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第一次技术竞赛-《盖世悍卒》

  希望堡内部,因夜校而起的理念冲突硝烟尚未完全散去,一股新的、更加具体且火药味十足的竞争,在凯勒的有意推动下,被摆上了台面。

  这一次,他选择了他自认为最具优势的领域——技术,更具体地说,是武器改良。

  在一次由雷蒙德上校召集的、关于提升堡垒防御力量的专项会议上,凯勒再次发难。他没有直接攻击夜校,而是将矛头指向了“曙光”工坊的“非专业性”。

  “……堡垒的制式步枪,是基于战前AR平台改良的‘扞卫者’系列,结构稳定,但威力与射程在面对某些皮糙肉厚的变异体时,已显不足。”凯勒侃侃而谈,展示着研究院武器部门精美的三维设计图,“我们研究院,基于对能量传导和材料学的深入研究,提出了‘扞卫者-II型’改进方案。通过优化枪管膛线,更换更高效率的缓冲机构,并使用新型合金提升关键部件强度,预计能将有效射程提升百分之十五,单发杀伤力提升百分之十。”

  他展示的数据和蓝图看起来很专业,也很诱人。雷蒙德上校和几位军事主管都露出了感兴趣的神色。

  这时,凯勒话锋一转,目光似有若无地瞟向列席的江辰:“我听说,‘曙光’工坊也在进行武器改良的尝试?不知江辰守护者,对此有何高见?毕竟,实战经验同样宝贵。或许,我们可以来一场友好的‘技术交流’,共同为提升堡垒武力贡献力量。”

  他话说得漂亮,但意图很明显——要在江辰最受拥戴的武力领域,用研究院的“专业”和“底蕴”,公开击败他,打击他的威信!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在江辰身上。

  江辰面色平静,甚至没有去看凯勒展示的那些花哨图纸。他只是淡淡开口:“工坊确实有一些想法。既然博士有兴趣,那就比比看。”

  他答应得如此干脆,反而让凯勒微微一愣,随即心中冷笑:果然是莽夫,不知技术研究的深浅!

  雷蒙德上校见状,也觉得这是个促进内部技术竞争的好机会(他尚未完全意识到背后的权力博弈),便拍板定下:由研究院和“曙光”工坊各自在一个月内,拿出五十支改进后的步枪样品,进行综合测试,优胜方案将获得堡垒下一批武器升级的订单。

  消息传出,希望堡再次哗然。

  “研究院对‘曙光’工坊?这有可比性吗?”

  “凯勒博士那边可是有完整的实验室和资料库!”

  “江辰大人是很厉害,但武器改良是精细活,可不是光靠力气大就行的……”

  绝大多数人,包括许多中立派,都不看好“曙光”工坊。毕竟,研究院数十年的积累,不是江辰这个崛起数月的势力能够比拟的。

  凯勒信心满满,回到研究院就召集了武器部门的精英,投入大量资源,严格按照他的“扞卫者-II型”方案,开始紧锣密鼓地制作样品。他要打造出完美无瑕的、代表着研究院最高技术水准的作品。

  而“曙光”工坊这边,气氛却截然不同。

  江辰没有召集所有人开会,只是将工坊里几个在机械方面最有灵性的骨干(包括那个修复了发电机的老工匠和几个在夜校表现出色的年轻人)叫到了一起。他没有给出任何复杂的图纸,只是提出了几个简单到令人瞠目结舌的要求:

  “第一,士兵在快速移动或紧张状态下,换弹匣容不容易卡住?想办法让它绝不会卡。”

  “第二,枪械在沼泽、沙尘等恶劣环境下,故障率高不高?想办法让它更耐操。”

  “第三,现在的枪,连续射击后枪管烫得握不住,能不能想办法让士兵能持续射击更久?”

  “第四,成本。改进后的单支成本,不能超过原枪的一点五倍。”

  这几个要求,朴实无华,没有任何高大上的技术指标,却句句戳在了废土实战的痛点上!

  老工匠和年轻人们眼睛亮了!他们没有去考虑什么高深的能量传导、新型合金,而是围绕着这几个最实际的问题,开始了头脑风暴。

  他们利用工坊里能找到的一切材料:从报废车辆上拆下的优质弹簧,变异兽的筋腱鞣制而成的耐磨垫片,甚至借鉴了蝎王甲壳部分区域的隔热结构,设计了一个简易的、可拆卸的枪管散热套件……

  没有精密的数控机床,他们就靠着手工打磨和简单的夹具;没有昂贵的实验材料,他们就反复测试各种废土常见材料的性能组合。

  整个过程,充满了土法上马的粗糙感,但却洋溢着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和创造力。

  一个月期限转瞬即逝。

  测试场设在堡垒外围的专用靶场。雷蒙德上校亲自主持,凯勒带着他精心打造的五十支闪烁着金属冷光、做工精致的“扞卫者-II型”样品,自信满满地到场。江辰则只带着杰克和几名队员,扛着几个看起来普普通通、甚至表面还有些手工打磨痕迹的木箱。

  围观者众多,包括了许多军方人员、研究院成员,以及闻讯赶来的民众。

  测试开始。

  第一项,精度与射程。双方改进的枪械在这一点上差距不大,研究院的设计略占优势,但微乎其微。凯勒脸上露出了笑容。

  第二项,可靠性测试。士兵们模拟在泥地中翻滚、沙尘环境下操作。研究院的枪开始偶尔出现卡壳现象,虽然不频繁,但确实存在。而“曙光”工坊的枪,在整个过程中,没有出现一次故障!那改进的供弹系统和防尘结构,效果显着!

  凯勒的笑容僵硬了。

  第三项,持续射击测试。连续打空十个弹匣后,研究院的枪管已经烫得无法徒手握住,精度也开始下降。而“曙光”的枪,因为加装了那个看起来土里土气的散热套件,枪管温度明显低得多,士兵可以戴着战术手套继续射击,精度保持得更好!

  围观的人群中开始发出低低的惊叹。

  第四项,也是最残酷的一项——极限环境实战模拟。测试小组携带着两种枪械,进入模拟了沼泽、废墟等复杂地形的测试区,进行高强度对抗演练。

  结果令人大跌眼镜。

  研究院的“扞卫者-II型”因为结构相对复杂,在泥水浸泡和剧烈磕碰后,出现了好几处小故障,需要暂停处理。而“曙光”工坊那看似粗糙的改进枪,却如同老黄牛一样,任凭摔打、泥泞,始终咔咔作响地稳定输出火力!那个防卡壳设计,在士兵紧张换弹时,更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下立判!

  根本不需要宣布结果,所有观看测试的人,心中都已经有了答案。

  研究院的设计,像是在实验室里精心雕琢的艺术品,好看,参数漂亮,但到了残酷的废土实战环境,就显得有些娇气。

  而“曙光”工坊的设计,则像是饱经风霜的老兵,不修边幅,甚至有些难看,但它每一个改进,都直指战场生存的核心,皮实、耐用、可靠!

  雷蒙德上校看着手中那份“曙光”工坊提交的、简单到只有一页纸的改进说明和那低得惊人的成本估算,再看向凯勒那铁青的脸色和那些虽然精致却在此刻显得华而不实的样品,重重地叹了口气。

  “我宣布,”雷蒙德上校的声音响彻靶场,“本次武器改良测试,‘曙光’工坊的方案,更符合堡垒现阶段的实战需求。下一批武器升级,将采用该方案!”

  “哗——!”

  场下爆发出巨大的声浪,那是民众和许多底层士兵发自内心的欢呼!他们不懂高深的技术,但他们看得懂什么枪在战场上更能保命!

  江辰的设计,赢了!赢得干脆利落,赢得毫无悬念!

  凯勒站在原地,身体因为极致的愤怒和羞辱而微微颤抖。他感觉自己几十年积累的学术权威,在这一刻,被江辰用这种“土包子”般的方式,践踏得粉碎!

  他死死地盯着江辰,盯着他身边那些欢呼的“泥腿子”工匠,盯着雷蒙德上校,眼神中的怨毒几乎要溢出来。

  江辰没有去看凯勒,他只是对身边的杰克低声说了一句:“记住,技术是为解决问题服务的,不是用来炫耀的。”

  然后,他便在无数道敬佩、狂热、或是嫉恨的目光中,转身离去。

  第一次技术竞赛,以研究院的惨败和江辰的完胜告终。

  这不仅是一次技术的胜利,更是一次理念的胜利。它向所有人证明,在废土,实用主义远比华而不实的技术参数更重要。

  而惨败的凯勒,在极致的羞辱之后,那原本还有一丝犹豫的疯狂,终于彻底压倒了理智。

  他回到研究院,反锁了办公室的门,再次拿出了那个黑色的神秘通讯器。这一次,他的声音不再焦虑,而是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冰冷和决绝:

  “计划变更。我需要……更直接、更彻底的‘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