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宁城的文庙前,新立的《闽地自治章程》石碑在晨光中泛着冷光。赵昺望着碑上\"无论种族,皆可参加科举\"的条文,忽然想起现代大学的招生简章——那个鼓励多元文化的时代,与此刻的闽地,竟有奇妙的共鸣。
\"公子,陆长史求见。\"林啸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
陆仲远走进文庙时,袍角沾着晨露。这位左长史自闽地自治协议签订后,愈发沉默寡言。此刻他看着石碑上的\"士族不得世袭\"条款,指尖微微颤抖:\"殿下真要废除士族特权?\"
赵昺点头:\"科举取士,能者居之。这是当年范仲淹都没能做成的事。\"
陆仲远忽然跪倒在地:\"殿下可知,江南士族正在秘密串联?钱穆虽死,他的门生故吏遍及江浙,若废除特权......\"
\"正因如此,才要釜底抽薪。\"赵昺扶起他,\"当年陆秀夫在崖山跳海,不是为了让士族继续鱼肉百姓。\"
话音未落,殿外突然传来喧哗。一名畲族士兵押着个汉人老者闯入:\"殿下!这人在城门口张贴反诗!\"
老者白发苍苍,却挺直腰杆:\"我乃前宋进士周邦彦,岂容蛮夷胡服践踏中原衣冠!\"他忽然从怀中掏出把短刀,\"与其看着衣冠沦丧,不如一死殉国!\"
赵昺眼疾手快按住他的手腕,却在接触瞬间,看到老者袖口露出的刺青——那是南宋禁军的虎头图腾。\"周老将军?\"他脱口而出。
老者愕然:\"你......你认得我?\"
\"当年临安城破,您率五百禁军断后,陆相说'周将军的虎头刺青,是宋军最后的脊梁'。\"赵昺的声音发颤,\"请受赵昺一拜。\"
周邦彦老泪纵横:\"老臣以为,这刺青要带进棺材了......\"
赵昺命人取来笔墨:\"周老将军,能否请您写下当年的禁军口令?\"他看着老者颤抖的手在纸上写下\"精忠报国\",忽然想起现代课本里的岳飞故事。
\"周老,闽地需要您这样的人。\"赵昺将口令收好,\"科举不考诗词歌赋,考的是如何治水、如何炼铁、如何让百姓吃饱饭。您可愿教后生们这些?\"
周邦彦抹了把眼泪:\"老臣......愿效犬马之劳。\"
潜龙寨的密室里,陆仲远对着钱穆的密信发呆。信中\"闽地士族联名上书,要求恢复旧制\"的字样刺痛他的眼睛。窗外忽然传来畲族猎手教孩童射箭的笑声——那些曾被他视为\"化外之民\"的人,如今正与汉人孩童一起嬉戏。
\"陆长史,公子请您去议事厅。\"林啸的声音再次响起。
议事厅里,赵昺正在听取各地的新政汇报。张勇指着地图:\"汀州的铁矿已经复产,王老铁改良的高炉日产铁五百斤。\"蓝珠接着说:\"畲族的凤凰灯卖到泉州,换来了三十艘福船。\"
林啸忽然压低声音:\"江南士族派来密使,说愿意承认闽地自治,条件是......\"
\"条件是保留士族的免税特权。\"赵昺冷笑,\"告诉他们,免税可以,但必须将三成田产分给佃户,否则......\"他的目光扫过桌上的《闽地农书》,\"否则,我就让王小铁去教教他们什么叫'深耕细作'。\"
陆仲远忽然开口:\"殿下,臣有个想法。\"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过来,\"不如在科举中增设'时务策',让考生们写如何改良农具、治理河道。\"他的手指划过《闽地自治章程》,\"这样既能选拔人才,又能......\"
\"又能让士族子弟明白,治国不是靠之乎者也。\"赵昺接话,\"好主意!陆长史,这事就交给你负责。\"
陆仲远躬身领命,退出议事厅时,看到周邦彦正在教几个畲族少年识字。少年们用畲语念着\"人\"字,周邦彦耐心纠正发音。陆仲远忽然想起赵昺在邵武城头说的那句话:\"这天下的骨头里,早刻着百姓的名字。\"
深夜的建宁城,陆仲远独自来到文庙。月光下,《闽地自治章程》石碑泛着冷光。他从怀中掏出钱穆的密信,轻轻放在碑座上。火苗窜起的瞬间,他仿佛看到钱穆的身影在火光中消散。
\"钱兄,时代变了。\"陆仲远轻声说,\"或许,我们都该听听百姓的声音。\"
与此同时,大都的朝堂上,铁穆耳正在痛斥闽地的\"僭越之举\"。\"赵昺居然敢自称'闽王'!\"他将闽地送来的国书摔在地上,\"还要求开放泉州港与海外通商,这简直是......\"
巴思八的继任者、新任国师胆巴躬身道:\"陛下息怒。贫僧已派密使前往吐蕃,联络萨迦派法王,共同对付闽地的'异端'。\"
铁穆耳冷笑:\"光靠喇嘛可不够。\"他忽然看向甘麻剌的旧部,\"传朕的旨意,让江浙行省的汉军世侯们'自愿'捐献粮草——就说这是为了征讨闽地叛逆。\"
闽地的秋收时节,赵昺站在梯田边,看着金黄的稻穗在风中起伏。周邦彦带着学生们正在测量亩产,畲族猎手们则在演示如何用改良的弓箭驱赶鸟群。
\"公子,大都传来消息。\"林啸递上密报,\"铁穆耳正在江浙征粮,说是要征讨咱们。\"
赵昺望着远处的武夷山,忽然想起陆秀夫遗书中的\"民心即天命\"。\"传令下去,开仓放粮,赈济江浙难民。\"他轻声说,\"顺便告诉那些汉军世侯,若他们愿意归附闽地,我保证他们的田产......\"
\"公子!\"蓝珠突然跑来,\"泉州港的倭国商人送来急信——元军的水师正在琉球群岛集结!\"
赵昺的瞳孔微微收缩。他忽然想起现代历史课本中的\"元日战争\",那些沉没在鹰岛海域的蒙古战船。\"传我的命令。\"他转身对张勇说,\"将所有的神火飞鸦运往泉州,教方国珍的海盗们如何使用。\"
张勇愕然:\"神火飞鸦是守城利器,海战......\"
\"元军的水师虽强,却不习水战。\"赵昺的目光投向大海,\"当年张世杰将军能在崖山与元军周旋,我们为何不能在海上重演火攻?\"
深夜的泉州港,二十艘福船悄然出港。船上载着改良的神火飞鸦——用火药填充的陶罐,尾部绑着引信。方国珍站在船头,看着闽地的灯火渐远,忽然对着大海抱拳:\"赵公子,这一仗要是打赢了,老子就真信你说的'新宋洲'了!\"
潜龙寨的密室里,赵昺正在绘制海图。现代记忆中的洋流知识与古代航海经验在脑海中交织,他忽然想起什么,对林啸说:\"派人去濠州,找到朱元璋......不,找到朱重八。\"
林啸愕然:\"朱重八是谁?\"
赵昺这才惊觉失言。他望着窗外的凤凰灯,轻声说:\"一个未来会改变天下的人。\"
闽地的星空下,无数凤凰灯如流萤般闪烁。赵昺站在城楼上,看着这跨越时空的星火,忽然明白,自己的双重灵魂从未割裂——那个在海里救人的赵炳,与这个在乱世中守护百姓的赵昺,终将在历史的长河中合而为一。
而在大都的太极殿里,铁穆耳正对着闽地送来的\"通商条约\"冷笑。他忽然抓起玉玺,重重盖在\"准奏\"二字上——这个决定,将改变整个东亚的命运。
\"公子,陆长史求见。\"林啸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
陆仲远走进文庙时,袍角沾着晨露。这位左长史自闽地自治协议签订后,愈发沉默寡言。此刻他看着石碑上的\"士族不得世袭\"条款,指尖微微颤抖:\"殿下真要废除士族特权?\"
赵昺点头:\"科举取士,能者居之。这是当年范仲淹都没能做成的事。\"
陆仲远忽然跪倒在地:\"殿下可知,江南士族正在秘密串联?钱穆虽死,他的门生故吏遍及江浙,若废除特权......\"
\"正因如此,才要釜底抽薪。\"赵昺扶起他,\"当年陆秀夫在崖山跳海,不是为了让士族继续鱼肉百姓。\"
话音未落,殿外突然传来喧哗。一名畲族士兵押着个汉人老者闯入:\"殿下!这人在城门口张贴反诗!\"
老者白发苍苍,却挺直腰杆:\"我乃前宋进士周邦彦,岂容蛮夷胡服践踏中原衣冠!\"他忽然从怀中掏出把短刀,\"与其看着衣冠沦丧,不如一死殉国!\"
赵昺眼疾手快按住他的手腕,却在接触瞬间,看到老者袖口露出的刺青——那是南宋禁军的虎头图腾。\"周老将军?\"他脱口而出。
老者愕然:\"你......你认得我?\"
\"当年临安城破,您率五百禁军断后,陆相说'周将军的虎头刺青,是宋军最后的脊梁'。\"赵昺的声音发颤,\"请受赵昺一拜。\"
周邦彦老泪纵横:\"老臣以为,这刺青要带进棺材了......\"
赵昺命人取来笔墨:\"周老将军,能否请您写下当年的禁军口令?\"他看着老者颤抖的手在纸上写下\"精忠报国\",忽然想起现代课本里的岳飞故事。
\"周老,闽地需要您这样的人。\"赵昺将口令收好,\"科举不考诗词歌赋,考的是如何治水、如何炼铁、如何让百姓吃饱饭。您可愿教后生们这些?\"
周邦彦抹了把眼泪:\"老臣......愿效犬马之劳。\"
潜龙寨的密室里,陆仲远对着钱穆的密信发呆。信中\"闽地士族联名上书,要求恢复旧制\"的字样刺痛他的眼睛。窗外忽然传来畲族猎手教孩童射箭的笑声——那些曾被他视为\"化外之民\"的人,如今正与汉人孩童一起嬉戏。
\"陆长史,公子请您去议事厅。\"林啸的声音再次响起。
议事厅里,赵昺正在听取各地的新政汇报。张勇指着地图:\"汀州的铁矿已经复产,王老铁改良的高炉日产铁五百斤。\"蓝珠接着说:\"畲族的凤凰灯卖到泉州,换来了三十艘福船。\"
林啸忽然压低声音:\"江南士族派来密使,说愿意承认闽地自治,条件是......\"
\"条件是保留士族的免税特权。\"赵昺冷笑,\"告诉他们,免税可以,但必须将三成田产分给佃户,否则......\"他的目光扫过桌上的《闽地农书》,\"否则,我就让王小铁去教教他们什么叫'深耕细作'。\"
陆仲远忽然开口:\"殿下,臣有个想法。\"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过来,\"不如在科举中增设'时务策',让考生们写如何改良农具、治理河道。\"他的手指划过《闽地自治章程》,\"这样既能选拔人才,又能......\"
\"又能让士族子弟明白,治国不是靠之乎者也。\"赵昺接话,\"好主意!陆长史,这事就交给你负责。\"
陆仲远躬身领命,退出议事厅时,看到周邦彦正在教几个畲族少年识字。少年们用畲语念着\"人\"字,周邦彦耐心纠正发音。陆仲远忽然想起赵昺在邵武城头说的那句话:\"这天下的骨头里,早刻着百姓的名字。\"
深夜的建宁城,陆仲远独自来到文庙。月光下,《闽地自治章程》石碑泛着冷光。他从怀中掏出钱穆的密信,轻轻放在碑座上。火苗窜起的瞬间,他仿佛看到钱穆的身影在火光中消散。
\"钱兄,时代变了。\"陆仲远轻声说,\"或许,我们都该听听百姓的声音。\"
与此同时,大都的朝堂上,铁穆耳正在痛斥闽地的\"僭越之举\"。\"赵昺居然敢自称'闽王'!\"他将闽地送来的国书摔在地上,\"还要求开放泉州港与海外通商,这简直是......\"
巴思八的继任者、新任国师胆巴躬身道:\"陛下息怒。贫僧已派密使前往吐蕃,联络萨迦派法王,共同对付闽地的'异端'。\"
铁穆耳冷笑:\"光靠喇嘛可不够。\"他忽然看向甘麻剌的旧部,\"传朕的旨意,让江浙行省的汉军世侯们'自愿'捐献粮草——就说这是为了征讨闽地叛逆。\"
闽地的秋收时节,赵昺站在梯田边,看着金黄的稻穗在风中起伏。周邦彦带着学生们正在测量亩产,畲族猎手们则在演示如何用改良的弓箭驱赶鸟群。
\"公子,大都传来消息。\"林啸递上密报,\"铁穆耳正在江浙征粮,说是要征讨咱们。\"
赵昺望着远处的武夷山,忽然想起陆秀夫遗书中的\"民心即天命\"。\"传令下去,开仓放粮,赈济江浙难民。\"他轻声说,\"顺便告诉那些汉军世侯,若他们愿意归附闽地,我保证他们的田产......\"
\"公子!\"蓝珠突然跑来,\"泉州港的倭国商人送来急信——元军的水师正在琉球群岛集结!\"
赵昺的瞳孔微微收缩。他忽然想起现代历史课本中的\"元日战争\",那些沉没在鹰岛海域的蒙古战船。\"传我的命令。\"他转身对张勇说,\"将所有的神火飞鸦运往泉州,教方国珍的海盗们如何使用。\"
张勇愕然:\"神火飞鸦是守城利器,海战......\"
\"元军的水师虽强,却不习水战。\"赵昺的目光投向大海,\"当年张世杰将军能在崖山与元军周旋,我们为何不能在海上重演火攻?\"
深夜的泉州港,二十艘福船悄然出港。船上载着改良的神火飞鸦——用火药填充的陶罐,尾部绑着引信。方国珍站在船头,看着闽地的灯火渐远,忽然对着大海抱拳:\"赵公子,这一仗要是打赢了,老子就真信你说的'新宋洲'了!\"
潜龙寨的密室里,赵昺正在绘制海图。现代记忆中的洋流知识与古代航海经验在脑海中交织,他忽然想起什么,对林啸说:\"派人去濠州,找到朱元璋......不,找到朱重八。\"
林啸愕然:\"朱重八是谁?\"
赵昺这才惊觉失言。他望着窗外的凤凰灯,轻声说:\"一个未来会改变天下的人。\"
闽地的星空下,无数凤凰灯如流萤般闪烁。赵昺站在城楼上,看着这跨越时空的星火,忽然明白,自己的双重灵魂从未割裂——那个在海里救人的赵炳,与这个在乱世中守护百姓的赵昺,终将在历史的长河中合而为一。
而在大都的太极殿里,铁穆耳正对着闽地送来的\"通商条约\"冷笑。他忽然抓起玉玺,重重盖在\"准奏\"二字上——这个决定,将改变整个东亚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