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深海基地-《盖世悍卒》

  氦-3的诱惑如同高悬于星空之上的明灯,指引着未来的方向,但联邦决策层并未因此忘却近在咫尺的、来自深海的致命威胁。就在“广寒”月球前哨计划紧锣密鼓推进的同时,另一项代号 “龙渊” 的绝密工程,在距离马里亚纳海沟“深渊”遗迹仅一百五十海里的海域,悄无声息地拉开了序幕。

  与旨在开拓和获取资源的月球计划不同,“龙渊”基地的目标单一而纯粹——监视。如同在沉睡的巨龙巢穴旁,建立一个尽可能靠近的、隐藏起来的观察哨,记录它每一次呼吸,捕捉它最细微的动作,为可能到来的最终对决,积累每一分可能的情报优势。

  选址经过“伏羲”的精密计算,位于一道海底山脉的背坡,利用复杂的地形和天然的水声通道屏蔽效应,最大限度削弱基地自身可能产生的能量和信号泄露。这里水深约四千米,虽远未达到遗迹所在的万米深渊,但已是人类现有技术能够支撑长期、隐蔽驻留的极限深度。

  建造“龙渊”基地,其难度与风险,丝毫不亚于在轨道上组装“曙光号”。

  首先抵达的,是数十艘经过特殊伪装、噪音被压制到极限的工程潜航器。它们如同深海中的工蚁,在漆黑冰冷的海水中,投放下一根根由“谐波钢”打造的、带有缓冲和减震功能的巨型基桩。这些基桩被无声地“钉”入海床岩层,构成了基地的骨架。

  随后,一个个事先在陆地上预制好的、水滴状的耐压舱段,被特制的重型深潜运输器小心翼翼地运抵。这些舱段同样由“谐波钢”整体铸造,外部覆盖着深色的、能够吸收和散射声波与特定能量频率的仿生消音瓦。对接过程,是在绝对静默和仅有微光指引下进行的,如同在黑暗的房间里进行精密的外科手术,任何大的声响或光线都可能引来不必要的“关注”。

  能源供应,是基地生存的命脉。无法使用噪音较大的聚变引擎,最终采用的是分布式的、结合了“火种”技术高效热电转换和地热汲取的混合能源系统,深埋于海床之下,将自身的存在感降至最低。

  生命维持系统、空气循环、废物处理……所有子系统都围绕着“隐蔽”与“持久”两个核心原则设计。基地的设计驻留人员仅为十二人,他们将是潜伏在巨龙枕边的眼睛,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与世隔绝的孤寂。

  当“龙渊”基地的主体结构终于在海平面下四千米的黑暗中悄然成型时,首批十二名志愿驻守人员,搭乘最安静的深潜运输器,抵达了这个他们可能将长期称之为“家”的幽闭空间。

  基地内部,空间狭小而压抑。为了减少体积和噪音,生活舱室仅能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墙壁上是密密麻麻的仪器仪表和显示屏,实时显示着来自各个方向的监测数据。主控室内,最大的屏幕上,正是通过各种被动传感器(长基线水声阵列、重力梯度仪、微能量波动探测器)合成的、关于一百五十海里外那片深渊的实时态势图。

  那座黑色的金字塔,在合成图像中只是一个模糊的、散发着微弱能量辉光的轮廓,但它每一次规律性的“心跳”,都会在基地的传感器上引一阵清晰的数据涟漪。

  驻守小组的组长,是一位名叫沈渊的冷静如冰的海洋学家兼前“黎明之剑”指挥官。他站在主控屏前,看着那个遥远的、却仿佛近在咫尺的能量源,对身后的队员们说道:“记住我们的任务。我们不是来战斗的,我们是来‘倾听’和‘记录’的。我们是联邦扎在‘深渊’眼皮底下的一根针,要让它感觉不到我们的存在,却要把它最细微的动静,都传回家去。”

  队员们默默点头,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凝重与决然。他们清楚自己岗位的危险性,一旦暴露,在那种存在的攻击下,他们连同这个基地,可能连一秒钟都无法支撑。

  日子,在绝对的静默和高度紧张中一天天过去。

  基地如同一个真正的深海生物,几乎不产生任何主动信号,仅依靠被动接收和极其短暂、加密的量子通讯 burst 与地面保持最低限度的联系。驻守人员们适应着幽闭的环境,轮班监控着海量的数据,试图从“深渊”遗迹那规律的心跳中,找出任何一丝非规律的、可能预示变化的“杂音”。

  他们记录下了遗迹能量场随地球自转和月球引力变化的微妙波动。

  他们捕捉到了几次极其微弱、疑似守卫在金字塔内部活动的能量扰动。

  他们甚至发现,当“曙光号”空间站进行特定角度的轨道机动,或者当月球运行到特定位置时,遗迹的“心跳”偶尔会出现极其短暂、几乎无法察觉的……频率微调。

  这些发现看似微不足道,但被源源不断地传回地面的“深渊回响”项目组,成为了拼凑“深渊”行为模式拼图的重要碎片。

  然而,潜伏在巨龙身边,并非全无代价。

  巨大的心理压力无时无刻不在侵蚀着驻守人员。那种明知致命威胁近在咫尺,却必须保持绝对安静、不能有任何过激反应的压抑感,足以让最坚强的人神经紧绷。他们需要定期进行心理疏导,通过加密信道与地面的心理专家进行交流。

  更令人不安的是,在一次例行的基地外部传感器自检中,沈渊发现,部署在基地外围最远端的一个水听器,记录下了一段持续约零点三秒的、无法解释的主动声波扫描信号。信号强度很弱,调制方式未知,其来源方向……正指向“龙渊”基地所在的这片海底山脉。

  扫描信号一闪即逝,没有重复,遗迹也没有任何后续反应。

  是偶然的自然现象?是某种未知的深海生物?还是……遗迹那无所不在的感知系统,终于还是察觉到了这个过于靠近的“小东西”,只是暂时还未将其判定为需要清除的“威胁”?

  沈渊没有声张,他将这段数据标记为最高优先级,加密传回地面,并在基地日志中写下:

  “疑似遭遇非自然主动探测。来源指向目标。判定:可能已引起‘注意’,但未触发‘反应’。建议:提升隐蔽等级,做好应急准备。”

  “龙渊”基地,这颗被按在刀锋旁的暗眼,在更深沉的黑暗中,屏住了呼吸。

  它能否在最终的审判降临前,为联邦窥得一线先机?

  还是会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率先被黑暗彻底吞噬?

  答案,隐藏在寂静的深海,与流逝的时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