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人才的归流-《盖世悍卒》

  霍恩公爵等旧贵族的血腥威胁,非但没能遏制新夏制度的影响力,反而像一块投入死水潭的巨石,激起了更为汹涌的暗流。当刀剑的寒光试图封堵思想的闸门时,往往只会加速人心的背离。

  一场无声无息,却对新夏影响更为深远的人才迁徙潮,在东境悄然涌动,并迅速形成规模。

  最先动身的是工匠。

  “金锤”老巴赫,东境有名的铠甲大师,其家族世代服务于金雀花家族。然而,他最新的杰作——一件融合了新材料学理念的复合胸甲,却因“形制不符合家族传统”而被霍恩公爵轻蔑地驳回,并斥责他“被新夏的奇技淫巧玷污了手艺”。

  老巴赫默默收拾好自己所有的工具,包括那柄祖传的、刻着金雀花徽记的金锤。他没有去找公爵理论,而是在一个清晨,带着全家老小,踏上了通往新夏的商路。临行前,他将那柄金锤狠狠砸在了家族工坊的门楣上,金锤碎裂,徽记变形。

  “这里不需要真正的技艺,只需要谄媚和守旧。”老人对着生活了六十年的城堡啐了一口,头也不回地走向西方,“新夏,那里尊重知识,看重手艺。我的锤子,只为懂得它价值的人挥舞。”

  像老巴赫这样的能工巧匠,数不胜数。他们受够了贵族的盘剥、轻视和对技术创新的阻碍。新夏工坊按贡献和能力获取报酬、鼓励技术革新甚至拥有专利分红的制度,对他们而言,如同天堂。

  紧随其后的是学者和知识分子。

  东境的学者,大多依附于贵族,研究内容往往取决于贵族的喜好和资助,皓首穷经于故纸堆,或是撰写歌功颂德的谀辞。新夏建立的公共图书馆、高等研究院,以及面向全社会的知识共享平台和自由研究氛围,如同磁石般吸引着他们。

  一位因研究“大灾变前机械原理”而被斥为“不务正业”、断了资助的年轻学者,变卖了所有书籍,只带着一箱手稿,徒步走向新希望城。他对着送行的朋友笑道:“那里有看不懂的书,有做不完的实验,有问不完的为什么。知识在那里是自由的,这就够了。”

  还有那些不得志的低级军官、经验丰富的猎人、擅长耕种的农夫、甚至是一些小有资产的商人……他们带着各自的技能、经验和渴望,如同百川归海,从东境的各个角落,涌向新夏。

  通往新希望城的各条道路上,迁徙的人流络绎不绝。他们拖家带口,眼神中虽有对未知的忐忑,但更多的是一种挣脱枷锁、寻求新生的希望。

  新夏对此,敞开了怀抱。

  边境关卡设立了专门的“人才登记处”,根据技能快速分流安置。城内开辟了新的居住区,学校扩招,工坊增建。林薇领导的科学院更是直接派人守在登记处,一旦发现具备科研潜力的人才,立刻如获至宝地请走。

  雷娜的国防军也没闲着,那些身体素质好、有战斗经验的投奔者,经过严格审查后,会被吸收进新兵训练营,或是补充进边防部队。

  这一幕,通过情报网络传到金雀花城堡,霍恩公爵气得几乎吐血。

  “反了!都反了!那些泥腿子、贱匠、穷酸文人……他们怎么敢?!”他咆哮着,砸碎了心爱的水晶酒杯,“封锁边境!给我把路都堵死!谁敢投靠新夏,以叛徒论处,格杀勿论!”

  然而,高压政策带来的,是更强烈的反弹和更隐秘的逃亡。甚至一些中小贵族家族中,不受重视的旁支子弟,也开始偷偷收拾行装。新夏提供的,不仅仅是更好的生活,更是一种“凭自身本事立足”的公平机会和上升通道,这是东境旧秩序无法给予的。

  新希望城,元首府顶层露台。

  江辰与林薇并肩而立,望着城外那片新规划的、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的“东境人才社区”。

  “知识、技术、经验,还有最宝贵的人心……”林薇轻声道,“这才是文明复兴最坚实的根基。霍恩他们,永远不懂。”

  江辰目光深邃,缓缓道:“他们习惯了将人视为附庸和财产,自然无法理解,尊重与希望,才是凝聚力量最强大的粘合剂。”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决断:

  “传令下去,加强边境巡逻,对任何追击、迫害投奔者的东境武装,予以坚决打击!”

  “新夏的大门,永远向所有渴望文明、带来知识的人才敞开。”

  “这场人才的战争,我们不仅要赢,还要赢得彻底。”

  “我要让东境的旧贵族们亲眼看着,他们视若草芥的人才,是如何成为我新夏崛起的……钢铁脊梁!”

  人才的归流,如同新鲜的血液,源源不断地注入新夏的躯体,使其根基愈发雄厚,肌体愈发强健。此消彼长之下,东境旧贵族的没落,似乎已经可以预见。而这场没有硝烟的人才争夺战,其影响之深远,将远超任何一场局部的军事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