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港的十五夜,月色如银,洒在平静的海面上。新福船的帆收着一半,靠船尾的螺旋桨缓缓推进,甲板上的水师士兵们屏住呼吸,手里攥着子母雷和连发火弩——张勇站在船头,帖木儿蹲在他身边,借着月光盯着海面,生怕错过白沙湾的标记。
“将军,前面就是白沙湾的暗礁区,按元军的习惯,巡逻队每半个时辰会绕暗礁走一圈,现在刚过一刻钟,咱们正好从礁石缝里穿过去。”帖木儿指着远处隐约的黑影,那是元军粮营的灯笼,“粮营的大门在东侧,守卫只有二十人,大多是老弱,真正的精锐在西侧的帐篷里,得先解决他们。”
张勇点头,对身边的士兵低语:“分两队,一队随我去炸粮仓,一队用连发火弩盯着西侧帐篷,只要元军出来就射,别让他们靠近粮仓!”
新福船悄悄穿过暗礁区,水师士兵们乘小渔船靠近岸边,像影子一样摸向粮营。东侧的守卫正靠在门边打盹,没等反应过来,就被士兵们捂住嘴拖进暗处。张勇带着人冲进粮营,只见几十座粮仓整齐排列,里面堆满了谷子和腊肉,散发着谷物的香气。
“快!子母雷扔粮仓的柱子上!”张勇挥刀砍断粮仓的门闩,士兵们立刻把子母雷绑在木柱上,点燃引线。“撤!”众人刚跑出粮营,身后就传来“轰隆”的巨响——粮仓的木柱被炸断,屋顶“哗啦”塌下来,谷子混着木屑撒了一地,火光瞬间照亮了夜空。
“有敌袭!”西侧帐篷里的元军精锐终于反应过来,拿着刀冲出来,却被早已埋伏好的水师士兵用连发火弩射得抬不起头——“咻咻”的箭声不断,元军倒下一片,剩下的想退回帐篷,又被追上来的士兵砍杀,没一会儿就没了动静。
就在这时,白沙湾西侧的山林里突然传来喊杀声——蓝飞虎带着畲族勇士冲了出来,手里的短匕对着逃散的元军砍去:“别让他们跑回福州!抓活的!”原来,蓝飞虎怕元军有援兵,特意在山林里多等了半个时辰,正好撞见从粮营逃出来的元兵。
元军本就慌了神,又被前后夹击,很快就缴械投降。张勇让人清点战场,刚缴获了元军的粮账,天空突然亮起一颗红色信号弹——是李将军的信号!黄沙港那边得手了!
“撤!回港!”张勇立刻下令,水师士兵们带着俘虏和缴获的粮账,乘新福船往泉州港方向驶去。月色下,白沙湾的粮仓还在燃烧,映得海面一片通红,那是断了福州元军补给的火光,也是联兵抗元的胜利之光。
同一时间,泉州港的码头边,阿珠和陈二带着流民们守在防御工事旁,手里拿着锄头和木棍,眼睛盯着海面——他们知道,今夜是袭扰粮道的日子,心里既盼着胜利,又怕水师遇到危险。
“看!那是什么!”一个流民突然指着远处的海面,只见一颗红色信号弹在夜空里炸开,格外醒目。陈二立刻反应过来,激动地大喊:“是信号!李将军那边得手了!咱们的水师肯定也成功了!”
人群里立刻响起欢呼,孩子们举着灯笼跑着,织坊的妇女们互相拥抱,连守在箭楼上的王铁蛋也放了一挂鞭炮,庆祝这来之不易的胜利。
天快亮时,新福船终于驶回泉州港。张勇跳上岸,没等站稳就大喊:“赢了!白沙湾的粮仓全炸了!还抓了两百多个元兵,缴获了粮账,福州元军至少半个月没粮草!李将军那边也得手了,黄沙港的粮船全被烧了!”
赵昺走上前,拍了拍张勇的肩:“辛苦你了!这次能成功,多亏了你和帖木儿的配合,还有蓝飞虎的夹击,更少不了李将军的联兵——这就是咱们的底气,只要团结,就没有打不赢的仗!”
帖木儿捧着粮账,笑着说:“殿下,这粮账上标着福州元军的兵力部署,他们现在只有三千多人,还缺粮,肯定不敢再轻易来犯泉州港了!”
蓝飞虎也走过来,擦了擦脸上的汗:“俺们在山林里还抓了个元军百户,他招了,说元廷最近在调兵,想从广州和福州两路再攻泉州,但现在粮道被断,估计得推迟一个月,咱们正好趁这时间加固防御!”
当天上午,泉州港摆起了简单的庆功宴——没有大鱼大肉,却是刚缴获的腊肉煮的粥,还有渔民们新捕的鱼。军民们围坐在一起,听张勇讲夜袭白沙湾的经过,听蓝飞虎说山林夹击的趣事,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容。
王铁蛋拿着新做的“水龙炮”模型,给孩子们演示:“下次元军再来,俺这水龙炮能喷三丈远的火油,烧得他们连船都不敢靠近!”孩子们围着他,眼里满是崇拜。
赵昺坐在人群中,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满是感慨——从最初只有几百人的守军,到现在凝聚起水师、畲族、流民、士族、商人各方力量,从被动防御到主动联兵袭扰,泉州港早已不是一座孤立的港城,而是东南抗元的核心,是无数人渴望的安稳家园。
他站起身,声音温和却坚定:“这次联兵胜利,只是抗元路上的一小步。元廷还会来,还会有更多挑战,但只要咱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守住泉州港,守住咱们的家,就一定能等到把元军赶出大宋的那天!”
众人齐声应和,声音震得海面都泛起涟漪。阳光洒在泉州港的码头上,新福船静静地泊着,船帆上的“宋”字在风中飘扬,像一面旗帜,指引着抗元的方向,也照亮了乱世里的希望。
赵昺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但此刻,看着身边这些同心同德的人,他心里再没了迷茫——泉州港的故事,还会继续写下去,写满团结,写满勇气,写满对安稳生活的执着守护。
“将军,前面就是白沙湾的暗礁区,按元军的习惯,巡逻队每半个时辰会绕暗礁走一圈,现在刚过一刻钟,咱们正好从礁石缝里穿过去。”帖木儿指着远处隐约的黑影,那是元军粮营的灯笼,“粮营的大门在东侧,守卫只有二十人,大多是老弱,真正的精锐在西侧的帐篷里,得先解决他们。”
张勇点头,对身边的士兵低语:“分两队,一队随我去炸粮仓,一队用连发火弩盯着西侧帐篷,只要元军出来就射,别让他们靠近粮仓!”
新福船悄悄穿过暗礁区,水师士兵们乘小渔船靠近岸边,像影子一样摸向粮营。东侧的守卫正靠在门边打盹,没等反应过来,就被士兵们捂住嘴拖进暗处。张勇带着人冲进粮营,只见几十座粮仓整齐排列,里面堆满了谷子和腊肉,散发着谷物的香气。
“快!子母雷扔粮仓的柱子上!”张勇挥刀砍断粮仓的门闩,士兵们立刻把子母雷绑在木柱上,点燃引线。“撤!”众人刚跑出粮营,身后就传来“轰隆”的巨响——粮仓的木柱被炸断,屋顶“哗啦”塌下来,谷子混着木屑撒了一地,火光瞬间照亮了夜空。
“有敌袭!”西侧帐篷里的元军精锐终于反应过来,拿着刀冲出来,却被早已埋伏好的水师士兵用连发火弩射得抬不起头——“咻咻”的箭声不断,元军倒下一片,剩下的想退回帐篷,又被追上来的士兵砍杀,没一会儿就没了动静。
就在这时,白沙湾西侧的山林里突然传来喊杀声——蓝飞虎带着畲族勇士冲了出来,手里的短匕对着逃散的元军砍去:“别让他们跑回福州!抓活的!”原来,蓝飞虎怕元军有援兵,特意在山林里多等了半个时辰,正好撞见从粮营逃出来的元兵。
元军本就慌了神,又被前后夹击,很快就缴械投降。张勇让人清点战场,刚缴获了元军的粮账,天空突然亮起一颗红色信号弹——是李将军的信号!黄沙港那边得手了!
“撤!回港!”张勇立刻下令,水师士兵们带着俘虏和缴获的粮账,乘新福船往泉州港方向驶去。月色下,白沙湾的粮仓还在燃烧,映得海面一片通红,那是断了福州元军补给的火光,也是联兵抗元的胜利之光。
同一时间,泉州港的码头边,阿珠和陈二带着流民们守在防御工事旁,手里拿着锄头和木棍,眼睛盯着海面——他们知道,今夜是袭扰粮道的日子,心里既盼着胜利,又怕水师遇到危险。
“看!那是什么!”一个流民突然指着远处的海面,只见一颗红色信号弹在夜空里炸开,格外醒目。陈二立刻反应过来,激动地大喊:“是信号!李将军那边得手了!咱们的水师肯定也成功了!”
人群里立刻响起欢呼,孩子们举着灯笼跑着,织坊的妇女们互相拥抱,连守在箭楼上的王铁蛋也放了一挂鞭炮,庆祝这来之不易的胜利。
天快亮时,新福船终于驶回泉州港。张勇跳上岸,没等站稳就大喊:“赢了!白沙湾的粮仓全炸了!还抓了两百多个元兵,缴获了粮账,福州元军至少半个月没粮草!李将军那边也得手了,黄沙港的粮船全被烧了!”
赵昺走上前,拍了拍张勇的肩:“辛苦你了!这次能成功,多亏了你和帖木儿的配合,还有蓝飞虎的夹击,更少不了李将军的联兵——这就是咱们的底气,只要团结,就没有打不赢的仗!”
帖木儿捧着粮账,笑着说:“殿下,这粮账上标着福州元军的兵力部署,他们现在只有三千多人,还缺粮,肯定不敢再轻易来犯泉州港了!”
蓝飞虎也走过来,擦了擦脸上的汗:“俺们在山林里还抓了个元军百户,他招了,说元廷最近在调兵,想从广州和福州两路再攻泉州,但现在粮道被断,估计得推迟一个月,咱们正好趁这时间加固防御!”
当天上午,泉州港摆起了简单的庆功宴——没有大鱼大肉,却是刚缴获的腊肉煮的粥,还有渔民们新捕的鱼。军民们围坐在一起,听张勇讲夜袭白沙湾的经过,听蓝飞虎说山林夹击的趣事,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容。
王铁蛋拿着新做的“水龙炮”模型,给孩子们演示:“下次元军再来,俺这水龙炮能喷三丈远的火油,烧得他们连船都不敢靠近!”孩子们围着他,眼里满是崇拜。
赵昺坐在人群中,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满是感慨——从最初只有几百人的守军,到现在凝聚起水师、畲族、流民、士族、商人各方力量,从被动防御到主动联兵袭扰,泉州港早已不是一座孤立的港城,而是东南抗元的核心,是无数人渴望的安稳家园。
他站起身,声音温和却坚定:“这次联兵胜利,只是抗元路上的一小步。元廷还会来,还会有更多挑战,但只要咱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守住泉州港,守住咱们的家,就一定能等到把元军赶出大宋的那天!”
众人齐声应和,声音震得海面都泛起涟漪。阳光洒在泉州港的码头上,新福船静静地泊着,船帆上的“宋”字在风中飘扬,像一面旗帜,指引着抗元的方向,也照亮了乱世里的希望。
赵昺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但此刻,看着身边这些同心同德的人,他心里再没了迷茫——泉州港的故事,还会继续写下去,写满团结,写满勇气,写满对安稳生活的执着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