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港的晨光里,焦黑的船板被渔民们拖上岸,工匠们正用缴获的撞船铁锥,熔铸成新的水下铁刺——王铁蛋蹲在熔炉旁,额头上满是汗,手里拿着铁钳,把烧红的铁水倒进模具:“这次的铁刺要做长些,再焊上倒钩,元军的船底就算裹了铁皮,也能扎透!”
不远处,阿珠领着织坊妇女,正给许成的义军送新做的护具。许成的手下李三,胳膊上还缠着绷带,接过护具时红了眼:“俺们以前在漳州,打了仗连口热汤都没有,现在在泉州港,不仅有护具,还有人关心,俺这辈子就守在这儿了!”
陈二的番薯地迎来了第一次收成,流民们围着田埂,看着装满番薯的竹筐,笑得合不拢嘴:“殿下!这一地收了两百多斤!够咱们流民吃十天的!俺们还想再开二十亩地,种上水稻,以后再也不用怕饿肚子了!”
赵昺走过去,拿起一个大番薯,擦了擦上面的泥:“好!林文已经让人准备好了稻种,等雨季到了就播种。另外,学堂再招三十个流民孩子,让他们跟着先生读书,以后泉州港的日子,得靠他们守下去。”
正说着,赛义德带着波斯水手阿里匆匆走来,脸色比上次还凝重:“赵殿下,我在波斯的商队传来消息,元廷调了万户阔里吉思来,这人比博罗欢还厉害,曾带兵打下过南洋的城邦!他带了五万大军,还有新造的‘楼船炮’——用青铜做的炮筒,能发射三十斤重的石弹,射程有百步远!他们还联合了潮州的海盗,想从泉州港的‘东溪口’偷袭,那里水浅,咱们的水听筒和水下铁刺都不好布置!”
赵昺心里一沉,东溪口他去过,水道窄,水流急,大船不好转弯,却正好适合海盗的小船偷袭,而且岸边是平地,没有山林可以埋伏,要是元军从那里登陆,直接就能打到泉州港的城门。
他立刻召集众人到议事厅,把消息一说,张勇先皱起眉:“楼船炮?百步射程能直接轰到咱们的箭楼!东溪口又不好设埋伏,这仗不好打啊!”
“俺有办法!”王铁蛋突然站起来,手里拿着一张草图,“俺们在东溪口的两岸,修‘土炮台’!用夯土做墙,里面架上改良的床弩,床弩上装‘石弹箭’——用石头做箭头,能挡住楼船炮的石弹!再在东溪口的水底,埋‘连环铁索’,用绞车拉着,元军的船一进来就拉索,把船拦在中间,再用床弩射!”
蓝飞虎也点头:“俺去联络潮州的畲族部落,他们跟潮州海盗有仇,让他们帮忙盯着海盗的动向,只要海盗一动,就给咱们发信号!许成兄弟的义军熟悉浅滩作战,能守在东溪口的岸边,用连发火弩射登陆的元兵!”
许成立刻应下:“俺们义军没问题!东溪口的浅滩俺们熟,元兵只要敢登陆,俺们就用箭射得他们不敢抬头!”
赛义德道:“我让阿里带波斯水手,教咱们的水师用‘楼船炮’——阿里以前在波斯见过类似的武器,知道怎么躲石弹,还能帮咱们改良床弩,让射程更远!”
阿里立刻点头,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说:“殿下放心,楼船炮的石弹重,飞得慢,只要提前躲,就打不着!咱们的床弩加个‘滑轮’,能多射二十步!”
赵昺看着众人,心里的石头落了一半:“好!就按大家说的办!张勇,你带水师去东溪口,帮王铁蛋修土炮台,埋连环铁索;蓝飞虎,你立刻去潮州联络畲族部落;许成,你训练义军,熟悉东溪口的浅滩;王铁蛋和阿里,抓紧改良床弩和石弹箭;林文,你组织士族和流民,运送夯土和木材,支援东溪口的工事!”
命令刚下,众人就分头行动。张勇带着水师,扛着铁索往东溪口去;蓝飞虎骑着快马,往潮州方向赶;王铁蛋和阿里蹲在船坞里,拆着床弩改滑轮;林文则领着士族子弟,推着装满夯土的车,浩浩荡荡地往东溪口走。
傍晚,东溪口的工地上一片忙碌——水师士兵们在水底埋铁索,一端固定在岸边的木桩上,另一端连着绞车;流民们用夯土筑炮台,夯土声“咚咚”响,震得地面都在颤;许成的义军在浅滩上练习射箭,箭簇精准地落在画好的元军登陆点上。
阿珠带着织坊妇女,推着热汤车赶来,给大家递上热汤:“天快黑了,大家喝碗汤暖暖身子,别冻着了!”一个流民工匠接过汤,笑着说:“俺们现在修的是保命的炮台,再累也值!只要能守住泉州港,俺们就有家了!”
赵昺站在土炮台上,望着东溪口的水道——连环铁索在水里隐约可见,土炮台的夯土已经筑了三尺高,床弩的支架也搭好了,虽然离完工还有段距离,但每个人都在拼命,没有一个人偷懒。
夜色渐深,工地上的灯笼亮了起来,像一串星星,映着忙碌的身影。赵昺知道,阔里吉思的五万大军和楼船炮,会是泉州港最大的挑战,但看着身边这些同心协力的人,他心里再没了畏惧——他们守的不是一座港城,是无数人的家,是东南抗元的希望,就算再难,也一定能守住。
海风拂过东溪口,带着夯土的气息,也带着泉州港军民同心的暖意。这场仗,他们已经准备好了,只等阔里吉思来,让他知道,泉州港不是那么好打的,这里的人,也不是那么好欺负的。
不远处,阿珠领着织坊妇女,正给许成的义军送新做的护具。许成的手下李三,胳膊上还缠着绷带,接过护具时红了眼:“俺们以前在漳州,打了仗连口热汤都没有,现在在泉州港,不仅有护具,还有人关心,俺这辈子就守在这儿了!”
陈二的番薯地迎来了第一次收成,流民们围着田埂,看着装满番薯的竹筐,笑得合不拢嘴:“殿下!这一地收了两百多斤!够咱们流民吃十天的!俺们还想再开二十亩地,种上水稻,以后再也不用怕饿肚子了!”
赵昺走过去,拿起一个大番薯,擦了擦上面的泥:“好!林文已经让人准备好了稻种,等雨季到了就播种。另外,学堂再招三十个流民孩子,让他们跟着先生读书,以后泉州港的日子,得靠他们守下去。”
正说着,赛义德带着波斯水手阿里匆匆走来,脸色比上次还凝重:“赵殿下,我在波斯的商队传来消息,元廷调了万户阔里吉思来,这人比博罗欢还厉害,曾带兵打下过南洋的城邦!他带了五万大军,还有新造的‘楼船炮’——用青铜做的炮筒,能发射三十斤重的石弹,射程有百步远!他们还联合了潮州的海盗,想从泉州港的‘东溪口’偷袭,那里水浅,咱们的水听筒和水下铁刺都不好布置!”
赵昺心里一沉,东溪口他去过,水道窄,水流急,大船不好转弯,却正好适合海盗的小船偷袭,而且岸边是平地,没有山林可以埋伏,要是元军从那里登陆,直接就能打到泉州港的城门。
他立刻召集众人到议事厅,把消息一说,张勇先皱起眉:“楼船炮?百步射程能直接轰到咱们的箭楼!东溪口又不好设埋伏,这仗不好打啊!”
“俺有办法!”王铁蛋突然站起来,手里拿着一张草图,“俺们在东溪口的两岸,修‘土炮台’!用夯土做墙,里面架上改良的床弩,床弩上装‘石弹箭’——用石头做箭头,能挡住楼船炮的石弹!再在东溪口的水底,埋‘连环铁索’,用绞车拉着,元军的船一进来就拉索,把船拦在中间,再用床弩射!”
蓝飞虎也点头:“俺去联络潮州的畲族部落,他们跟潮州海盗有仇,让他们帮忙盯着海盗的动向,只要海盗一动,就给咱们发信号!许成兄弟的义军熟悉浅滩作战,能守在东溪口的岸边,用连发火弩射登陆的元兵!”
许成立刻应下:“俺们义军没问题!东溪口的浅滩俺们熟,元兵只要敢登陆,俺们就用箭射得他们不敢抬头!”
赛义德道:“我让阿里带波斯水手,教咱们的水师用‘楼船炮’——阿里以前在波斯见过类似的武器,知道怎么躲石弹,还能帮咱们改良床弩,让射程更远!”
阿里立刻点头,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说:“殿下放心,楼船炮的石弹重,飞得慢,只要提前躲,就打不着!咱们的床弩加个‘滑轮’,能多射二十步!”
赵昺看着众人,心里的石头落了一半:“好!就按大家说的办!张勇,你带水师去东溪口,帮王铁蛋修土炮台,埋连环铁索;蓝飞虎,你立刻去潮州联络畲族部落;许成,你训练义军,熟悉东溪口的浅滩;王铁蛋和阿里,抓紧改良床弩和石弹箭;林文,你组织士族和流民,运送夯土和木材,支援东溪口的工事!”
命令刚下,众人就分头行动。张勇带着水师,扛着铁索往东溪口去;蓝飞虎骑着快马,往潮州方向赶;王铁蛋和阿里蹲在船坞里,拆着床弩改滑轮;林文则领着士族子弟,推着装满夯土的车,浩浩荡荡地往东溪口走。
傍晚,东溪口的工地上一片忙碌——水师士兵们在水底埋铁索,一端固定在岸边的木桩上,另一端连着绞车;流民们用夯土筑炮台,夯土声“咚咚”响,震得地面都在颤;许成的义军在浅滩上练习射箭,箭簇精准地落在画好的元军登陆点上。
阿珠带着织坊妇女,推着热汤车赶来,给大家递上热汤:“天快黑了,大家喝碗汤暖暖身子,别冻着了!”一个流民工匠接过汤,笑着说:“俺们现在修的是保命的炮台,再累也值!只要能守住泉州港,俺们就有家了!”
赵昺站在土炮台上,望着东溪口的水道——连环铁索在水里隐约可见,土炮台的夯土已经筑了三尺高,床弩的支架也搭好了,虽然离完工还有段距离,但每个人都在拼命,没有一个人偷懒。
夜色渐深,工地上的灯笼亮了起来,像一串星星,映着忙碌的身影。赵昺知道,阔里吉思的五万大军和楼船炮,会是泉州港最大的挑战,但看着身边这些同心协力的人,他心里再没了畏惧——他们守的不是一座港城,是无数人的家,是东南抗元的希望,就算再难,也一定能守住。
海风拂过东溪口,带着夯土的气息,也带着泉州港军民同心的暖意。这场仗,他们已经准备好了,只等阔里吉思来,让他知道,泉州港不是那么好打的,这里的人,也不是那么好欺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