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元军大营的帅帐内,气氛压抑得能拧出水来。阿剌罕坐在虎皮椅上,脸色铁青,手里攥着托合帖木儿的禀报,指节因用力而发白。帐下,孛罗和托合帖木儿剑拔弩张,两人身上的盔甲还沾着血迹,显然是刚从青泥岭回来,就直奔帅帐对质。
“孛罗!你敢说粮草不是你勾结反贼炸的?”托合帖木儿指着孛罗的鼻子,声音因愤怒而沙哑,“若不是你派人去抢功,反贼怎么会有机可乘?我的粮草全没了,西路军已成废旅,你赔我!”
孛罗猛地拍案,弯刀“哐当”一声出鞘,寒光直指托合帖木儿:“你休要血口喷人!明明是你自己守不住粮道,还敢赖我?我看你是想故意弄丢粮草,好向反贼献媚!”
“你胡说!”托合帖木儿也拔出弯刀,两人瞬间逼近,刀身相抵,火星四溅。帐内的亲兵们吓得大气不敢出,谁也不敢上前劝阻——这两位都是阿剌罕的得力干将,得罪了谁都没好果子吃。
阿剌罕猛地一拍桌子,怒喝一声:“够了!都给我把刀放下!”他站起身,走到两人中间,眼神像刀子一样刮过他们的脸,“如今粮草被毁,西路军受损,你们不想着怎么补救,反倒在这里内斗!传出去,不怕被反贼笑话吗?”
孛罗和托合帖木儿互瞪一眼,不甘地收起弯刀,却仍在低声咒骂对方。阿剌罕看着他们,心中涌起一股无力感——他早就知道这两人不和,却没想到会闹到这个地步,如今粮草没了,三万大军的供给成了难题,进攻建宁的计划,怕是要搁置了。
“托合帖木儿,你立刻带着西路军残部回福州休整,没有我的命令,不准再去青泥岭!”阿剌罕沉声道,“孛罗,你率东路军驻守原地,监视建宁的动静,若是再敢擅自行动,休怪我军法处置!”
两人虽心中不满,却也不敢违抗军令,只能躬身应下,悻悻地退出帅帐。阿剌罕看着他们的背影,重重叹了口气——建宁的赵昺,远比他想象的更难对付。
而此时的建宁,赵昺正召集众人在城头议事。方国珍站在一旁,手里攥着一张地形图,脸上满是兴奋:“公子,探子回报,托合帖木儿的西路军已经成了惊弓之鸟,士兵们因为没了粮草,都在营地闹着要回家,士气低落到了极点!咱们要是现在出击,保管能一举击溃他们!”
陆仲远却有些担忧:“可是公子,孛罗的东路军还在原地驻守,若是咱们去打西路军,他会不会趁机偷袭建宁?”
赵昺摇了摇头,指着地图上的东路军营地:“孛罗刚和托合帖木儿闹僵,又被阿剌罕斥责,现在肯定不敢轻举妄动。而且我已经让蓝珠带畲族猎手去东路军营地附近骚扰,让他以为咱们要主攻东路,他自顾不暇,哪里还有心思偷袭建宁?”
朱元璋站在一旁,看着赵昺从容布局,心中暗自赞叹——赵昺不仅懂民心,更懂用兵之道,总能抓住敌人的弱点,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战果。
“好!那就按公子说的办!”方国珍猛地一拍大腿,“我这就去集合火铳手,再带上两百名骑兵,保证把西路军的残部打垮!”
赵昺点头:“记住,尽量抓活的,别赶尽杀绝。西路军的士兵大多是被迫参军的汉人,只要咱们给他们饭吃,分给他们田地,他们就会跟着咱们反元。”
“公子放心!我明白!”方国珍躬身应下,转身就往练兵场跑。
朱元璋看着方国珍的背影,忽然道:“赵公子,你就不怕这些降兵反过来咬你一口吗?毕竟他们曾是元军。”
赵昺笑了笑,看向城楼下的流民——一群降兵正跟着工匠们修筑工事,脸上满是认真的神情。“他们之所以跟着元军,是因为没得选。”他缓缓道,“只要咱们给他们一条活路,让他们能吃饱饭,能和家人团聚,他们就不会再跟着元军卖命。毕竟,谁不想过安稳日子呢?”
朱元璋沉默了,他想起了濠州的那些流民,想起了皇觉寺里的清苦日子。他以前总觉得,要想成事,必须靠狠辣的手段,靠严密的权谋,可现在看着建宁的一切,他忽然明白——最厉害的权谋,不是算计别人,而是让人心甘情愿地跟着你;最强大的兵力,不是刀光剑影,而是百姓的信任。
次日清晨,方国珍带着五百名火铳手和两百名骑兵,悄悄出发了。蓝珠则带着三百名畲族猎手,潜伏在东路军营地附近,每隔一个时辰,就朝着营地放几箭,扔几个点燃的草把,让孛罗以为建宁的主力要来了,吓得他紧闭营门,不敢出战。
而方国珍的队伍,已经摸到了西路军的营地外。西路军的士兵们正围着几个空粮袋发愁,有的甚至在偷偷哭泣——他们已经两天没吃饭了,再这样下去,不等建宁的人来打,自己就先饿死了。
“开火!”方国珍一声令下,火铳手们立刻举起枪,“砰砰”的枪声在山谷中回荡。西路军的士兵们顿时乱作一团,有的往帐篷里钻,有的甚至直接跪地求饶。
方国珍骑着马,手持长枪,冲在最前面:“缴械不杀!只要放下武器,跟着咱们回建宁,就有饭吃,有田地种!”
西路军的士兵们听到这话,纷纷放下武器。一名年轻的士兵跪在地上,哭喊着:“我是被元军抓来的,我不想打仗,我想回家!”
方国珍翻身下马,扶起他:“别怕,跟着咱们回建宁,就能回家,还能分到田地,再也不用怕元军了。”
士兵们听到这话,顿时欢呼起来。托合帖木儿看着眼前的景象,气得浑身发抖,却又无可奈何——士兵们已经无心恋战,他就算想反抗,也没人听他的了。最终,他只能带着几名亲兵,狼狈地往福州逃去。
这场突袭,建宁的队伍几乎没费什么力气,就击溃了西路军的残部,还收编了两千多名降兵。方国珍带着降兵们往建宁走,一路上,降兵们看着路边的田地——地里种着金黄的占城稻,百姓们正在田里收割,脸上满是笑容。他们忽然明白,赵昺说的“安稳日子”,不是空话。
回到建宁时,赵昺早已在城门口等候。降兵们看到赵昺,纷纷跪地磕头:“多谢赵公子给我们一条活路!”
赵昺连忙扶起他们:“快起来!从今天起,你们就是建宁的人了。陆先生已经给你们准备好了住处和粮食,明天就带你们去分田地,好好过日子吧。”
降兵们感动得热泪盈眶,连连道谢。朱元璋站在一旁,看着这一幕,心中忽然有了一个清晰的念头——他要回濠州,他要在濠州也推行这样的新政,他要让濠州的百姓,也能过上这样的安稳日子。
当晚,朱元璋找到赵昺,拱手道:“赵公子,建宁之行,让我受益匪浅。如今建宁安稳,我也该回濠州了。将来若是有机会,我希望能和公子联手,一起推翻元军,让天下的百姓都能过上安稳日子。”
赵昺看着朱元璋,眼中满是欣赏:“朱兄有此雄心,我很佩服。若是将来有需要,建宁永远是你的后盾。”
两人相视一笑,无需多言,却已明白彼此的心意。
而在福州的元军大营里,阿剌罕看着托合帖木儿狼狈逃回,又听说西路军的残部大多投降了建宁,气得一口老血喷了出来。他躺在病榻上,看着帐外的夜空,心中满是绝望——建宁的势力越来越大,畲汉联盟牢固,百姓拥护,还有朱元璋这样的人才相助,他想要剿灭建宁,怕是越来越难了。
次日清晨,朱元璋带着几名亲信,离开了建宁。赵昺亲自送他到城门口,看着他的身影渐渐消失在山道尽头。他知道,朱元璋这一回去,濠州定会掀起一场新的风暴。而建宁,也即将迎来新的挑战——阿剌罕绝不会善罢甘休,元军的下一次进攻,或许很快就会到来。
“孛罗!你敢说粮草不是你勾结反贼炸的?”托合帖木儿指着孛罗的鼻子,声音因愤怒而沙哑,“若不是你派人去抢功,反贼怎么会有机可乘?我的粮草全没了,西路军已成废旅,你赔我!”
孛罗猛地拍案,弯刀“哐当”一声出鞘,寒光直指托合帖木儿:“你休要血口喷人!明明是你自己守不住粮道,还敢赖我?我看你是想故意弄丢粮草,好向反贼献媚!”
“你胡说!”托合帖木儿也拔出弯刀,两人瞬间逼近,刀身相抵,火星四溅。帐内的亲兵们吓得大气不敢出,谁也不敢上前劝阻——这两位都是阿剌罕的得力干将,得罪了谁都没好果子吃。
阿剌罕猛地一拍桌子,怒喝一声:“够了!都给我把刀放下!”他站起身,走到两人中间,眼神像刀子一样刮过他们的脸,“如今粮草被毁,西路军受损,你们不想着怎么补救,反倒在这里内斗!传出去,不怕被反贼笑话吗?”
孛罗和托合帖木儿互瞪一眼,不甘地收起弯刀,却仍在低声咒骂对方。阿剌罕看着他们,心中涌起一股无力感——他早就知道这两人不和,却没想到会闹到这个地步,如今粮草没了,三万大军的供给成了难题,进攻建宁的计划,怕是要搁置了。
“托合帖木儿,你立刻带着西路军残部回福州休整,没有我的命令,不准再去青泥岭!”阿剌罕沉声道,“孛罗,你率东路军驻守原地,监视建宁的动静,若是再敢擅自行动,休怪我军法处置!”
两人虽心中不满,却也不敢违抗军令,只能躬身应下,悻悻地退出帅帐。阿剌罕看着他们的背影,重重叹了口气——建宁的赵昺,远比他想象的更难对付。
而此时的建宁,赵昺正召集众人在城头议事。方国珍站在一旁,手里攥着一张地形图,脸上满是兴奋:“公子,探子回报,托合帖木儿的西路军已经成了惊弓之鸟,士兵们因为没了粮草,都在营地闹着要回家,士气低落到了极点!咱们要是现在出击,保管能一举击溃他们!”
陆仲远却有些担忧:“可是公子,孛罗的东路军还在原地驻守,若是咱们去打西路军,他会不会趁机偷袭建宁?”
赵昺摇了摇头,指着地图上的东路军营地:“孛罗刚和托合帖木儿闹僵,又被阿剌罕斥责,现在肯定不敢轻举妄动。而且我已经让蓝珠带畲族猎手去东路军营地附近骚扰,让他以为咱们要主攻东路,他自顾不暇,哪里还有心思偷袭建宁?”
朱元璋站在一旁,看着赵昺从容布局,心中暗自赞叹——赵昺不仅懂民心,更懂用兵之道,总能抓住敌人的弱点,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战果。
“好!那就按公子说的办!”方国珍猛地一拍大腿,“我这就去集合火铳手,再带上两百名骑兵,保证把西路军的残部打垮!”
赵昺点头:“记住,尽量抓活的,别赶尽杀绝。西路军的士兵大多是被迫参军的汉人,只要咱们给他们饭吃,分给他们田地,他们就会跟着咱们反元。”
“公子放心!我明白!”方国珍躬身应下,转身就往练兵场跑。
朱元璋看着方国珍的背影,忽然道:“赵公子,你就不怕这些降兵反过来咬你一口吗?毕竟他们曾是元军。”
赵昺笑了笑,看向城楼下的流民——一群降兵正跟着工匠们修筑工事,脸上满是认真的神情。“他们之所以跟着元军,是因为没得选。”他缓缓道,“只要咱们给他们一条活路,让他们能吃饱饭,能和家人团聚,他们就不会再跟着元军卖命。毕竟,谁不想过安稳日子呢?”
朱元璋沉默了,他想起了濠州的那些流民,想起了皇觉寺里的清苦日子。他以前总觉得,要想成事,必须靠狠辣的手段,靠严密的权谋,可现在看着建宁的一切,他忽然明白——最厉害的权谋,不是算计别人,而是让人心甘情愿地跟着你;最强大的兵力,不是刀光剑影,而是百姓的信任。
次日清晨,方国珍带着五百名火铳手和两百名骑兵,悄悄出发了。蓝珠则带着三百名畲族猎手,潜伏在东路军营地附近,每隔一个时辰,就朝着营地放几箭,扔几个点燃的草把,让孛罗以为建宁的主力要来了,吓得他紧闭营门,不敢出战。
而方国珍的队伍,已经摸到了西路军的营地外。西路军的士兵们正围着几个空粮袋发愁,有的甚至在偷偷哭泣——他们已经两天没吃饭了,再这样下去,不等建宁的人来打,自己就先饿死了。
“开火!”方国珍一声令下,火铳手们立刻举起枪,“砰砰”的枪声在山谷中回荡。西路军的士兵们顿时乱作一团,有的往帐篷里钻,有的甚至直接跪地求饶。
方国珍骑着马,手持长枪,冲在最前面:“缴械不杀!只要放下武器,跟着咱们回建宁,就有饭吃,有田地种!”
西路军的士兵们听到这话,纷纷放下武器。一名年轻的士兵跪在地上,哭喊着:“我是被元军抓来的,我不想打仗,我想回家!”
方国珍翻身下马,扶起他:“别怕,跟着咱们回建宁,就能回家,还能分到田地,再也不用怕元军了。”
士兵们听到这话,顿时欢呼起来。托合帖木儿看着眼前的景象,气得浑身发抖,却又无可奈何——士兵们已经无心恋战,他就算想反抗,也没人听他的了。最终,他只能带着几名亲兵,狼狈地往福州逃去。
这场突袭,建宁的队伍几乎没费什么力气,就击溃了西路军的残部,还收编了两千多名降兵。方国珍带着降兵们往建宁走,一路上,降兵们看着路边的田地——地里种着金黄的占城稻,百姓们正在田里收割,脸上满是笑容。他们忽然明白,赵昺说的“安稳日子”,不是空话。
回到建宁时,赵昺早已在城门口等候。降兵们看到赵昺,纷纷跪地磕头:“多谢赵公子给我们一条活路!”
赵昺连忙扶起他们:“快起来!从今天起,你们就是建宁的人了。陆先生已经给你们准备好了住处和粮食,明天就带你们去分田地,好好过日子吧。”
降兵们感动得热泪盈眶,连连道谢。朱元璋站在一旁,看着这一幕,心中忽然有了一个清晰的念头——他要回濠州,他要在濠州也推行这样的新政,他要让濠州的百姓,也能过上这样的安稳日子。
当晚,朱元璋找到赵昺,拱手道:“赵公子,建宁之行,让我受益匪浅。如今建宁安稳,我也该回濠州了。将来若是有机会,我希望能和公子联手,一起推翻元军,让天下的百姓都能过上安稳日子。”
赵昺看着朱元璋,眼中满是欣赏:“朱兄有此雄心,我很佩服。若是将来有需要,建宁永远是你的后盾。”
两人相视一笑,无需多言,却已明白彼此的心意。
而在福州的元军大营里,阿剌罕看着托合帖木儿狼狈逃回,又听说西路军的残部大多投降了建宁,气得一口老血喷了出来。他躺在病榻上,看着帐外的夜空,心中满是绝望——建宁的势力越来越大,畲汉联盟牢固,百姓拥护,还有朱元璋这样的人才相助,他想要剿灭建宁,怕是越来越难了。
次日清晨,朱元璋带着几名亲信,离开了建宁。赵昺亲自送他到城门口,看着他的身影渐渐消失在山道尽头。他知道,朱元璋这一回去,濠州定会掀起一场新的风暴。而建宁,也即将迎来新的挑战——阿剌罕绝不会善罢甘休,元军的下一次进攻,或许很快就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