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狐泊的硝烟,直到三日之后,仍未完全散尽。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味、火药味和烧焦皮肉的气息,混合着塞外寒冬的凛冽,形成一种令人作呕的独特味道。广阔的冰湖平原上,景象惨不忍睹。人马的尸体层层叠叠,冻结在暗红色的冰面上,保持着生前最后一刻挣扎或逃亡的姿态。破损的旗帜、折断的兵刃、散落的箭矢以及炸碎的木屑,铺满了这片刚刚经历了一场决定北疆命运的血战之地。
帝国的士兵们,脸上带着疲惫、胜利的亢奋以及劫后余生的麻木,正在军官的指挥下,默默地清理着战场。他们收敛同袍的遗体,给予重伤的敌人一个痛快,将轻伤的俘虏集中看管。辎重队的马车穿梭其间,运走缴获的完好的战马、兵器和少量财物,更多的是将堆积如山的敌军尸体拖到远处挖坑掩埋,以防开春后爆发瘟疫。
李光弼大将军在一队亲兵的护卫下,骑马巡视着这片巨大的坟场。他的铁甲上沾满了血污和烟尘,面容憔悴,但眼神却锐利如鹰,扫视着战场的每一个角落。胜利的喜悦早已被沉重的责任和后续繁杂的事务冲淡。他关心的不仅是战果,更是那个最重要猎物的下落——铁勒真。
“找到铁勒真的尸体了吗?”他沉声问向身边的斥候统领。
斥候统领脸上带着一丝遗憾和凝重:“回大将军,尚未发现。根据俘虏供述和一些痕迹判断,最后时刻,约有数百最精锐的金帐骑兵,拼死护着铁勒真,突破了西面我骑兵的薄弱拦截圈,向西逃窜了。赵铁柱的摩托车队尝试追击,但因油料耗尽且地形复杂,未能追上。”
“西面……”李光弼的目光投向那无边无际的、被冰雪覆盖的西方荒原。那里是更加遥远、更加陌生的地域,传说中遍布沙漠、戈壁和更加凶悍的部落。铁勒真选择向西遁逃,而非退回其漠北老巢,显然是知道帝国绝不会放过他,回去只有死路一条。向西,或许还有一线生机,或许还能凭借其残存的威望,在未知的土地上重新纠集力量。
“穷寇莫追,更何况是丧家之犬。”李光弼缓缓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遗憾,但更多的是冷静,“西边环境恶劣,他带着区区数百残兵,能活下来已是万幸,短期内难以再成气候。”
他立刻下达命令:“传令各军,加快战场清理。派出得力干将,率领一支混合部队(包含步兵、骑兵和少量炮兵),携带足够给养,一路向西,进行武装侦察和威慑。不必深入太远,主要任务是清剿沿途溃散的残敌,宣示帝国兵威,并探查西边部落的动态。若遇小股抵抗,坚决消灭;若遇大部族,可尝试招抚,宣扬天朝恩威。”
“另,起草捷报,以八百里加急,飞送京师!向陛下禀明,北疆大战已胜,铁勒真主力尽丧,其本人率极少数残部西遁,北疆巨患已除!”
当这份用无数将士鲜血染就的捷报,被信使以最快的速度送达紫禁城时,整个京城沸腾了!街道上,百姓自发地燃放起鞭炮,酒楼茶肆里,人们兴高采烈地谈论着北疆的大捷,仿佛要将压抑了整整一个冬天的阴霾和恐惧彻底驱散。朝廷更是下令,京城张灯结彩三日,以示庆贺。
养心殿内,江辰仔细阅读着李光弼的详细战报。当他看到帝国军队运用机动战术、炮火覆盖、最终围歼敌主力的过程时,眼中露出了赞赏的光芒。而当看到铁勒真西遁的消息时,他并没有像外界那样狂喜,而是陷入了短暂的沉思。
“西遁……也好。”江辰放下战报,走到那幅巨大的寰宇全图前。他的手指从野狐泊向西移动,越过一片标注着“未知”的广阔区域,最终停留在了地图边缘几个模糊的、代表着西方国度的符号上。
“北方威胁,暂时解除了。但西方的隐患,或许才刚刚开始。”江辰低声自语。铁勒真就像一颗被击飞的石子,落入西方那片浑水之中,会激起怎样的涟漪,尚未可知。帝国未来的战略视野,必须从传统的长城防线,扩展到更广阔的天地。
他立刻下达了一系列旨意:
一、重赏北疆有功将士,抚恤阵亡官兵家属,李光弼封侯,其余将领各有封赏。
二、命令李光弼,在北疆实行“军管过渡”,稳定秩序,招抚因战乱流散的蒙古部落,恢复边市贸易,但必须在帝国严格控制下。
三、加速在漠南地区建立更有效的行政管辖,推行屯垦,巩固战果。
四、着令军情司,加强对西方情报的收集,特别是关于铁勒真残部动向以及西方各国情况。
帝国的重心,开始从一场惨烈的歼灭战,转向如何消化胜利果实、并应对可能来自新方向的挑战。北疆迎来了久违的和平,但帝国的车轮,却向着更加辽阔和未知的远方,缓缓驶去。野狐泊的鲜血,浇灌出的不仅是暂时的安宁,更是一个帝国走向更广阔舞台的序幕。
        帝国的士兵们,脸上带着疲惫、胜利的亢奋以及劫后余生的麻木,正在军官的指挥下,默默地清理着战场。他们收敛同袍的遗体,给予重伤的敌人一个痛快,将轻伤的俘虏集中看管。辎重队的马车穿梭其间,运走缴获的完好的战马、兵器和少量财物,更多的是将堆积如山的敌军尸体拖到远处挖坑掩埋,以防开春后爆发瘟疫。
李光弼大将军在一队亲兵的护卫下,骑马巡视着这片巨大的坟场。他的铁甲上沾满了血污和烟尘,面容憔悴,但眼神却锐利如鹰,扫视着战场的每一个角落。胜利的喜悦早已被沉重的责任和后续繁杂的事务冲淡。他关心的不仅是战果,更是那个最重要猎物的下落——铁勒真。
“找到铁勒真的尸体了吗?”他沉声问向身边的斥候统领。
斥候统领脸上带着一丝遗憾和凝重:“回大将军,尚未发现。根据俘虏供述和一些痕迹判断,最后时刻,约有数百最精锐的金帐骑兵,拼死护着铁勒真,突破了西面我骑兵的薄弱拦截圈,向西逃窜了。赵铁柱的摩托车队尝试追击,但因油料耗尽且地形复杂,未能追上。”
“西面……”李光弼的目光投向那无边无际的、被冰雪覆盖的西方荒原。那里是更加遥远、更加陌生的地域,传说中遍布沙漠、戈壁和更加凶悍的部落。铁勒真选择向西遁逃,而非退回其漠北老巢,显然是知道帝国绝不会放过他,回去只有死路一条。向西,或许还有一线生机,或许还能凭借其残存的威望,在未知的土地上重新纠集力量。
“穷寇莫追,更何况是丧家之犬。”李光弼缓缓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遗憾,但更多的是冷静,“西边环境恶劣,他带着区区数百残兵,能活下来已是万幸,短期内难以再成气候。”
他立刻下达命令:“传令各军,加快战场清理。派出得力干将,率领一支混合部队(包含步兵、骑兵和少量炮兵),携带足够给养,一路向西,进行武装侦察和威慑。不必深入太远,主要任务是清剿沿途溃散的残敌,宣示帝国兵威,并探查西边部落的动态。若遇小股抵抗,坚决消灭;若遇大部族,可尝试招抚,宣扬天朝恩威。”
“另,起草捷报,以八百里加急,飞送京师!向陛下禀明,北疆大战已胜,铁勒真主力尽丧,其本人率极少数残部西遁,北疆巨患已除!”
当这份用无数将士鲜血染就的捷报,被信使以最快的速度送达紫禁城时,整个京城沸腾了!街道上,百姓自发地燃放起鞭炮,酒楼茶肆里,人们兴高采烈地谈论着北疆的大捷,仿佛要将压抑了整整一个冬天的阴霾和恐惧彻底驱散。朝廷更是下令,京城张灯结彩三日,以示庆贺。
养心殿内,江辰仔细阅读着李光弼的详细战报。当他看到帝国军队运用机动战术、炮火覆盖、最终围歼敌主力的过程时,眼中露出了赞赏的光芒。而当看到铁勒真西遁的消息时,他并没有像外界那样狂喜,而是陷入了短暂的沉思。
“西遁……也好。”江辰放下战报,走到那幅巨大的寰宇全图前。他的手指从野狐泊向西移动,越过一片标注着“未知”的广阔区域,最终停留在了地图边缘几个模糊的、代表着西方国度的符号上。
“北方威胁,暂时解除了。但西方的隐患,或许才刚刚开始。”江辰低声自语。铁勒真就像一颗被击飞的石子,落入西方那片浑水之中,会激起怎样的涟漪,尚未可知。帝国未来的战略视野,必须从传统的长城防线,扩展到更广阔的天地。
他立刻下达了一系列旨意:
一、重赏北疆有功将士,抚恤阵亡官兵家属,李光弼封侯,其余将领各有封赏。
二、命令李光弼,在北疆实行“军管过渡”,稳定秩序,招抚因战乱流散的蒙古部落,恢复边市贸易,但必须在帝国严格控制下。
三、加速在漠南地区建立更有效的行政管辖,推行屯垦,巩固战果。
四、着令军情司,加强对西方情报的收集,特别是关于铁勒真残部动向以及西方各国情况。
帝国的重心,开始从一场惨烈的歼灭战,转向如何消化胜利果实、并应对可能来自新方向的挑战。北疆迎来了久违的和平,但帝国的车轮,却向着更加辽阔和未知的远方,缓缓驶去。野狐泊的鲜血,浇灌出的不仅是暂时的安宁,更是一个帝国走向更广阔舞台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