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血沃疆场,旗定东南-《破落皇帝重整山河》

  建宁城外的平地上,晨雾还未散尽,就被一阵急促的号角声撕碎。赵昺身披玄铁鳞甲,腰间悬着短铳与陆秀夫遗留的佩剑,勒马立于阵前,身后是八千将士——建宁守军、畲族骑兵、天地会兄弟与文天祥旧部,各色旗帜在风中拧成一股,最前方的“宋”字大旗,被晨露打湿,却依旧挺得笔直。

  “伯颜!”赵昺的声音透过雾霭,传到元军阵中,“你粮草已断,援军不至,今日决战,要么束手就擒,要么葬身于此!”

  帅旗之下,伯颜须发皆张,他抽出腰间弯刀,指向赵昺:“黄口小儿,也敢妄谈决战!全军听令,冲锋!”

  元军士兵们虽已两日未饱食,却在主将的怒吼下,举着长矛往前冲。马蹄踏过泥泞的土地,溅起一片片泥水,喊杀声震得晨雾都在颤抖。

  “畲族骑兵,随我迎敌!”蓝珠勒转马头,身后三百畲族猎手弯弓搭箭,箭雨如流星般射向元军前锋。她的坐骑是一匹枣红马,是之前缴获的元军战马,此刻四蹄翻飞,带着她冲到阵前,弯刀劈下,将一个元军士兵的长矛砍断,顺势削向对方脖颈。

  赵昺则率军紧随其后,他没有直冲敌阵,而是挥手示意:“床弩准备!”早已埋伏在两侧土坡后的床弩手们立刻扳动机关,三架床弩射出的巨箭,带着破空声,穿透了元军的阵型,将几个士兵连人带马钉在地上。

  元军阵脚微乱,伯颜见状,亲自率军冲锋,弯刀砍倒一个挡路的义军士兵,嘶吼道:“杀了赵十三,赏黄金千两!”

  就在这时,远处突然传来一阵马蹄声——是张勇!他按照战前部署,率两千骑兵绕到元军后方,此刻正从侧翼冲杀过来。“伯颜老贼!你的后路被断了!”张勇的吼声响起,他手中的长枪刺穿一个元军千户的胸膛,顺势将尸体挑飞,砸倒一片元军。

  元军腹背受敌,士气瞬间崩溃,不少士兵开始往后退。伯颜气得眼睛发红,挥刀砍倒一个逃兵:“谁敢退!死!”可兵败如山倒,他的怒吼根本挡不住士兵们的溃逃。

  赵昺趁机率军冲锋,短铳在手,“砰砰”两枪,射倒了元军的旗手。“宋”字大旗趁机往前推进,义军士兵们跟着喊:“杀!杀了伯颜!”

  蓝珠杀得兴起,不知不觉冲到了伯颜附近。伯颜见她是个女子,眼中闪过一丝轻蔑,挥刀就朝她砍来。蓝珠急忙举刀格挡,弯刀与伯颜的刀撞在一起,震得她手臂发麻。伯颜趁机一脚踹在她的马腹上,枣红马吃痛,扬起前蹄,蓝珠险些摔下马背。

  “蓝珠!小心!”赵昺见状,立刻策马冲过去,手中佩剑刺向伯颜。伯颜被迫回身格挡,蓝珠趁机稳住身形,弯刀再次劈向伯颜的后背。伯颜躲闪不及,后背被划开一道口子,鲜血瞬间染红了铠甲。

  “找死!”伯颜怒吼着,转身一刀砍向蓝珠。赵昺想要阻拦,却已来不及——刀锋擦着蓝珠的肩胛划过,带出一片血花。蓝珠闷哼一声,从马上摔了下来。

  “蓝珠!”赵昺目眦欲裂,手中短铳对准伯颜,扣动扳机。子弹擦着伯颜的耳朵飞过,打在后面的元军士兵身上。伯颜吓出一身冷汗,转身想要逃跑,却被张勇拦住了去路。

  “伯颜,哪里走!”张勇的长枪直刺伯颜的胸口,伯颜挥刀格挡,却被张勇用尽全力压得弯下了腰。赵昺趁机冲上前,佩剑从伯颜的肋下刺入,直穿心脏。

  伯颜瞪大了眼睛,看着赵昺,嘴唇动了动,似乎想说什么,却最终倒在了马下,鲜血染红了身下的土地。

  “伯颜死了!伯颜死了!”义军士兵们欢呼起来,元军士兵们见主将被杀,再也没有了斗志,纷纷扔下兵器投降。

  赵昺翻身下马,冲到蓝珠身边,将她扶起:“蓝珠,你怎么样?”

  蓝珠脸色苍白,却笑着摇了摇头:“我没事……就是一点皮外伤……咱们赢了……”

  赵昺点头,眼眶却有些发红。他抬头望向战场,到处都是尸体和血迹,义军士兵们有的坐在地上喘息,有的在救治伤员,还有的在清点战利品。阳光穿透晨雾,洒在“宋”字大旗上,仿佛给旗帜镀上了一层金边。

  这时,陆仲远和林啸走了过来,陆仲远手里拿着一份名册:“公子,此战咱们斩杀元军三千余人,俘虏五千余人,缴获战马两千匹,军械无数。只是……咱们也伤亡了一千五百多兄弟。”

  赵昺沉默了片刻,说道:“厚葬战死的兄弟,善待俘虏,愿意留下的,编入军中;不愿意留下的,发给路费,让他们回家。另外,蓝珠伤势不轻,立刻送回医馆救治。”

  “是!”众人齐声应下。

  张勇走到赵昺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公子,建宁之围解了,伯颜也死了,咱们总算能喘口气了。”

  赵昺点头,却没有放松:“这只是开始。伯颜虽死,元廷在江南的势力还在,福州、临安还在元军手里。接下来,咱们要整顿军备,安抚百姓,把建宁建成咱们抗元的根基。”

  他转身望向建宁城,城头上的百姓们正欢呼着挥舞着旗帜,孩子们趴在城墙上,对着他们大喊:“赵公子!你们赢了!”

  赵昺笑了笑,心里却清楚,双重灵魂的挣扎还未结束——现代的赵炳会为牺牲难过,而宋帝赵昺则必须扛起复国的重担。但此刻,他不再迷茫,因为他知道,无论是赵炳还是赵昺,都想守住眼前这些鲜活的生命,守住这来之不易的希望。

  “走,回营!”赵昺翻身上马,朝着建宁城的方向而去。身后,义军士兵们跟着他,步伐坚定,仿佛一条钢铁洪流,朝着新的未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