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屏幕上那条突如其来的短信,像一道冰冷的闪电,劈开了林梦试图维持的平静假象。【数据很诱人,但小心有毒。有人在看着你。——一个朋友】
每一个字都像淬毒的针,扎进她的眼底,刺入她的心脏。
“朋友”?
这个称呼在此刻显得如此讽刺和危险。谁知道这个号码?谁知道她在调查数据?谁在看着她?是“渡鸦”内部的监视?是“基金会”的警告?还是……第三方势力?
她猛地抬头,目光锐利如刀,扫过寂静的宿舍。李萌依旧在熟睡,张雅的床铺空着。窗外是沉沉的夜色,仿佛有无数双眼睛隐藏其中。
巨大的恐惧和一种被彻底看穿的羞辱感,让她浑身冰凉。她感觉自己像一只被钉在标本板上的蝴蝶,所有的挣扎和伪装,在某个看不见的观察者眼中,都无所遁形。
她立刻关闭了笔记本电脑,将那张记录着线索的纸张揉成一团,塞进嘴里,强行咽了下去。粗糙的纸团刮过喉咙,带来一阵干呕的冲动,但她死死捂住嘴,没有发出任何声音。
不能留下任何物理痕迹。
然后,她拿起那部属于“林梦”的手机,手指颤抖着,想要回复,想要质问对方是谁,但理智强行压下了这股冲动。回复,就意味着确认,意味着互动,很可能落入对方的圈套。
删除短信吗?不,这条信息本身就是线索。
她将短信内容牢牢刻在脑海里,然后果断地将手机卡取出,折断,扔进了不同的垃圾桶。这部手机和这个号码,不能再用了。
做完这一切,她才无力地瘫坐在椅子上,冷汗已经浸透了后背的衣衫。心脏在胸腔里狂跳,撞击着肋骨的伤处,传来阵阵闷痛。
汇报?还是不汇报?
那条短信像一块巨石,堵在了她与“渡鸦”唯一的通讯渠道前。如果发信人是“基金会”或秦家的人,那么他们可能已经监控了“渡鸦”的通讯渠道,她的汇报等于自投罗网。如果发信人是“渡鸦”内部的试探,那么她的汇报可能会被解读为轻率、不谨慎,甚至可能触犯某种她未知的纪律。
但如果不汇报,她独自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危机,又能支撑多久?那个神秘的“朋友”下次会以何种方式出现?
进退维谷。
她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身为棋子的无力感。每一步都如履薄冰,每一个选择都可能万劫不复。
这一夜,她几乎未曾合眼。耳朵捕捉着宿舍楼里任何一丝不寻常的声响,脑海中反复回放着来到南江大学后的每一个细节,试图找出可能暴露自己的蛛丝马迹。是张雅?是李萌?是那个保安?还是……她从未留意过的某个擦肩而过的陌生人?
第二天,她顶着浓重的黑眼圈,如同惊弓之鸟般去上课。她重新买了一张不记名的手机卡,但不敢轻易使用。她刻意减少了与张雅的接触,甚至对李萌也多了几分疏离。她感觉自己看每一个人都像是潜在的监视者。
校园依旧平静,阳光明媚,学生们笑语喧哗。但在这平静之下,林梦却感觉危机四伏。她必须尽快弄清那个“朋友”的身份和目的!
如何调查?她没有任何线索,除了那条已经铭记于心的短信内容。
她想到了灰隼。他是目前唯一明确身份的“渡鸦”成员。能否冒险通过他,来核实或传递信息?但如何联系他?上次是天台,这次呢?
她回忆起灰隼出现的地点——教室走廊、图书馆天台。他似乎总能精准地找到她。这说明“渡鸦”对她的行踪有相当的掌握。
或许……可以尝试主动制造一个“意外”的接触机会?
一个计划在她脑中逐渐成形,风险极大,但或许是打破僵局的唯一办法。
下午,她再次来到图书馆,选择了四楼社科阅览区,但这次,她坐在了远离上次位置的另一端。她摊开书本,却心不在焉,目光时不时扫过入口和周围的人群。
她在等待,也在观察。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并没有出现灰隼或者其他可疑人物的身影。
难道“渡鸦”因为那条短信,暂时切断了对她的联系?还是她的判断失误?
就在她准备放弃,收拾东西离开时,她的目光无意中扫过斜对面一个一直埋头看书的男生。那个男生似乎也准备离开,正站起身,将一本厚厚的《西方哲学史》插回书架。
就在他将书推入书架的空隙时,他的手指似乎极其隐晦地、在书脊上方某个位置,快速地点了一下。
那个动作……和上次灰隼在《欧洲宗教改革史》上敲击暗号的动作,如出一辙!
林梦的心脏猛地一跳!
是他?!灰隼换了装扮?还是……另一个“乌鸦”?
她强压下立刻上前确认的冲动,看着那个男生若无其事地离开阅览区。她等待了几分钟,才起身,走到那个书架前,目光落在那本《西方哲学史》上。
她伸出手,假装寻找书籍,手指却在书脊上方那个特定的位置摸索。果然,指尖触到了一个微小的、几乎无法察觉的凸起!
是一个伪造成书籍磨损痕迹的微型磁吸式信标!
她立刻明白,这是“渡鸦”留下的联络点!一个单向的、非接触式的信息传递方式!对方将信息留在这里,需要她自己来取阅!
她迅速而隐蔽地将那个微型信标取下(它吸附在书脊的金属线上),攥在手心,然后随意拿了另一本书,快步离开了阅览区。
回到宿舍(确认无人),她反锁好门,拉上窗帘,才摊开手掌。那是一个比指甲盖还小的黑色薄片。她按照之前通讯模块中提到的应急联系方式,将其靠近笔记本电脑的特定接口(非USB)。
电脑屏幕自动弹出一个加密的文本窗口,里面只有一行字:
【信已收到。暂停一切主动调查。保持静默。等待进一步指示。勿回。——隼】
信息简短,却让林梦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悬着的心稍微落下了一些。
“信已收到”——指的是她之前捕获的网络数据线索?还是……那条神秘的警告短信?“渡鸦”果然知道那条短信的存在!
“暂停一切主动调查。保持静默。”——这证实了她的处境确实变得危险。那个“朋友”的警告并非空穴来风。
“隼”的落款,也确认了这次联系来自灰隼。
这次隐秘的联络,暂时缓解了她的孤立无援感,但也带来了更深的困惑——“渡鸦”显然掌握着更多她不知道的情报,那个“朋友”的身份,他们是否知晓?他们让她静默等待,究竟是在保护她,还是在筹划着什么?
她清除掉电脑上的记录,将那个微型信标处理掉。现在,她能做的,只有等待。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几天后的一个傍晚,她刚从食堂回来,走到宿舍楼下时,一个穿着快递员制服、戴着口罩和帽子的男人拦住了她。
“请问是林梦同学吗?”快递员手里拿着一个不大的文件袋。
林梦瞬间警惕起来,她没有网购任何东西。“我是,请问你是?”
“有您的快递,需要签收一下。”快递员将文件袋和签收单递过来。
林梦注意到,这个快递员的手套很干净,指甲修剪整齐,不像常年奔波的样子。而且,他的眼神过于平静,缺少普通快递员的那种匆忙感。
她心中警铃大作,没有去接,而是后退了一步:“我没有买任何东西,你送错了。”
快递员似乎并不意外,只是将文件袋往前又递了递,语气带着一丝不容拒绝的意味:“寄件人嘱咐,务必亲自交到您手上。他说……您看了里面的东西,就会明白。”
他的目光,似乎有意无意地,扫过林梦下意识护住的背包(里面放着那台加密电脑)。
林梦的血液几乎要凝固。
这个人,绝不是快递员!
他是谁?“朋友”派来的?还是“基金会”的人?
这个突如其来的“快递”,是等待中的“进一步指示”,还是……静默期被强行打破的致命危机?
每一个字都像淬毒的针,扎进她的眼底,刺入她的心脏。
“朋友”?
这个称呼在此刻显得如此讽刺和危险。谁知道这个号码?谁知道她在调查数据?谁在看着她?是“渡鸦”内部的监视?是“基金会”的警告?还是……第三方势力?
她猛地抬头,目光锐利如刀,扫过寂静的宿舍。李萌依旧在熟睡,张雅的床铺空着。窗外是沉沉的夜色,仿佛有无数双眼睛隐藏其中。
巨大的恐惧和一种被彻底看穿的羞辱感,让她浑身冰凉。她感觉自己像一只被钉在标本板上的蝴蝶,所有的挣扎和伪装,在某个看不见的观察者眼中,都无所遁形。
她立刻关闭了笔记本电脑,将那张记录着线索的纸张揉成一团,塞进嘴里,强行咽了下去。粗糙的纸团刮过喉咙,带来一阵干呕的冲动,但她死死捂住嘴,没有发出任何声音。
不能留下任何物理痕迹。
然后,她拿起那部属于“林梦”的手机,手指颤抖着,想要回复,想要质问对方是谁,但理智强行压下了这股冲动。回复,就意味着确认,意味着互动,很可能落入对方的圈套。
删除短信吗?不,这条信息本身就是线索。
她将短信内容牢牢刻在脑海里,然后果断地将手机卡取出,折断,扔进了不同的垃圾桶。这部手机和这个号码,不能再用了。
做完这一切,她才无力地瘫坐在椅子上,冷汗已经浸透了后背的衣衫。心脏在胸腔里狂跳,撞击着肋骨的伤处,传来阵阵闷痛。
汇报?还是不汇报?
那条短信像一块巨石,堵在了她与“渡鸦”唯一的通讯渠道前。如果发信人是“基金会”或秦家的人,那么他们可能已经监控了“渡鸦”的通讯渠道,她的汇报等于自投罗网。如果发信人是“渡鸦”内部的试探,那么她的汇报可能会被解读为轻率、不谨慎,甚至可能触犯某种她未知的纪律。
但如果不汇报,她独自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危机,又能支撑多久?那个神秘的“朋友”下次会以何种方式出现?
进退维谷。
她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身为棋子的无力感。每一步都如履薄冰,每一个选择都可能万劫不复。
这一夜,她几乎未曾合眼。耳朵捕捉着宿舍楼里任何一丝不寻常的声响,脑海中反复回放着来到南江大学后的每一个细节,试图找出可能暴露自己的蛛丝马迹。是张雅?是李萌?是那个保安?还是……她从未留意过的某个擦肩而过的陌生人?
第二天,她顶着浓重的黑眼圈,如同惊弓之鸟般去上课。她重新买了一张不记名的手机卡,但不敢轻易使用。她刻意减少了与张雅的接触,甚至对李萌也多了几分疏离。她感觉自己看每一个人都像是潜在的监视者。
校园依旧平静,阳光明媚,学生们笑语喧哗。但在这平静之下,林梦却感觉危机四伏。她必须尽快弄清那个“朋友”的身份和目的!
如何调查?她没有任何线索,除了那条已经铭记于心的短信内容。
她想到了灰隼。他是目前唯一明确身份的“渡鸦”成员。能否冒险通过他,来核实或传递信息?但如何联系他?上次是天台,这次呢?
她回忆起灰隼出现的地点——教室走廊、图书馆天台。他似乎总能精准地找到她。这说明“渡鸦”对她的行踪有相当的掌握。
或许……可以尝试主动制造一个“意外”的接触机会?
一个计划在她脑中逐渐成形,风险极大,但或许是打破僵局的唯一办法。
下午,她再次来到图书馆,选择了四楼社科阅览区,但这次,她坐在了远离上次位置的另一端。她摊开书本,却心不在焉,目光时不时扫过入口和周围的人群。
她在等待,也在观察。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并没有出现灰隼或者其他可疑人物的身影。
难道“渡鸦”因为那条短信,暂时切断了对她的联系?还是她的判断失误?
就在她准备放弃,收拾东西离开时,她的目光无意中扫过斜对面一个一直埋头看书的男生。那个男生似乎也准备离开,正站起身,将一本厚厚的《西方哲学史》插回书架。
就在他将书推入书架的空隙时,他的手指似乎极其隐晦地、在书脊上方某个位置,快速地点了一下。
那个动作……和上次灰隼在《欧洲宗教改革史》上敲击暗号的动作,如出一辙!
林梦的心脏猛地一跳!
是他?!灰隼换了装扮?还是……另一个“乌鸦”?
她强压下立刻上前确认的冲动,看着那个男生若无其事地离开阅览区。她等待了几分钟,才起身,走到那个书架前,目光落在那本《西方哲学史》上。
她伸出手,假装寻找书籍,手指却在书脊上方那个特定的位置摸索。果然,指尖触到了一个微小的、几乎无法察觉的凸起!
是一个伪造成书籍磨损痕迹的微型磁吸式信标!
她立刻明白,这是“渡鸦”留下的联络点!一个单向的、非接触式的信息传递方式!对方将信息留在这里,需要她自己来取阅!
她迅速而隐蔽地将那个微型信标取下(它吸附在书脊的金属线上),攥在手心,然后随意拿了另一本书,快步离开了阅览区。
回到宿舍(确认无人),她反锁好门,拉上窗帘,才摊开手掌。那是一个比指甲盖还小的黑色薄片。她按照之前通讯模块中提到的应急联系方式,将其靠近笔记本电脑的特定接口(非USB)。
电脑屏幕自动弹出一个加密的文本窗口,里面只有一行字:
【信已收到。暂停一切主动调查。保持静默。等待进一步指示。勿回。——隼】
信息简短,却让林梦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悬着的心稍微落下了一些。
“信已收到”——指的是她之前捕获的网络数据线索?还是……那条神秘的警告短信?“渡鸦”果然知道那条短信的存在!
“暂停一切主动调查。保持静默。”——这证实了她的处境确实变得危险。那个“朋友”的警告并非空穴来风。
“隼”的落款,也确认了这次联系来自灰隼。
这次隐秘的联络,暂时缓解了她的孤立无援感,但也带来了更深的困惑——“渡鸦”显然掌握着更多她不知道的情报,那个“朋友”的身份,他们是否知晓?他们让她静默等待,究竟是在保护她,还是在筹划着什么?
她清除掉电脑上的记录,将那个微型信标处理掉。现在,她能做的,只有等待。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几天后的一个傍晚,她刚从食堂回来,走到宿舍楼下时,一个穿着快递员制服、戴着口罩和帽子的男人拦住了她。
“请问是林梦同学吗?”快递员手里拿着一个不大的文件袋。
林梦瞬间警惕起来,她没有网购任何东西。“我是,请问你是?”
“有您的快递,需要签收一下。”快递员将文件袋和签收单递过来。
林梦注意到,这个快递员的手套很干净,指甲修剪整齐,不像常年奔波的样子。而且,他的眼神过于平静,缺少普通快递员的那种匆忙感。
她心中警铃大作,没有去接,而是后退了一步:“我没有买任何东西,你送错了。”
快递员似乎并不意外,只是将文件袋往前又递了递,语气带着一丝不容拒绝的意味:“寄件人嘱咐,务必亲自交到您手上。他说……您看了里面的东西,就会明白。”
他的目光,似乎有意无意地,扫过林梦下意识护住的背包(里面放着那台加密电脑)。
林梦的血液几乎要凝固。
这个人,绝不是快递员!
他是谁?“朋友”派来的?还是“基金会”的人?
这个突如其来的“快递”,是等待中的“进一步指示”,还是……静默期被强行打破的致命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