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教育普及-《盖世悍卒》

  人口普查数据揭示的庞大而年轻的人口基数,如同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让江辰看到了联邦未来真正的潜力。他深知,资源与疆域终有极限,唯有人类的智慧与知识的传承,才是文明永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国力因资源大开发而迅猛增长的基础上,一项关乎文明根基的宏伟蓝图——全民教育普及计划,被提到了最高战略层面,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速度推行开来。

  基石:六年义务制的光辉与挑战

  《联邦义务教育法案》的颁布,如同一道惊雷,震撼了这片习惯于在生存线上挣扎的土地。法案明确规定:所有年满六周岁的联邦儿童,无论出身、地域、性别,必须接受为期六年的强制性免费义务教育。

  在新希望城,利用战前遗留的坚固建筑改造而成的中心学校里,窗明几净,第一批统一着装、眼神中充满好奇与懵懂的孩子们,坐在崭新的课桌前,跟着老师朗读着由联邦科学院统一编纂的启蒙教材。朗朗读书声取代了街头的喧嚣与混乱,成为这座城市最动人的乐章。

  然而,在偏远的东境乡村和北地部落,推行过程却充满了艰辛与情感的拉扯。许多家庭,尤其是那些世代务农或狩猎的家庭,固有的观念认为孩子到了年纪就该下地干活或学习狩猎技巧,读书是“浪费时间”和“不切实际”。

  一位东境的老农,看着被村学老师领走的孙子,蹲在田埂上,吧嗒着旱烟,眉头紧锁:“认几个字有啥用?能多打粮食还是能赶跑变异狼?娃儿跟着我学种地,好歹饿不死!”

  负责动员的年轻政务员耐心解释:“大爷,娃儿学了数学,能算清楚账目,不被奸商骗;学了物理化学,以后能用上更好的农机和肥料,打更多粮食;学了历史,才知道我们为啥要建这个联邦,才知道团结的重要!”

  类似的劝说在无数村庄和营地重复着。有时需要苦口婆心,有时甚至需要当地德高望重的长者或部落首领(如维克多)出面,以近乎强制的姿态,才能将那些躲在父母身后、眼神怯懦又带着一丝渴望的孩子送进临时搭建的、尚且简陋的乡村学堂。

  阻力虽大,但希望的火种一旦播下,便顽强地开始生根发芽。当第一批孩子能用稚嫩的文字写下自己的名字,能计算出简单的收成,能讲述大灾变前英雄的故事时,他们父母眼中最初的疑虑,逐渐被一种混合着骄傲与期待的光芒所取代。

  栋梁:专业技术学院的崛起与融合

  在普及基础教育的同时,针对更高层次技能人才培养的专业技术学院,如同雨后春笋般在联邦各大主要城市和工业区建立起来。

  在新希望城,成立了“联邦第一工业学院”,专注于机械工程、能源动力、材料科学等方向,旨在培养支撑联邦工业体系的工程师和技术骨干。

  在望海城,依托与珊瑚城邦的合作和海洋资源开发,建立了“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船舶工程、海洋生物、水产养殖以及……对抗深海威胁的专门技术。

  在北地霜狼堡,则设立了“极地生存与机动载具学院”,由联邦工程师与机车族最优秀的工匠共同执教,将系统的理论知识与极地环境下宝贵的实践经验相结合,培养适应北方环境的特殊人才。

  这些学院的建立,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促进联邦内部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人才融合的熔炉。来自东境的农家子弟,可能与北地的部落青年成为同桌,一起钻研精密的发动机图纸;来自海边的渔民后代,可能与内陆矿工的儿子一起,在实验室里分析着深海微生物的样本。

  文化的碰撞、思维的差异,在课堂上、在宿舍里、在实习工坊中,时有摩擦,但更多的时候,是在共同的目标和求知的渴望下,化为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动力。一种基于知识与技能的、超越地域出身的新型认同感,在这些未来的栋梁之中悄然孕育。

  暗流:阴影下的启蒙与警惕

  然而,就在教育普及事业如火如荼地进行时,林薇所领导的“环境评估与异常事件调查总局”,以及“零”的监控网络,却将警惕的目光投向了这片本该纯净的领域。

  根据人口普查中发现的“标记人群”数据,调查总局对全境所有教育机构,尤其是生源复杂的学院,进行了极其隐秘的背景筛查和动态监测。他们发现,那些携带“隐性标记”的个体,在接触到系统性的知识,尤其是在学习涉及能量、生物、历史等特定学科时,其大脑活动会出现极其细微但一致的异常波动,仿佛某种沉睡的东西正在被“激活”或“共鸣”。

  更令人不安的是,在编纂全国统一历史教材时,编纂委员会内部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一部分学者主张如实记录大灾变的惨痛和废土时代的混乱,以警示后人;另一部分则认为应该淡化黑暗,更多强调重建的希望与联邦的光明未来,以免给年幼的学生造成心理阴影和绝望情绪。

  而林薇团队在对各地收集上来的、战前遗留的零星教育资料(如儿童绘本、启蒙读物残片)进行分析时,惊恐地发现,其中一些流传甚广的、看似无害的童话或儿歌,其故事结构和隐含的象征意象,经过特定算法的解读后,竟能与“混沌低语”印记的部分结构产生难以解释的映射关系!

  这发现让林薇不寒而栗。难道早在战前,某种无形的“污染”就已经开始通过文化教育的渠道,潜移默化地渗透和影响人类的心智?

  江辰在听取林薇的汇报后,沉默良久。他站在元首府办公室的巨大落地窗前,望着远处中心学校操场上奔跑嬉戏的孩子们,眼神深邃如海。

  教育,是文明的灯塔,是驱逐蒙昧的火炬。

  但如果连这火炬的光源本身都可能被污染,那么他们正在培养的,究竟是未来的希望,还是……潜在的危机?

  “教材审查标准,必须严格制定,由你亲自把关。”江辰对林薇下令,语气沉重,“同时,在各级学校,尤其是专业技术学院,秘密引入经过设计的心理韧性课程和基础逻辑思辨训练,不动声色地加强学生们对精神影响和认知扭曲的抵抗力。”

  “我们要播撒光明的种子,但必须确保,土壤之下没有潜藏毒根。”

  教育的普及,在希望与警惕中坚定前行。联邦正在为未来投资,但无人知晓,这笔投资最终收获的,是璀璨的文明果实,还是……无法预料的苦果。巨大的悬念,如同教科书上未写完的篇章,等待着被时间填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