孛罗的手指在箱沿上轻轻敲击,目光在林啸脸上转了两圈,语气里带着几分审视:“畲寨的人既怕我,又为何要等西路军先动手?莫不是想耍什么花招?”帐外的风卷着沙尘拍在布帘上,烛火晃得他脸上的刀疤忽明忽暗,透着几分凶气。
林啸心里一紧,面上却笑得更恭顺,弯腰从袖中摸出一张叠得整齐的纸,双手递过去:“将军明察!畲寨哪敢耍花招?实在是西路军的托合帖木儿将军,前些日子悄悄派了人去建宁,说是要‘劝降’赵昺,实则想独占头功啊!”他故意顿了顿,等孛罗展开纸,才接着道,“这是小人从托合帖木儿的信使身上悄悄抄下来的,上面写着‘若东路先动,恐坏吾大事’,将军您看——”
纸上的字迹歪歪扭扭,却是元军常用的蒙文音译写法。孛罗眯着眼看完,猛地将纸拍在桌上,脸色瞬间沉了下来。他素来与托合帖木儿不和,上次攻打潮州,托合帖木儿就抢了他的战功,这次竟还想背地里搞小动作!
“好个托合帖木儿!”孛罗咬着牙骂了一句,转头看向林啸,语气缓和了些,“你说畲寨愿献银五千两?何时送到?”
林啸见状,心中暗喜,连忙道:“只要将军答应放缓三日进攻,畲寨的人三日内必把银子送到大营!而且小人还听说,托合帖木儿的粮道就藏在西边的青泥岭,那里守卫薄弱,将军若是想……”他话没说完,却故意用眼神示意了一下,把“抢功”的话留了半截。
孛罗眼睛一亮,青泥岭他知道,地势险要,若是能趁机烧了托合帖木儿的粮草,不仅能让对方吃瘪,还能在阿剌罕面前邀功!他当即拍板:“好!本将军就信你一次!三日之内,东路军绝不主动进攻畲寨!但若是银子不到,或是你敢骗我——”他摸了摸腰间的弯刀,寒光一闪。
“将军放心!小人绝不敢骗您!”林啸连忙拱手,又从怀里掏出一小块金锭,塞到孛罗手里,“这是小人的一点心意,还请将军笑纳。”
孛罗掂了掂金锭,脸上终于露出笑容,挥了挥手:“你先回去吧,让畲寨的人赶紧送银子来。”
林啸躬身退下,走出帐篷时,后背已经被冷汗浸湿。他不敢耽搁,趁着夜色,快马加鞭往建宁赶——必须尽快把青泥岭的消息告诉赵昺,还有孛罗的反应,也得仔细禀报。
而此时的青泥岭,蓝珠正趴在一棵老松树上,借着月光往下看。岭下的山道上,每隔五十步就有一名元军守卫,手里拿着火把,来回巡逻,火把的光把山道照得如同白昼。更让她心惊的是,山道旁的山洞里,隐约能看到堆放的粮草袋,洞口竟还有两队骑兵守着,马背上的弯刀在月光下泛着冷光。
“比预想的严多了。”蓝珠咬了咬嘴唇,心里盘算着。她本想摸近点看看粮草的具体数量,可现在别说靠近山洞,就连山道都很难过去。正想着,远处忽然传来一阵马蹄声,是元军的巡逻队过来了!
蓝珠连忙趴在树上,屏住呼吸。她身上穿的是深色劲装,混在松树枝叶里,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巡逻队的人骑着马,从树下经过,其中一人忽然勒住马,抬头往树上看了一眼:“那是什么?”
蓝珠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手悄悄摸向腰间的短刀。好在那人看了一眼,只当是风吹动树枝,骂了句“晦气”,就跟着队伍走了。等巡逻队走远,蓝珠才松了口气,从树上滑下来,脚步轻得像猫一样,往岭下退去。
可刚退到半山腰,身后忽然传来一声低喝:“站住!你是谁?”
蓝珠猛地回头,只见两名元军士兵正举着长矛,朝她冲过来。想来是她刚才滑树时,不小心碰掉了树枝,惊动了守卫。她不敢恋战,转身就往山林里跑——畲族猎手最擅长在山里奔逃,这些元军根本追不上她。
可没跑几步,脚下忽然一滑,她重重摔在地上,膝盖传来一阵剧痛。两名元军趁机追上来,长矛几乎要刺到她的后背!蓝珠咬牙,从靴子里抽出短刀,回身一砍,正好砍在一名士兵的手腕上。士兵惨叫一声,长矛掉在地上。另一名士兵见状,举矛又刺,蓝珠侧身躲开,借着山势,一脚将他踹下山坡。
解决完两名士兵,蓝珠不敢停留,捂着流血的膝盖,一瘸一拐地往建宁方向跑。月光下,她的身影在山林里穿梭,身后的元军大营渐渐远去,可她知道,青泥岭的守卫情况,必须尽快告诉赵昺——那两队骑兵,还有密集的守卫,想要烧了粮草,怕是没那么容易。
第二天清晨,林啸先回到了建宁。他刚走进赵昺的书房,就迫不及待地把在孛罗大营的经过说了一遍,最后道:“公子,孛罗已经信了咱们的话,三日之内不会进攻畲寨。而且我还探到,托合帖木儿的粮道确实在青泥岭,只是孛罗也动了抢功的心思,说不定会派人去骚扰。”
赵昺正在看城防图,闻言抬头道:“孛罗想抢功是好事,正好能让他们内斗。只是青泥岭的守卫情况,还得等蓝珠回来才能确定。”
话音刚落,门外忽然传来一阵脚步声,蓝珠扶着一名畲族猎手,脸色苍白地走了进来。她的膝盖上缠着布条,上面渗着血,显然是受了伤。“公子!青泥岭的情况不好!”蓝珠喘着气,把看到的守卫情况说了一遍,“那里不仅有步兵巡逻,还有两队骑兵,想烧粮草,太难了!”
赵昺眉头皱了起来,两队骑兵,还有密集的步兵,想要硬闯根本不可能。他走到地图前,手指在青泥岭的位置敲了敲,忽然道:“青泥岭的山道旁边,是不是有一条暗河?上次蓝首领说过,畲族的猎手以前常去那里取水。”
蓝珠愣了愣,随即点头:“对!那条暗河从岭上的山洞里流出来,正好经过粮草堆放的山洞旁边!只是暗河很窄,只能容一个人过去,而且里面的水很冷。”
赵昺眼睛一亮:“这就好办了!咱们可以派一支小队,从暗河潜进去,直接摸到粮草洞门口,用震天雷炸了它!”他转头看向林啸和蓝珠,“林啸,你带天地会的兄弟,准备二十个震天雷,再找些擅长水性的人;蓝珠,你熟悉暗河的地形,就由你带路。”
林啸和蓝珠对视一眼,齐声应道:“是!”
蓝珠看着赵昺,忽然道:“公子,只是暗河很危险,而且元军说不定会在洞口设伏。要不,让我先带几个人去探探暗河的入口?”
赵昺摇头:“时间来不及了,孛罗只给了咱们三天时间。等咱们炸了粮草,托合帖木儿的西路军必乱,到时候孛罗见没了抢功的机会,说不定会反过来帮咱们——毕竟,他最恨的是托合帖木儿。”
众人正说着,陆仲远匆匆走进来,手里拿着一封急信:“公子!泉州传来消息,朱元璋已经到了!他还带了那百余名流民,现在正在城外的驿站等着,说想亲自来建宁,看看咱们的城防。”
赵昺愣了愣,随即笑道:“朱元璋倒是来得巧。正好让他看看,咱们是怎么对付元军的。”他转头对陆仲远说,“你去告诉朱元璋,就说我欢迎他来建宁,只是眼下战事紧张,怕是没时间招待他,让他多担待。”
陆仲远点头应下,转身出去了。林啸看着赵昺,疑惑道:“公子,朱元璋这时候来,会不会有别的心思?”
赵昺笑了笑:“他有心思也正常。让他看看咱们的实力,看看咱们的新政,对他,对咱们,都不是坏事。”他顿了顿,目光重新落在地图上,“好了,别想别的了,赶紧准备吧。明日清晨,就出发去青泥岭!”
窗外的阳光照进书房,落在地图上的青泥岭位置,仿佛给那条暗河镀上了一层光。赵昺知道,这一战,不仅要炸了元军的粮草,还要让孛罗和托合帖木儿彻底反目,只有这样,才能解了建宁的围。而朱元璋的到来,或许会让这场战事,多了几分变数。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林啸就带着二十名天地会成员,背着震天雷,在城门口等着。蓝珠的膝盖已经包扎好了,虽然还有些疼,但并不影响行动。赵昺亲自送他们到城门口,叮嘱道:“一定要小心,若是遇到危险,就先撤回来,别硬拼。”
林啸和蓝珠躬身行礼,转身带着队伍,朝着青泥岭的方向走去。朝阳从山后升起,把他们的身影拉得很长,也照亮了前方的路——那是一条充满危险,却又关乎建宁安危的路。
而在泉州城外的驿站里,朱元璋正站在窗前,看着远处的建宁方向。一名流民走过来,轻声道:“朱大哥,赵公子让咱们去建宁,您说咱们真的能在那里安居吗?”
朱元璋回头,拍了拍他的肩膀,目光坚定:“会的。赵公子能在闽地站稳脚跟,能让畲汉百姓都信服他,就一定能让咱们安居。而且这次去建宁,我不仅要看看他的城防,还要看看他的新政——看看他是怎么让百姓活下去的。”
他知道,这次建宁之行,或许会改变他的一生。而青泥岭那边,一场决定建宁命运的奇袭,也即将开始。
林啸心里一紧,面上却笑得更恭顺,弯腰从袖中摸出一张叠得整齐的纸,双手递过去:“将军明察!畲寨哪敢耍花招?实在是西路军的托合帖木儿将军,前些日子悄悄派了人去建宁,说是要‘劝降’赵昺,实则想独占头功啊!”他故意顿了顿,等孛罗展开纸,才接着道,“这是小人从托合帖木儿的信使身上悄悄抄下来的,上面写着‘若东路先动,恐坏吾大事’,将军您看——”
纸上的字迹歪歪扭扭,却是元军常用的蒙文音译写法。孛罗眯着眼看完,猛地将纸拍在桌上,脸色瞬间沉了下来。他素来与托合帖木儿不和,上次攻打潮州,托合帖木儿就抢了他的战功,这次竟还想背地里搞小动作!
“好个托合帖木儿!”孛罗咬着牙骂了一句,转头看向林啸,语气缓和了些,“你说畲寨愿献银五千两?何时送到?”
林啸见状,心中暗喜,连忙道:“只要将军答应放缓三日进攻,畲寨的人三日内必把银子送到大营!而且小人还听说,托合帖木儿的粮道就藏在西边的青泥岭,那里守卫薄弱,将军若是想……”他话没说完,却故意用眼神示意了一下,把“抢功”的话留了半截。
孛罗眼睛一亮,青泥岭他知道,地势险要,若是能趁机烧了托合帖木儿的粮草,不仅能让对方吃瘪,还能在阿剌罕面前邀功!他当即拍板:“好!本将军就信你一次!三日之内,东路军绝不主动进攻畲寨!但若是银子不到,或是你敢骗我——”他摸了摸腰间的弯刀,寒光一闪。
“将军放心!小人绝不敢骗您!”林啸连忙拱手,又从怀里掏出一小块金锭,塞到孛罗手里,“这是小人的一点心意,还请将军笑纳。”
孛罗掂了掂金锭,脸上终于露出笑容,挥了挥手:“你先回去吧,让畲寨的人赶紧送银子来。”
林啸躬身退下,走出帐篷时,后背已经被冷汗浸湿。他不敢耽搁,趁着夜色,快马加鞭往建宁赶——必须尽快把青泥岭的消息告诉赵昺,还有孛罗的反应,也得仔细禀报。
而此时的青泥岭,蓝珠正趴在一棵老松树上,借着月光往下看。岭下的山道上,每隔五十步就有一名元军守卫,手里拿着火把,来回巡逻,火把的光把山道照得如同白昼。更让她心惊的是,山道旁的山洞里,隐约能看到堆放的粮草袋,洞口竟还有两队骑兵守着,马背上的弯刀在月光下泛着冷光。
“比预想的严多了。”蓝珠咬了咬嘴唇,心里盘算着。她本想摸近点看看粮草的具体数量,可现在别说靠近山洞,就连山道都很难过去。正想着,远处忽然传来一阵马蹄声,是元军的巡逻队过来了!
蓝珠连忙趴在树上,屏住呼吸。她身上穿的是深色劲装,混在松树枝叶里,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巡逻队的人骑着马,从树下经过,其中一人忽然勒住马,抬头往树上看了一眼:“那是什么?”
蓝珠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手悄悄摸向腰间的短刀。好在那人看了一眼,只当是风吹动树枝,骂了句“晦气”,就跟着队伍走了。等巡逻队走远,蓝珠才松了口气,从树上滑下来,脚步轻得像猫一样,往岭下退去。
可刚退到半山腰,身后忽然传来一声低喝:“站住!你是谁?”
蓝珠猛地回头,只见两名元军士兵正举着长矛,朝她冲过来。想来是她刚才滑树时,不小心碰掉了树枝,惊动了守卫。她不敢恋战,转身就往山林里跑——畲族猎手最擅长在山里奔逃,这些元军根本追不上她。
可没跑几步,脚下忽然一滑,她重重摔在地上,膝盖传来一阵剧痛。两名元军趁机追上来,长矛几乎要刺到她的后背!蓝珠咬牙,从靴子里抽出短刀,回身一砍,正好砍在一名士兵的手腕上。士兵惨叫一声,长矛掉在地上。另一名士兵见状,举矛又刺,蓝珠侧身躲开,借着山势,一脚将他踹下山坡。
解决完两名士兵,蓝珠不敢停留,捂着流血的膝盖,一瘸一拐地往建宁方向跑。月光下,她的身影在山林里穿梭,身后的元军大营渐渐远去,可她知道,青泥岭的守卫情况,必须尽快告诉赵昺——那两队骑兵,还有密集的守卫,想要烧了粮草,怕是没那么容易。
第二天清晨,林啸先回到了建宁。他刚走进赵昺的书房,就迫不及待地把在孛罗大营的经过说了一遍,最后道:“公子,孛罗已经信了咱们的话,三日之内不会进攻畲寨。而且我还探到,托合帖木儿的粮道确实在青泥岭,只是孛罗也动了抢功的心思,说不定会派人去骚扰。”
赵昺正在看城防图,闻言抬头道:“孛罗想抢功是好事,正好能让他们内斗。只是青泥岭的守卫情况,还得等蓝珠回来才能确定。”
话音刚落,门外忽然传来一阵脚步声,蓝珠扶着一名畲族猎手,脸色苍白地走了进来。她的膝盖上缠着布条,上面渗着血,显然是受了伤。“公子!青泥岭的情况不好!”蓝珠喘着气,把看到的守卫情况说了一遍,“那里不仅有步兵巡逻,还有两队骑兵,想烧粮草,太难了!”
赵昺眉头皱了起来,两队骑兵,还有密集的步兵,想要硬闯根本不可能。他走到地图前,手指在青泥岭的位置敲了敲,忽然道:“青泥岭的山道旁边,是不是有一条暗河?上次蓝首领说过,畲族的猎手以前常去那里取水。”
蓝珠愣了愣,随即点头:“对!那条暗河从岭上的山洞里流出来,正好经过粮草堆放的山洞旁边!只是暗河很窄,只能容一个人过去,而且里面的水很冷。”
赵昺眼睛一亮:“这就好办了!咱们可以派一支小队,从暗河潜进去,直接摸到粮草洞门口,用震天雷炸了它!”他转头看向林啸和蓝珠,“林啸,你带天地会的兄弟,准备二十个震天雷,再找些擅长水性的人;蓝珠,你熟悉暗河的地形,就由你带路。”
林啸和蓝珠对视一眼,齐声应道:“是!”
蓝珠看着赵昺,忽然道:“公子,只是暗河很危险,而且元军说不定会在洞口设伏。要不,让我先带几个人去探探暗河的入口?”
赵昺摇头:“时间来不及了,孛罗只给了咱们三天时间。等咱们炸了粮草,托合帖木儿的西路军必乱,到时候孛罗见没了抢功的机会,说不定会反过来帮咱们——毕竟,他最恨的是托合帖木儿。”
众人正说着,陆仲远匆匆走进来,手里拿着一封急信:“公子!泉州传来消息,朱元璋已经到了!他还带了那百余名流民,现在正在城外的驿站等着,说想亲自来建宁,看看咱们的城防。”
赵昺愣了愣,随即笑道:“朱元璋倒是来得巧。正好让他看看,咱们是怎么对付元军的。”他转头对陆仲远说,“你去告诉朱元璋,就说我欢迎他来建宁,只是眼下战事紧张,怕是没时间招待他,让他多担待。”
陆仲远点头应下,转身出去了。林啸看着赵昺,疑惑道:“公子,朱元璋这时候来,会不会有别的心思?”
赵昺笑了笑:“他有心思也正常。让他看看咱们的实力,看看咱们的新政,对他,对咱们,都不是坏事。”他顿了顿,目光重新落在地图上,“好了,别想别的了,赶紧准备吧。明日清晨,就出发去青泥岭!”
窗外的阳光照进书房,落在地图上的青泥岭位置,仿佛给那条暗河镀上了一层光。赵昺知道,这一战,不仅要炸了元军的粮草,还要让孛罗和托合帖木儿彻底反目,只有这样,才能解了建宁的围。而朱元璋的到来,或许会让这场战事,多了几分变数。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林啸就带着二十名天地会成员,背着震天雷,在城门口等着。蓝珠的膝盖已经包扎好了,虽然还有些疼,但并不影响行动。赵昺亲自送他们到城门口,叮嘱道:“一定要小心,若是遇到危险,就先撤回来,别硬拼。”
林啸和蓝珠躬身行礼,转身带着队伍,朝着青泥岭的方向走去。朝阳从山后升起,把他们的身影拉得很长,也照亮了前方的路——那是一条充满危险,却又关乎建宁安危的路。
而在泉州城外的驿站里,朱元璋正站在窗前,看着远处的建宁方向。一名流民走过来,轻声道:“朱大哥,赵公子让咱们去建宁,您说咱们真的能在那里安居吗?”
朱元璋回头,拍了拍他的肩膀,目光坚定:“会的。赵公子能在闽地站稳脚跟,能让畲汉百姓都信服他,就一定能让咱们安居。而且这次去建宁,我不仅要看看他的城防,还要看看他的新政——看看他是怎么让百姓活下去的。”
他知道,这次建宁之行,或许会改变他的一生。而青泥岭那边,一场决定建宁命运的奇袭,也即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