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第一座炼油厂的诞生-《盖世悍卒》

  天启二十八年的天津卫,海风裹挟着咸腥味吹过新建的“黑龙滩炼油厂”。总工沈知远盯着那座十丈高的砖砌分馏塔,塔身尚未点火,却已像一柄悬在所有人头顶的利剑。

  “沈工,真要今日点火?”老匠作赵石头喉结滚动,“昨夜塔底又渗油,这塔怕是个吃人的妖怪啊!”

  二、 分馏迷局

  三个月前,养心殿内的油样演示险些酿成大祸。当沈知远加热原油展示分馏原理时,烧瓶突然炸裂,黑烟熏黑了蟠龙柱。

  “陛下!此物凶险甚于火药!”工部侍郎跪地泣奏,“西洋炼油厂三年必有一炸,天津卫乃漕运咽喉,万不可...”

  江辰用帕子擦拭着溅到龙袍上的油渍,反而轻笑:“诸位可知,去年进口煤油耗银几何?三百万两!若自产成功,省下的银钱可建三支北洋舰队!”

  此刻站在分馏塔下,沈知远抚摸着塔体烫手的砖壁,想起皇帝最后的密旨:“朕已令顺天府备好死囚百人,若爆炸便说是囚工操作失误——你只管放手去干!”

  三、 沸点危机

  首次点火选在子时,以防白日爆炸伤及无辜。当工人用长竿点燃塔底火膛时,烈焰腾起的轰鸣声吓得围观者四散奔逃。

  前两个时辰一切正常,塔顶铜管缓缓滴出清亮的煤油。但到寅时,测温的陶俑突然炸裂——温度失控了!

  “快撤火!”沈知远嘶吼着冲向下火口,却被高温气浪掀翻。赵石头带人冒着烈火用湿棉被堵火门,二十余人烧成火团。混乱中,分馏塔发出巨兽般的啸叫,整个塔体开始倾斜。

  “要炸了!”在所有人卧倒时,沈知远竟逆着人流爬上摇摇欲坠的塔梯,徒手拧开泄压阀。腥臭的原油喷涌而出,反而浇熄了部分明火。当塔体最终稳住时,他十指已被烫得见骨。

  四、 血火淬炼

  伤亡名单送到御前时,江辰正在用早膳。他放下蘸着椒油的炊饼,朱笔在“抚恤双倍”后添了句:“伤者子女可入新设的工艺学堂。”

  这道恩旨反而在炼油厂引发骚动。死者家属抬棺堵门:“读再多书能让人死而复生吗?”更棘手的是,幸存工匠集体请辞,赵石头跪地捧还工牌:“沈工,兄弟们不怕死,怕死得不明不白啊!”

  转机来自一个深夜。沈知远独自在残塔旁复盘事故时,发现个诡异现象:泄压阀喷出的原油竟分层凝固——上层如蜡,下层似胶。他狂奔回实验室,发现不同沸点的物质需要分段加热。

  “我们太心急了!”他在晨会上展示新方案,“像熬汤不能总用大火,要文火慢炖!”这个用炊事比喻的技术调整,竟说服了老工匠们返岗。

  五、 塔魂重生

  重建的分馏塔多了个奇特设计:三十六口陶瓷坩埚环绕塔身,像给巨人戴了串项链。这是沈知远从景德镇请来的窑匠创意——用陶器蓄热调控温度。

  第二次点火当日,天津飘起小雪。当火焰再次燃起时,工匠们不约而同面向塔身跪拜,往火中投掷铜钱祈福。这次加热缓慢得令人窒息,直到午时,塔顶才流出第一滴煤油。

  但真正的考验在第三日来临。巡检工发现塔基出现裂纹,而塔内高温无法停工检修。沈知远做出疯狂决定:用铁水浇铸加固!工匠们顶着湿棉被轮番作业,将熔化的生铁浇向裂缝。铁水与塔壁碰撞迸溅的火星中,分馏塔竟被镀上层铁甲。

  六、 油品奇迹

  稳定运行七日后,奇迹发生了。分馏塔同时产出三种油品:轻如清水的汽油、澄澈的煤油、以及粘稠的重油。更令人惊喜的是,塔底残渣竟是上等的沥青!

  “陛下请看!”沈知远将三种油样倒入水盆,汽油浮于水面燃烧产生蓝焰,煤油沉在中层火光明亮,重油沉底后竟能持续燃烧:“此乃天地造化之梯次!”

  江辰用火钳夹起沥青块:“此物可固堤筑路,胜巨石十倍。”他突然将油样泼向雪地,烈焰融化了积雪:“若将此火带至漠北苦寒之地...”

  帝王未尽之语让所有人心领神会。兵部当即下单五千桶煤油用作军营照明,工部订购沥青修筑官道。而最让商贾疯狂的是汽油——虽然尚未找到用途,但皇帝内帑已全部收购。

  七、 暗流涌动

  炼油成功的消息引来窥探者。某夜巡更人发现油罐区有鬼祟人影,追赶中对方竟抛出火折子。千钧一发之际,赵石头扑灭火苗,后背却被匕首刺穿。

  “是...东洋人...”垂危的老匠作留下遗言,“他们怕...怕咱们的油...”

  沈知远在死者手中发现块硫磺,恍然明白对手的毒计:若硫磺混入油罐,所有油品将变成毒物。他连夜设计出“三道净油法”,在分馏前就用石灰水去除硫化物。

  更精妙的是放出的烟雾弹:对外宣称炼油厂因污染被迫迁往荒漠。当间谍们转向跟踪西行的假车队时,真正的升级改造正在原址秘密进行。

  八、 能源革命

  天启二十九年元宵,黑龙滩炼油厂产出突破万桶。江辰亲临庆功时,做了个震惊四座的演示:将汽油注入特制铜灯,点燃后悬于午门之上。

  那盏灯竟持续燃烧三昼夜不灭,亮如白昼的光芒连紫禁城角落的蟋蟀都误以为天明而提前鸣叫。外国使节在日记中写道:“大明皇帝挂起的不是灯,是第二个太阳。”

  但沈知远关注的是更实际的变革。煤油灯普及让夜校遍地开花,学子每月省下的灯油钱可多买三本书;沥青官道使驿马速度提升一倍;而最初无人问津的汽油,突然被格物院疯抢——内燃机研发取得突破了!

  九、 裂变之始

  最深刻的变革发生在社会层面。炼油厂女工首次拿到与男工同等的工钱,因为她们分装油品的精细度更高;附近渔民发现重油可驱蚊虫,疟疾发病率骤降;甚至有天主教士前来求购煤油,说是点圣火“更近天主”。

  沈知远却在此时递交辞呈。他在密奏中写道:“分馏术虽成,然原油仅得三成可用。臣请赴西域寻更高产油井,另辟裂解新法...”

  江辰准奏那日,天津港出现奇观:新旧两代分馏塔并肩而立,老塔依旧稳定产油,新塔开始试验裂解重油。有西域商人惊呼:“中原人像榨甘蔗般榨油,非要榨尽最后一滴甜汁!”

  十、 长明火种

  五年后的冬至夜,第一盏汽油灯在养心殿彻夜长明。江辰望着跃动的火焰突然问:“沈卿到玉门了吗?”

  宦官呈上刚到的敦煌奏折:“沈督办在火焰山发现自喷油井,新炼油厂已出产航空煤油...”

  皇帝走到殿外,将汽油灯挂在檐角。寒风中火焰纹丝不动,映亮了他鬓角的白发。

  “传旨:炼油厂全体工匠,赏穿黄马褂。”

  这道旨意改写了士农工商的等级。当赵石头的儿子穿着御赐黄马褂主持新厂点火时,人们才意识到:那座曾被视为妖怪的分馏塔,早已成为点燃工业革命的普罗米修斯之火。

  而真正的传奇,正在更遥远的油田上演——沈知远团队用裂解技术将出油率提升到七成,副产品甚至包括染料和香料。当西域商队用骆驼驮着汽油灯穿越沙漠时,他们携带的光明,正是一个民族向能源自由迈进的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