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港的晨光刚漫过船坞,新福船的桅杆就已竖得笔直——船身裹着加厚的铁皮,船舷两侧装着王铁蛋新造的“连环抓船钩”,甲板上还架着四架改良的床弩,箭槽里摆着浸了火油的飞火流星,远远望去,像一头蓄势待发的海兽。
“殿下!都准备好了!俺们试试船的速度!”王铁蛋攥着船舵绳,脸上沾着桐油,眼里亮得像海面的光。赵昺跳上船,扶着船舷笑道:“好!让咱们看看,这新福船能不能扛住大风浪!”
张勇带着二十名水师士兵也跳上船,手里拿着测风仪——这是赵昺按现代图纸画的,能测风向和风速。随着王铁蛋一声喊,船帆缓缓升起,新福船顺着洋流往前驶,船身稳得很,连甲板上的水桶都没晃倒半分。
“风速三级!航向东南!”水师士兵喊道。王铁蛋转动船舵,新福船灵活地拐了个弯,船尾的螺旋桨(用硬木做的简易版)转得飞快,速度比普通福船快了三成。张勇拍着船板大笑:“好船!以后再跟元军的楼船打,咱们再也不用怕追不上了!”
正试航时,一只信鸽突然从天上落下,脚上绑着一卷密信——是蓝飞虎从畲寨发来的。赵昺展开一看,上面写着“福州元军已动,带十架撞车,往洛阳桥来;李将军信到畲寨,说广州元军下月初一出发,约定初三袭粮道”。
“走!回港议事!”赵昺立刻下令。新福船掉头返航,船帆被风鼓得满满的,没半个时辰就靠了岸。
议事厅里,众人围着地图坐定。赵昺把密信递给张勇:“李将军定在初三袭广州元军的粮道,咱们得配合——福州元军往洛阳桥来,正好用之前的火油埋伏;广州那边,赛义德先生,麻烦你让商队去伶仃洋,沉水底火雷,等元军粮船过就炸。”
赛义德立刻点头:“我这就派水手去,伶仃洋的暗礁我熟,保证元军的船躲不开!”
“福州元军的撞车得想办法破。”蓝飞虎皱着眉,“上次他们用撞车撞坏了畲寨的栅栏,这次要是撞洛阳桥,咱们的埋伏就难了。”
“俺有办法!”王铁蛋突然举手,“俺能造‘拒马桩’——用硬木做,上面钉铁刺,埋在洛阳桥的路面下,元军的撞车一过来,轮子准会被扎破!再在桩子上绑火油囊,箭一射就燃,烧了他们的撞车!”
赵昺笑着点头:“好!你带工匠连夜做,越多越好,明天就去洛阳桥埋。”
这时,林啸带着帖木儿走进来——帖木儿穿着水师的短打,手里拿着一张画着元军营地的图:“殿下!俺想起元军的粮营布局了!他们的粮草一般放在营地东侧,守卫比西侧松,要是袭粮道,从东侧绕进去更容易。俺还画了元军的巡逻时间,每半个时辰换一次岗。”
张勇接过图,仔细看了看:“没错!元军的营地规矩就是这样!帖木儿,你立大功了!”帖木儿红了脸,挠着头道:“俺以前在元军里当过伍长,这些都记在心里,现在能帮上忙,俺高兴!”
赵昺拍了拍他的肩:“以后你就跟着水师,当哨探队长,教弟兄们认元军的营地记号——咱们不仅要打胜仗,还要懂敌人的规矩。”
当天下午,王铁蛋就带着工匠去洛阳桥埋拒马桩,士族子弟们也来帮忙,扛木头、钉铁刺,没人喊累。林文还让人拉来两车桐油,浇在拒马桩上:“这样燃得更旺,烧得元军的撞车连渣都剩不下!”
傍晚,阿珠领着织坊的妇女,给守洛阳桥的士兵送来了新做的护具——里面塞了晒干的茅草,轻便又能挡箭。“天冷了,俺们还织了些棉袜,你们揣在怀里,冷了就穿上。”阿珠笑着把棉袜递过去,士兵们接过,心里暖烘烘的。
赵昺站在洛阳桥边,看着忙碌的人群:工匠们在埋桩,士兵们在练箭,妇女们在送物资,连孩子们都提着小篮子,给大家送水——泉州港的每一个人,都在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做准备,没有一个人退缩。
“殿下,李将军的信使到了!”林啸匆匆跑来,身后跟着一个穿着粗布衣服的汉子,手里拿着一封密封的信。赵昺接过信,拆开一看,李将军在信里说,他已联系上周边的抗元义军,能凑出五千人,约定初三子时,同时袭扰广州和福州的元军粮道,还说“泉州若在,东南抗元便有根基,李某愿与殿下共生死”。
赵昺把信念给众人听,蓝飞虎立刻站起来:“俺这就回畲寨,初三子时,俺带畲族勇士袭福州元军的粮道,保证让他们断粮!”
张勇也道:“俺带水师,乘新福船去伶仃洋,配合赛义德的商队,炸了广州元军的粮船!”
赵昺望着眼前的众人,心里满是底气——有同心的军民,有可靠的盟友,有坚固的战船和武器,就算元军有五万大军,就算两路夹击,他们也能守住泉州港,守住这缕大宋的星火。
夜色渐深,洛阳桥的灯笼亮了起来,映着埋好的拒马桩,像一排沉默的卫士。新福船泊在港里,船帆在夜风中轻轻晃动,仿佛在等待着破浪出征的那天。赵昺知道,大战在即,但只要他们拧成一股绳,就没有跨不过的风浪,没有守不住的家园。
这泉州港的灯火,这军民同心的信念,就是他们对抗元军最锋利的武器,也是这乱世里,最耀眼的希望。
“殿下!都准备好了!俺们试试船的速度!”王铁蛋攥着船舵绳,脸上沾着桐油,眼里亮得像海面的光。赵昺跳上船,扶着船舷笑道:“好!让咱们看看,这新福船能不能扛住大风浪!”
张勇带着二十名水师士兵也跳上船,手里拿着测风仪——这是赵昺按现代图纸画的,能测风向和风速。随着王铁蛋一声喊,船帆缓缓升起,新福船顺着洋流往前驶,船身稳得很,连甲板上的水桶都没晃倒半分。
“风速三级!航向东南!”水师士兵喊道。王铁蛋转动船舵,新福船灵活地拐了个弯,船尾的螺旋桨(用硬木做的简易版)转得飞快,速度比普通福船快了三成。张勇拍着船板大笑:“好船!以后再跟元军的楼船打,咱们再也不用怕追不上了!”
正试航时,一只信鸽突然从天上落下,脚上绑着一卷密信——是蓝飞虎从畲寨发来的。赵昺展开一看,上面写着“福州元军已动,带十架撞车,往洛阳桥来;李将军信到畲寨,说广州元军下月初一出发,约定初三袭粮道”。
“走!回港议事!”赵昺立刻下令。新福船掉头返航,船帆被风鼓得满满的,没半个时辰就靠了岸。
议事厅里,众人围着地图坐定。赵昺把密信递给张勇:“李将军定在初三袭广州元军的粮道,咱们得配合——福州元军往洛阳桥来,正好用之前的火油埋伏;广州那边,赛义德先生,麻烦你让商队去伶仃洋,沉水底火雷,等元军粮船过就炸。”
赛义德立刻点头:“我这就派水手去,伶仃洋的暗礁我熟,保证元军的船躲不开!”
“福州元军的撞车得想办法破。”蓝飞虎皱着眉,“上次他们用撞车撞坏了畲寨的栅栏,这次要是撞洛阳桥,咱们的埋伏就难了。”
“俺有办法!”王铁蛋突然举手,“俺能造‘拒马桩’——用硬木做,上面钉铁刺,埋在洛阳桥的路面下,元军的撞车一过来,轮子准会被扎破!再在桩子上绑火油囊,箭一射就燃,烧了他们的撞车!”
赵昺笑着点头:“好!你带工匠连夜做,越多越好,明天就去洛阳桥埋。”
这时,林啸带着帖木儿走进来——帖木儿穿着水师的短打,手里拿着一张画着元军营地的图:“殿下!俺想起元军的粮营布局了!他们的粮草一般放在营地东侧,守卫比西侧松,要是袭粮道,从东侧绕进去更容易。俺还画了元军的巡逻时间,每半个时辰换一次岗。”
张勇接过图,仔细看了看:“没错!元军的营地规矩就是这样!帖木儿,你立大功了!”帖木儿红了脸,挠着头道:“俺以前在元军里当过伍长,这些都记在心里,现在能帮上忙,俺高兴!”
赵昺拍了拍他的肩:“以后你就跟着水师,当哨探队长,教弟兄们认元军的营地记号——咱们不仅要打胜仗,还要懂敌人的规矩。”
当天下午,王铁蛋就带着工匠去洛阳桥埋拒马桩,士族子弟们也来帮忙,扛木头、钉铁刺,没人喊累。林文还让人拉来两车桐油,浇在拒马桩上:“这样燃得更旺,烧得元军的撞车连渣都剩不下!”
傍晚,阿珠领着织坊的妇女,给守洛阳桥的士兵送来了新做的护具——里面塞了晒干的茅草,轻便又能挡箭。“天冷了,俺们还织了些棉袜,你们揣在怀里,冷了就穿上。”阿珠笑着把棉袜递过去,士兵们接过,心里暖烘烘的。
赵昺站在洛阳桥边,看着忙碌的人群:工匠们在埋桩,士兵们在练箭,妇女们在送物资,连孩子们都提着小篮子,给大家送水——泉州港的每一个人,都在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做准备,没有一个人退缩。
“殿下,李将军的信使到了!”林啸匆匆跑来,身后跟着一个穿着粗布衣服的汉子,手里拿着一封密封的信。赵昺接过信,拆开一看,李将军在信里说,他已联系上周边的抗元义军,能凑出五千人,约定初三子时,同时袭扰广州和福州的元军粮道,还说“泉州若在,东南抗元便有根基,李某愿与殿下共生死”。
赵昺把信念给众人听,蓝飞虎立刻站起来:“俺这就回畲寨,初三子时,俺带畲族勇士袭福州元军的粮道,保证让他们断粮!”
张勇也道:“俺带水师,乘新福船去伶仃洋,配合赛义德的商队,炸了广州元军的粮船!”
赵昺望着眼前的众人,心里满是底气——有同心的军民,有可靠的盟友,有坚固的战船和武器,就算元军有五万大军,就算两路夹击,他们也能守住泉州港,守住这缕大宋的星火。
夜色渐深,洛阳桥的灯笼亮了起来,映着埋好的拒马桩,像一排沉默的卫士。新福船泊在港里,船帆在夜风中轻轻晃动,仿佛在等待着破浪出征的那天。赵昺知道,大战在即,但只要他们拧成一股绳,就没有跨不过的风浪,没有守不住的家园。
这泉州港的灯火,这军民同心的信念,就是他们对抗元军最锋利的武器,也是这乱世里,最耀眼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