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啸和张勇带着运水队伍刚到建宁城下,就见城门处乱作一团。几名义军士兵正举着刀,拦住一群吵吵嚷嚷的百姓,为首的队正看见林啸,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快步跑过来:“林大人!您可回来了!城里好几处粮仓和药铺被人烧了,还有人到处说‘元军明天就破城’,百姓们都快炸锅了!”
张勇一听就急了,提着刀就要往里冲:“这群狗娘养的细作,看我不把他们砍了!”
林啸一把拉住他,沉声道:“别急!细作混在百姓里,硬冲只会伤了无辜。你先让人把水运去水井边,分发给百姓,告诉他们水源找到了,稳住人心。我去城主府找捕头老郑,他熟悉城里的街巷,咱们里应外合抓细作。”
张勇点头,立刻指挥士兵将水抬下马来,高声喊道:“乡亲们!新水源找到了,大家排队领水,都别慌!”百姓们听见有了水,又看见木桶里清澈的泉水,骚动的人群渐渐安静下来,纷纷围到水桶边排队。
林啸则带着两名亲兵,快步冲向城主府。刚到街角,就看见一家药铺的屋顶冒着黑烟,几个穿着粗布衣裳的汉子正拿着火把,想往隔壁的粮店扔。林啸眼神一冷,拔出短铳,对准最前面的汉子扣动扳机——铅弹擦着对方的手腕飞过,打在门框上,溅起一片木屑。
“谁?!”那汉子回头,脸上还沾着烟灰,眼神里藏着一丝慌乱。林啸认出他的站姿——那是元军士兵特有的持枪姿势,就算换了衣裳也藏不住。
“元军细作,还想跑?”林啸低喝一声,冲上去一脚将汉子踹倒,亲兵立刻上前,用绳子将他捆了起来。剩下的几名汉子见状,转身就想跑,可周围的百姓已经围了上来,有的拿扁担,有的提菜篮,将他们堵得水泄不通。“抓细作啊!别让他们跑了!”不知是谁喊了一声,百姓们蜂拥而上,很快就把剩下的细作按在了地上。
林啸让人将俘虏押走,刚想继续往前走,就看见捕头老郑带着几名捕快匆匆赶来。“林大人!你可回来了!”老郑满头大汗,“我们已经抓了十几个细作,可他们嘴里没一句实话,而且到处都有人放火捣乱,根本抓不完!”
林啸眉头微皱,心里盘算着:阿剌罕派细作进城,肯定不止烧杀这么简单,说不定是想趁乱打开城门,接应城外的元军。他抬头看向城楼,突然有了主意:“老郑,你让人去城楼上敲锣,就说‘殿下有令,凡是举报细作的百姓,赏粮食两斗;要是能活捉细作,赏银子五两’。另外,让义军士兵穿上百姓的衣裳,在城里巡逻,一旦发现有人聚众闹事,先稳住,别打草惊蛇。”
老郑眼睛一亮:“好主意!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而且让士兵穿百姓衣裳,细作肯定分辨不出来!”他立刻转身,让人去安排了。
果然,没过多久,城楼上的铜锣声就响了起来,紧接着,士兵的喊声传遍了全城:“举报细作赏粮食两斗!活捉细作赏银子五两!”百姓们一听,顿时来了精神,原本还躲在家里的人,纷纷走出门,睁大眼睛四处张望,生怕错过赏钱和粮食。
林啸则带着几名捕快,在城里的街巷里穿梭。走到西街时,他看见一群人围在一家客栈门口,吵吵嚷嚷的。走近一看,只见几名“百姓”正和客栈老板拉扯,嘴里还喊着:“快把地窖里的粮食交出来,不然我们就烧了你的客栈!”
林啸心里冷笑——这哪是抢粮食,分明是在找地窖的位置,说不定是想从地窖挖地道出城,或者藏炸药。他使了个眼色,几名穿着百姓衣裳的义军士兵立刻围了上去,假装劝架:“别吵了,别吵了,有话好好说。”
就在“细作”们以为是普通百姓时,义军士兵突然动手,将他们按在了地上。林啸走上前,一把扯下其中一人的衣领,果然看见脖子上有一道刀疤——那是元军西路军士兵的标记,他之前在西城门下见过。
“说!你们的同伙还有多少?藏在哪里?”林啸厉声问道。
那名细作咬着牙,不肯开口。可旁边的百姓已经围了上来,有人喊道:“大人,别跟他废话!再不招就把他交给元军,让他当弃子!”细作一听“弃子”两个字,身子明显颤了颤——李奎的下场,他们早就听说了。
林啸见状,语气缓和了些:“只要你说实话,我可以饶你一命,还让你带着家人离开建宁。要是你不说,等会儿你的同伙被抓完了,你就是死路一条。”
细作沉默了片刻,终于开口:“我们还有三十多个人,藏在城东的破庙里,约定子时的时候,在北城门放火,接应城外的元军……”
林啸心中一凛,立刻对老郑道:“你带捕快去城东破庙,把剩下的细作都抓了!我去北城门,通知守军加强防备!”
老郑点点头,立刻带着捕快匆匆离去。林啸则朝着北城门跑去,路上遇见张勇,他正带着士兵给百姓分水。“张将军,元军细作约定子时在北城门放火,接应元军,你立刻带些人去北城门支援!”
张勇脸色一变:“好!我这就去!”
林啸赶到北城门时,守军已经接到了消息,正在城楼上布置防线。他登上城楼,望着远处的夜色,心里暗暗庆幸——幸好发现得及时,不然北城门恐怕真的会被细作打开。
子时很快就到了,城东破庙方向传来一阵呐喊声,紧接着,老郑派人来报:“林大人,剩下的细作都被抓住了!一个都没跑掉!”
林啸松了口气,刚想让人去告诉赵昺这个好消息,就看见远处的黑风山方向,亮起了一串火把,朝着建宁的方向移动。他心里一沉——阿剌罕果然来了!
张勇一听就急了,提着刀就要往里冲:“这群狗娘养的细作,看我不把他们砍了!”
林啸一把拉住他,沉声道:“别急!细作混在百姓里,硬冲只会伤了无辜。你先让人把水运去水井边,分发给百姓,告诉他们水源找到了,稳住人心。我去城主府找捕头老郑,他熟悉城里的街巷,咱们里应外合抓细作。”
张勇点头,立刻指挥士兵将水抬下马来,高声喊道:“乡亲们!新水源找到了,大家排队领水,都别慌!”百姓们听见有了水,又看见木桶里清澈的泉水,骚动的人群渐渐安静下来,纷纷围到水桶边排队。
林啸则带着两名亲兵,快步冲向城主府。刚到街角,就看见一家药铺的屋顶冒着黑烟,几个穿着粗布衣裳的汉子正拿着火把,想往隔壁的粮店扔。林啸眼神一冷,拔出短铳,对准最前面的汉子扣动扳机——铅弹擦着对方的手腕飞过,打在门框上,溅起一片木屑。
“谁?!”那汉子回头,脸上还沾着烟灰,眼神里藏着一丝慌乱。林啸认出他的站姿——那是元军士兵特有的持枪姿势,就算换了衣裳也藏不住。
“元军细作,还想跑?”林啸低喝一声,冲上去一脚将汉子踹倒,亲兵立刻上前,用绳子将他捆了起来。剩下的几名汉子见状,转身就想跑,可周围的百姓已经围了上来,有的拿扁担,有的提菜篮,将他们堵得水泄不通。“抓细作啊!别让他们跑了!”不知是谁喊了一声,百姓们蜂拥而上,很快就把剩下的细作按在了地上。
林啸让人将俘虏押走,刚想继续往前走,就看见捕头老郑带着几名捕快匆匆赶来。“林大人!你可回来了!”老郑满头大汗,“我们已经抓了十几个细作,可他们嘴里没一句实话,而且到处都有人放火捣乱,根本抓不完!”
林啸眉头微皱,心里盘算着:阿剌罕派细作进城,肯定不止烧杀这么简单,说不定是想趁乱打开城门,接应城外的元军。他抬头看向城楼,突然有了主意:“老郑,你让人去城楼上敲锣,就说‘殿下有令,凡是举报细作的百姓,赏粮食两斗;要是能活捉细作,赏银子五两’。另外,让义军士兵穿上百姓的衣裳,在城里巡逻,一旦发现有人聚众闹事,先稳住,别打草惊蛇。”
老郑眼睛一亮:“好主意!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而且让士兵穿百姓衣裳,细作肯定分辨不出来!”他立刻转身,让人去安排了。
果然,没过多久,城楼上的铜锣声就响了起来,紧接着,士兵的喊声传遍了全城:“举报细作赏粮食两斗!活捉细作赏银子五两!”百姓们一听,顿时来了精神,原本还躲在家里的人,纷纷走出门,睁大眼睛四处张望,生怕错过赏钱和粮食。
林啸则带着几名捕快,在城里的街巷里穿梭。走到西街时,他看见一群人围在一家客栈门口,吵吵嚷嚷的。走近一看,只见几名“百姓”正和客栈老板拉扯,嘴里还喊着:“快把地窖里的粮食交出来,不然我们就烧了你的客栈!”
林啸心里冷笑——这哪是抢粮食,分明是在找地窖的位置,说不定是想从地窖挖地道出城,或者藏炸药。他使了个眼色,几名穿着百姓衣裳的义军士兵立刻围了上去,假装劝架:“别吵了,别吵了,有话好好说。”
就在“细作”们以为是普通百姓时,义军士兵突然动手,将他们按在了地上。林啸走上前,一把扯下其中一人的衣领,果然看见脖子上有一道刀疤——那是元军西路军士兵的标记,他之前在西城门下见过。
“说!你们的同伙还有多少?藏在哪里?”林啸厉声问道。
那名细作咬着牙,不肯开口。可旁边的百姓已经围了上来,有人喊道:“大人,别跟他废话!再不招就把他交给元军,让他当弃子!”细作一听“弃子”两个字,身子明显颤了颤——李奎的下场,他们早就听说了。
林啸见状,语气缓和了些:“只要你说实话,我可以饶你一命,还让你带着家人离开建宁。要是你不说,等会儿你的同伙被抓完了,你就是死路一条。”
细作沉默了片刻,终于开口:“我们还有三十多个人,藏在城东的破庙里,约定子时的时候,在北城门放火,接应城外的元军……”
林啸心中一凛,立刻对老郑道:“你带捕快去城东破庙,把剩下的细作都抓了!我去北城门,通知守军加强防备!”
老郑点点头,立刻带着捕快匆匆离去。林啸则朝着北城门跑去,路上遇见张勇,他正带着士兵给百姓分水。“张将军,元军细作约定子时在北城门放火,接应元军,你立刻带些人去北城门支援!”
张勇脸色一变:“好!我这就去!”
林啸赶到北城门时,守军已经接到了消息,正在城楼上布置防线。他登上城楼,望着远处的夜色,心里暗暗庆幸——幸好发现得及时,不然北城门恐怕真的会被细作打开。
子时很快就到了,城东破庙方向传来一阵呐喊声,紧接着,老郑派人来报:“林大人,剩下的细作都被抓住了!一个都没跑掉!”
林啸松了口气,刚想让人去告诉赵昺这个好消息,就看见远处的黑风山方向,亮起了一串火把,朝着建宁的方向移动。他心里一沉——阿剌罕果然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