像是被昨夜的火光熏蔫了。他想起刘七说的顺昌号,想起磨盘上的刻字,忽然觉得,这藏兵洞、汀州城、泉州的码头,像是被一根无形的线串着,线上缀着的,是无数个愿意扛着刀、背着铳的人。
“粥好了!”蓝珠的声音从炊房传来。妇女们用陶碗盛了粥,分给众人。糙米的香气混着红薯的甜,在洞里弥漫开来。王二捧着碗,蹲在米袋旁,大口大口地喝,粥汁顺着嘴角往下淌,他也顾不得擦。
忽然,阿木指着天上喊:“雁!又有雁群!”
一行新的雁阵正从东方飞来,比昨夜的更密,翅膀在晨光里闪着银辉。它们掠过藏兵洞的上空,往汀州的方向飞去,雁鸣清越,像是在把这里的消息,往更远的地方捎。
王二放下碗,望着雁群的方向,眼里有了些湿意:“我爹以前说,雁群最有义气,一只落了队,其余的会陪着绕圈子。咱们这些人,不就像这雁群吗?”
赵昺没说话,只是往锅里又添了些柴。火光映在他的脸上,把眉骨的影子投在岩壁上,像刀刻的一样。他知道,等这锅粥喝完,周大锤会带着人去修暗河的船,王老铁会把新锻的刀交到王二手里,蓝飞虎会领着猎手们去探元兵的虚实,而他自己,要在石崖上画一张更大的地图,把泉州、汀州,还有更远的南海,都标在上面。
晨雾散尽时,藏兵洞的烟囱里升起了笔直的烟,像一根白色的柱子,插在青山之间。涧水依旧哗哗地流,把粥香、锤声和雁鸣,都揉进了风里,送向那些等待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