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粮米破晓暖寒心-《盖世悍卒》

  临渊城投降,玄龙旗升,主要战事结束的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传遍帝国大军以及南方饱经战火摧残的广袤土地。对于帝国的士兵而言,这是胜利的号角,是荣耀的归属,是归家有望的期盼。但对于那些刚刚被纳入帝国版图的城镇乡村,尤其是像临渊城这般经历长期围困、几近废墟的地方,消息带来的,却是一种更加复杂难言的情绪——混杂着恐惧、茫然、一丝绝处逢生的希冀,以及更深的不安。

  战争的结束,并不意味着苦难的立刻终结。废墟需要清理,尸体需要掩埋,瘟疫需要控制,饥荒需要缓解,秩序需要重建。帝国面对的,不仅仅是一座座空城,更是一片片人心凋敝、满目疮痍的焦土,以及无数双惊恐、怀疑、甚至暗藏仇恨的眼睛。

  帝国的战争机器,在取得军事胜利后,没有丝毫停歇,立刻转换了齿轮,展现出其另一面——高效、冷酷,却又不乏章法的统治力。

  首先进入各大城镇的,并非载歌载舞的胜利之师,而是装备整齐、纪律森严的帝国占领军。

  沉重的军靴踏过破碎的街道,发出整齐而令人心悸的声响。士兵们面容冷峻,眼神警惕,迅速控制城墙、衙门、仓库、交通要道等所有关键节点。他们没有欢呼,没有抢掠,甚至很少与当地百姓交谈,只是用一种近乎机械的效率执行着命令:设立哨卡,实行宵禁,张贴安民告示,驱逐街头游荡的溃兵和趁火打劫的地痞。

  这种冰冷的秩序, initially 让幸存下来的百姓更加恐惧。他们蜷缩在残破的家中,透过门缝和窗隙,胆战心惊地观察着这些陌生的、强大的征服者。旧朝宣传中帝国军队“凶残暴戾、嗜杀成性”的形象尚未散去,谁也不知道下一刻等待他们的是屠刀还是什么。

  “娘……我饿……”孩子的哭闹声在死寂的屋里显得格外刺耳。

  母亲赶紧捂住孩子的嘴,脸色苍白,眼中满是惊恐,生怕这细微的声音引来门外士兵的注意。父亲则握紧了手中唯一能当做武器的柴刀,手臂因紧张和虚弱而微微颤抖。绝望的气氛并未因战事结束而消散,反而因为未知而变得更加沉重。

  然而,变化很快开始发生。

  在占领军控制秩序的同时,另一支队伍紧随其后开了进来——帝国的军需后勤部队和随军医官。

  一座座巨大的帐篷在城外的空地上迅速搭建起来,上面悬挂着醒目的“帝国赈济”字样。一车车从后方紧急调运来的粮食——金黄的粟米、饱满的麦粒、甚至还有耐储存的土豆和肉干,被源源不断地运抵,卸车入库。那粮食散发出的朴素而真实的香气,对于一座被饥饿折磨了数月的城市而言,比任何华丽的承诺都更具有冲击力。

  安民告示被大声宣读,内容简单直接:帝国皇帝陛下仁德,体恤百姓疾苦。即日起,于各赈济点按人头发放口粮,妇幼老弱优先。所有病患可至临时医棚就诊,分文不取。

  消息传开,怀疑的声音远大于相信。

  “真有这等好事?怕是骗我们出去,好……好抓壮丁吧?”

  “就是!天上怎么会掉馅饼?肯定是毒粮!”

  “再等等看……别当出头鸟……”

  长期的苦难和旧朝的欺骗,让百姓的信任早已消耗殆尽。最初的两天,赈济点前门可罗雀,只有一些实在熬不下去、奄奄一息的老人,抱着必死的心态,被家人搀扶着前去试探。

  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那些面黄肌瘦、走路都打晃的老人,真的领到了一小袋实实在在的粮食,甚至还得到了一碗热气腾腾、加了盐的米粥!帝国士兵虽然表情依旧严肃,动作却并不粗暴。随军医官更是仔细地为生病的老人检查,分发草药。

  亲眼所见的事实,比任何宣传都更有力。

  “是真的!他们真的发粮了!”

  “那粥……是咸的!我爹喝下去了!”

  “王老六家的高烧退了!军医给的药管用!”

  窃窃私语开始像野火一样在幸存者中蔓延。怀疑虽然仍在,但求生本能和对食物的渴望,最终压倒了恐惧。

  第三天,赈济点前开始排起长队。人们依旧沉默,眼神中充满了警惕、羞愧和一丝难以置信的期盼。他们低着头,不敢与发放粮食的士兵对视,只是机械地伸出脏污干瘦的手,接过那救命的粮食,然后紧紧地搂在怀里,仿佛抱着世上最珍贵的宝物,飞快地躲回残破的家中。

  秩序的恢复和粮食的发放,逐渐稳住了最基本的人心。

  但帝国的安抚工作,远不止于此。

  专业的工兵部队开始组织城内尚且健康的青壮劳力,以工代赈。清理废墟、掩埋尸体、疏通水道、修复房屋……参加劳动的人,除了能吃饱饭,还能额外获得一些粮票或铜钱。这不仅仅是为了恢复城市机能,更是为了给混乱的人群找点事做,让他们通过劳动重新获得尊严和希望,避免无事生非。

  帝国的文书吏也开始忙碌起来。他们设立户籍登记点,重新统计人口,发放新的身份牌。对于主动上交武器、登记在册的原守军溃兵,帝国履行承诺,予以赦免,并允许他们返乡或参加以工代赈。这一举措,极大地瓦解了潜在的抵抗力量。

  当然,并非所有人都接受这套新的秩序。

  一些旧朝的死硬分子和既得利益者,躲在暗处,咬牙切齿地看着这一切。他们散播谣言,说帝国的粮食吃久了会浑身无力,说登记户籍是为了日后抓去北方做苦役,甚至暗中策划破坏活动。

  一天夜里,一个临时粮仓突然起火!虽然火势被及时扑灭,但仍造成了一些损失。

  帝国占领军的反应迅速而残酷。通过早已布设的眼线和迅速侦查,纵火者及其同伙在数小时内就被全部抓获。未经冗长的审判,为首的几人被当即在赈济点前公开处决!罪名是“破坏赈济,戕害百姓”。

  血腥的震慑,配合着持续的粮食发放和秩序恢复,清晰地传达了一个信息:帝国既会给予生路,也会毫不留情地铲除任何试图破坏这条生路的人。恩威并施,才是统治的基石。

  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内的景象开始发生微妙却真实的变化。

  街道上的尸体和垃圾逐渐被清理干净,虽然依旧残破,但不再那么令人作呕。炊烟重新从一些屋顶升起,虽然微弱,却带来了久违的生机。孩子们虽然依旧瘦弱,但眼中少了几分呆滞的恐惧,偶尔甚至会好奇地偷看那些巡逻的帝国士兵。士兵们依旧不苟言笑,但也不再像最初那样令人恐惧,他们只是这座残破城市里一道冰冷却稳定的背景。

  在临渊城将军府旧址上设立的临时指挥部里,张崮大将军听取着各方面的汇报。

  “城内尸体已基本清理完毕,石灰消毒持续进行,瘟疫得到初步控制。”

  “每日发放粮食稳定,民心初步安定,登记户籍已过七成。”

  “抓获煽动破坏者三起,均已按军法处置。”

  “周边乡镇赈济点已设立,流民开始返乡……”

  张崮点了点头,脸上并无太多喜色。占领与安抚,是一场不同于战场拼杀的、更加漫长而复杂的战争。他知道,现在所做的,只是勉强缝合了最致命的伤口,止住了大出血。要真正让这片土地恢复生机,真正让这里的人心归附帝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他走到窗边,看着远处赈济点前依旧排着的长队,看着那些捧着粮食、佝偻着背缓缓离去的身影,目光深邃。

  征服土地容易,征服人心最难。帝国的统治,才刚刚开始接受真正的考验。但至少,第一步,已经稳稳地迈了出去。用粮食和秩序,而非仅仅依靠刀剑。