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月球前哨-《盖世悍卒》

  “曙光号”空间站的初步成功,如同在漆黑的屋子里点亮了一盏灯,照亮了方寸之地,却也让人更加清晰地看到了窗外无边的黑暗与潜在的危险。近地轨道是重要的跳板,但联邦的目光,必须投向更深远的地方。月球,这颗地球亘古的伴侣,荒凉、死寂,却可能蕴藏着决定文明生死存亡的关键资源,以及……战略纵深。

  在江辰的授意下,一项名为“广寒”的计划被火速提上日程。目标直白而迫切:发射探测器登陆月球,全面勘察资源分布,特别是氦-3的富集区域,并评估建立永久性月球前哨基地的可行性。

  氦-3,这种在地球上极其稀罕的同位素,在月球表面的风化层中却可能储量惊人。它是理论上进行清洁、高效、近乎无限能源的氘-氦3聚变反应的完美燃料。若能大规模获取,联邦将彻底摆脱能源瓶颈,为对抗“深渊”乃至未来可能的星际远航,提供近乎无穷的动力源泉!

  任务落在了联邦航天局最顶尖的深空探测团队身上。时间紧迫,他们无法像战前那样进行长达数年的精心准备。他们必须以“曙光号”和“归巢”火箭的技术为基础,进行一场高风险、高回报的闪电行动。

  探测器被命名为“玉兔-III号”,既是对古老传说的致敬,也承载着在绝境中寻觅生机的寓意。它集成了联邦最新的科技结晶:主体结构采用轻量化的“谐波钢”框架以抵御发射过载和月球极端温差;动力系统使用小型化的“火种”核心提供长久稳定的能源;着陆腿采用了类似“归巢”火箭的缓冲设计,以适应月球表面的复杂地形;其携带的勘察设备,包括高精度光谱分析仪、中子探测仪、钻探取样系统以及一台小型熔炼实验炉。

  发射当天,气氛比“曙光号”载人发射时更加凝重。这不仅仅是一次科学考察,更是一次对联邦深空探测能力、资源获取能力的终极考验。一旦成功,前路豁然开朗;一旦失败,本就紧张的资源和时间将雪上加霜。

  “归巢”火箭再次展现了其卓越的可靠性,将“玉兔-III号”精准地送入了地月转移轨道。

  接下来的日子,是地面控制中心与探测器之间,跨越三十八万公里漫长距离的、无声而精密的共舞。每一次轨道修正,都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太空中潜伏的微流星体、复杂的引力环境、以及通信延迟带来的操控困难,都是潜在的杀手。

  “玉兔-III号”如同一个孤独的朝圣者,在寂静的宇宙中航行,身后是蔚蓝的地球,前方是日益清晰的、布满环形山的灰白色星球。

  终于,在进入环月轨道并进行数日的详细测绘后,“玉兔-III号”选择了位于风暴洋边缘的一处相对平坦、且初步遥感显示可能存在水冰和氦-3富集的区域,作为着陆点。

  着陆过程堪称惊心动魄。尽管有“伏羲”的精确计算和自主控制,但在最后几公里的下降过程中,探测器突然遭遇了短暂的、来自月球内部异常引力扰动的干扰,姿态一度失衡!

  地面控制中心瞬间警报声大作!

  “姿态失控!发动机推力异常!”

  “高度两千米!速度超出安全阈值!”

  “启动紧急备用方案!优先保证设备安全!”

  所有人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江辰亲自坐镇指挥中心,紧盯着屏幕上疯狂跳动的数据,一言不发。

  千钧一发之际,“玉兔-III号”的自主系统展现了强大的应变能力。它果断抛弃了部分非必要的防护罩,利用姿态调整推进器强行稳住机身,主发动机在全功率和低功率之间快速切换,进行脉冲式减速。

  最终,在一片扬起的巨大月尘中,“玉兔-III号”以一个略显狼狈、但结构完美的姿态,稳稳地……“坐”在了月球表面上。

  “着陆成功!重复,‘玉兔-III号’着陆成功!”

  控制中心爆发出劫后余生般的巨大欢呼!许多人相拥而泣,这不仅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运气和意志的胜利!

  短暂的庆祝后,工作立刻展开。

  “玉兔-III号”伸展开太阳能板,如同苏醒的机械生命,开始执行预设程序。

  机械臂伸出,将高精度光谱分析仪对准了周围的月壤。

  中子探测仪启动,开始分析表层以下氢元素(水冰指示物)和氦-3的丰度。

  小型钻探系统开始工作,试图获取更深层的样本。

  数据开始源源不断地传回地球。

  初步结果,就令人振奋!

  氦-3含量远超预期! 在着陆点附近区域,月壤中的氦-3丰度达到了战前理论预估值的百分之一百五十以上!这意味着,如果能建立有效的开采和运输体系,月球将成为联邦取之不尽的超级能源库!

  确认存在水冰! 在永久阴影区的边缘,探测器发现了明显的水冰信号!水,意味着生命支撑,意味着可以分解成呼吸的氧气和火箭的燃料(氢),这对于建立永久基地至关重要!

  矿物资源丰富! 月球表面富含铁、钛、铝乃至稀土元素,可以作为就地取材、建设基地的原材料。

  一个个好消息,如同甘霖,滋润着因倒计时而焦灼的联邦。

  “立刻启动‘广寒’基地一期建设规划!”江辰当机立断,“以‘玉兔-III号’着陆点为核心,设计一个具备初步能源采集、资源提炼、生命保障和通信中继功能的前哨站!下一阶段,我们要把人和设备送上去!”

  希望,仿佛在荒凉的月球上,点燃了第一颗火种。

  然而,就在“玉兔-III号”按照指令,开始进行首次月壤熔炼实验,试图验证就地资源利用的可能性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

  实验装置启动后,探测器搭载的、用于监测月震和地质活动的次声波传感器,捕捉到了一段极其微弱、但频率异常稳定的震动信号。信号并非来自探测器自身,也不是已知的月球地质活动,其源头……似乎指向月球内部极深的地方。

  更令人不安的是,当林薇的团队对这段信号进行深度分析时,发现其频率模式,虽然极其微弱且扭曲,却与“深渊”遗迹发出的那种规律性“心跳”信号,存在着某种……难以言喻的、统计学上的弱相关性。

  这个发现,让所有狂喜瞬间冷却。

  难道……月球的内部,也存在着某种与“深渊”相关的……东西?

  是另一个遗迹?某种监听装置?还是……更糟的情况?

  “玉兔-III号”传回的月面影像,依旧是那片死寂的灰色荒漠。但在联邦科学家眼中,这片荒漠之下,似乎隐藏着与马里亚纳海沟同样深邃的……秘密。

  月球前哨,不仅是希望的灯塔。

  也可能,是另一扇……潘多拉魔盒的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